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好幼师网_好幼师官网

论文:学前教育“小学化”论析

2015-1-23 16:31| 发布者:春暖花开| 查看:9457| 评论:0

摘要:  摘 要 近几年,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形式日趋严重,表现为教育内容和方式的小学化,其实质是背离素质教育,迎合应试教育,政府、相关部门、老师及家长均有责任。要克服这种倾向就必须按照国家的学前教育法规办事,按 ...

  摘 要 近几年,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形式日趋严重,表现为教育内容和方式的小学化,其实质是背离素质教育,迎合"应试教育",政府、相关部门、老师及家长均有责任。要克服这种倾向就必须按照国家的学前教育法规办事,按照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安排好幼儿园的各项教育活动。坚持科学的教育方式,端正办园思想,加强教育教研工作,完善防止"小学化"教育倾向的有关制度,还孩子一片自由天空。

  关键词 小学化;素质教育;办园思想;应试教育

  第一章 前言

  学前教育"小学化"指违背学前儿童发展规律、学习规律, 在教育目标和内容上, 把应在小学阶段完成的目标要求和学习内容下放和提前到幼儿园来;在学习方式上违背幼儿园以游戏、活动体验学习、密切结合生活的区域活动学习和学习领域整合的综合学习为主要特征, 采取单纯的知识技能训练和班级授课的教学组织形式;在教育价值和教育重点上片面追求知识和技能, 而忽视儿童社会性发展、情感发展、行为习惯的养成、身体发展、创造力培养和个性培养;在幼儿园活动结构上, 漠视儿童保育和教育并重的原则, 破坏儿童学习、休息、生活的均衡性,儿童身体发育得不到保证。

  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私立幼儿园、托儿所相继兴办,他们名义上以办幼儿学前班、托班为主,在实际操作中以讲授小学低年级课程为主要内容。这种做法很受当地的家长欢迎,他们的幼儿园、托儿所也越办越红火,由此农村的幼儿教育产生了误区--幼儿教育小学化。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颇能蛊惑人心的口号,像魔咒一样不断地把孩子们的"起跑线"前移。于是,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不可遏制地蔓延开来,几乎成为学前教育的常态。特别是近几年来,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形式日趋严重,内容和方式小学化,言行过于规矩,往往使孩子生理和心理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后果。学龄前的他们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的生活应以游戏为主,过早给孩子学习任务,将不可避免地给孩子带来生理和心理压力。许多家长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以便导致他们的思想观念守旧,在他们的心目中认为:知识是衡量孩子成才的决定因素,因而对孩子早期教育内容以基础知识为主,要么自己在家中施教,要么为了不影 响自己的生产劳动把孩子送入学校,让教师管理更为放心,家长的这一举动,违背了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我们家长不要光看孩子学到多少知识,会几道加法题就对幼儿园评价的挺高。反之,不会作题不会写字则认为上幼儿园没用,这些观念都是错误的,这种"小学化"的教育方式,偏离了正确的办园方向,对幼儿健康成长带来了很大危害。家长对孩子要求过高,不切实际地与别的孩子相比,会使孩子产生反感心理,造成孩子情绪不安与不合群,孩子活泼好动的天性受到摧残。

  学前教育"小学化"是我国学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一个老问题,但最近六七年来由于学前教育市场化的推波助澜,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蔓延城乡,日趋严重,正在成为一个严重危害儿童健康成长的重大社会问题。从目前的表现来看,学前教育"小学化"已经不单单是一种倾向,而是正在成为普遍性的教育现象,出现从教学定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到教学活动的全面"小学化"。

  第二章 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具体表现

  幼儿园课堂教学中的小学化倾向的问题亟待解决,即使有再好的园舍、再好的设施、再好的的教师素质,如果没有正规的课堂教学,孩子很可能就失去了最好的受教育时机。小学化倾向突出表现在幼儿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学组织形式等多个方面。

  1. 教育目标上要求幼儿向小学生那样以学为主

  不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不是组织幼儿在游戏中、活动中、玩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而是向小学生一样听课,一样做作业,一样灌输知识。

  2. 教育内容涉及多方面的"小学化"现象

  首先,分学科学习小学内容,开设写字、拼音、算术、英语等课程,教授奥数、珠心算等幼儿难以理解的课程内容,甚至提出"认读1000个汉字,背诵60首古诗,熟练进行100以内加减运算"等教学目标。

