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好幼师网_好幼师官网

论文:浅谈幼儿园的分享教育

2015-1-26 14:27| 发布者:玫瑰园| 查看:7509| 评论:0

摘要:  摘 要:学会分享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与人情感沟通的桥梁,是人与人思想传递的纽带。乐于分享是一个人人格构成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个体良好行为的规范的养成,价值标准的选取都起着积极的导引 ...

  摘 要:学会分享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与人情感沟通的桥梁,是人与人思想传递的纽带。乐于分享是一个人人格构成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个体良好行为的规范的养成,价值标准的选取都起着积极的导引和指向的作用。分享是人们在积极的社会交往中经常采用的一种行为。无论成人或儿童,当他能主动与别人一起分享本属于自己的一份东西时,常能赢得别人的一份好感,与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对幼儿分享现象现状的分析,探寻分享意识淡薄产生的原因,认为缺少分享意识会影响幼儿的合作行为、同伴关系,以及心理健康.提出在培养幼儿分享意识的过程中,应注意发挥榜样作用的力量,为幼儿创造分享机会,建立分享规则,并要善于抓住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分享意识的教育.

  关键词:幼儿园  分享教育   幼儿   心理健康画面:晨间桌面游戏时间,小朋友们开心地玩着玩具,突然听到"这是我的,你不准拿,""给我玩一下不行吗?""不行。""又不是你家的。"两个小班的小朋友吵开了。 出现以上的现象其实不算奇怪,如今的社会独生子女较多,孩子在家里交往范围小,人物关系少, 他们大多自私,认为什么都是自己的。独占行为严重,形成了"自我中心"的习惯和行为。由此可见,对小班幼儿进行分享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因此,本人从幼儿的分享行为及教育途径方面做了一些有效探索。

  一、幼儿园分享教育的重要性分享是人们在积极的社会交往中经常采用的行为,又是与他人在情感和物质上的分享,是一种亲社会行为,具有利他的性质和目的,有助于更好地与他人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发展人的社会性。所以为了使我们的孩子在将来能信心十足的走向社会,立足与人群之中,迎接人生的种种挑战,从小培养孩子的分享行为是十分必要的,它有利于健全人格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美国心理学家莱因哥德在实验中将小班幼儿的分享定义为:把自己的玩具食物给别人看,送给别人,拿出玩具食物参加他人的活动。但是这当中又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幼儿分享教育的阐释"分享教育"是培养幼儿之间团结友爱,相互关心,爱别人的更高层次的品质表现,所谓分享教育,是指引导幼儿将自己喜爱的物品,美好的情感体验及劳动成果与他人共享的过程,它是幼儿个体亲近群体,克服自我中心的有力手段,分享也是亲社会行为的一种表现,从小培养幼儿的分享观念和分享行为,可以健全幼儿人格,促进幼儿间良好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要想使幼儿真正认识"分享"的意义,要形成分享意识,首先便应信任对方,关爱对方,必须在幼儿之间、师生之间建立信赖和亲密的感情,这是基础。分享行为是指个体愿意与他人共享资源的一种行为。作为一种积极的社会行为,分享行为的发展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从社会适应的角度来看,学会分享是儿童适应社会生活的必要条件,是与他人达成交流、理解、合作的行为基础。分享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我们必须持之以恒,使幼儿的分享品质不断发展。所以,分享意识的培养很长时间以来已被认为是幼儿品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分享意识,可以使幼儿更好的发展同伴关系,使其懂得关爱他人,培养其亲社会行为。为其将来的人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从幼儿的分享行为及教育途径方面做了一些有效探索,促进幼儿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分享教育对幼儿成长的意义1.有利于幼儿社会化的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教育孩子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等。通过学习分享可以使幼儿懂得有好东西大家一起分享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教育幼儿心中有他人,愿与人分享,能为其一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能使幼儿的行为适应社会需要,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应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帮助孩子学会"与人分享"。培养幼儿自发的分享行为,消退自我中心心态,让幼儿充分体验给予及被给予带来的快乐和满足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爱,促进他们的社会性发展。

  2、有利于健全人格的养成人是构成社会最基本的元素之一,人分享是人们在积极的社会交往中经常采用的行为,又是与他人在情感和物质上的分享,是一种亲社会行为,具有利他的性质和目的,有助于更好地与他人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发展人的社会性。所以为了使我们的孩子在将来能信心十足的走向社会,立足与人群之中,迎接人生的种种挑战,从小培养孩子的分享行为是十分必要的,它有利于健全人格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

