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好幼师网_好幼师官网

论文: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分析和引导方法

2014-11-5 21:16| 发布者:夏的绚烂| 查看:9798| 评论:0

摘要:  攻击是儿童社会性发展中出现的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行为,它与亲社会相反,无论是破坏玩具还是少年帮派之间的打架斗殴都属于攻击性行为。攻击性行为是只故意对人身和财产造成伤害并且没有社会理由的行为。攻击性行 ...

  攻击是儿童社会性发展中出现的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行为,它与亲社会相反,无论是破坏玩具还是少年帮派之间的打架斗殴都属于攻击性行为。攻击性行为是只故意对人身和财产造成伤害并且没有社会理由的行为。攻击性行为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敌意的攻击性行为,以伤害他人,使别人痛苦为目的侵犯行为,如嘲笑、殴打等。另一种是工具性攻击性行为,指为了实现某一种目标而以攻击性行为作为手段,如为了从其他小朋友手重获得一个可爱的玩具。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或多或少的表现出"侵犯"别人的侵向。如孩子打架,对他人的身体进行大、推、咬、踢、吐口水,用其他物品上伤害别人。从别的孩子那里抢夺物品,骂人等。在互相"侵犯"的过程中,往往回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还会对自己、家庭、社会造成危害。孩子的种种"侵犯"行为使父母、老师感到不安,所以一定要严加防范,设法控制,不要使之日久成习,泛滥成灾。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处于这个阶段的儿童各方面发展还处于不稳定状态,因此,教师与家长在教育儿童的问题上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幼儿攻击性行为就是其中的一个问题。作为幼儿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攻击性行为一致受到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学研究所的重视。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儿童往往不爱参加集体活动,注意力也不集中,经常受到其他人的排斥,长此以往,对其身心的健康都是不利的。因此教师与家长必须正确认识什么是攻击性行为,攻击性行为形成的原因以及解决对策。教师要采取正确的教养方式对待儿童,在游戏中培养儿童合作、友爱的精神,家长也要运用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转变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树立儿童正确的价值观,以促进其健康成长。

  对于而攻击性行为的研究和原因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和引导幼儿的身心健康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避免在成长过程中给孩子的性格和生活造成潜在的危险和不良习性,从表面上看,攻击型行为的孩子不会吃亏,但是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可能对孩子未来发展和长远的安全问题构成威胁,我们的研究是希望能及早遏制这种行为的产生,读书从娃娃抓起,人格教育也要从娃娃抓起。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分析和引导方法

  一、攻击性行为的含义和产生原因

  攻击性行为是反社会性行为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故意伤害他人且不被社会规范所允许的行为,是儿童身上一种不受他人欢迎,但却时常发生的一种不良行为。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性格,家庭环境,学校教育,个人成长等各个方面,需要从多方面分析行为的具体因素和来源。

  (一)攻击性行为的含义和表现

  攻击性行为是反社会性行为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故意伤害他人且不被社会规范所允许的行为,是儿童身上一种不受他人欢迎,但却时常发生的一种不良行为。

  攻击性行为一般表现为对他人抓、打、撞、责骂、威胁等。攻击性行为总是以社会评判标准为基础,既要考虑个人的动机与目的,又要考虑其行为发生的原因、背景及对其产生影响的环境。伤害意图、伤害行为、社会评价是攻击性行为的三要素。

  (二)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分析

  具体来说,每个孩子在发展过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攻击性行为,攻击性行为是个体发展的一种不良倾向,往往会造成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不利于形成人际间的良好关系。幼儿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很多,通过观察、了解、分析,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天性

