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好幼师网_好幼师官网

论文:浅谈在幼儿教育中几种引导方式的运用

2015-1-23 16:32| 发布者:风影飘飘| 查看:17085| 评论:0

摘要:  【摘要】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这是邓小平1977年谈到教育问题时所说的话,时至今日,我们仍有必要以这句话来深刻反思教育现状。如今大多数孩子从小受到父母的呵护和疼爱,由于自己年龄特点和家庭环境的原因,孩子就 ...

  【摘要】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这是邓小平1977年谈到教育问题时所说的话,时至今日,我们仍有必要以这句话来深刻反思教育现状。如今大多数孩子从小受到父母的呵护和疼爱,由于自己年龄特点和家庭环境的原因,孩子就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样,因此生活能力和正确对待问题的能力较弱。"孩子是脚,教育是鞋",幼儿教育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它并不是让孩子去学会过多的知识,注重的是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能够正确的进行自我认识,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熏陶幼儿对美的认识和向往。作为一名合格的教育者,我们需要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用正确的方法示范引导孩子,同时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用游戏的形式贯穿始终,遇到问题时多用鼓励的方式让幼儿大胆地探索尝试,并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也要引导幼儿及时发现身边的"美",陶冶孩子美的情操。于此同时,家长的配合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建立一座家园共育的桥梁才能使幼儿的身心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教育;引导;示范;游戏;熏陶。

  一、用培养兴趣的方法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

  我所面对的教育对象主要是3-6岁儿童,这一时期的孩子主要的性格特征是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同时形成了一些行为习惯和思维惯性。3-4岁儿童的坚持性、自制力只是较0-3岁时有所提高,总体水平仍是较差的;只有到了5-6岁才有一定的独立性、坚持性和自制力,但此时的自控能力还是比较弱的。由于家庭教育环境的不同形成了一些行为习惯,但是坚持性一般,有较大的引导改进空间。心理成长才是这一时期孩子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健康的心灵是一生幸福的源泉。这个时期溺爱孩子,以孩子为中心,替他认知、面对一切事物,轻易地提前地满足他提出的一些无礼需要,不尊重他,忽略他内心的感受等等,这种教育培养方式,只能培养出一个不健康不独立的孩子。

  (一)用正确的示范引导孩子

  不要教孩子,只要示范。对于不教孩子的观点,可能很多老师会与我持有不同意见。这个说法是一个老幼儿教师传授给我的,起初我也不理解,但是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通过大量的观察和实践,深深体会到孩子真的不是"教"出来的。"一日生活即教育",从幼儿早上来园到离园每个环节都渗透着教育,但并不是为了"教"而"教",它不等同于简单生冷的告知,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孩子的模仿性,对事物的好奇性等年龄特点达到自己的教学目标,进而使孩子明白其中的道理。

  举个教学中的例子:当孩子们在一起做游戏时,孩子A不小心把孩子B搭起来的积木碰倒了。孩子B非常伤心地痛苦起来,而孩子A则若无其事的走开了。这个时候有些老师为了教育孩子正确的行为方式和礼貌,便会督促孩子A去道歉:如"你弄坏了别人的积木是要说对不起的","好孩子是要在犯错误的时候向别的孩子道歉的"等等。这样做就是教,教就会给孩子压力。如果一边教还一边指责,那更是折磨孩子。我们只要将孩子A拉回孩子B身边,模仿孩子的口气说道:"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我们一起把它们重新搭起来吧!"等等。这就是示范,而不是教。

  操作玩具时,也只要示范,"宝宝,看老师做"。老师放慢速度做展示,之后给孩子时间和机会,让他自己反复调整反复操作,不要打扰他,不要在他发生一点点错误的时候喋喋不休地提示"错了错了,不是这样做",这样孩子就失去了外部信息内化的机会。如果一切都是靠老师手把手来教,一旦没人教就失去方向,往往孩子的自我学习能力就是在我们的教当中失去的。孩子们的专注力就是这样被我们破坏掉。我们应该做的是耐心地等待,等待他自我调整,给予足够的爱和尊重,孩子甚至能够展现出自我教育的能力。

