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好幼师网_好幼师官网

幼儿教师资格证试题

2014-9-6 00:26| 发布者:年年| 查看:2455| 评论:0

摘要: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心理学模拟试题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儿童心理学中的儿童是广义的,其年龄阶段一般是指( )。 A.0~3岁 B.3~6岁 C.6~12岁 D.0~18岁 2.生活在当前信息社会时代的儿童, ...

    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心理学模拟试题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儿童心理学中的“儿童”是广义的,其年龄阶段一般是指(    )。
    A.0~3岁    B.3~6岁    C.6~12岁    D.0~18岁

    2.生活在当前信息社会时代的儿童,与生活在过去科技发展水平低下社会的儿童,在心理特点方面会有所差异,这说明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具有(    )。
    A.稳定性    B.可变性    C.阶段性    D.顺序性

    3.我国心理学家林传鼎的研究指出,新生儿已有两种完全可以分辨清楚的情绪反应,即( )。
    A.愉快与惊奇    B.愉快与悲伤    C.愉快与厌恶    D.腧快与不愉快

    4.根据我国现时通行的儿童发展阶段的划分,3-4岁儿童属于()。
    A.先学前期   B.幼儿中期    C.幼儿初期 D.幼儿晚期

    5.儿童个性形成的开始时期是()。
    A.0-1岁 B.1-3岁 C.3-6岁 D.6-12岁

    6.下列活动属于“言语过程”的是()。
    A.听故事 B.练习打字 C.弹琴 D.练声

    7.现在的幼儿与几十年以前的幼儿某些心理年龄特点,如思维的具体形象性、爱活动、爱游戏等基本相同。这说明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具有(    )。
    A.可变性    B.整体性    C.阶段性    D.稳定性

    8.有个孩子听到妈妈说: “你是好孩子。”他说: “不,我是坏孩子。”这说明这个孩子处于(    )。
    A.关键期   B.敏感期    C.最佳期    D.危机期

    9.在语言活动中,某小朋友认真地、完整地听完了老师讲的故事。这说明该小朋友具有( )。
    A.注意的选择性    B.注意的范围    C.注意的稳定性    D.注意的分配

    10.人类短时记忆的广度为(    )。
    A.5±2个信息单位    B.7±2个信息单位    C.6±2个信息单位    D.8±2个信息单位

    11.一个小女孩看到“夏景”说: “小姐姐坐在河边,天热,她想洗澡,她还想洗脸,因为脸上淌汗。”这个小女孩的想像是(    )。
    A.经验性想像    B.情境性想像    C.愿望性想像   D.拟人化想像

    12.下列哪种活动反映了儿童的形象思维?(    )
    A.做游戏: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    B.过家家:用玩具锅碗瓢盆做饭、吃饭
    C.给娃娃穿衣、喂奶    D.儿童能算出2+3=5

    13.根据幼儿心理发展特点, “前读写”阶段主要完成的任务是(     )。
    A.培养读写兴趣    B.严格要求    C.主要指出缺点和不足    D.尽可能多识字

    14.婴幼儿的情绪发展形成主要依靠(     )。
    A.感知觉的发展    B.语言的发展    C.自我意识的发展    D.情绪气氛的熏陶

    15.幼儿最初社会性发生的标志是(     )。
    A.诱发性微笑的出现    B.不出声的笑    C.出声的笑    D.有差别的微笑的出现

    16.关于男女双性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男女双性化指一个人同时具有男性和女性的行为特征
    B 男女双性化指一个人同时具有男性和女性的心理特征
    C 双性化理论强调进行无性别歧视的儿童教育
    D 有研究表明,高智力成就是同糅合两性品质的男女双性化联系的

    17.双生子爬楼梯实验说明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A 遗传素质 B 家庭教育 C 文化环境 D 生理成熟

   18.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主要表现在(  )。
    A.儿童个性发展上    B.儿童智力发展上   
    C.儿童语言发展和感知觉方面    D.儿童动作发展上

   19.根据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理论,2—7岁儿童的思维处于(    )。
    A.感知运动阶段    B.具体运算阶段    C.前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20.“儿童心理发展等于遗传与环境的乘积”,这种观点是(    )。
    A.相互作用论    B.二因素论    C.环境决定论    D.遗传决定论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心理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
    2.______是3—4岁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他们主要是通过______来掌握和学习别人的经验的。
    3.同一分析器的各种感觉会因彼此相互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______,分______和______两种。
    4.幼儿有意注意的形成是与______在幼儿行为调节中所起的作用密切相关。
    5.当要求幼儿记住某样东西时,他往往记住的是和这件东西一道出现的其他东西,这种现象叫做______。

    6.幼儿的想像是以______为主,______开始,以______发展为主,______开始发展。
    7.幼儿的动作最初是从无意动作向有意动作发展,以后则是从以无意动作为主向以有意动作为主的方向发展,即服从______一规律。
    8.亲子关系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亲子关系是指儿童早期与父母的情感关系,即______;广义的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的相互作用方式,即______。
    9.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有:高尔顿的“______”;霍尔的“______”;盖塞尔的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工作记忆    2.表象    3.创造想像    4.理智感    5.性格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2.简述幼儿想像发展的一般趋势。
    3.说明动机和需要的关系。
    4.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作用是什么?

    五、论述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请论述幼儿的思维与幼儿活动之间的关系,并请说明如何创设活动的环境。
    2.试述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六、案例分析(共14分)

    孩子已经2岁零7个月了。近些天,孩子的“言行举止”总是让妈妈弄不明白,究竟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妈妈的脑际。

    前几天,妈妈和孩子一块坐在院子里乘凉,孩子看到深蓝的天幕上那如洗的圆月、调皮地眨巴着眼睛的星星,非常兴奋,和妈妈有说不完的话。可小孩哪里知道劳累了一天的妈妈的心思。妈妈说: “天黑了,该睡觉了……” “月亮为什么不睡觉?” “那星星为什么还眨眼睛?”孩子的反问让妈妈惊讶!

