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好幼师网_好幼师官网

论文:论如何养成幼儿良好的品质

2014-11-5 21:14| 发布者:安徽乐乐| 查看:8511| 评论:0

摘要:  论文摘要   良好的个性品质是影响人身心及工作生活向积极健康方向发展的重要心理因素。一个人能否成功,更重要的原因不在于其智力水平的高低,而在于其是否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众多研究表明,幼儿时期是人的 ...

  论文摘要

  良好的个性品质是影响人身心及工作生活向积极健康方向发展的重要心理因素。一个人能否成功,更重要的原因不在于其智力水平的高低,而在于其是否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众多研究表明,幼儿时期是人的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应是全社会关心的重要课题。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曾经说过:各种各样的习惯都是一种连锁条件反射系统。可见养成良好习惯既要按一定的要求去做,还要长期坚持,不能间断,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使良习好惯逐步养成。

  关键词:

  社会环境  幼儿   品质   养成

  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幼年时代能给自已的一生留下很深的记忆,因而,从幼儿开始就接受良好的教育,养成真善美的优良品质。对于提高人的素质将起到积极的作用。良好的品质是一个人行为、作风上所表现的思想、认识和品性等的本质。

  良好的个性品质是影响人身心及工作生活向积极健康方向发展的重要心理因素。一个人能否成功,更重要的原因不在于其智力水平的高低,而在于其是否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众多研究表明,幼儿时期是人的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应是全社会关心的重要课题。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幼儿教育的工作者,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幼儿良好品质的教育和培养。

  一、如何在学前教育中培养儿童适应社会的良好个性品质

  1、树立正确的学前教育观,学会尊重孩子

  在当今社会,人才的选择与竞争,机遇的寻找与把握都对个人的需求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孩子的成长要不断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必须走出封闭式的教育观念。因此,这就要求我们要有正确的学前教育观,学会尊重孩子,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人,给孩子一个独立自主的权利。懂得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引导他们观察社会事物,体验社会生活。由于每个孩子的认识与发展都有其独特性,因此成人应学会尊重孩子的选择。例如:孩子吃饭时不能硬逼;孩子做错了事不能横加训斥;要孩子换衣服时也不用命令的口吻。否则,都会给孩子的心理上留下自卑的阴影。美国人最忌讳提早代替孩子回答"不吃"、"不要"之类的话,也不会在孩子表示出想吃的时候对孩子呵斥。他们认为,孩子想要什么或是想看什么,本身并没有错,因为孩子有这个需要,任何人都没有理由来指责,只能根据情况适时适当地做出解释和说明,以做引导。正如教育家洛克说过:"父母越不宣扬子女的过错,则子女对自己的名誉就越看重,因而会更小心地维护别人对自己的好评。若父母当众宣布他们的过失,他们越觉得自己的名誉已受到打击,维护自己名誉的意识也就越淡薄。"所谓理解与尊重孩子,就是以孩子为主体,是我们适应孩子而不是强迫孩子适应我们。这样他才会接纳我们,我们也才能引导他去探索世界。但在教育中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尊重孩子?

  首先,教育尊重孩子的人格为先。一位哲人说过:尊重是教育的最高原则,没有尊重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教育。在现实生活中和教育实践中,省视一下自己是否有以教育者自居,居高临下地对孩子缺乏民主平等的态度,稍有过失或错误,就打骂出气,这样做的结果往往适得其反。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而不是泯灭其心。俗话说的好:树怕伤根,人怕伤心。一个人的成长可以没有鲜花和掌声,但绝不可没有自尊心,否则会影响其身心的健康与发展,甚至对成长产生严重的后果。

  其次,教育要讲究方式方法,教育要遵循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考虑他的心理承受能力。人们常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不是打骂出来的。表扬、激励就像春风、雨露,激励孩子迅速成长。孩子年龄小,心理承受能力弱,对是非的判断能力也有限。如果批评惩罚过多过度,容易产生负面效应,达不到教育的初衷。我们教育孩子要善于换位思考,不要只图一时痛快,解决眼前的麻烦,而是要讲究艺术和方法,以孩子能接受的方法去疏导孩子。作一个善于发现孩子优点的教育者,不要轻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