  (二)用游戏的方法教孩子学习

  所谓"游戏化的一日生活"就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在一日生活中用游戏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是我们一日生活中的主要内容,在托小班的教学中体现地最为明显。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为孩子准备好有趣的游戏形式,提供可操作性的游戏材料、墙饰等,在游戏中拓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一些教育内容以游戏的形式展现给孩子,能够让孩子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培养起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不仅能够在浓厚的兴趣影响下较快掌握新知识,还能学会新知识的运用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不光教育活动需要拟人化的语言,趣味化的游戏渗透,在各个环节的衔接中,生活技能的养成中也同样需要。下面就通过几个例子加以解释说明。

  例如在上完课后,小朋友没有事做,就显得有点不安分,这时做一点简单的手指小游戏让孩子做做,会收到非常好的效果。因为对于幼儿来说手指的活动,是大脑的体操,活动的是手,得到锻炼的是大脑。手的动作与人脑的发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对语言、视觉、听觉、触觉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助益。这样即安稳了孩子的情绪又发展了幼儿的多种感官,一举两得。

  在教学阶段的各个环节衔接中也可以利用游戏的形式,赋予情景化的语句引领孩子。如孩子排队入厕时,可以利用手偶的形式加上情节的讲述,开着"小火车"或其他形式的场景模拟入厕;在孩子游戏的过程中通过一定形式的场景模拟将分开游戏的孩子组合到一起等。

  再比如从孩子入园后的盥洗方法、毛巾水杯的使用方法、包括小椅子的坐法都要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教育,如:送水杯时用拟人化的语言边说边和孩子一起将水杯"送回家",告诉幼儿水杯找不到自己的家就像我们找不到家会着急、会害怕等。也可以适当添加一些简单易懂的儿歌有节奏的边说边示范。洗手的时候可以教师说口说儿歌"打开水龙头,把手冲冲湿,关上水龙头,打打小香皂。先搓手心,再搓手背,搓搓手指缝,抱抱大拇哥,抓抓小手心。打开水龙头,把手冲干净,小手干净了,谢谢水龙头。"

  采用游戏的方法教育孩子主要是为了提高孩子学习的兴趣。这一时期的孩子的主意力、坚持性较差,而对于游戏的兴趣较为浓厚,坚持性也更为持久,这种教育方法正式利用孩子这一特点,更加有效地调动起孩子自主意识,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的学习达到教学要求。

  二、用正确的方法和价值导向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

  这一时期的孩子,处在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较为重要的时期,孩子已经基本能够感应到别人对于自己的评价信息,从而用以改变自己的行为。因此,此时成人对幼儿的评价在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善于对儿童做适当的评价,对儿童行为做过高或过低的评价都是对儿童有害的。同时,要善于引导儿童初步地评价他人或自己的内心品质,评价他人或自己的道德行为。在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的过程中,引导时必须注意形象性、情绪性和可接受性,注意为儿童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的形成和发展创设良好的情境,避免空洞说教。

  (一)用鼓励的方式教会孩子分享

  孩子进入物权意识的敏感期,常常说"这是我的""那是我的",什么东西都不肯和别人分享,甚至妈妈也要不到他手里的东西,更别说老师和其他孩子了。老师们千万不要认为孩子自私,非要想办法把他这毛病改掉不可。其实这是在进行物权归属的练习,通过对物品归属权的确认,来认知他与物品的关系。国外的教育专家常说两到三岁孩子的哲学是"我的我的,什么都是我的"。我们也应该理解这个阶段孩子的行为,而不是乱贴标签。

  顺利渡过物权意识敏感期的做法是,在孩子表现特别明显时不要和他较真顺着他即可。这个时间差不多要三四个月(视孩子情况不同而定)。之后寻找到适当的机会,即别的孩子与自家孩子分享玩具的时候,提醒他:"小朋友把玩具分给你玩,你高兴吗?"当他点头时再告诉他"你把玩具分给别人玩,他们也很高兴"。就此可以打住,别马上强迫孩子。如此反复几次之后,让他尝试把玩具分给别的孩子,通过练习他知道玩具是属于他的,分给别人玩之后还是会要得回来,和别人分享大家都快乐,这样他就慢慢愿意分享了。大部分孩子在三周岁前后进入分享阶段。