  攻击性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在外在表现上不同的幼儿表现出来的情况不尽相同,在社会教育中,我们需要转移幼儿对这种行为的理解,正确认识这种行为对他人和自己造成的影响。大家都知道,人的大脑是分为左右两半球的,正常的儿童大脑的左右两半球处于均衡状态,但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儿童则不然。有研究表明,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儿童与正常儿童相比较,其大脑处于非均衡状态,大脑的左半球抵抗干扰的能力较差,而右半球完性认知能力较弱,这也许是儿童攻击性行为的某些神经心理学愿意。如有的小朋友遇见其他的小朋友很爱对其他小朋友进行人身攻击或抢其玩具,这就是由于他左右两半球处于非均衡状态造成的,以至于他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导致毫无目的的对其他小朋友进行人身生攻击。

  2、溺爱

  现今社会,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父母尤其是长辈把孩子视为掌上明珠,往往是家庭的中心,更是祖辈眼中的"小皇帝"。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对孩子过分宠爱,不管发生什么样的事情都认为是他人的责任,以致养成孩子独占、霸道的性格习惯。如,当孩子摔倒时,家长就会赶快跑过去抱起孩子,心疼地说:"有没有摔疼啊,都怪地把我们的宝贝儿摔疼了,妈妈打他。"这样孩子就会认为是地面伤害了他,让他感到疼痛,是地面的错,而不能认识到是自己摔倒导致的疼痛。久而久之,儿童形成了习惯,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不会从自身找原因,到了幼儿园与其他小朋友发生矛盾时总是责怪别人,没有和别人商量的余地,大多数情况下,较弱小的一方可能退缩,渐渐的就会形成助长攻击性行为。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溺爱让孩子觉得自己就是幼儿园的中心,所有的同学都要听自己的,渐渐就形成了一种不"平等"的幼儿关系,让孩子无法意识到其他同学和自己是一样的,从而缺乏尊重和平等意识。

  3、幼儿园教育

  幼儿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幼儿园度过的,幼儿教师的教导在幼儿的身心上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在幼儿园,有的教师也缺乏对孩子基本的尊重和理解,经常用严厉、强硬的态度来要求他们,孩子一出问题,轻则批评、否定,重则训斥、指责,甚至讽刺,挖苦、恐吓,长期处于这种缺少接纳、关爱、赞扬和肯定的环境中,幼儿怀疑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心,产生自卑感,同时又嫉妒同伴,于是,常常发生攻击性行为,如拿东西砸向同学,推倒同伴刚搭好的积木,或踩坏同伴的手工作品等。教师的消极评价会使幼儿产生攻击性行为。如果教师对某个儿童有偏见,一再批评该儿童,这样其他小朋友 也会对这个小朋友产生偏见,儿童经常处于这种被排斥,不被接纳,缺乏关心、表扬的环境中,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产生自卑心理,该儿童为了使自己不受其他小朋友的排斥与欺负就会对其他人产生防备心理甚至是防备行为,时间长了这种防备行为就会演变成攻击性行为。幼儿园活动的设置也会是幼儿产生攻击性行为。[2]例如,在活动中主角与配角的概念,在分配玩具时的差异与好坏概念,或者由于玩具不足直接出现了争抢现象。

  4、模仿

  幼儿的主要模仿对象除了父母老师外,都集中在影视作品或动画片中的人物上,一些打斗类型的动画片和电视对幼儿内心产生了打斗的欲望,并且表现在对幼儿园同学的攻击性行为上,有的孩子模仿动画片中的招数和攻击方式,忽略了攻击的目的性。当然,在模仿这个因素中最重要的还是扮演者教育和引导角色的父母和老师,有时候,父母会为一时出气打他,使孩子感到父母教育自己不要打人,可他们自己却打人。在幼儿园也有这样的现象,有的孩子打人,如果没有得到老师的留意,别的孩子也会跟着打斗起来。在这其中,孩子受外界影响较大。