  再次,尊重孩子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尊重孩子,保护他的自尊心,这对孩子成长是极为重要的,把孩子当作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常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看事情,这是一种尊重的表现,对孩子而言,对增进其自重、自爱、自尊的品格十分有帮助。具有这种情感的孩子,在人际关系上能尊重自我又能尊重他人,因此也能获得别人的尊重,在生活中,也会展现出自信心,责任感及进取精神。如果认为"孩子永远是孩子",甚至随意拿他来做取笑或迁怒的对象,这样会严重地损害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陷入自卑或产生反抗情绪。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让孩子当众出丑,特别不能在别人的面前揭孩子"疮疤"和"隐私"。

  2、重视组织儿童的群体生活,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行为

  儿童的群体生活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需求,也是社会交往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今我们的孩子已不同于过去的孩子,现代生活居住环境的改变使他们早期远离了群体的生活,这不利于孩子的社会性发展的需求。因此,我们更应让孩子入幼儿园,接受集体生活,通过集体生活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与同伴交往中能强化儿童社会行为,同伴的反映方式对儿童的行为有强化或负强化作用,同时也是主体自己的行为的一个参照物,孩子之间的交往所建立的友谊可以使他们获得平等的人际交往,产生安全感与自信心,这明显是的孩子成长中社会性发展,符合其心理需求。更有助于儿童摆脱生活在以"自我为中心"的小家庭中不良个性,克服"自私、孤僻等异常性格,发展良好的社会性品质。因此,在幼儿园集体生活中要注重培养儿童社会适应性和独立能力。

  第一,应尽早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幼儿园教育都可以通过日常生活活动培养他们的独立能力,如独自睡觉、自行进食、控制二便、自己洗手洗脸、穿脱衣鞋等,年长儿应培养其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孩子从小"做自己能做的事情",能增强他们动手做事,克服困难的能力和信心,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我们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为他们安排力所能及的劳动任务。如让三四岁的孩子学会照料自己的生活,自己吃饭、漱口、洗脸、穿脱衣服等,让五六岁的孩子学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如擦桌椅、扫地、洗手帕等,并要注意安全、卫生,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孩子的劳动与成人不同,不应以他们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为目的,而是为了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成人还应及时地表扬和鼓励孩子,以巩固其良好个性的发展。

  第二,帮助孩子学会控制情绪,重视培养孩子健康的情感。健康的情感,对于孩子来说,像是成长中的阳光、雨露。没有情感,就没有完美的童心。但儿童时期情绪常不稳定,由于受心理与生理的发育限制,年幼的孩子没有标准的判断能力与接受讲道理的水平能力。因此,年龄越小越容易无理哭闹发脾气,这就需要靠成人的帮助和正确地引导。我们一般可以采用安慰劝规或诱导的方法,不能用打骂强制手段,以减少儿童的对立情绪。有时也可以用"冷处理"的方法来对付,逐渐在日常生活或游戏学习中稳定情绪培养意志,使孩子增强自觉和自制的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另外,当孩子有合理的要求时,应适当地满足孩子,但不能一味地满足和迁就孩子的所有要求,要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

  第三,培养孩子社交能力,从小给予孩子愉快和爱的感受,能适应社会交往是孩子今后在社会发展中很重要的个性品质,我们可以通过抚摸、拥抱、说活、做游戏、讲故事等各种活动使他活跃灵敏,多让孩子与同龄儿童玩耍,及早接触外界,这样就会养成团结友爱关怀交流也能促进语言发展,建成良好的社交能力。例如可以让幼儿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其身心愉悦,同时注意成人的表率作用,不管有什么样的教育方法都不如成人的以身作则,令孩子能够在耳濡目染中获得身心的影响,在父母、老师的和睦生活气氛下"熏陶"孩子,使孩子成为一个具备良好的社会品质的人。