    妈妈和孩子一块到大街上,他极不愿意让妈妈拉他的手,总是那样不听话。最让妈妈担心的是平坦的道路他不走,却偏偏一摇三晃地走那凸凸凹凹的地方,正如在饭桌上,本来会自己好好地用汤匙吃饭,却故意把米粒撒一饭桌,用手捡着放到嘴里。

    不过有时也挺可爱的。比如,前天中午,妈妈把做好的饭菜刚送到饭桌上,还未来得及解围裙,孩子却一脸认真地说: “妈妈,你辛苦了。”

    根据以上案例,回答下面问题:
    (1)孩子的“言行举止”说明了什么?
    (2)这个时期,幼儿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附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0~18岁在儿童心理学中是指广义的儿童。
    2.B.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儿童的心理特点表现出差异,这是说明可变性。
    3.D.林传鼎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新生儿已有2种完全可以分辨清愉快与不愉快,而不是其他。
    4.C.幼儿初期是指3~4岁的儿童。
    5.C.3~6岁是儿童个性形成的开始时期。
    6.A.听故事是一个言语理解的过程。
    7.D.幼儿与几十年以前的幼儿的某些心理年龄特点基本相同,这说明的是稳定性。
    8.D.儿童心理发展常出现对成人的反抗行为,说明儿童处于危机期。
    9.C.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力在同一活动范围内所维持的时间长短。完整地听完老师讲故事说明有稳定性。

    10.B.人类短时记忆的广度是7±2个信息单位。
    11.A.这是小女孩根据自己的经验来想像。
    12.C.给娃娃穿衣、喂奶都是直观的,没有间接性。
    13.A.“前读写”阶段主要完成的任务是培养兴趣。
    14.D.婴幼儿的情绪发展形成主要依靠的是情绪气氛的影响。
    15.D.有差别的微笑出现标志着幼儿最初的社会性发生。
    16.A.男女双性化是指一个人同时具有男性和女性的心理特征。
    17.D.这一实验说明了成熟的重要性。
    18.C.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主要表现在语言发展和感知觉方面。
    19.C.皮亚杰认为2~7岁儿童的思维处于前运算阶段。
    20.B.这一观点并没有说明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只是说明了这两因素对发展有作用。

    二、填空题

    1.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2.模仿 模仿 3.感觉的对比 先后对比 同时对比 4.言语 5.偶发记忆
    6.无意想像有意想像再造想像创造想像 7.无有 8.依恋父母的教养态度与方式 9.遗传定律复演说成熟势力说

    三、名词解释

    1.工作记忆:是指在短时记忆过程中,把新输入的信息和记忆中原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的记忆。在幼儿期随年龄的增长,工作记忆的能力越来越高。
    2.表象:指过去感知而当前没有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在头脑中出现。根据加工创造的程度,表象可分为记忆表象和想像表象,也可分为具体表象和符号表象。
    3.创造想像:是根据自己的创见,独立地构造新形象的过程,具有首创性、独立性、新颖性等特点。
    4.理智感:是人所特有的情绪体验。这是由是否满足认识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高级情感。
    5.性格: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性格的特点包括对现实稳定的态度、惯常的行为方式。

    四、简答题

    1.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是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的。
    (1)稳定性。根源于本质未变的制约因素:①儿童脑的发育是有稳定顺序和阶段的,神经联系的建立是有次序的;②人类知识经验的掌握是有一定顺序的,儿童也必须遵循;③儿童从掌握知识经验到心理机能发生变化,要经过一个大致相同的不断的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2)可变性。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社会和教育条件的不断变化,构成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可变性。
    (3)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统一。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既有稳定性,又有可变性,它们的关系是相对的。

    2.一般趋势是从简单的自由联想向创造性想像发展:从想像的无意性,发展到开始出现有意性;从想像的单纯的再造性,发展到出现创造性;从想像的极大夸张性,发展到合乎现实的逻辑性。

    3.需要和动机既有联系又有差别。需要是一种刺激,人的活动动机是在这种刺激下产生的:如有了某种需要,人就会想办法满足它,从而产生活动动机;但需要产生之后,并不一定就成为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需要变成动机往往要有一个发展阶段。处于萌芽状态的需要,能使有机体产生不安之感;需要增强到一定程度,会使人产生一定的愿望;而愿望变成动机的过程还需要有一定的诱因条件,才能为满足愿望而采取行动去达到一定的目的。

    4.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作用是:①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②促进幼儿情感发展,丰富深化积极情感,疏导消极情感;③促进幼儿个性发展。

    五、论述题

    1.人的思维与人的实践活动分不开,幼儿的思维发展更是如此。幼儿的思维是在同周围现实环境相互作用的活动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幼儿的各种活动,一方面,要针对幼儿思维的特点去组织幼儿的活动;另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思维。

   (1)幼儿概括能力的发展特征与幼儿的活动。幼儿思维概括能力的发展主要处于形象概括的水平。例如:幼儿对人、马和虎的概括是根据外表特征进行的。他们的理由是,人、马、虎都有身子,有头、有脚等。

    幼儿的概括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概括的内容比较贫乏;概括的特征很多是外部的、非本质的;概括不准确,概括的内涵不精确,只反映事物的表面特征,概括的外延不适当,往往有过宽或过窄。

    幼儿不易掌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在实际教育活动中,应该理解幼儿概括能力的发展特点,尽可能为幼儿提供易于理解的概念,在实际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概括能力。

    (2)问题情境与幼儿思维的发展。思维总是由于出现问题而产生。幼儿阶段常常对许多事物表示好奇,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幼儿能否对事物进行思考、是否有思考的积极性,依赖于一定的问题情境、教师组织的活动能否成为幼儿的问题情境,这与问题的选择有很大关系。如果问题很容易,幼儿不假思索就能解答。那么,这个问题就不能引起幼儿的思考活动。因此,为了发展幼儿的思维,教师所组织的活动一定要符合幼儿的思维水平,符合幼儿思维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幼儿思维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幼儿思维的不断发展。

    (3)幼儿的提问与幼儿的思维。由于提问是幼儿思维活动的积极表现。我们应该以积极的态度鼓励幼儿提问,对幼儿的提问“闻问则喜”,为幼儿的思维活动创造宽松的气氛,培养幼儿思维的热情。

    (4)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与幼儿的活动。首先,要为幼儿提供大量可以直接感知的玩具与活动材料;其次,为幼儿提供活动与操作的条件与机会;再次,在活动的过程中为幼儿提供较多形象可爱的玩教具,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向具体形象思维水平过渡,并提高幼儿的形象思维能力。还有,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对事物的认识兴趣,组织丰富的活动使幼儿在活动中积极思考问题。

    2.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多种多样,归纳起来有遗传、生理成熟、环境和教育等,现代心理学主要关注这些因素是如何对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影响的。

    (1)遗传和生理成熟。遗传素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幼儿正是在这种生物的物质前提下形成了自己的心理。有研究表明,即使具有优越的环境,先天生理障碍,也会使孩子智力发展迟缓。例如,一个天生失明的儿童,想要训练他掌握绘画的基本技能,是很难做到的。遗传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遗传为幼儿心理发展提供最基本的自然材质。正常的大脑和神经系统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基础;遗传奠定了幼儿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它规定了每个儿童心理不同发展的可能性。

