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好幼师网_好幼师官网

论文:小班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研究

2015-1-26 14:35| 发布者:爱上勇| 查看:17559| 评论:0

摘要:   幼儿阶段的人生的起始阶段,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但是现在小班幼儿多数有许多不良行为习惯,这为他们的人生埋下隐患。研究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有助于及时矫正他们的不良行为习惯,为今后的素质教育打下基础,更 ...

  [摘 要] 幼儿阶段的人生的起始阶段,"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但是现在小班幼儿多数有许多不良行为习惯,这为他们的人生埋下隐患。研究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有助于及时矫正他们的不良行为习惯,为今后的素质教育打下基础,更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开启航灯。

  [关键词] 幼儿;幼教环境;不良行为习惯;矫正措施

  随着我国人口政策的不断深入,目前许多家庭以独生子居多,家庭银河系表现突出。人们对子女的品行有了更高的追求,幼儿教育已经成为整个社会关系的摘要话题,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与养成已引起了幼教工作者、家长的普遍关注。影响幼儿行为习惯的因素很多,包括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以及幼教环境等等。

  一、幼儿不良行为

  行为是心理学、教育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指主体--主要是人,能够被人观察到的或能够测量到的外显的反应或活动,如走路、骂人、吃饭、走路等等。幼儿的不良行为就是幼儿表现出来的可以被人们测量都的不恰当的行为,如幼儿表现出的胆小、焦虑等一些内心的活动,撕书、破坏玩具、扔东西等破坏行为,以及不参与游戏活动等等,小班幼儿在生活中常见的不良行为

  1、攻击性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多数小班幼儿都有想去欺负他人的想法,常常是其欺负比自己弱小的幼儿,这些想法其时是由于成人过分训斥孩子造成的。

  2、自私,在小班我们常常会发现许多幼儿在玩玩具的时候,总是喜欢自己玩自己喜欢的玩具,不愿与他人分享。

  3、说谎,在幼儿就餐时表现最突出,许多幼儿不想吃饭,他们总是对成人说自己生病了,一般是说肚子痛等来逃避吃饭或只是找借口丢掉自己不喜欢吃的饭菜。

  4、退缩,主要表现为胆小、孤僻、不愿去幼儿园等等。

  二、幼儿的行为习惯对幼儿后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儿童入小学、中学以后的发展有长期的、重要的影响。如儿童是非观念的掌握对儿童入小学以后的行为、青少年的违法行为都有着直接的、不可忽视的影响。去早期比较自私、任性的孩子进入小学后会出现更多的行为问题。有个小学四年级的学生由于不辨是非发生偷窃行为,其原因是听到同班一个同学告诉他,有个同学铅笔盒立有零用钱,并让他去拿,他就去拿了,然后和几个同学出去买零食。这位儿童因为缺乏是非观念,才会表现出问题行为。

  进入青少年期,那些早期的具有的攻击性行为、自私、说谎和退缩没有得到及时矫正的不良行为的青少年,一方面表现为自我中心;另一方面,由于青少年时期同伴对其心理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他们与不良同伴接触后因为盲从而发生违法行为的可能性很大。这些孩子的自主性往往很差,对青少年的违法行为的研究也证明了自主性对青少年违法行为的影响。因此,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对他们今后的发展也是息息相关的,只有从小养成好的行为习惯,才是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三、对小班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

  1、斯金纳认为,人的行为大部分是操作行为,任何习得行为都与及时强化有关。因此可以通过强化来塑造或改造幼儿的行为。幼儿在幼儿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确保其个性、心理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些良好的习惯若能在幼儿期就得到及时的强化,那么,就会有助于这个孩子今后在这方面形成永久的好习惯。因为此时幼儿的行为表现具有反复性、重复性的特点,任何行为习惯在幼儿时期都处于萌芽阶段。既易于养成好习惯,一些坏习惯也易于得到纠正。运用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原则,在幼教中我们可以从四方面来矫正幼儿的不良行为。

  (1)在教育过程中,要根据幼儿的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强化措施。幼儿的性格、脾气、喜好不同,我们采取的强化方式也应该不一样。

  (2)将目标按阶段进行分解,并予以具体化。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观形象性,所以,对孩子的激励,首先要建立一个明确的、鼓舞人心

  而又去切实可行的目标。同时,还要将目标分成许多小目标,使目标始终处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中。当孩子完成一个小目标后,要及时给予强化,这样不仅有利于目标的实现,而且通过不断的激励可以增强信心。如果目标定得太高,孩子会因为不易达到或者说能够达到的希望很小而产生排斥感,这就很难充分调动幼儿为达到目标而做出努力的积极性。

  (3)及时反馈。所谓及时反馈就是通过当孩子完成一项任务后,成人就要及时将完成情况的评估告诉他。要取得好的激励效果,就应该在行为发生后尽快采取适当的强化方法。在孩子表现出良好的行为时,小小的鼓励就能够起到强化的作用。

  (4)用消极强化代替惩罚。消极强化是为了增强行为,激励行为,而惩罚是为了企图消除行为,两者的目的是不同的。根据斯金纳建议以及教育的证面性来说,在教育过程中采用惩罚的方法是违背教育原则的,应该予以禁止。我们提倡用消极强化代替惩罚更能发挥强化的作用。

  2、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启蒙老师,家长的教养方式,是指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所采取的态度、方式和方法。它影响着孩子的认知、人格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进而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不同的教养态度、方式,对子女的影响截然不同。家长对子女的支配性态度,会使子女有消极、缺乏主动性,依赖和顺从等

  不良行为;干涉性态度会导致子女的幼稚、神经质和被动;娇宠性态度会导致子女的任性、幼稚、神经质或柔弱,影响子女的合作、独立和直爽。可见,父母良好的教养态度和方式有利于孩子向积极主动的方向发展,而错误的教养态度、方式则会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