  第四,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在孩子的成长中,有意识适当地制造一些"挫折""困难"是很有必要的。面临的是新时代的竞争挑战,知识能力的较量、人才的选择、复杂的人际交往等,都难以避免一个现实而又无情的事实:经历失败!要适应当今新时势,必须先学会承受失败的挫折,只有这样,才能立足于社会。一个人连一点挫折都难以承受的话,又怎么能立足于社会呢。当前,独生子女成了家中的小宝贝、小太阳,作为家长,许多人都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受一点委屈,甚至会包庇孩子的过错,如果从小不能给孩子一定的挫折感教育的话,那么,对于孩子今后成长与发展将会有更多的难题。因此,让孩子试着去面对失败,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去体验战胜困难后的喜悦,从而有利于磨炼其意志,增强其心理素质,才有助于孩子适应社会的要求。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在幼儿园的素质教育中如何培养幼儿形成良好品德,不仅是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当今社会的需要。优秀的品格,只有从幼儿时期开始陶冶,才有希望在孩子心灵中播下道德的种子。幼儿品德教育在幼儿园教学中占重要的地位,幼儿园促进孩子在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中,德占首位,因此,德育应从小进行,即从家庭和幼儿园开始。如何对幼儿实施品德教育?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教育。

  二、将品德教育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

  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及各项活动是实施幼儿园德育的主要途径,"渗透"是幼儿园德育实施过程的主要特点,即渗透在幼儿游戏、学习、劳动、娱乐和日常活动的整个过程之中,渗透在幼儿与同伴以及与成年人的各种交往关系之中。因此,将幼儿品德教育渗透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去,是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个性培养、发展个性倾向提供锻炼的好机会。首先,生活习惯的培养。在日常生活中,应结合各个生活环节对幼儿进行良好生活习惯教育。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常规教育入手,使道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针对幼儿接触过的各种事情,随时随地的进行教育。在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也有着一定的教育意义.我们还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幼儿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等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幼儿在具体的行为中,逐渐萌发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培养幼儿诚实、勇敢、好问、友爱、爱惜公物、不怕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真正地为幼儿良好品行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比如,有的孩子帮助别人穿衣服、系扣子,游戏时玩具或头饰主动让给别人,孩子偶尔说出有礼貌的话语时,教师善于抓住这些事例进行随机表扬鼓励好的典型,对于那些抢别人东西、打架、骂人的孩子随时进行用建议的方式引导、教育,使孩子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引导幼儿养成辨别是非的好习惯,同时也在潜移默化的净化孩子的心灵.通过典型的日常小事,孩子亲眼目睹、亲耳所听,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是所有教育途径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教育,它的重要性和效果都是显而易见的。其次,文明行为的培养。早上来园与老师、同伴互相问好,与家人道别时说声"再见",最熟悉的"谢谢""对不起""没关系",这既是最常见最简单的文明礼貌用语与行为,又是孩子的生活世界中不可缺少的道德教育内容。伴随着孩子们对事物的认识,与外界的交往,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形成优良的文明行为,鼓励幼儿争做"文明小宝宝"。再次,行为习惯的培养。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德育因素,不失时机地对幼儿开展随机教育。当同伴遇到困难时,鼓励幼儿主动伸出友谊之手;当幼儿之间产生矛盾时,引导幼儿换位思考,学会谦让,共同解决问题。心情不愉快时,不乱发脾气,学会控制、调整情绪。这些点点滴滴的行为习惯,形成于幼儿的生活,为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三、将德育教育渗透于主题教育教学环境中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正是在某种环境的变化中,潜移默化地铸造着自己的个性心理和品格,发展着社会性情感。幼儿园应当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从全面提高每个幼儿的素质入手,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为幼儿创设一个清洁、舒适、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环境。