    (2)环境和教育因素。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主要指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的作用。在不同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下,儿童心理发展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例如,母亲照料孩子的方式会影响孩子社会行为的发展。研究也表明,缺少关怀与照顾的收容机构对儿童的影响是破坏性的。归纳起来,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环境使遗传和生理成熟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遗传素质仅仅是物质前提。没有环境的影响,心理发展不会由可能性转化为现实;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是制约儿童心理发展水平与方向的重要因素:首先,社会生活条件与教育水平影响幼儿的心理发展的水平;其次,儿童与成人的交往活动对儿童心理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作用;再次,具体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是形成幼儿个别差异的最重要条件。影响幼儿比较多的具体环境主要有家庭、幼儿园和社会托幼机构和电视等各种媒体。

    五、案例分析(答案要点)

    孩子的行为举止说明:
    (1)孩子正处于心理的高速发展时期,也是心理发展的敏感期。比如,提出“星星为什么还眨眼睛”、 “月亮为什么不睡觉”,说明思维的发展,出现了最初的概括和推理;想像的发生,把对周围世界的认识进行了延伸、扩展。
    “不听话”说明孩子最初的独立性的出现; “故意用手捡米粒放进嘴里”说明孩子动作技能的发展,对新的动作产生了兴趣。
    会说“妈妈辛苦了”,说明儿童已开始使用抽象的词语,但还经常需要和具体活动联系在一起。
    (2)注意保护孩子的探究精神,但要和重视安全结合起来。比如,走凸凹不平的路,既要防止摔伤,又不要打击孩子的积极认知兴趣。
    孩子“反抗期”的执拗,要注意教育,不要养成任性的性格,同时又不能耻笑、威胁孩子。
    对待孩子的独立性,要注意教育,防止养成执拗性的同时,也要防止形成懒惰、依赖、无独立愿望的不良性格。
    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心理学模拟试题二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心理是人脑对(     )。
    A.客观现实像镜子一样的反映    B.客观现实被动的反映
    C.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    D.客观现实原原本本的反映

    2.儿童刚出生时,最发达的感觉是(    )。
    A.痛觉   B.听觉    C.味觉    D.视觉

    3.儿童出生后就出现注意现象,这实质上是一种(     )。
    A.选择性注意    B.有意注意   C.定向性注意    D.随意注意

    4.小朋友在活动室内进行活动时,突然窗外飞进一只小鸟.小朋友都兴奋地去看小鸟。小朋友这时的注意是(    )。
     A 随意注意 B 无意注意 C 有意后注意 D 有意注意

    5、人类认识活动的核心是()。
    A 记忆 B 感觉 C 知觉 D 思维

    6.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过程在学习后()内进展最快。
    A 31天 B 6天 C 1天 D 20分钟

    7.()幼儿的个性初具雏形。
    A5-6岁 B 4-5岁 C 3-4岁 D 2-3岁

    8.1岁至1岁半儿童使用的句型主要是(   )。
    A.单词句    B.电报句    C.简单句    D.复合句

    9.加拿大心理学家布里奇斯通过对100多个婴儿的观察指出,儿童出生时的情绪反应是(    )的。
    A.完全未分化   B.高度分化    C.相继分化    D.基本分化

    10.在想像中表露出个人的愿望。例如,大班幼儿苏立说: “妈妈,我长大了也想和你一样,做一个老师。这是一种(    )。
    A.经验性想像    B.情景性想像    C.愿望性想像    D.拟人化想像

    11.儿童语言最初是(    )。
    A.对话式的    B.独白式的    C.连贯式的    D.创造性的

    12.20世纪影响最广泛的儿童思维发展理论是(   )的儿童智慧发展理论。
    A.桑代克    B.皮亚杰    C.斯金纳    D.杜威

   13.幼儿先是用整只手臂和手一起去够物体,以后才会用手指去拿东西。这是服从了(    ) 。
    A.高低规律   B.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律   C.大小规律    D.首尾规律

    14.培养机智、敏锐和自信心,防止疑虑、孤独,这些教育措施主要是针对(    )。
    A.胆汁质的儿童    B.多血质的儿童   C.粘液质的儿童    D.抑郁质的儿童

   15.儿童有意动作发生的主要标志是(    )。
    A.反射的建   B.无条件反射的消退    C.手眼协调动作的发生    D.儿童能够抬头

    16.(    )是儿童亲社会行为产生的基础。
    A.自我意识    B.态度    C.认知    D.移情

    17.著名的“哨兵持枪姿势”实验主要是研究幼儿的(    )。
    A.坚持性    B.目的性    C.暗示性    D.果断性

    18.人们在谈论现在的孩子比过去的孩子聪明,这说明儿童心理发展特征的(     )。
    A.延续性    B.多变性    C.稳定性    D.可变性

    19.当刺激多次重复出现时,婴儿好像已经认识了它,对它的反应强度减弱,这种现象称作(    )。
    A.记忆的潜伏期    B.回忆    C.客体永久性    D.习惯化

    20.“童言无忌”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看是(    )。
    A.儿童心理落后的表现
    B.符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表现
    C.“超常”的表现
    D.父母教育不当所致

    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幼儿的心理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幼儿的轰动主要包括______和______。
    2. ______是指代表同一年龄阶段的人所表现出来的典型的特征。
    3.幼儿时间知觉发展的方向是思维参与时间的知觉,即把______和______联系起来。
    4.注意的分散与注意的转移是不同的概念,______是被动的,是由那些无关刺激的干扰而引起的。
    5.幼儿自言自语的形式主要有______、______两种。
    6. ______指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基本特点就是______和______。
    7.______是儿童身心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是外部言语的内化,。是思维过程的依靠,对心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的作用。
    8.幼儿情绪发展的一般趋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______、______、______。
    9.情绪、情感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10.             是儿童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    2.延迟模仿   3.客体永久性    4.意志   5.性别角色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感知觉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2.简述成人在幼儿有意注意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3.简述儿童意志行动发展与动作发展的关系。
    4.父母是怎样对幼儿性别角色和行为产生影响的?