  5、幼儿经历与个体发展

  儿童自身的因素也会对攻击性行为的形成产生影响,儿童自身的性格、气质以及与同伴的关系,与其攻击性行为的形成也有至观重要的影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受其自身的道德发展水平与自我控制的影响。一般来说,而儿童的道德水平越高,就越容易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其行为也就越接近于与攻击性行为相反的亲社会行为。同样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强的儿童,其攻击习惯行为也就较少。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也受其人格特点的影响。"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同样,每个儿童的人格特点也个不相同。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儿童具有高冲动性的特征。例如脾气暴躁、易被激怒等。而且,他们的价值观往往与社会正常的价值取向相背离,从而促使易怒情绪特点和攻击性行为模式的形成。研究表明,如果儿童经常受到体罚,在相同的情况下,该儿童也会采取同样的方式解决问题,从而驱使攻击性行为的形成。幼儿的攻击性行为还受其自身的社交技能水平与个体固有经验的影响。如果儿童经常遭到他人的排斥或父母的虐待,就会缺乏正常的交往技能,而采取暴力的方式解决问题,这也是助长幼儿攻击性行为形成的原因。

  二、幼儿攻击性行为案例分析

  (一)确定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

  为了解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具体表现和成因,达到预期干预引导作用。见习期间,我们特意留意了几位有着攻击性倾向的小朋友,为了更好地进行观察和研究,最终我们选定了张新宇小朋友的作为观察对象。

  (二)张新宇小朋友攻击性行为个案分析

  1、张新宇的家庭背景

  张新宇是一名中班的幼儿,今年5岁。张新宇的家庭状况良好,家中有爸爸,妈妈,爷爷和奶奶。张新宇是家中的独生子女,平时父母对其宠爱有加,爷爷奶奶对其更是百般呵护,是父母眼里的掌上明珠,在家俨然是"小皇帝"的角色。由于爸爸妈妈平时喜爱赌博麻将,平时在新宇面前也很少避讳,导致张新宇渐渐养成了孤僻任性的个性。加上家中爷爷奶奶对其百依百顺,新宇有时甚至在爷爷奶奶面前舞拳挥爪。平日里乐于模仿电视里的打斗画面,新宇的性格孤僻,喜怒无常,常常会无端闹脾气耍性子。在幼儿园里,经常和小朋友之间发生争执,不喜欢与人沟通,常常做出不讲理的行为,比如抢东西。经调查,张新宇在班中有部分幼儿害怕他,不愿与其游戏。

  2、张新宇攻击性行为的表现

  案例A:争抢他人物品

  地点:教室

  又到了手工课,老师让同学们展示自己的手工作品,张新宇邻座的小玲的手工受到了老师的赞扬,老师当众表扬了小玲同学,在小玲很开心的想把手工收起来带回家的时候,张新宇一把抢过小玲的手工据为己有,小玲不服气。"这明明是我的东西,拿过来",张新宇执意:"这是我做的,你拿去了,现在还给我。"结果两人开始争抢开,手工也被撕扯坏了,小玲委屈得哭了起来。

  案例B:报复同学

  地点:休息室

  午睡时间到了,小朋友在准备入厕。男孩子有序地站在小便池前排起队,张新宇站在明明后面挨得很紧。明明转过头对新宇说:"张新宇,你往后面站一点行吗?"张新宇没理他,仍然贴在明明身上。明明上完厕所拎裤子的时候,胳膊肘不小心碰到了新宇,张新宇不由分说从背后紧紧勒住明明的脖子,明明大喊:"放开我,你干吗?"幸好当时老师赶到及时才终止了这起争斗。

  案例C:模仿动画片人物攻击同学

  地点:活动室

  小朋友陆续离开幼儿园了,活动室里还有五六个孩子坐在一起玩积木。张新宇刚用积木拼了一把"宝剑",还在拼积木的小程景还没反应过来就被张新宇的"宝剑"劈头盖脸的砸了下来,疼得程景哇哇大哭,此时新宇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大声喊了句:"光能战士,消灭所有的敌人吧!"随即冲向其他同学,其他同学见他砸人开始躲避他的追赶,最后,那几位同学的妈妈过来接他们,新宇才知难而退。

