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好幼师网_好幼师官网

利用三种方法,快速提升幼儿自理能力

2014-8-15 00:13| 发布者:幼儿教师| 查看:2279| 评论:0

摘要:案例:刚升入中班的幼儿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在要求孩子们将自己的衣服叠好,洗手时把袖子挽好,入完厕时裤子要提好等,大多数幼儿做得都不够符合一定的标准,需要老师和伙伴的帮助才能更好地完成,只有个别幼 ...

案例:刚升入中班的幼儿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在要求孩子们将自己的衣服叠好,洗手时把袖子挽好,入完厕时裤子要提好等,大多数幼儿做得都不够符合一定的标准,需要老师和伙伴的帮助才能更好地完成,只有个别幼儿自理能力方面稍强一些,见此情况,我心感烦恼、焦急,幼儿的自理能力是在一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行为规范。它标志着一个孩子对生活,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是发挥他们的独立性、自主性的潜能。如何才能让幼儿快速有效地发挥这一巨大的潜能呢?

一、分析问题

孩子都来自不同的家庭,家庭背景、家长素质各不相同,孩子自理能力的水平也不尽相同。孩子们大都缺少独立自主的能力,有些家长和祖辈们十分溺爱自己的孩子,剥夺了孩子学习锻炼的机会,使孩子形成了依赖心理。同时这种情况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方法上还有欠缺:有时孩子在需要鼓励帮助时,我们面对孩子的态度过于苛刻,实用的方法不够得当,还有些家长采取的是一种怪罪、批评的态度,有的甚至会采取暴力打骂的方法,严重束缚、伤害了孩子的自信心,从而阻碍了孩子自理能力的发展。为减少幼儿对教师和家长的依赖性,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并发挥他们的巨大潜能刻不容缓。

二、问题解决的方式方法

1、在教学活动中采用口授儿歌法,让幼儿熟悉、掌握、记牢:

儿歌的功用是游戏儿歌、教诲儿歌、训练语言能力的绕口令。儿歌总是和儿童的游戏活动相伴相随的,因此儿歌对儿童的作用也就和游戏的作用联系在一起,使儿童在欢歌戏笑中受到文学的感染。儿歌是儿童情感教育的需要。儿歌是儿童启迪心智的需要。儿歌是儿童训练语言的需要。就因儿歌有趣、生动、奇特、富有感情受到孩子们的喜爱。利用这一特点通过儿歌将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幼儿,使幼儿了解掌握在行动前的要领。这样不仅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增长了智力。

在幼儿喝水,洗手小便,睡觉、穿衣带帽时,教师多与幼儿交流,谈话的方式深入幼儿的内心世界,了解幼儿所知所想,通过儿童的掌握情况对儿歌进行说明或整改,以便幼儿更容易理解儿歌内容进行边说边做的初步训练。例如:《穿袜子》“缩起小脖子,钻进小洞子,拉起长鼻子,穿好小袜子。”在这里面有些幼儿的理解能力比较差,“脖子”是什么?怎么缩?教师需要给孩子示范说明;后边的拉起长鼻子,有些幼儿不会理解,前边有个长脖子,后边怎么又出来个长鼻子呢?长鼻子是哪个地方?根据幼儿的理解情况对儿歌改编一下“伸出长脖子”。

2、利用图画演示法,知道正确做法,减少失误几率,提高质量。

文字是一种抽象的符号,文字与它所指示的事物之间的关系有着很大的人为性,只有掌握了一定特殊技能和阅读策略的人才能更好的理解和欣赏他们。相比之下,图画形象与它们所代表的事物之间的关系更为直观,与显示事物相似,理解图画传递的信息比较容易。图画就天然契合幼儿的需要,与幼儿思维形式一致,所以能激发它们的阅读兴趣,有利于幼儿获得积极的情绪情感的体验。因此图画演示是幼儿最感兴趣的,也是最直截了当的告诉幼儿完成任务的简单途径,图画给幼儿带来一种好奇、新奇、美丽、真实的感觉。

在所需要的地方张贴每一步骤的图画,幼儿根据图画上小朋友演示的各个动作跟着去做,知道正确的做法,纠正修改,学会更好地操作。通过观察的方法,让幼儿掌握技巧。当然还需要教师的不断提醒和鼓励。在方法上加上一些活动形式,使幼儿更喜欢去看图画、研究探索细节。例如:观看洗手图画,“小朋友我们的墙上多了几幅画,让我们一起看一看,他们在做什么?怎么做的?你会做吗?你能做到吗?”相信孩子们,并给予支持,鼓励幼儿大胆勇敢的尝试。进行一个看图找细节的比赛游戏,比一比,评一评,讨论交谈一下,选出自理能力做的不错的孩子演示给大家看等等。

3、使用操作练习法,指导幼儿巩固准确熟练每一步骤。

幼儿通过自身操作教具、学具等各种材料,在摆弄物体的过程中进行探索从而获得经验、知识。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几乎离不开操作练习法教学,他是发展幼儿感知与思维的重要方式。幼儿教师都知道使用操作练习法进行教学,都知道让幼儿多动手操作,在操作中探讨学习获得新知识,得出结论。但在平时的工作中,有的教师给幼儿准备的材料过多,没有认真去组织,幼儿可能把材料当作玩具来玩,有的教师把幼儿的操作活动看作是活跃课堂气氛的法宝,整个教学活动仍然重在教师的讲解上,幼儿的操作活动需要教师的指导需要教师口令下的机械模仿,全体幼儿一起听、一起看、一起摸。

幼儿操作前,教师应提出明确的操作目标,说明操作的程序和方法,减少幼儿操作的盲目性、随意性。幼儿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对幼儿的操作仔细地观察,观察幼儿的操作步骤,了解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通过简明扼要的语言,及时对幼儿提出建议,指导幼儿的操作活动,使幼儿在正确主动的操作活动中获得知识,激发幼儿积极思维,在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是常有的事,教师应根据幼儿各自不同的情况,给予幼儿不同的指导。对于能力较强的幼儿,应让他积极思考,大胆动手,主动探索;对于能力一般的幼儿,教师应该鼓励他,再想一想、试一试;对于能力差的幼儿,如果教师发现他实在不能独立完成操作任务,就该走过去,与他一起完成操作活动。幼儿的操作活动贵在参与,积极思考,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教师都应该给予表扬和鼓励,适时的给没有成功的幼儿加以适当的指导,让他们对操作活动产生兴趣,避免使用苛刻的语言伤害幼儿,阻碍幼儿。例如:学习叠衣服,通过前段对儿歌和图画的记忆,让每位幼儿将自己的衣服运用正确方法叠起来,教师要求边想边说边操作。幼儿们的操作结果可以说是五花八门,谁叠得对呢?我就组织幼儿进行讨论、评价,通过探讨知道顺着儿歌的规律,想着对图画的记忆应该先叠什么后叠什么。叠的方法很多并不是那么单一,可以根据幼儿的记忆能力告诉幼儿几种不同的叠法。

活动效果:经过每天的不断指导提醒练习,孩子们的内在潜能正不断的释放,大多数孩子的独立自主性不断的增强,减少了依赖的心理,孩子们都展现出充满自信的笑脸,在语言表达方面,孩子们能主动交流、主动询问、主动与教师交流,同时也提高了手眼协调能力、能够快速反应、快速记忆等,有了明确的方向、目的。归根结底,这些反映了幼儿的自理能力的提高。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