    五、论述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请论述幼儿注意容易出的问题以及如何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
    2.试述对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问题的不同观点、内容及代表人物,并发表白己的意见。

    六、案例分析(共14分)

    基尼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小女孩。她母亲双目失明,丧失了哺育孩子的基本能力;父亲讨厌她,虐待她。基尼自婴儿期起就几乎没听到过说话,更不用说有人教她说话了。除了哥哥匆匆地、沉默地给她送些食物外,可以说,基尼生活在一间被完全隔离的小房里。她严重营养不良,胳臂和腿都不能伸直,不知道如何咀嚼,安静得令人害怕,没有明显的喜怒表情。基尼3岁被发现后,被送到了医院。最初几个月,基尼的智商得分只相当于1岁正常儿童。多方面的重视使她受到了特殊的精心照顾。尽管如此,直到13岁,都没有学会人类语言的语法规则,不能进行最基本的语言交流。据调查分析,基尼的缺陷不是天生的。
    根据以上案例,运用学前儿童心理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小基尼的缺陷说明了什么?
    (2)小基尼在精心教育下,仍不能学会人类语言的语法规则,这说明了什么的影响作用?
    附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
    2.C.味觉是新生儿最发达的感觉。
    3.C.定向性注意在新生儿期出现,婴儿期较明显,这是本能的无条件反射。
    4.B.幼儿的这种注意不需要意志努力,是无意注意。
    5.D.思维是人类认识活动的核心。
    6.D.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过程在学习发生后较短的时间内进展很快,在20分钟内最快。
    7.A.学前晚期(5~6岁)的个体初具雏形。
    8.A.单词句是1~1岁半婴儿使用的主要句型。
    9.A.他发现儿童在出生时的情绪反应是完全未分化。

    10.c.这是表达了小孩的愿望。
    11.A.儿童语言最初是对话式的。
    12.B.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是20世纪关于儿童思维影响最大的理论。
    13.B.用整只手臂到用手,这是从整体到局部。
    14.D.疑虑、孤独是抑郁质孩子的特点,这是针对这类孩子的。
    15.C.手眼协调动作的发生是儿童有意动作发生的主要标志。
    16.D.儿童亲社会行为产生的基础是移情。
    17.A.这个实验主要是研究幼儿的坚持性。
    18.D.现在的孩子比过去聪明,这说明了可变性。
    19.D.对多次重复出现的刺激的反应强度减弱的现象叫习惯化。
    20.B.这是符合儿童年龄特征的。

    二、填空题

    1.对物的操作活动 与人的交往活动 2.年龄特征 3.时间知觉 时间概念 4.注意的分散
    5.游戏言语 问题言语 6.思维 概括性 间接性 7.内部言语 8.社会化 丰富和深刻化 自我调节化
    9.动机作用 组织作用 信号作用 感染作用 10.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三、名词解释

    1.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指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是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统一,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也是顺序性和方向性的统一。
    2.延迟模仿:当刺激物出现后,不是立即模仿,而是过了一段时间以后,突然出现模仿行动。儿童的延时模仿和表象发展有关。
    3.客体永久性:即能够找到不在眼前的物体,确信在眼前消失了的东西仍然存在。在这之前,物体在儿童眼前消失,他就不再找了,似乎物体已经不存在。这是儿童处于智慧的萌芽阶段的标志
    4.意志:指成人按照预定目的,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
    5.性别角色:社会对男性和女性在行为方式和态度上期望的总称。性别角色的发展是以儿童性别概念的掌握为前提的;性别角色属于一种社会规范,是对男性和女性行为的社会期望。

    四、简答题

    1.感知觉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包括:①感觉和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知过程;②两岁前儿童依靠感觉和知觉认识世界;③感觉和知觉在3~6岁儿童心理活动中占优势;④幼儿的记忆、隋绪属于简单的心理现象,主要与生理作用相关,包括视、听、嗅、味、动与平衡觉等。

    2.成人在幼儿有意注意发展过程的作用表现在:
    (1)帮助幼儿明确注意的目的任务,产生有意注意的动机,即自觉地、有目的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并且用意志努力去保持注意。
    (2)用语言组织幼儿的有意注意。成人提出问题,往往能够引导幼儿有意注意的方向,使幼儿有意地去注意某些事物。

    3.人的动作主要是由神经系统的高级中枢支配,而神经系统的高级中枢正是人的心理活动所在。因此,儿童动作的发展和儿童心理发展有密切关系。特别是意志行动,其发展与儿童动作发展的关系更为明显。因为,意志行动是有意识地支配自己的行动,而行动就是一系列的动作。没有基本动作的发展,不可能产生意志行动,而没有意志成分的参与,或所谓有意性的调动,动作也不可能发展和完善。

    4.父母对幼儿性别角色和行为产生影响表现为:
    (1)父母是孩子性别行为的引导者。在孩子还不知道自己的性别及应该具有什么样的行为之前,父母就已经开始对孩子性别行为进行引导了。
    (2)父母是孩子性别行为的模仿对象。孩子自从知道自己是男孩或女孩开始,一般会把自己的同性别父母作为模仿对象。
    (3)父母对孩子性别行为的强化。父母对孩子性别行为的强化是儿童性别社会化的重要因素。从孩子刚出生,母亲就用不同的方式对待男孩和女孩。

    五、论述题

    1.幼儿注意发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是注意分散。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优势,自我控制能力差,注意容易分散,这是幼儿注意比较突出的一个特点。一般说来,引起幼儿注意分散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连续进行的单调活动。应对措施:幼儿园在组织幼儿活动时,活动不能太单调,形式应多样化,而且活动时间不能超过各幼儿年龄阶段所适合的时间。例如,小班幼儿集体集中活动的时间为10分钟左右,教师不能让幼儿在那里坐20~30分钟,活动也不能是只让幼儿坐在那里听。
    (2)缺乏严格的作息制度。应与家长经常联系,共同保证幼儿的生活合理、有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使幼儿精力充沛地游戏和活动,并且防止幼儿注意的分散。
    (3)无关刺激的干扰。恰当地避免无关刺激的干扰,在组织幼儿的活动中显得非常重要。在环境的布置上不宜过分繁杂;教室外的嘈杂与喧闹之声、电话声、鸟叫声等都会成为幼儿注意分散的外在的无关刺激。另外,教室的室温也要适宜,过冷或过热都容易引起幼儿注意的分散。
    (4)注意转移的能力差。幼儿在从事新的活动时,心里还“惦记”前一个事物,出现注意分散。因此,教师要善于组织幼儿活动,适当安排,有效地引导幼儿注意保持在当前的活动上。
    (5)不能很好地进行两种注意的转换。教师在活动中恰当地引导幼儿进行两种注意的转换,不仅有助于幼儿维持注意,防止注意的分散,而且可以使幼儿在活动中减少疲劳,提高活动兴趣,产生愉快情绪。从而使幼儿的活动得以顺利的进行。

    另一问题是幼儿的“多动”现象。 “多动”与“多动症”是不同的概念,近年来已逐渐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重视。多动症幼儿比起同龄的孩子,注意力更不稳定,动作显得更多,重的还容易出现过失行为。多动症不是家长或教师能随便下结论的。在上述多动症的特征中,注意力不稳定只是其中一个方面的表现。不能以一两个特征就给幼儿冠以“多动症”,要经过医学的临床诊断、神经系统检查、心理测验等,这些是不能从表面看出来的。