  在这一时期老师尤其需要注意几点:一是处在强烈的物权意识确认期的孩子,不要去逗引孩子,强抢孩子手中的东西,让他哇哇大哭,然后羞他"你真小气!"这是绝对不可以的行为;二是当孩子能分享的时候,把东西分给我们吃(玩),我们一定要接受,不要说"我是逗你的,我不吃(玩),你吃(玩)吧",这样就是拒绝孩子的分享,将给孩子带来的感觉是失望,孩子就会把分享和失望联系在一起而享受不到分享的快乐,慢慢就不愿意分享了。

  (二)用多种形式引导孩子正确评价自我

  1.尊重幼儿的好奇心,鼓励幼儿自己探索,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

  孩子从小在一个温室里长大,有些事情大人们包办代替得多了,长此以往幼儿懒于去动手动脑,进而完全依赖于大人们的指导和帮助,失去了独立性。因此在幼儿教育中更应该培养幼儿的独立性,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遇到困难要自己解决。让孩子在独自尝试中感受失败、感受挫折,这样孩子就会在失败中一次次成长起来。同时由于孩子付出了努力,也尝到了失败的滋味,当孩子独立解决完问题后获得自我成就感更为强烈。

  陈鹤琴先生曾说:"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让孩子自己做。"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能力的方法同样,凡是孩子能想的事情让他自己想。我们应充分尊重孩子的好奇心,千万不能以孩子的问题幼稚为理由嘲笑孩子,这样不但容易伤害幼儿的自尊心,也损害个孩子探索未知的好奇心。我们需要做的应是鼓励和引导孩子的这种好奇心,耐心地解答和循循善诱地引导,让孩子自己发现新的事物知识,再有我们在适当的时候给予解答。当孩子有一点点进步的时候,我们要告诉孩子"你真棒",让孩子树立充分的自信心。

  2.尊重每一名幼儿,不区分特殊儿童,努力培养孩子的个性意识。

  对于教育中的孩子们应该摒弃自身的个人好恶,既不以貌取人,也不因为特殊的个性和反常的表现而给孩子们贴上特殊人的标签。因为这一时期儿童的自我意识正在形成的关键期,对于别人对他的评价较为敏感,如果我们在内心里对他们特殊对待是完全能够被孩子察觉出来并对孩子的自我意识形成相当大的负面影响。作为教育者我们首先应该严格自身要求,在内心上真正做到将每个孩子平等对待,也只有这样我们才具备培养孩子正确自我意识的前提。

  可是在教育过程中有时我们也确实会遇到一些我们所谓的"特殊"儿童。他们往往在安排的一些公共科目中表现的不够理想,显现出某些天赋方面明显弱于班级的大部分同学。这时我们就不能仅仅寄希望于安慰、鼓励的话语能够平复孩子的内心,或是觉得孩子还小应该不会对这一现象太过在意。我们在注意到自身评价对于孩子的影响时忽视了孩子之间的评价同样有着相互影响的作用。对于这样的"特殊"儿童,我们就必须予以重视和特殊对待。这种特殊对待并不是指将他与其他孩子区别对待,而是在一视同仁的前提下,用耐心、细心和爱心去发掘他身上优点,因为孩子只要没有明显的智力缺陷,在天赋方面总会寻找到他所擅长的方面。这时我们再加以鼓励引导,就能够让他得到其他孩子的认可,从而促进孩子个性意识的发展。

  作为教育者的我们要在孩子们共同学习共同生活中找寻到孩子的个性特点,看到她们的特有长处和个性特点,哪怕是一点点闪光之处都不应该放过。在此基础上加以鼓励引导,这样我们就能够在步调一致的教育课程中既发展了孩子共性的能力意识,也保持和增强了孩子的个性意识,对于孩子以后发展方向的选择留下了更多的空间。