  通过上述的几个案例,我们发现张新宇在同学中间并不受欢迎,很多同学对其都是避而远之,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张新宇主动对同学形成的攻击性行为,我们分析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就是张新宇在这一系列过程中缺乏长辈和老师的管教,在学校以自我为中心,不尊重同学。

  3、张新宇攻击性行为的原因

  A.家庭原因

  张新宇是家中的独生子女,平时父母对其宠爱有加,爷爷奶奶对其更是百般呵护,是父母眼里的掌上明珠,在家俨然是"小皇帝"的角色。由于爸爸妈妈平时喜爱赌博麻将,平时在新宇面前也很少避讳,导致张新宇渐渐养成了孤僻任性的个性。加上家中爷爷奶奶对其百依百顺,新宇有时甚至在爷爷奶奶面前舞拳挥爪。平日里乐于模仿电视里的打斗画面,新宇的性格孤僻,喜怒无常,常常会无端闹脾气耍性子。爸爸妈妈平时很忙,疏于对新宇的管教,爷爷奶奶又过于溺爱,总认为孩子还小,宠着点好。

  B.学校原因

  新宇自上幼儿园以来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同学和老师这样的大集体环境下的,同学和老师对于新宇的影响也十分重要,在大多数情况下,老师对新宇的教育仅限于终止他的攻击性行为,并未对其说明利害。除此之外没有适当的惩罚,让新宇骄纵成性。再加上其他同学的避让,也助长了新宇的攻击性行为。

  三、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引导方法

  (一)提高儿童的社会认知水平与移情能力

  第一,社会认知水平与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有密切的关系。学龄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控制能力主要依赖其社会认知水平。一般来说,幼儿的社会发展水平越低,就越倾向于忽视其他人的利益、痛苦和幸福。相反,社会认知水平越高,儿童就越易于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其行为就会向着与攻击性行为相反的亲社会行为方向发展。所以,提高儿童的社会认知水平有助于避免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第二,有研究表明,幼儿的移情能力与其攻击性行为是负相关的关系。幼儿的移情能力越低,其攻击性行为形成的概率越高。如果让攻击者充分体验期攻击性行为给他人带来的痛苦,就能有效地减少和避免其攻击性行为。如,当儿童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时,引导他回忆一下自己摔倒时的疼痛,并与其讨论这种行为时不被接受的,告诉他们怎样做才是受欢迎的,这样就能使其体会到他人的痛苦,从而减少和避免攻击性行为。

  (二)帮助幼儿掌握解决社会性冲突的策略与技能。

  学龄前儿童由于缺乏知识经验,自控能力较弱,社交技能与说平也比较低,所以当同伴之间产生矛盾冲突时,经常会因为缺乏解决人际关系问题的策略,而采取攻击性行为来解决问题。年龄小的儿童要比年龄大的儿童表现的更为突出。例如;当别的小朋友拿自己的玩具时,小班的小朋友会去抢回自己的玩具,迫使其把玩具还给他,由此而发生争吵;而大班小朋友就会采取不一样的策略,他们会向对方要回自己的玩具。因此,当儿童遇到无法解决的社会性冲突与矛盾时,应教他们多向老师和家长请教,或者成人主动利用价值澄清、移情训练、角色扮演等方式,开展谈话活动、情景表演、故事讲述等,组织儿童参与讨论、学习、观察,为儿童树立正确的榜样,鼓励儿童使用非攻击性的方式,如等待、合作、谦让等,减少和避免攻击性行为。对于被攻击的幼儿,教师应告诉他们,与其哭和告状,不如采取有效措施,被攻击的幼儿可以表达自己的愤怒,有时甚至可以适当反抗,这样既可以引导幼儿的自我保护又可以使攻击者受到挫折。当攻击者的行为受到老师的批评时,他就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三)引导儿童掌握正确的心理宣泄法