    2.不同的心理学家从不同角度出发,对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问题提出不同观点,形成所谓先天与后天、成熟与学习、环境与教育之争。

    (1)遗传决定论。遗传决定论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是受先天不变的遗传所决定的,儿童的智力和品质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已被决定了,心理发展只不过是这些先天东西的自然展开,环境和教育仅起一个引发的作用,而不能改变它。代表人物有高尔顿及其“遗传定律”、霍尔及其“复演说”、盖塞尔及其“成熟势力说”。

    (2)环境决定论。这种理论把儿童心理的发展归结为环境教育机械作用的结果。行为主义者是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代表人物有华生、斯金纳。

    (3)二因素论。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因其明显的片面性和绝对性而难以服人。为了比较全面地解释儿童心理的发展问题,人们提出了各种折中的观点,并被统称为“二因素论”。代表人物有:吴伟士、施太伦。

    (4)相互作用论。这是目前影响较大的一种观点。持这种观点者不仅承认遗传和环境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而且指出了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认为遗传对心理发展作用的大小依赖于环境的变化,而环境作用的发挥,也受到遗传限度的制约。遗传、成熟、环境、教育都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要客观条件,它们的关系是复杂的、相互影响和制约的。

    六、案例分析(答案要点)

    (1)“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儿童心理发展是遗传因素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提供了前提和基础,是儿童心理形成和发展的可能;而社会环境是儿童心理形成和发展的现实基础,提供了心理形成和发展的现实性;特别是幼儿亲子关系对儿童一生的心理发展起基础和奠基作用,如果没有社会环境及教育的作用,儿童不可能形成成人的心理。

    (2)说明儿童各种心理的发展存在关键期;关键期是某种心理活动、机能在某个阶段发展最迅速、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的阶段,在此时期适时对儿童进行正确教育,儿童心理发展很快;如果失去了时机,可能使以后的教育非常困难或终生造成障碍。3岁前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失去了这一关键期,以后语言的发展就很难了。 
    浙江省2011年4月幼儿教师资格证试题(教育学)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指在布置活动区时要考虑各个区域的性质,尽量把性质相似的活动区安排在一起,以免相互干扰。
    A.相容性    B.界限性    C.转换性    D.相互性

    2.“浇花、除草、饲养小动物”属于独立自主性教育中(     )的基本内容。 
    A.生活方面    B.动作方面    C.关注环境    D.待人接物

    3.(     )指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或教学表演,为儿童提供具体模仿的范例。
    A.示范法     B.观察法    C.范例法    D.演示法

    4.能显著提高儿童的角色承担能力和亲社会行为水平的学前教育基本方法是(     )
    A.角色扮演法    B.语言法   C.讨论法    D.移情法

    5.“上梁不正下梁歪”这句古话告诫家长育儿应遵循(     )的守则。
    A.尊重儿童     B.做好榜样    C.规矩明确    D.适当回避

    6.一般从(    )开始对颜色有分化反应。  
    A.3个月    B.4个月    C.5个月     D.6个月

    7.20世纪70年代,世界学前教育目标(     )
    A.着重智力开发    B.强调培养创造力    
   C.重视儿童个性、情感和社会化发展的曲折历程    D.重视儿童全面和谐发展

    8.“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该目标属于幼儿全面发展的(     )
    A.德育目标    B.智育目标    C.美育目标    D.体育目标

    9.(     )认为:人脑开始只是一张“白纸,没有特性也没有观念”。  
    A.裴斯泰洛齐    B.洛克    C.夸美纽斯    D.卢梭

   10.在幼儿的发展中最容易观察到的一个敏感期是(     )
    A.行走的敏感期    B.手的敏感期    C.语言敏感期     D.细节敏感期

    11.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     )
    A.教育观念现代化    B.教育制度现代化    C.教育结构现代化    D.教育内容现代化

    12.教育活动最基本的要素是(     )
    A.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物资    B.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
    C.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物资    D.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活动的场所

    13.在(     ),学前教育的目标是:不限于看护儿童,对儿童施行促进其身心发展的教育。
    A.工业社会    B.工业社会初期    C.现代社会     D.现代社会初期

    14.人口对教育 (    )的影响表现为:接受各层次教育的学生人数要随着人口的变化而调整。
     A.横向结构    B.水平结构    C.垂直结构     D.纵向结构

    15.认为:后天教育经验只影响儿童发展的速度而不影响发展方向和顺序。这种作用模式是(     )
    A.维持    B.诱导    C.促进    D.保持

    16.(     )是托儿所教育的特殊教育对象所决定的,也是托儿所集体教养的核心。
    A.以保为主,保教并重    B.个别教育为主     C.集体教育为主    D.家园配合

    17.(     )的儿童社会交往的积极性很差,不具备交往技巧,逃避群体,孤僻、沉默,被同伴和成人所忽视。
     A.被抛弃型    B.受欢迎型    C.被忽略型    D.被拒绝型

    18.“小班要培养幼儿愉快地进餐,正确地使用小勺,饭后擦嘴。”该目标属于幼儿园教育的(     )
    A.短期目标    B.幼儿园教育目标    C.活动目标    D.中期目标

    19.著名的幼儿教育专家陈鹤琴提出(     )
    A.教学做合一    B.游戏是儿童的第二生命    C.做学教合一    D.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

    20.1岁半以后的儿童可以选择的游戏材料有(     )
    A.流动的小球    B.摇铃、摇棒    C.有人脸的图片    D.大画纸、彩色笔

    21.从(     )起,我国幼儿园教师实行聘任制。
    A.1994年    B.1995年    C.1996年    D.1997年

    22.通过(    )可以使教师和儿童、家长之间的感情得到交流,产生亲切感和熟悉感。
    A.家长学校     B.开放日制度    C.家访     D.家长会

    23.在需求期阶段,家长表现出(     )
    A.对孩子的不适应状态感到忧虑    B.家长与教师联系的热情逐渐减退
    C.对幼儿教育的关注程度呈上升趋势,有接受教育指导的强烈愿望
    D.比较关心教师对儿童的评价,关注儿童在园所的表现,而较少发挥家庭的教育作用

    24.(     )创建于内蒙古锡林浩特的草原牧区。
    A.流动幼儿园    B.儿童游戏场     C.巡回辅导班    D.游戏点

    25.社区教育的真正发展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     )
    A.中国    B.英国    C.丹麦    D.美国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6.幼儿的完整学习    27.直观形象法    28.幼儿常规    29.终身教育    30.综合性原则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31.简述儿童发展的特征。
    32.简述家庭教育的有效方法。
    33.简述小班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
    34.简述保育员应具备的专业素质。