  3.有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在幼儿身上的作用是明显的,我们通过各种有目的的教育活动来培养幼儿自发的分享行为,使分享的品质在孩子身上有了比较明显的体现,他们充分体验了给予及被给予带来的快乐和满足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爱。已真正学会分享,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和实际行动表达出来。可见,我们只有通过适当的方法引导幼儿,在主观上让幼儿产生分享的内在动机与愿望,使幼儿的分享行为更加稳定、自觉;在客观上建立合理的分享规则,使幼儿的分享行为更加规范、有序,才能让幼儿最终自觉产生分享行为,为其一生良好品德素质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人们常说:"一个快乐,与人分享会成为两个快乐;一个痛苦,与人分享就成为半个痛苦。"与人分享是一种优秀的品质。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中越来越需要人们具备与人分享的品质。如今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是家庭中众多成人关怀、照顾的唯一对象。长辈对孩子的过多保护、迁就,与同伴间交往的明显减少,均不利于幼儿的社会化,也为幼儿"独占""独享"行为的滋生提供了温床。因此,教幼儿学会"分享",让他们心中有他人,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与人之间的良性交往,推动着社会的前进,在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有了更新的内容,除了要求智商,更要求情商,其中与周围人的关系处理能力,是它的重要指标。而分享是其中的一个品质,分享表现了幼儿的一种亲社会行为,这种行为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从小培养。俗话说:"三岁看到老",此阶段的孩子涉世不深,他们的想法还很单纯、美好,他们还是一张白纸,如何留下最美的一笔,让他们受益一生,这是我们老师和家长共同的、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我们所采取的每一步骤都应和家长共同探讨、商榷,争取家长的认同和配合,不然两种不同的教育观会让幼儿显得无所适从,甚至引起冲突,这将非常不利于幼儿的成长。"分享"不仅仅属于社会教育,也是心理健康教育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它是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享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对幼儿健康心理的形成意义重大。所以,从小培养孩子的分享行为是十分必要的,它有利于健全人格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

  二、幼儿园分享教育的现状及成因(一)现状从调查研究看,3-6岁的儿童虽然随年龄增长,分享意识有所发展,但整体来看,现状不容乐观。幼儿不论是对食物、玩具还是奖品等物品的分享人数都不超过50%,即使到了6岁时也是如此。在分享的人群中,幼儿的分享也多倾向于感觉分享(即只是给别人看、听、嗅、摸等),实质性的分享(即完全以利他为目的的分享)很少。同时,分享给别人的动机也多是自利的,如玩具给别人分享多有炫耀之意;还有幼儿说"我给他玩具玩他才给我玩具玩""我给他糖吃是我怕我的牙吃坏了""我觉得这个糖不好吃"等等。利他的动机也有,但比较少。分享是人们在积极的社会交往中经常采用的一种行为。现分享行为是幼儿成长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但现实生活中的幼儿很"自私",不愿意与人分享。幼儿的分享行为是后天形成的,其中教师的教育与家长的引导是很重要的,他可以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地发展 。分享行为的发展是幼儿社会行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幼儿分享行为的发展,是幼儿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形成健康个性的基础。与人分享不是幼儿自发的,而是由老师或者孩子周围的人教给孩子怎样去做,久而久之才形成的。一些老师迫于维持生活保住工作、迎合幼儿家长、避免和家长争吵,对幼儿娇惯、宠让,对于孩子霸道、任性的行为视而不见,这在无形中助长了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为幼儿的霸道、任性、自私的坏脾气奠定基础。但是这类教师病并非全部,很多老师在爱孩子的同时,依旧对孩子有严格的要求,对每一个幼儿都一视同仁,严格要求每一位幼儿。但是 幼儿 的分享观念没有形成, 对分享无法全面了解,缺乏分享技能,需要家长的配合。 然而家长往往较为疼爱自己的孩子,视孩子为"小公主",在家里,家长不能以幼儿园的纪律要求来约束孩子,造成孩子幼儿园与家庭中的表现大不一样的后果。影响分享行为的因素有两个。1、家庭因素,2、孩子自身的心理因素。在家庭因素方面,家庭生活的核心化、小型化的发展趋势,有利于儿童生活环境的优化,但没有与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经验及互爱互让的经验和相应的训练。孩子自身的心理因素方面,幼儿期的孩子,尤其是幼儿园的孩子,他们正处在身体、才智迅速增长的时期。随着他们的体力、活动范围和活动量的增加,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日益增强,对新鲜事物很敏感,但道德认识水平和道德感还处于较低阶级。