  家长的行为习惯指家长日常举止的稳定性,包括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工作习惯等。好的习惯一生受益,坏的习惯有害终身.俗话说:"积千累万,不如有个好习惯。"幼儿正处于发展时期,各方面都还未定型,既容易养成好的习惯,也容易形成不良的习惯。幼儿最善于模仿,父母则是他们模仿的首要对象。他们总是喜欢模仿父母的一些行为模式,以达到自我满足。孩子身上不少习惯就是直接从父母那里模仿来的。做家长的,应当注意自己日常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行动。父母勤劳俭朴,家务事安排得井井有条,孩子也会勤于家务,一丝不苟。因此,家长的行为习惯对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事。

  家长的教育观点要一致。凡教育必有导向,所谓"无导向",不过是不动声色的导向或者是不自觉的导向而已。我们更赞成不动声色的导向。所以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家长教育观点要一致,不能拧着劲,否则孩子将出现许多不良行为。在孩子的重大教育问题上,要夫妻协商,有一方讲给子女听。

  家长要尽可能的亲自抚养孩子和教育孩子。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强烈的要与父母在一起的心理需要,这一方面如果得不到满足就容易产生感情饥饿或产生被遗弃感等不健康的心理。

  总之,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家庭教育是紧密结合的。

  3、幼教环境和幼儿教师对小班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的矫正。小班幼儿刚入园时通常不能适应幼儿园的群体生活,原因之一是他们还没有接受和掌握幼儿园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规则。如何帮助幼儿清楚、准确的理解规则要求,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了解幼儿,建立融洽关系。

  小班幼儿大部分与教师都是从未接触的,幼儿从各自的家庭进入陌生环境中,总会出现胆怯,攻击他人、自私、说谎等不良行为。那么教师必须了解每个幼儿的家庭情况,了解幼儿个性,并以宽容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位幼儿,在幼儿心中建立威信,同时尽量缩短师幼之间的距离。一旦教师成为幼儿的朋友,幼儿便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和指导,着对教师执行良好习惯的要求有重要作用。

  (2)制定规则,循序渐进。

  首先应拟定一系列卫生和自我服务方面的规则:让幼儿认识自己的标记图,帮助幼儿养成自己的物体自己用的好习惯,同时学习正确使用杯子、毛巾的方法;通过各种游戏使幼儿认识小手,学习正确洗手的方法,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帮助幼儿学会用小手做有用的事,如"我会用双手搬椅子","我会自己吃饭"等等;在玩玩具和做游戏过程中,指导幼儿学习按物体特征和篮子标记进行分类和摆放,是幼儿养成玩后会收拾以及物归原处、不乱拿乱放的好习惯;指导幼儿进行操作材料的练习,让他们在操作中学习解扣、系扣、拉拉链以及有顺序地穿脱衣服,在认识鞋的过程中学习分清左右脚穿鞋,通过"听音乐找鞋","我会穿衣服"等游戏,让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3)在日常生活中建立良好的建立规则。

  制定各种规则。与幼儿讨论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如"收拾玩具要轻拿轻放"、"饭后不要乱跑"等等。在幼儿明确了要求后,还应该把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原因告诉幼儿,如"在活动室乱跑会撞倒别人,会发生危险。"规则需要不断重申,帮助幼儿养成良好习惯。

  教师以身作则。如教师要求幼儿洗手时不要把水龙头拧太大,自己也必须按要求做到。因为幼儿常常以教师作为典范,教师怎样做,便会对幼儿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

  总而言之,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门艺术,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收到成效的。家长要正确关心幼儿的行为、教师要积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观察和评价幼儿的行为,及时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通过各种手段对幼儿进行渗透教育,使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对幼儿将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都会有很大的帮助,也为将来他们接受素质教育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田翠芬.城市学龄前幼儿分享行为培养探析. [J].长治学院学报.07年4月.

  [2]朱冬娟.浅谈如何对幼儿进行分享教育. [J].科学教育.08年05期.

  [3]曾英.浅谈幼儿分享行为的教育策略. [J].教育探索.07年第12期.

  [4][美]道格拉斯·汤姆.教育课(Child Management).[M] .九州出版社.2003年版.

  [5]李德显.幼儿分享意识、分享行为发展研究. [J].学前教育研究.

  [6]邱少华.培养小班幼儿的分享行为. [J].早期教育(教师版).2005年2期.

  [7]柳佩芬. 幼儿分享行为的习惯培养. [J].好家长·新教育.2006年第9期.

  [8]中班幼儿"合作与分享"教育的初探--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教育人生网.2006年4月4日.

  [9]冯华平.能力立体培养方案. [M].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版.

  [10]刘焱.儿童游戏通论.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1]王振宇.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1、下载 幼师帮手机APP,百万幼师同分享!幼儿教师教学的必备工具!
2、下载 亿妈汇手机APP,百万妈妈分享育儿经验!妈妈育儿的必备工具!
3、下载 孕妇宝手机APP,百万孕妇面对面交流!孕妇必备的孕产工具!
4、APP安装方法:手机打开亿师官网(www.yishiwang.net )网页最底端选择客户端安装!

5、关注"幼儿园教育"微信平台,在微信上-添加朋友-公众号-输入"幼儿园教育"-关注带有幼师帮图标平台
6、关注"婴幼儿教育网“微信平台,在微信上-添加朋友-公众号-输入"婴幼儿教育网"(微信号 qq23419676)
7、加我微信:qq835226297(每天分享幼教资源) 联系QQ:2870247344(注明幼师身份) 幼师Q群:107616762 (注明信息来源及幼儿园名称)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