    四、论述题(本大题13分)
    35.什么是结构游戏?请结合实际谈谈教师在指导儿童结构游戏时的注意事项。
    2010年山东幼儿教师资格考试试题《幼儿教育学》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题,每题有一个或多个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完整儿童”,是指获得了(    )整合性发展的儿童。
    A.身体的    B.认知的    C.情感的    D.社会的    E.人格的

    2.以(    )为标志,学前教育理论从普通教育学中分化出来。由笼统的认识到建立起独立的范畴与体系,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A.福禄倍尔    B.亚里士多德    C.杜威     D.柏拉图     E.洛克

    3.国外对学前教育任务的提法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20世纪中期到60年代的学前教育大多把儿童的(    )作为主要任务。
    A.保育    B.智力教育    C.社会性发展    D.照管     E.营养

    4.(    )第一次把学前教育纳入其具有民主色彩的单轨学制。
    A.夸美纽斯    B.福禄倍尔    C.亚里士多德     D.柏拉图     E.杜威

    5.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建立在(    )基础之上的。
    A.唯物主义    B.党的教育方针    C.教育制度    D.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E.文化制度

    参考答案解析:

    1.ABCDE 【解析】本题考查对“完整儿童”这一概念的记忆。所谓的“完整儿童”,是指获得了身体的、认知的、情感的、社会的和人格的整合性发展的儿童。

    2.A【解析】以福禄倍尔为标志,学前教育理论从普通教育学中分化出来。由笼统的认识到建立起独立的范畴与体系,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3.BC【解析】本题是对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学前教育任务的考查。20世纪中期至60年代,学前教育大多把儿童的智力教育和社会性发展作为主要的任务。

    4.A【解析】夸美纽斯第一次把学前教育纳入其具有民主色彩的单轨学制。

    5.D【解析】本题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础上的。

    6.幼儿园要重视各种体育活动,特别是户外体育活动,每天应保证儿童至少有(   )的户外体育活动时间。
    A.半小时    B.一小时    C.两小时    D.三小时    E.四小时

    7.(    )是国民教育的奠基阶段。
    A.幼儿教育    B.小学教育    C.中学教育    D.高中教育    E.大学教育

    8.学前教育的有些内容、任务和方法并不是随着政治的改变而改变的,反映出学前教育具有(    )。
    A.绝对性    B.停滞性    C.长远性    D.相对独立性    E.持续性

    9.玩具是幼儿游戏的(    )。
    A.主要工具    B.物质基础    C.物质中心    D.介质    E.主体内容

    10.角色游戏的教育作用是(    )。
    A.帮助幼儿认识社会    B.给幼儿提供实践的机会
    C.发展幼儿的智力    D.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E.培养爱好

    参考答案解析:
    6.C【解析】本题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答案为c。
    7.A【解析】幼儿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奠基阶段。
    8.D【解析】本题是对学前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的考查。
    9.BC【解析】本题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玩具是幼儿游戏的物质基础和物质中心。
   10.ABCD【解析】角色游戏的教育作用表现在:
    (1)角色游戏能帮助幼儿认识社会;
    (2)角色游戏为幼儿提供了广泛的交往机会和道德行为实践的机会;
    (3)角色游戏对发展幼儿的智力,特别是想象力和创造力,具有重大的意义;
    (4)角色游戏能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11.现代幼儿教师的职业角色是(   )。
    A.教育者    B.伙伴    C.第二任母亲    D.知心朋友     E.研究者

    12.幼儿园常用的活动法主要有(    )
    A.课外训练法    B.交流法    C.游戏法    D.实验法    E.操作练习法

    13.五指活动课程的课程目标有(    )。
    A.做人    B.习惯    C.身体    D.智力    E.情绪

    14.剩余精力说的代表人物是(    )。
    A.斯宾塞    B.格罗斯    C.席勒    D.阿普利登    E.霍尔

    15.课程内容组织方式主要有(    )等几种。
    A.分科课程    B.核心课程    C.活动课程    D.理论课程    E.游戏课程

    参考答案解析:
    11.ABCDE【解析】本题是对现代幼儿教师的职业角色的考查。
    12.CDE【解析】幼儿园常用的活动法有游戏法、实验法、操作练习法。
    13.ACDE【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陈鹤琴五指活动的相关内容。五指活动课程主要解决“做怎样的人”的问题。陈鹤琴确定了做人、身体、智力、情绪的课程目标。
    14.【解析】德国思想家席勒和英国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斯宾塞是剩余精力说的代表人物。格罗斯是生活预备说的代表人物。阿普利登是生长说的代表人物。心理学家霍尔是复演说的代表人物。
    15.ABC【解析】本题是对课程内容组织方式的考查。课程内容组织方式主要有三种,即分科课程、核心课程和活动课程。

    16.属于幼儿园教学的特点的有(    )。
     A.活动性    B.参与性    C.生活性    D.启蒙性    E.情境性

    17.行为目标在课程领域中的确立始于(    )。
     A.布卢姆    B.博比特    C.斯坦豪斯    D.泰勒    E.梅杰

    18.家庭访问中的人园(所)后家访分为(    )等几种。
     A.常规性家访    B.重点家访    C.普通家访    D.交流家访    E.特殊家访

    19.下列选项中,属于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是(    )。
    A.工作对象的主动性和幼稚性    B.工作任务的全面性和细致性  
    C.工作过程的创造性和灵活性    D.教育时间的延展性和连贯性
    E.教育影响的示范性和感染性

    20.教育实验的一般程序包括(     )等几个步骤。
    A.规划设计    B.确定课题    C.实验设计     D.实施设计    E.总结整理

    参考答案解析:

    16.ABCDE【解析】本题是对幼儿园教学特点的考查。幼儿园教学的特点是:活动性与参与性、生活性与启蒙性、游戏性与情境性。
    17.B【解析】行为目标在课程领域中的确立始于博比特,后经泰勒、布卢姆、梅杰和波法姆等人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行为目标运动”。
    18.AB【解析】本题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家庭访问中的人园(所)后家访分为常规性家访和重点家访。
    19.ABCE【解析】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有:(1)工作对象的主动性和幼稚性;(2)工作任务的全面性和细致性;(3)工作过程的创造性和灵活性;(4)教育影响的示范性和感染性。
    20.BCDE【解析】本题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教育实验的一般程序包括四个步骤:确定课题、实验设计、实施设计和总结整理。
    21.幼儿园教学的基本原则有(    )。
    A.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B.积极性原则    C.发展性原则   D.直观性原则    E.活动性原则

    22.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对近千名儿童进行追踪研究得出结论:(    )是儿童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A.0—2岁前    B.0~3岁前    C.1—4岁前    D.2—5岁前    E.5—6岁前