  (二)成因1、分享意识不强幼儿园的集体教育让幼儿有机会与同龄人游戏与交流,促进其社会化的萌芽。小班幼儿缺乏集体生活的经验,很多幼儿不知道与人分享,共同努力。调查显示幼儿不懂得去体察别人的心情和情绪,他们生活中的道德行为完全受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特点的制约。所以,当看到别的幼儿渴望得到分享物时毫无感觉,无动于衷,甚至当有人提醒说"你看,别人没有心里多难受啊"时,有的孩子竟说"他难受他如的"或"这是我的,他要,叫他妈妈买"。在晨间建构活动中,有的幼儿把一大堆积木揽在自己面前,一个人玩;有的幼儿手里抓着一大把,自己不玩,别人也不能碰一下。

  2、言行表现不一新纲要指出:"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皆在促进幼儿生理、心理、智力和谐发展,为幼儿的一生奠定良好的生活和物质基础。"幼儿入园后,逐渐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经过老师、家长的引导,已经初步具有了分享意识,但经常表现出乐意接受别人的东西,要求别人给自己分享,却不愿意将自己的东西给别人分享的行为。如在课间活动中,毛志函和叶泽政为争抢玩动物玩偶发生了争执。"这是我的玩偶,我的,不给你玩。"叶泽政大声的说着,当老师问他们:"小朋友带了玩具,应该怎样玩呢?""应该一起玩,一起分享,不能抢的,要坏掉的。"两人又同时回答了老师。

  3、家园教育不一致家园教育不一致也是幼儿不分享的一个重要原因,幼儿不分享还有一个重要的教育因素,在幼儿园老师教育幼儿有好东西要与好朋友分享,然而,有些家长却不然,我们班就有这样的一位家长,她是这样教育她的孩子的:"妈妈给你买的新玩具很贵,你一定要爱护它,不要给小朋友弄坏了。"于是,幼儿为了不让小朋友弄坏玩具便不愿把自己的东西给其他小朋友玩了。

  那么,如何帮助幼儿解决好上述问题呢?

  三、幼儿园分享教育的途径(一)树立分享意识1、在各科教学活动中帮助幼儿认识分享图书、讲故事的魅力。幼儿对故事、儿歌会很快接受,我就利用儿歌、讲故事的形式引导幼儿,让幼儿从中学习分享,体会分享的快乐。一次我讲故事《玩具一起玩》,让幼儿学会讲:"大家一起玩,你玩一会,我玩一会。"教育幼儿要与小朋友一起玩,不争抢玩具。在这个故事的延伸活动中,我让幼儿表演"小动物玩玩具"大家一起玩,幼儿通过游戏后认识到一起玩的快乐,也体会到分享的初步感受。

  2.在游戏中教会幼儿分享游戏的乐趣。对幼小的孩子,最有效的力量就是游戏。我经常组织幼儿进行一些配合性强的游戏。如:一起搭积木,让幼儿几人一起搭建玩具,培养幼儿合作能力和体会分享的快乐。又如绘画活动:我让幼儿在勾画好的轮廓内手拿油画棒,每人涂一个范围,互相配合一起画好一个动物,从而让幼儿在游戏中潜移默化的懂的分享。