  1、活动室内环境创设

  良好的教育环境有助于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在本学期将改变过去单纯地为美化活动室而布置环境的观点,把品德教育的内容融入幼儿生活的环境中。如在"我们的祖国真大"这一主题创设中,为激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我们布置了"各族娃娃手拉手","可爱的中国"、"中国雄鸡图"等,在师幼共同收集各种图片、材料、布置展览的过程中,在真实、健康的情绪感染下,幼儿熟悉了家乡的地理位置,了解了家乡的名胜古迹,萌发了爱祖国、爱家乡的真情实感,活动室内洋溢着浓烈的爱祖国的气氛和爱国热情。幼儿在师生共同布置的生活环境中受到良好的教育。

  2、区角环境创设

  在活动室内设置各种适于幼儿活动与操作的区域或角落。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可以自由地选择各种实践,满足自己参与社会的愿望和情感的体验,充分地表现自己的个性。可利用活动室的边角,建立"我是小小工程师"、"智慧屋"、"图书大家看"、"我有一双小巧手"等活动角,幼儿在这里可以自由探索,快乐游戏,他们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遵守纪律。活动角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往空间,使他们懂得了相互谦让、团结协作、互帮互助。

  3、自然角环境创设

  在自然角种植各种花卉,饲养金鱼、乌龟、小螃蟹、蝌蚪等动物。通过孩子们每天的观察、为植物浇水,喂养小动物等,培养幼儿对动植物的喜爱、做事细心、持之以恒的态度。在充分分享自然给他们带来情趣的同时,也激发着幼儿自己参与劳作的积极性。再如:在班内开创值日生角区,让孩子轮流充当值日生等,根据孩子的行为表现,利用环境创设来进行道德情感和道德认知的教育,使孩子们在生活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这样具有浓郁的品德熏陶氛围的环境,如春风化雨般的滋润着幼儿的品德,在品德的知、情、意、行诸方面都受到了潜移默化的陶冶。

  四、品德教育渗透于游戏活动中

  游戏活动是幼儿最为喜爱的一种形式,也是培养孩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重要形式。许多游戏活动都是模拟社会环境、社会角色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懂得了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也在解决问题或纠纷的过程中,揭示正确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提高道德认知水平。

  1、角色游戏对幼儿道德情感的培养

  角色游戏是现实生活的再现,幼儿在游戏中模仿他人并获得愉快感。开展角色游戏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交往能力、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道德情感。学习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为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提供了有利的学习环境。比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妈妈"要细心照顾"孩子","孩子"要尊重长辈,"奶奶"累了,帮"奶奶"捶捶背,"奶奶"病了送她去医院,帮助"妈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游戏让幼儿懂得了尊老爱幼。"医院"游戏中,医生要耐心、细心地为病人看病。"超市"里的"营业员"要为"顾客"提供方便,开展"送货上门"服务。"顾客"也要尊重"营业员"的劳动,提倡文明购物。幼儿在游戏中扮演着各种角色,逐步认识并理解角色的义务、职责,不断学习着社会经验和行为准则,进而使同情心、责任感得到发展,并逐步养成互相帮助的优良品质。

  2、桌面游戏对幼儿道德情感的培养

  幼儿玩桌面游戏时,容易因争抢玩具而产生纠纷。这时,教师要教育幼儿团结友爱,知道玩具是大家的,小朋友要在一起友好地玩,不独自占有。需要别人的玩具时,要征得他人的同意后才能拿。培养了幼儿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让幼儿学会与人和谐相处,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让幼儿学会观察、体验、理解别人的情绪情感,利用"移情"来教育幼儿,使其具有内在的自我调节力,有助于人格的完善,良好行为品格的形成。在建构游戏中,幼儿间必须共同商量、友好合作、互相配合,才能使游戏顺利进行下去。合作常常会带来积极愉快的结果:活动成功,事情完成,增进友谊。这时对幼儿进行巩固、强化合作精神,进而产生更多的合作行为是极为重要的。