    23.幼儿园教育的特殊原则有(    )。
    A.安全保育     B.保教结合     C.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D.教育的活动性和活动的多样性    E.发挥一日活动整体教育功能

    24.幼儿园的(    )双重任务是我国幼儿园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幼儿园的社会使命。
    A.安全保育    B.发挥一日活动整体教育功能    C.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D.教育的活动性和活动的多样性    E.保育和教育

    25.心理学家(    )根据著名的双生子爬楼梯实验提出了个体发展的成熟决定论。
    A.格塞尔    B.杜威    C.格罗斯    D.培根    E.洛克

    参考答案解析:

    21.ABCDE【解析】幼儿园教学的基本原则有:(1)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2)积极性原则;(3)发展性原则;(4)直观性原则;(5)活动性原则。

    22.E【解析】本题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经过研究得出,5~6岁前是儿童智力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

    23.BCDE【解析】幼儿园教育的特殊原则有:(1)保教结合原则;(2)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3)教育的活动性和活动的多样性原则;(4)发挥儿童活动整体教育功能的原则。

    24.E【解析】本题是对幼儿园双重任务的考查。保育和教育相结合是我国幼儿园教育的一大特色。

    25.A【解析】格塞尔根据著名的双生子爬楼梯实验提出了个体发展的成熟决定论。

    26.20世纪中叶以后,学前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有(   )。
    A.基本理论与实践模式的多样化    B.教育目标的整合化
    C.教育机构类型的多元化和社区化    D.教育手段的现代化     E.教育方法的科学化

    27.下列选项中,属于学前家庭教育特征的是(    )。
    A.领先性    B.长久性    C.单独性    D.随意性    E.随即性

    28.学前社会教育的特征包含(    )。
   A.群体性    B.高效性    C.目标性    D.计划性    E.多样性

    29.所谓“第一反抗期”,是指(    )左右儿童在其身心发展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对教育不太有利的独立行动与对抗行为。
    A.半岁    B.一岁    C.两岁    D.三岁    E.四岁

    30.人的每一种品德都由(     )等几个要素构成。.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E.道德情景

    参考答案解析:

    26.ABCE【解析】本题是对特定时间段学前教育发展趋势的考查。
    20世纪中叶以后,学前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有:(1)学前教育基本理论与实践模式的多样化;(2)学前教育目标的整合化;(3)学前教育机构类型的多元化和社区化;(4)学前教育方法的科学化。

    27.ABCDE【解析】本题是对学前家庭教育的特征的考查。
    学前家庭教育的特征有:领先性、单独性、随意性、随即性、长久性。

    28.ACDE【解析】本题是对学前社会教育特征这一基础性知识的考查。学前社会教育的特征包括:群体性、目标性、计划性、多样性。另外,考生还要注意对学前社会教育和学前家庭教育二者特点的区分。

    29.D【解析】本题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三岁左右的儿童在其身心发展的过程中会出现“第一反抗期”,故选D。

    30.ABCD【解析】人的每一种品德都是由知(道德认识)、情(道德情感)、意(道德意志)、行(道德行为)四要素组成。

    二、填空题(共15题,每题1分,共15分)

    1.________泛指一切社会现象的变化和发展。
    2.学前教育实施的形式有________和________。
    3.儿童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和________,并在每一阶段上有不同的发展水平和主要的活动形式。
    4._____在教育代表作《爱弥儿》中,强调教育要回归自然,主张按照儿童的自然发展历程来进行教育。
    5.对学前儿童实施________教育是我国学前教育的基本出发点,也是我国学前教育法规所规定的学前儿童教育的任务。
    6.1989年11月,第44届联合国大会在巴黎通过了________ ,规定游戏是儿童的正当权利。
    7.儿童的发展,是指儿童在成长过程中,________和________方面有规律的进行量变和质变的过程。
    8.“娃娃过家家”、“到医院看病”、“开公共汽车”等,都是________游戏。
    9.________是实施学前儿童德育的最基本的途径。
    10.在我国的幼儿园教育的实践中,通常依据儿童游戏的关键特性和教育的作用将游戏分为两类:_______和_______。

    11.蒙台梭利教育法包含的因素是:有准备的环境、_______和_______。
    12.“学前知识系统化教学’’的教育内容包括儿童生活的组织与教育、节日和娱乐、_______三部分。
    13.在各种课程编制模式中,_______模式和过程模式对幼儿园课程的编制所产生的影响较大。
    14.一套完整的课程方案由_______、课程内容、课程组织和_______组成。
    15._______是对在家庭里承担抚养教育幼儿责任的父母和其他长者进行系统教育和训练的学校。

    参考答案解析:

    1.社会变迁    2.学前家庭教育学前社会教育    3.阶段性    4.卢梭    5.全面发展    6.《儿童权利公约》   7.身体心理    8.角色    9.日常生活    10.创造性游戏有规则游戏    11.教师教具    12.作业教学    13.目标    14.课程目标课程评价    15.家长学校
    三、判断说明题(先判断正误,再改错;判断错误不得分;每题5分,共25分)
    1.幼儿园教学仅是反映教师的“教”的单向的活动。
    2.表演游戏与角色游戏是一回事。
    3.儿童的游戏是对生活的翻版,不具备创新性。
    4.“电视儿童”对学前儿童的人格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5.保育和教育是在同一过程中实现的。

    参考答案解析:

    1.答:错误。幼儿园的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是教师根据教育目的、教学大纲,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幼儿的学习活动,以促进幼儿发展的过程。

    2.答:错误。表演游戏与角色游戏都是通过模仿和想象扮演角色来反映生活。表演游戏不同的特点在于儿童按照童话或故事中的情节扮演一定的角色,按作品规定的内容进行游戏。角色游戏所表现的是幼儿的具体生活,表演游戏则表现某一文艺作品的内容。

    3.答:错误。
    (1)游戏具有社会性,一定程度上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
    (2)但是儿童在游戏中不是对生活的机械地翻版模仿,而是通过他们的想象创造新的情景。儿童在游戏过程中表现了一定的创造性。

    4.答:正确。电视机的普及,一方面丰富了学前儿童的生活,对于扩大学前儿童的知识面、增加信息量、开发智力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电视机的普及也对学前儿童的人格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具体表现在:第一,影响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第二,使学前儿童过早成熟化。第三,会使学前儿童出现一些消极的模仿行为。第四,影响学前儿童的语言和思维发展。因此,“电视儿童”在日后的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中会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难与问题。

    5.答:正确。对幼儿实施保育的过程,实质上也是对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实施有效影响的过程。保育和教育不是孤立地进行的,而是在统一的教育目标的指引下,在同一教学过程中实现的。