  (三)创造分享机会,享受分享的乐趣当孩子获得了分享认知,产生了分享情感后,是否就能摆脱自我中心,有了分享行为呢?由于幼儿在感知方面常按自己的需要去感知事物,易受外界刺激的干扰,所以表现出来的分享行为较不稳定;有的孩子则当着老师的面愿意与人互换玩具,而老师一走,他就抢回了自己的玩具,可以说时一种假分享行为,他在与同伴交往中仍难克服自我为中心的意识。皮亚杰曾指出:"一般的同伴交往和具体的同伴冲突是儿童发展视角转换能力的必要条件,是儿童摆脱自我中心的前提。"因此,作为老师,我们还是应尽量多给幼儿创造自由交往的机会,鼓励个别幼儿参与集体活动,启发他们互相交流、磋商、协调,引导他们把自己的书和玩具拿出来与小朋友一起玩一起看。在看看、玩玩的过程中,教师适当培养孩子进行合作。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与人交往的乐趣。当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时,首先要求他们应站在他人的位置上想想,使他们学会考虑别人的需要,形成换位意识,从而克服以我为中心,养成与人合作,共享的品质。在有意识的创造分享机会的过程中,让幼儿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体验他人的情绪情感,理解他人的需求和需要,形成良好的观点选择能力。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不仅是要交给孩子丰富的知识,更应该教会他们如何去做一个更受欢迎的好孩子。让孩子学会谦让和分享,我认为首先要让孩子懂得"谦让 、分享"的意义。谦让是让孩子学会退让, 分享是让幼儿学会和同伴一起使用,一起享受。我们平时也可以利用故事的形式,让幼儿了解谦让和分享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其次我们应抓住时机,激发幼儿"谦让 分享"的意识。老师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通过自己的言语,潜移默化的教育身边的孩子,让他们产生学会分享的意识。最后应家园配合,注重言传身教。孩子们模仿的对象往往就是身边的老师和家人们,因此我们必须家园联合,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对于心理发展水平还处于以自我中心为特征的幼儿来说,分享显然不是一件易事。事实上,幼儿的分享行为是在逐渐"去自我中心"的过程中形成的。一个人如果能自主自愿地与人分享并以此为乐,那么可以说真正具有了分享行为。如果一个人仅仅把分享当成换取别人报答或取悦别人的 手段,那么这种分享便是一种"虚假分享",我们要培养的是孩子发自内心的自愿分享,而这种分享必须从丰富孩子的情感体验入手。即让孩子从他人角度出发体验他人情绪、情感,学会理解,学会分享。 分享是和他人在情感与物质上的共享,是一种亲社会行为,具有它的性质和目的。幼儿可能不会在需要分享的情景中自发地表现出分享行为,也可能不知如何选择恰当的分享方法,这就需要我们教给幼儿分享的方法,指导幼儿怎样进行分享。现在的家庭独生子女居多,因此,幼儿与他人分享的机会也比较少。为了给幼儿提供充足的分享机会,我设立了专门的分享日。

  1、礼物分享日:在班中规定每星期一为"礼物分享日",让幼儿在这一天将自己最喜爱的一样东西带来与同伴分享,还可以同伴之间相互介绍自己的礼物,这样他们在相互介绍、相互游戏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学会了分享。

  2、新闻分享日:利用晨间谈话的时间,让幼儿说说身边及周围发生的有意义的有趣的事情。这样既锻炼了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会产生一种因分享带来的快乐和满足感。

  3、活动成果分享日:一个主题结束后,可以向全园开放,让所有的小朋友一起来分享取得的成果和快乐。如开展主题"汽车叭叭叭"时,举办"亲子手工制作展"让幼儿向哥哥姐姐或者弟弟妹妹介绍自己与家人一起制作的汽车,体验分享的乐趣。

  4、建立牵手小组:发挥家委会的作用,对一些任性、不愿意与同伴交往的幼儿,将班内幼儿四至五人分成一组,鼓励他们利用双休日相互上门拜访,让幼儿轮流做一次小主人,让他们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学会分享。

  这样,通过一些分享日的设立,本班共同分享的制度已经很好地建立起来了,这为幼儿今后更好地与他人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分享行为的培养对于全面提高幼儿素质,将来做一个有利于社会的人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实践证明我们通过多种途径和灵活多样的方法来培养幼儿自发的分享行为,幼儿充分体验到了给予及被给予带来的快乐和满足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爱。