  三、用科学的熏陶引导培养孩子对于美的认识和向往

  1.引导孩子在大自然中认识美

  "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这是陈老先生的思想理论。大自然奇趣盎然、多姿多彩,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而言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孩子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往往能够发现我们因为习以为常而难以发现的许多美,我们所要做的主要工作就是科学正确地解答孩子提出的问题,通过称赞鼓励增强提高孩子发现大自然美的兴趣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好奇心。同时我们还需通过科学引导将我们的部分对美的认识在大自然的环境中带领孩子认识发现,这种带领孩子认识美的方式更加容易被孩子所认可接受,也更能引起孩子学习的兴趣。

  因此在教育中我们应多组织幼儿进行春游、秋游活动,让孩子自己从中感受种子的萌芽,树木的新绿,习习的微风,落叶的轻盈……真正让孩子走进大自然,感悟大自然带给我们的一切美好事物。受到种种条件的限制和孩子年龄的关系,这种形式的活动次数有限,如何利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让孩子亲近自然,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点入手。一是充分利用孩子户外活动时间进行引导,孩子走出幼儿园的机会不多,但是户外活动的时间还是想多较多的,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时间让孩子充分感受阳光的温暖、风的和煦、花草的芬芳、冰雪的晶莹……二是充分利用班级的环境布置将大自然的元素充分体现。利用场景的设置让孩子在模拟的自然环境中进行游戏和教学活动,这样既丰富了环境布置,也达到了让孩子在室内认知自然美的目的。

  2.用润物无声的艺术熏陶培养孩子对美的向往

  随着家长们对于幼儿早教的关注,艺术教育在幼儿教育中所在的比重和受到的重视程度正在逐渐增加。的确艺术教育对于幼儿智力的开发和艺术素养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教育方式不对,不但影响起不到应有的教育下过,还有可能打击孩子对于艺术的兴趣,心生厌恶。对于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对于其教育的强度不能太大,让孩子有累的感觉,而是要通过润物无声的熏陶让孩子自觉产生对美的向往和追求,对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自我需求中学习掌握。

  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对班级环境的布置,对音乐等艺术形式通过不同的方式融入到孩子的教育和生活中,通过这种"隐性"课程培养发展孩子各方面的感官和对于美的鉴别力。以环境的互动性、操作手法的多样性、活动区域的延伸性,引导幼儿在其中持续感悟、发现、思考、合作、学习。环境中不仅渗透着教育,而且比例的搭配,事物的结合,艺术性的装饰,都能给予幼儿发现美领悟美的机会。这种潜移默化的艺术熏陶往往能够带来意料之外的教育效果,在提高孩子艺术素养的同时,能够充分激发孩子对于美的自觉向往和追求,为后期的艺术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建立家园共育的桥梁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在幼儿园做好自己工作的同时,也应及时向家长了解幼儿在家的表现,如实反映幼儿在园情况,提醒家长在家中也应按照幼儿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培养和教育孩子。只有这样孩子在幼儿园的教育效果才能够得到有效的巩固和加强,也能够是父母更加懂得孩子的需要、更好地满足孩子地需要,也只有父母的参与才能达到教育最佳的教育效果,帮助孩子建立起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意识。即使是在当今这样一个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个人工作量不断增加的社会中,即便可以利用幼儿园等教育资源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父母也应该担负起自己教育孩子的重任,与幼儿教育工作者建立起一座和谐的家园共育桥梁,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

  【参考文献】:《捕捉孩子的敏感期》、孙瑞雪、中国妇女出版社、2010年1月





1、下载 幼师帮手机APP,百万幼师同分享!幼儿教师教学的必备工具!
2、下载 亿妈汇手机APP,百万妈妈分享育儿经验!妈妈育儿的必备工具!
3、下载 孕妇宝手机APP,百万孕妇面对面交流!孕妇必备的孕产工具!
4、APP安装方法:手机打开亿师官网(www.yishiwang.net )网页最底端选择客户端安装!

5、关注"幼儿园教育"微信平台,在微信上-添加朋友-公众号-输入"幼儿园教育"-关注带有幼师帮图标平台
6、关注"婴幼儿教育网“微信平台,在微信上-添加朋友-公众号-输入"婴幼儿教育网"(微信号 qq23419676)
7、加我微信:qq835226297(每天分享幼教资源) 联系QQ:2870247344(注明幼师身份) 幼师Q群:107616762 (注明信息来源及幼儿园名称)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