  其次,统一使用教材和教辅材料,满篇的文字,很少有图画,这些都毫无趣味,完全背离了幼儿认知规律;以举办双语班、兴趣班、特长班、实验班、蒙氏班等为名进行小学化教学,提前学习文化知识和开展超越儿童发展阶段的强化训练活动;幼儿户外活动场地严重不足,不能满足幼儿探究、游戏、运动的需要;玩具、游戏材料、操作材料缺乏,无法开展幼儿游戏活动;不按规定年龄编大、中、小班,不根据幼儿年龄阶段组织相应活动。

  再次,不遵守幼儿园一日活动规范,执行小学作息时间,按小学课表上课,上午3~4节课,下午2~3节课,按每节课40分钟上课;给幼儿布置写、读、算、背等家庭作业,进行文化知识考试,一些小学对入学儿童进行面试,按文化成绩高低录取入学。

  活动组织形式也同样违背幼儿园以游戏、活动形式体验学习, 采取分科、讲授、单纯的知识技能训练和班级授课的教学形式。

  3.组织形式过于规整

  不少小学附设学前班或附设幼儿园,没有独立的符合幼儿园标准的园舍场地,按小学生班额甚至超班额人数编班,有的一个班人数多达六七十人;按小学教室的方式编排座位,前后座椅拥挤不堪,幼儿完全没有活动空间,并且用小学生行为规范来约束幼儿。例如在新生刚入园时,按照小学生排座位的方法安排幼儿的座位,将课桌从前到后一排排的摆好,两名幼儿一桌。上课时要求幼儿小手背后,静坐十分钟,过程中,若有幼儿说话或有小动作,将其静坐时间延长,待幼儿全部按要求静下来为止。接下来,教师就给幼儿讲常规,要求幼儿要听老师的话,不许和老师顶嘴,上课要专心听讲,不许搞小动作;听课时小手要背后,坐姿要端正;回答问题要举手,不能随便讲话。以及采用"粉笔+黑板"的小学教学模式,老师讲,幼儿听;老师问,幼儿答;老师演示,幼儿看,进行填鸭式知识灌输。

  4.教学方法与一年级类似

  采用班级集体授课的模式把孩子们圈在课堂里强调纪律,由教师讲学生们听,学生很少有游戏和户外活动。园长、老师片面追求知识和技能, 而忽视儿童社会性发展、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身体健康发展、创造力培养和个性培养;在幼儿园活动结构上, 漠视儿童保育和教育并重的原则, 破坏儿童学习、休息、生活的均衡性,儿童身体发育得不到保证。

  第三章 "小学化"现象出现的原因

  "小学化"现象的原因诸多,表现形式多样, 在观念层面,主要是受传统的儿童观、教育观和人才观的影响;在操作层面,主要是部分教育行政部门对幼儿教育未予以应有的重视,以及学前教育学科的不成熟导致的学科目标指导不到位,这一现象的出现部门领导、教师及家长均有责任。

  1.教育部门对幼儿教育指导、监督力度不足

  面对日益严峻的小学化倾向,政府教育部门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或者是视而不见,或者是予以默许,总之不见教育部门对这种错误倾向予以制止和纠正。更有甚者,一些地方的教育部门还从活动组织、评奖、职称评定等方面不自觉地为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推波助澜。

  2.园所内部办园宗旨不端正

  许多自负盈亏的公办幼儿园及一些私立园不是真正把培育全面发展的幼儿、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作为办园的宗旨,而是一味"向钱看",为了多收幼儿、多赚钱,这些幼儿园一味迎合家长望子成龙和拔苗助长的心理,不顾幼儿的年龄实际、身心实际、接受能力实际而开设一些不该开设的课程,向幼儿提出过高的水平要求,以求幼儿拿出学习成绩来,满足家长的虚荣,并以此作为"办园成绩"向社会炫耀、提高本幼儿园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3.幼儿园教材脱离实际

  纵观我们的幼儿园教材,不管是书店发行的还是教育部门征订的,不管是统编的还是地方编写的,不管是权威性的还是"出身低微"的,大都在量方面偏大偏多,在度方面偏深偏难,严重脱离幼儿身心实际和认知能力实际。这样的教材,实际上就是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总指挥"。调研中了解到,我国人教版的教材,小学一年级语文拼音才40多个学时,基本一个月学完,后边的课文内容太多,识字量太大,数学的难度也过大等。如果没有上过学前班,或在幼儿园也没有接受过拼音、识字、数学、英语等小学一年级知识教育,上小学一年级时是跟不上正常学习进度的。