  3、体育游戏对幼儿道德情感的培养

  体育活动不仅培养幼儿全面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而且培养了他们机智勇敢、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德和活泼开朗的性格。严格遵守游戏规则,不仅是顺利进行游戏,提高质量的保证,同时也是在游戏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方法。比如,在各类竞赛性体育游戏中,教育幼儿团结一致,激发上进心和胜不骄、败不馁的品德;在以高跷、抛双球、跳绳、玩皮球等为主的小型游戏中,教育幼儿互谅互让,不争抢活动器具,合作游戏;在"给解放军叔叔送水"的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遵守纪律,不怕苦不怕累、勇敢顽强、不怕困难的优良品质。在游戏中幼儿不慎突然摔倒时;当活动场地受到干扰时;幼儿注意力不易集中时;当幼儿要钻过障碍物,走过独木桥,个别幼儿产生畏惧情绪时,老师都及时而恰如其分地进行品德教育,寓德育于体育活动中。教师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把道德素质教育的内容纳入到游戏教学中进行,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兴趣,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五、注重家园互动,共同促进幼儿品德健康地发展

  家长要教育幼儿学会关心长辈,为他们分担忧愁,学会分享,为长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再次,培养幼儿勤劳,俭朴的品质。 家长应鼓励幼儿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从小培养幼儿勤劳,俭朴的品质 。一是自我服务的劳动,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我服务劳动能培养幼儿生活的条理性,独立生活的能力,并为幼儿参加家务劳动和社会公益劳动打下良好基础。二是家务劳动,帮助父母打扫卫生、洗菜、通过劳动获得基本的生活能力。家长、教师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使幼儿好的道德修养从小建立起来。因此幼儿园、家庭、要相互协调一致,根据孩子的发展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道德修养,使祖国的新一代在良好的教育氛围下茁壮成长。

  幼儿如同破土而出的幼苗,正伸展出柔嫩的枝叶渴求阳光和雨露,孩子需要得到父母和教师温暖的双手的牵引和扶持,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孩子学会生活、学习、做人的能力,是传给他们一辈子享之不尽的财富。树木只有根深才能叶茂以至开花结果。幼儿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只有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修养,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世纪人才。因此,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使祖国的新一代在良好的氛围中茁壮地成长。

  幼儿期是人的一生身心发展尤其大脑结构和机能发展最为旺盛的时期,更是良好生活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儿童极易接受外界刺激,而且形成的一切是非常牢固的,并将成为人的第二天性。俗话说:"五岁成习,六十亦然"。这句话虽有点夸张,但也说明了幼儿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影响巨大,这是由于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这一时期一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确实能让孩子终生受益。

  好的生活习惯不仅关系到幼儿的身体健康,而且关系到对幼儿的自信心、意志品质、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例如:有的幼儿晚睡晚起,没有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所以不能保证按时上幼儿园, 影响他与其他小朋友正常的活动与交往,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到孩子的自信心;有的小朋友没有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还有的幼儿有吃手指的坏毛病,这些会影响幼儿的身体健康;高质量的睡眠能保证幼儿有充沛的精力参加各种活动,而有的幼儿没有午睡的习惯,有的幼儿养成了不正确的睡眠姿势,这样就造成了幼儿的精神不佳,使他在活动中不能与同伴尽情游戏,使幼儿的交往能力受到影响。象勇敢坚强、克服困难、抑制不合理愿望等意志品质都要在良好生活习惯中形成。

  六、陪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所采用的方法有:

  1、创设良好的环境,调动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积极性

  首先,我从精神环境入手,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氛围,激发他们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愿望。例如:通过表演"小猫和小弟"、"小猪变干净了"等故事去感染诱饵,让他们再看看、听听中知道讲卫生光荣的道理;通过演唱歌曲"我有一双小小手"让小朋友知道大家都有一双手,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学着做。其次,我从物质环境入手。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生活习惯"的培养内容,在活动室为幼儿创设了能力角、娃娃家,配置了供幼儿练习系鞋带、穿衣服用的物品,为了鼓励幼儿主动养成良好习惯,设计了"小红花评比栏";在盥洗间的墙面上张贴了"水是生命之源"的宣传画,在水管旁剪贴了"小水滴哭了"的儿童漫画,教育幼儿要节约用水;在幼儿寝室悬挂了月亮、星星的挂饰,设计了一张"宝宝睡着了的"壁画。这些富有童趣的形象,活泼、优美的环境气氛,给幼儿亲切、喜悦的感觉,使小朋友从中受到了积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2、利用游戏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活动,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我除结合教学内容对幼儿进行生活习惯的培养外,还抓住幼儿好玩的心理特点,把洗手、穿鞋、收拾玩具等内容编成不同形式的游戏,使幼儿在轻松有趣的游戏活动中,主动地去想、去动、去干,孩子们在游戏活动中较好地掌握了一些基本技能。例如:我利用《娃娃家》的游戏教幼儿学习有序地穿脱衣服。我请小朋友从家里带来了自己喜爱的娃娃,我为小朋友们准备了娃娃的衣服:裙子、上衣、裤子等,我和小朋友一起玩布娃娃穿衣服的游戏。在玩的过程中,让小朋友知道衣服各部位的名称,如衣领、衣袖、裤腿、钮扣等,并告诉小朋友穿每一部位的方法。经过反复练习,幼儿很快掌握了诀窍,这时候我再教他们自己穿衣服。 为了让小朋友们穿的又好又快,我还组织小朋友玩《穿衣比赛》的游戏,小朋友们为了争第一,都在认真的练习,通过这次活动,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经常鼓励多表扬。

  陈鹤琴指出:"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好得多 "。心理学上指出:愉快的情绪能促使大脑皮层建立一个兴奋灶,使学习保持最佳状态。幼儿会对自己正确的行为获得鼓励而为之喜悦,从而使好的行为习惯继续保持。针对幼儿的这一心理特点,对于按时入园,独立进餐,安静入眠等表现好的幼儿,及时的鼓励并奖励他小红花 。针对个别特殊的幼儿, 对于他的点滴进步老师都能不失时机地进行表扬鼓励。例如:有的小朋友,自理能力特别差。每天午睡他总是最后一个起床,老师没有批评他,只是要求他:每天要比前一天快一点,并告诉他一个小"秘密":要经常对自己说:"快点!赶上别的小朋友。"这种方法果真奏效,第二天他真的比前一天快了点,老师表扬了他。以后他起床的速度一天比一天快,一个月下来,居然赶上了别的小朋友。于是,老师向他提出了另一个要求:吃饭能快点吗?他自信地点了点头,就这样,他一点一点地走近了老师的期望。

  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曾经说过:各种各样的习惯都是一种连锁条件反射系统。可见养成良好习惯既要按一定的要求去做,还要长期坚持,不能间断,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使良习好惯逐步养成。为了让孩子成为健康、聪明、勇敢、坚强的栋梁之材,让我们家园共同努力,使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给幼儿一分享用终生的礼物吧!

  参考文献:

  1、陈帼眉 主编《幼儿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8月

  2、王东红、王洁主编《幼儿卫生保健》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 2006年2月

  3、.李生兰著《学前教育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





1、下载 幼师帮手机APP,百万幼师同分享!幼儿教师教学的必备工具!
2、下载 亿妈汇手机APP,百万妈妈分享育儿经验!妈妈育儿的必备工具!
3、下载 孕妇宝手机APP,百万孕妇面对面交流!孕妇必备的孕产工具!
4、APP安装方法:手机打开亿师官网(www.yishiwang.net )网页最底端选择客户端安装!

5、关注"幼儿园教育"微信平台,在微信上-添加朋友-公众号-输入"幼儿园教育"-关注带有幼师帮图标平台
6、关注"婴幼儿教育网“微信平台,在微信上-添加朋友-公众号-输入"婴幼儿教育网"(微信号 qq23419676)
7、加我微信:qq835226297(每天分享幼教资源) 联系QQ:2870247344(注明幼师身份) 幼师Q群:107616762 (注明信息来源及幼儿园名称)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