  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认为,应鼓励人们时不时的发泄内心的不满,否则这种冲击性冲突积聚到一定极限就会以暴力的性质发泄出来。因此,他大力推崇宣泄法。攻击挫折理论也认为,人们一旦被挫折情绪激怒,愤怒的情绪就会作为具有攻击危险的准备而存在,愤怒的情绪只有得到宣泄,才能有效降低人们的攻击性行为。宣泄是一种有效地消除攻击性行为与愤怒的方法。所以,在社会规范允许范围内,要使幼儿学会对他人和自己没有伤害的幻想攻击活动等进行适宜合理的宣泄。例如,在儿童情绪失控或愤怒的情况下,可以将其攻击对象转换成物品,如给他没用的玩具或者沙袋,让其发泄,并在事后告诉他们发脾气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给他人带来伤害,这样既满足了儿童的心理需要,也可以使其被压抑的情绪释放出来,还有助于减少和避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

  (四)及时奖励和表扬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例:朋友的小外甥上幼儿园打扮了,却总是爱"靠、靠"的说脏话,一次朋友和我在客厅聊天,她的小外甥喊:"小姨,快过来,我用橡皮泥捏了个小乌龟。"朋友嘴上答应了,却没有过去,孩子生气地说:"你聋了吗?"朋友怒气冲冲地冲进屋里。

  其实,很多时候儿童的行为仅仅是为了引起成人的注意。[3]当成人采取不予理睬的态度时,儿童就会意识到这种方法并不能达到目的,因此他们会采取过激的行为,最终引起成人的反感,这时候儿童就会终止自己的攻击性行为。分析上面的例子,如果朋友对小外甥的行为给以关注,在一定程度上给小外甥以鼓励与表扬,其小外甥就不会开口骂人。因此,成人要适时给儿童鼓励一提高攻击性 儿童解决社会矛盾和冲突的能力,从而减少和避免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此外,也可以采用暂时隔离的方法,消除强化因素,矫正攻击性行为。

  (五)教师在安排教育活动时要考虑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

  幼儿一天中三分之一饿时间都是在幼儿园中度过,因此教师在安排教育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为其创造一个积极的环境,同时要提供充足的玩具,减少环境中易产生攻击性行为的要素。[4]教师在位儿童分发玩具时应分配其任务,尽量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会合作、分享等团结精神。当儿童在活动中产生矛盾冲突时,教师要耐心教诲,合理运用各种方式使儿童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通过教师的作用减少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六)转变家庭教育方式,努力发现儿童身上的闪光点,给儿童以心灵慰藉

  第一,家庭教育中家长要转变其教育观念,对儿童不能过分宠爱,要培养他们责任感、同情心和自立意识。

  第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在传统的中国家长的心中已根深蒂固,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优秀,甚至是拿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小朋友比,长此以往,孩子就会产生自卑心理,从而导致攻击性行为。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人无完人",孩子也一样,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儿童索然具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也有其闪光点,如爱探索,聪明,有主见等,这些优点往往因为家长的主观看法而被忽略,如果家长换个角度看待儿童,发觉其闪光点及其潜能,在教育儿童时多给儿童鼓励,让其感受到表扬与关心,这是教育具有攻击性行为儿童极其有效地方法。

  (七)正确运用惩罚方式

  具有攻击性行为儿童的缺点相比较正常儿童来说可能会多一点,但教师与家长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一定要运用适宜的惩罚方式,注意就事论事,不要将其上升到道德领域。[5]说教的方式要适宜,不要使幼儿感觉家长或老师不喜欢他们了,最好以说教移情为主,这样会使儿童感到内疚,有助于抑制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形成。应注意,无论如何不能采用体罚,因为体罚不但不会减少攻击性行为,反而会增加其攻击性行为。

  (八)正确运用大众传媒的影响

  当前,儿童受大众传媒影响较大,他们很容易将大众传媒中的暴力行为转化为现实。因此,儿童应在成人的指导下观看对儿童有益的影视作品。家长在为儿童选择动画片等影视作品时,一定要考虑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为其选择能让他们感受到其中的关心、温暖、团结合作精神的作品,通过这样的形式减少和避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提高他们的亲社会行为。