  (四)在一日的生活中正确地引导幼儿 学会分享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蕴含着许多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师,必须遵循幼儿的成长特征,从理解支持的角度,关爱幼儿,协助引导幼儿在一日生活中去培养各方面的能力,使孩子能全面发展,茁壮成长。我们老师的语言、动作都会对幼儿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我们处处要做有心人,尽多的给幼儿创设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机会,让他们一起快乐、一起忧愁,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情感的分享。此外,我们还利用移情的手段,让幼儿学会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感受他人的愿望、情感,从而逐步形成自己积级、正面的内心体验。如:有一次,我班的小馒头带来了一辆挖泥机,同伴们看到了以后,都非常喜欢,而他却害怕被别的同伴弄坏,不肯给别的小朋友玩,我觉的这正是对孩子进行分享教育的有利时机。于是我借机,当着孩子的面将小馒头的挖泥机拿在手里,对他们说:"这辆汽车现在是周老师的了,如果你想玩该怎么办?"他毫不犹豫的说:"借呀。"我又说:"要是我不借你玩,你们会开心吗?"他们异口同声地说:"不开心"馒头你开心吗?馒头也说不开心,那好,我们一起玩好吗?馒头答应了,并且还愿意给别的同伴玩,在玩之前我还让他们学说了一句话:"请你给我玩一玩好吗?当时孩子们都特别想玩,很快就学会了这句话,于是他们边玩边说,轮流着玩,大家玩的真开心,馒头脸上也露出了笑容,孩子们在短时间中体验到了分享的快乐。正如霍夫曼所指出的那样,移情是社会行为的推动力。因此,我们老师应善于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情感状态,从而培养幼儿合作、互助、分享等行为。俗语说"三岁看老",让幼儿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将有利于提高孩子的素质,我们老师可以通过有目的地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内容来培养幼儿自发的分享活动,让幼儿体验分享的快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一同游戏,合作分享的机会是很多的。如:在结构游戏、角色游戏中常发生因喜爱同一种玩具而发生的争执现象,分析原因后我们引导孩子间必须共同商量,友好合作,互相配合,这样才能使游戏顺利进行下去,分享共同游戏的快乐。又如:带孩子到户外散步时,看见蚂蚁运粮食,孩子们会蹲在一边饶有趣味地看着。抓住这一机会,就引导孩子讨论:为什么要有这么多的蚂蚁来搬这块粮食呢?把食物搬进洞后,蚂蚁们又会做什么事呢?于是,我们抓住这个契机,给孩子们玩合作搬旧轮胎、网鱼等游戏,使他们在游戏过程中知道了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同时在教育教学这一环节中,我们把分享目标划分成物质分享和精神分享,又把精神分享划分成分享快乐与共担忧愁。既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更让幼儿真正地体验到了合作与分享的愉悦。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在这些活生生的实例中,孩子们合作与分享的意识又得以进一步的巩固与深化。

  (四)家园公育,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1、家长的分享教育幼儿善于观察和模仿,家长的言行举止都是幼儿观察和模仿的对象。因此,要家长认识到自己本身对于幼儿来说就是一大教育资源,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幼儿模仿的对象,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应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注意让自己的言行发挥积极的教育作用。现在的家庭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孩子是家庭的中心,优越的物质条件为孩子创造了舒适的生活环境。但是他们没有与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经验,独享成为他们的一种习惯。与别人分享的意识很淡薄,再加上父母的宠爱、忍让及不良的教养态度,都会影响孩子的分享行为。如,有的父母花钱给孩子买了昂贵的玩具,有意无意的叮嘱孩子,不要给别人玩,以免弄坏玩具。有些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抢到了大家都想玩的玩具会很满意。这些现象都让孩子在无形当中养成了独占的行为。所以父母更是幼儿模仿的重要对象。他们的日常行为,言行举止都对幼儿的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说,家长应注意自己的行为,抓住一切有利机会作好良好榜样,在家时,家长可利用玩玩具、分发物品等的时候,有意识的将它们以分享的形式进行。如:对幼儿说:"可以和你换个玩具玩吗?"、"可以和你一起玩吗?"、"可以把你手里的玩具给我玩一下吗?"……让幼儿体验到分享的乐趣。让孩子请爷爷、奶奶等一起分享,逐步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意识。除了父母应树立好榜样,同伴之间也是学习的榜样。当幼儿愿意与同伴一起分享物品时,家长应作出积极评价和鼓励,这样,既树立了好榜样给幼儿学习,又激发幼儿愿意与同伴分享。