    四、简答题(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
    1.为什么说教育在儿童的发展中起着独特的作用?
    2.简述陈鹤琴对我国学前教育学发展的贡献。
    3.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4.幼儿园为何必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参考答案解析:

    1.答:教育在儿童身心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学前教育也是一种环境,但它是一种特殊的环境。主要体现在:
    (1)学前教育有专职教师。(1分)
    (2)学前教育有明确的目标。它区别于环境的自发影响。(1分)
    (3)学前教育是一种最简捷、系统的影响儿童的方式。(1分)学前教育的效率远远高于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因此,通过教育可以使儿童优良的遗传素质得到充分的显现,即使遗传所提供的某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性,并可影响和改造不良的遗传素质。教育还可以对环境加以取舍,并可发挥和利用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减少或消除不利因素,从而促进儿童的正常发展。(2分)

    2.答:(1)他指出学前教育对于儿童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也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他对自己的子女进行三年跟踪观察实验研究,记录了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总结出家庭教育的原则和方法。l923年又创办南京鼓楼幼稚园。(1分)

    (2)他强调学前教育要考虑儿童的特点。幼儿教育的对象是儿童,儿童不是小大人,对儿童的培养与成人不同,要适应儿童喜好游戏、好奇、好模仿、喜欢户外生活的特点,做到儿童化,杜绝中小学化、成人化;他倡导要了解每个儿童的个性,多采用小团体的教学法,因材施教;同时,儿童有独立的人格,教师应公平地对待儿童,做儿童的朋友和伴侣,同游同乐地去玩去教,要绝对尊重儿童的人格。(1分)

    (3)他指出要对儿童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使儿童成为“体魄强壮、品德良好和智力发达”的祖国幼苗。他主张,一要注意儿童的健康;二要重视培养儿童的良好道德品质;三要培养儿童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认识;四要重视儿童的感觉训练和智力发展,特别是观察力的提高等。(1分)

    (4)他提出幼儿教育要注意多样性。在室内外、园内外的各种活动中,陈鹤琴最重视的是儿童的室外、园外活动。(1分)

    (5)陈鹤琴坚决反对以教师为中心或儿童中心主义的倾向,强调教师要对幼儿加以指导。另外,他还指出幼儿园要和家庭紧密配合。(1分)

    3.答:(1)联系:两者都是国家制定的,都是对教育的基本要求。(2分)

    (2)区别:教育方针是对教育工作的总体规定,它包括对教育的性质、方向、教育目的和实现的途径等方面总的要求;(2分)而教育目的仅是人才质量标准和培养规格。(1分)

    4.答:游戏作为幼儿健康成长所必需的活动,对于儿童有着特殊的意义,游戏对于他们是学习,是劳动,是严肃的教育形式。(2分)游戏最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最能满足幼儿的需要,能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具有其他活动所不能替代的教育价值。(2分)因此,幼儿园必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障幼儿游戏的权利,创设丰富的游戏环境,让幼儿能愉快地游戏。(1分)

    五、论述题(共2题,每题l5分,共30分)
    1.试述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基本内容。
    2.分析表演游戏的特点及指导方法。

    参考答案解析:

    1.答:蒙台梭利是意大利著名的儿童教育家。她于l907年创办了“儿童之家”,进行了举世闻名的“把教育缺陷儿童的方法用于教育正常儿童”的教育实验,创造了教育的奇迹。

    1909年发表了代表作《蒙台梭利教育法》。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基本内容是:
    (1)教育目标(2分)蒙台梭利认为教育的直接目的(帮助儿童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最终目的(建设理想的和平社会),是相互关联、不可分割的。(1分)

    (2)教育内容。(2分)蒙台梭利研究设计了五大领域的教育内容:
    ①日常生活练习:从事生活的初步动作练习;照顾自己的动作练习;管理家务的工作等。(1分)
    ②感觉教育:主要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练习五大类。(1分)
    ③语言教育:主要包括读的教育和写的教育。(1分)
    ④数学教育。(1分)
    ⑤文化科学教育:主要包括简单的历史、地理、动物、植物等几个方面。(1分)

    (3)蒙台梭利教育的方法
    蒙台梭利教育法包括三个要素:
    ①有准备的环境(这是蒙台梭利教育方案的基础,要求符合以下几个条件:秩序;自由;真实与自然;美感与安全)。(1分)
    ②教师:蒙台梭利强调教师对孩子发展的引导作用,认为教师应具有以下几种角色:
    环境的提供者;示范者;观察者;支持者和资源者。(1分)
    ③教具(其中感官训练最具特色)。感官教具具有如下特点:刺激的鼓励性;操作的顺序性;工作的趣味性;教育的能动性。(1分)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论也受到不少批评,主要是指责偏重智能而忽视幼儿情感的陶冶,忽视幼儿的社会化活动,其感觉教育教具脱离幼儿的实际生活等等。然而,尽管如此,蒙台梭利教育对今天的学前教育改革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2分)

    2.答:特点:

    (1)表演游戏是幼儿的一种戏剧艺术活动。(3分)幼儿在表演游戏中,要按某一文艺作品的人物去确定表演的角色,根据作品对人物的描写,按人物的对话和行动去扮演角色,按文艺作品中情节的发展顺序去组织表演游戏的过程。(1分)(2)表演游戏是幼儿的创造性活动。(3分)幼儿的表演和成人演戏一样,是对文艺作品的一种再创造。(1分)表演游戏的指导:

    (1)协助幼儿选择表演游戏的主题。(3分)用于表演游戏的文艺作品,应当有特定的情景、性格明朗的各种角色、生动有趣的起伏的情节、简明形象的语言,短小而又能说明一两个道理。例如,“龟兔赛跑”游戏。
    (2)提供表演游戏的物质条件。表演游戏一般需要以下一些材料:
    ①简易的舞台与布景;②服装与道具。(2分)
    (3)指导幼儿表演的技能。①教师示范表演;②教师与幼儿共同表演;③对幼儿进行表演技能训练;④启发幼儿创造性地表演。(2分)
    2010年10月教师资格考试幼儿教育学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代表作(    )中。
    A.爱弥尔    B.母育学校    C.教育漫话    D.人的教育

    2.教育的本质特征是(     )
    A.社会活动    B.人类社会的活动    C.人类自发的活动    D.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3.学前儿童生活中的基本活动是(     )
    A.游戏    B.学习    C.上课    D.运动

    4.蒙台梭利认为合乎科学的教育的基本原则是,给儿童创设一个(     )的教育环境。 
    A.自由    B.集体    C.温馨    D.有秩序

    5.(    )国家教委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规定:“幼儿园是对3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  
    A.1995年    B.1996年   C.1997年    D.1998年

    6.1990—1994年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国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