  总之,幼儿个体素质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教师与家长要正确分析幼儿攻击性行为形成的原因,针对其原因采取措施。教师与家长要采取正确的教养方式对待儿童,尤其是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儿童,根据其心理特点,尊重其发展规律,发现其闪光点,挖掘其潜力,正面教育为主,多给予儿童关心、表扬与鼓励,增强其自信心,多给予儿童正确的引导,树立其科学的价值观,同时,要善于抓住教育的时机,因人而异的进行教育。这样就会使幼儿的攻击性行为转变为积极向上的行为,从而减少攻击性行为的产生。

  结论

  通过观察研究分析到最后得出结论,我们明确幼儿攻击性行为需要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正确引导其行为。幼儿时期是个人习惯养成和性格特征变化最重要的时期,正确的引导对幼儿今后成长和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从开始的发现问题,观察问题,到最后的记录分析,从幼儿个案入手,观察现实生活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特征和表现,并且结合理论分析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原因,从生物学因素,家庭因素,学校教育因素,幼儿个人因素分析问题的具体发源。并且也提出了大众传媒这一特殊因素对幼儿的影响,在传媒日益发达的今天我们要加强对少儿不宜接触的元素的管控,尽量让孩子远离打斗,暴力题材的影视作品,或者动画作品。根据每个孩子的特性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引导方法,让孩子正确对待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了解他人和集体,促进孩子更好地融入校园生活,为今后孩子的发展做准备,避免幼儿成长过程中不必要的弯路和潜在危险。文中提到的张新宇(化名)小朋友也在学校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渐渐意识到了自己行为的利害安危,在与同学的交往中也有了相互之间的合作,能与同学之间正常的活动游戏,我相信,只要有正确的引导,让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重新回归正常的成长轨道上来是完全可能的,当然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我们做的还不是很完全,有待在实践和教学中深入研究,汲取经验,才能更好地应用到幼儿教育中。

  致谢

  本文是在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老师严谨的教学态度、广博的知识使我受益非浅。在此向他表示我最真挚的谢意,由衷感谢老师对我的培养和教导。同时感谢实习单位为我提供了关于旅行社投诉案例等资料,充实了文章且增强了文章讨论的根据性。

  本课题的探究正是建立在他们关心帮助的基础之上,所以再次衷心的感谢他们。

  参考文献

  [1]张明红:《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2]翟理红:《学前儿童游戏教程》[M].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

  [3]孟  捷:《幼儿教育导读》[J].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2010

  [4]马以念:《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书》[M]. 儿童与健康杂志社. 2010

  [5]吴  白:《幼儿教学研究》[M]. 南北桥杂志社. 2010

  [6]姚梅林:《幼儿教育心理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7]鲁杰:《帮父母读懂幼儿心》[M].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12

  [8]黄锐:《幼儿行为分析与教育对策》[M].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2

  [9]赵喜庆,张海丽:《幼儿心理与行为指导》[M].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12

  [10]冯夏婷:《幼儿问题行为的识别与应对》[M].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1





1、下载 幼师帮手机APP,百万幼师同分享!幼儿教师教学的必备工具!
2、下载 亿妈汇手机APP,百万妈妈分享育儿经验!妈妈育儿的必备工具!
3、下载 孕妇宝手机APP,百万孕妇面对面交流!孕妇必备的孕产工具!
4、APP安装方法:手机打开亿师官网(www.yishiwang.net )网页最底端选择客户端安装!

5、关注"幼儿园教育"微信平台,在微信上-添加朋友-公众号-输入"幼儿园教育"-关注带有幼师帮图标平台
6、关注"婴幼儿教育网“微信平台,在微信上-添加朋友-公众号-输入"婴幼儿教育网"(微信号 qq23419676)
7、加我微信:qq835226297(每天分享幼教资源) 联系QQ:2870247344(注明幼师身份) 幼师Q群:107616762 (注明信息来源及幼儿园名称)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