  2、教师的分享影响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孩子学习和效仿的对象,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也同样会对幼儿产生直接的影响。如果两位老师能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如共同制作教具,共同使用教材和一些物品等这些表现都会无形中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 因此,平日里我们要注意自身的行为,为孩子树立正面的榜样。当然教师对有分享行为的幼儿的评价和鼓励,也是激发其他幼儿向他学习的动机。因此,教师平日里要注意观察,发现幼儿一些分享行为时及时的肯定和鼓励,让孩子知道分享不仅能使自己高兴、同伴高兴、也能让老师高兴,逐渐的让他们从模仿别人到主动去做。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幼儿常常是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的,在幼儿园中教师是幼儿模仿的重要对象。我和本班老师在日常生活中会有意识的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分享的行为,如:心情的分享、书刊的分享、教学技能的分享等。教师与保育员之间、教师与孩子之间都可以利用榜样的作用。孩子在玩玩具时,我们可以有意识的走过去对幼儿说:你可不可以把玩具分给我玩一些呀?我们一起玩好吗?孩子们在玩游戏时,老师恳切的和孩子们商量:也让我参加你们的游戏好吗?因此,我们应该注意自身的言行,为幼儿树立好的榜样。当然,同伴也是孩子们学习的榜样,平时老师就要做有心人,在活动时可以引导那些分享意识能力强的幼儿与分享意识能力弱的幼儿共同游戏,教师要对分享行为意识强的幼儿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在同伴中树立有分享行为的好典型正确引导幼儿学习、模仿。老师一个赞许的目光、一次亲切的点头,都能使孩子受到极大的鼓舞。要慎重地对待幼儿暂时出现的问题,找出适宜、恰当的解决方法,从而使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在活动中,教师要让孩子在集体中有自信,从而加强自己的分享行为,逐步内化为幼儿自身的分享意识。

  3、家园公育幼儿的进步离不开家长的支持,教师应做好家访工作,在家也培养幼儿学会分享。家庭中有些家长常常也在"保护"孩子的自私心理,因此作为我们教师应做好家长的工作,通过多渠道的家长工作,让家长在对孩子的分享教育中起到引导作用!在与家长交流幼儿分享行为教育时,我们向家长发放了问卷调查,以调整家长交流,共同熏陶。我在家长会和离园时,向家长宣传幼儿园里的生活活动情况,让家长了解幼儿园里需要大家一起分享才能共同融洽。只有家园同育,幼儿的分享养成行为才能有效。还可以利用家长园地向家长宣传"幼儿分享品质的养成""如何使幼儿学会分享"等方面的家教知识,我们要积极利用家庭教育这一资源,与家园建立起新型的合作伙伴关系。

  由此可见具有分享意识是幼儿个体融入社会,被同伴和集体接纳的必要条件,是幼儿身体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可以说,分享对于幼儿一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众多的研究中,对缺乏分享给幼儿带来的影响方面的关注度却相对较低。只有真正了解了缺乏分享意识的危害性,才能真正引起家长和幼儿教师的警惕。分享是幼儿获取快乐的一种高层次的行为,通过多种具体的实践,帮助孩子学会分享的恰当的方法,让孩子逐渐学会怎样将自己喜欢的东西与别人分享,让大家都快乐,从而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人格。通过有目的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内容来培养孩子自发的分享行为,可以让孩子在与同伴、教师主动分享交流的过程中充分体验给予及被给予带来的快乐和满足,以及人与人这间的温暖和爱,激发他们正向的情绪情感,从而树立自信、分享快乐、体验成功!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文献》

  [2] 《 幼儿教育学》

  [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4]何婧.浅谈幼儿的分享意识[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3)[5]陈丽君.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J].学前教育研究,2001,(2)[6]胡晓颖.浅谈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J].上海教育科研,2006,(10)[7]顾艺文.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J].早期教育,2007,(4)[8]张春梅.引导幼儿养成分享习惯[J].现代家教,2002,(8)





1、下载 幼师帮手机APP,百万幼师同分享!幼儿教师教学的必备工具!
2、下载 亿妈汇手机APP,百万妈妈分享育儿经验!妈妈育儿的必备工具!
3、下载 孕妇宝手机APP,百万孕妇面对面交流!孕妇必备的孕产工具!
4、APP安装方法:手机打开亿师官网(www.yishiwang.net )网页最底端选择客户端安装!

5、关注"幼儿园教育"微信平台,在微信上-添加朋友-公众号-输入"幼儿园教育"-关注带有幼师帮图标平台
6、关注"婴幼儿教育网“微信平台,在微信上-添加朋友-公众号-输入"婴幼儿教育网"(微信号 qq23419676)
7、加我微信:qq835226297(每天分享幼教资源) 联系QQ:2870247344(注明幼师身份) 幼师Q群:107616762 (注明信息来源及幼儿园名称)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