  4.教师业务素质偏低

  一部分幼儿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幼儿教育缺乏理性思考,对幼儿教育的宗旨、意义和目的的认识若明若暗,甚至错误地认为只要将知识传授给幼儿就是正确的、成功的,传授得越多越好。他们并不懂得素质教育、全面发展、幼儿身心特点及教育规律。他们拔苗助长的做法不但不能真正帮助幼儿学习知识,反而为幼儿健康成长设置了障碍。老教师虽然教学经验丰富、工作热情高,但在培养幼儿舞蹈、音乐、绘画等艺术方面力不从心。而民办园的最大难题则是师资问题,幼儿教师素质迫切需要提高。

  5.幼儿家长和社会对幼儿园的评价标准发生偏差

  许多家长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点上,让孩子过早的入学,他们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以致思想观念守旧,在他们心目中知识的掌握程度是衡量孩子成才的决定因素,要求幼儿提前学习小学的知识,学习读写算;有的则侧重于对幼儿的行为要求及教育形式的小学化,认为上学自然要学知识,哪所幼儿园所学知识多,就把小孩送到哪所幼儿园去,以自己的小孩所学知识多作为炫耀的资本,津津乐道,其喜洋洋。

  社会舆论也普遍以所学知识多少作为评价幼儿园好差的标准,迫使大部分幼儿园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走上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道路。

  第四章 "小学化"现象的弊端及危害

  对幼儿进行小学化教育是一种摧残,危害是多方面的。不仅有身心危害,而且会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得不偿失。幼儿认知力、理解力还没有达到小学生的水平,提前学习小学知识,只是一种短期效应,从长期看作用不大。实践证明提前学习的幼儿只是在小学一年级时略显其优势,随着年级的增加,这种优势就不明显了,到了高年级几乎与其他孩子没有差别。所以,提前学习只能使幼儿一时领先,让孩子在学习上体会到的是一种由高峰渐渐滑向低谷的感觉,这样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

  1.危害幼儿身体健康

  从生理上讲,学前阶段的幼儿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长时期地伏在桌子上学习,孩子得不到活动锻炼。幼儿大脑的完整发展本身需要多方面的刺激,有了这些刺激才能使脑功能各区的神经细胞不断地形成复杂的联系,单项内容的训练不利于大脑的完整发展。这种教育方式剥夺了幼儿游戏和动手操作的机会,幼儿也就失去了大脑神经元受到丰富刺激的机会,阻碍了神经元的生长,进而阻碍了大脑的发育。

  "小学化"教育方式只重视幼儿的智力发展,尤其是只重视幼儿写字、算题等单项内容的训练,幼儿的大脑没有机会接受更需要的刺激,这会影响幼儿大脑健康发育。由于一些家长只着眼于让孩子获得知识,忽略了孩子用眼卫生,造成孩子视力下降。不仅如此,如果强制幼儿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大脑容易疲劳,会给神经系统造成过多负担,孩子会变得表情呆板;过早过多的进行规范性、重复性学习,不利于孩子肌肉、骨骼的发育,会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上不良症状的产生,会造成神经系统的伤害。有的园所把幼儿封闭在教室里,束缚在座位上,限制了幼儿活动自由,使幼儿缺乏肌肉和骨骼运动、心肺功能缺少应有的锻炼,身体发育受到阻碍。

  2.超越幼儿心理发展水平

  幼儿期的心理发展还不完善,还不具备细统学习的能力。按照小学生的标准要求幼儿学习、完成作业的做法,后果是孩子学习过于吃力、对学习产生厌倦、畏惧情绪,从而抑制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幼儿毕竟和小学生有很大的差距,从年龄特点这一角度上讲幼儿大多好动,注意力时间短,没有很明确的好坏评价标准,很喜欢模仿一些人和事,很喜欢做一些游戏,很喜欢和自己喜欢的朋友一起玩,也很喜欢在野外生活,更喜欢自主的去探索一些东西。但学前教育小学化模式基本满足不了孩子的这些需要,很多的天性在那个时代被抹杀或者忽视了。

  3.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发展非智力因素

  儿童在幼儿阶段,如果过多地学习了一些小学课本上的知识,他们上小学一年级时,不用花多大力气就可以获得好成绩。由于重复教育,会使这些儿童养成不爱动脑、不爱思考、生记硬背的不良学习习惯。当他们进入二年级以后,面对新的学习内容,会产生不适应的状况,易出现学习成绩下降、急躁,甚至厌学等现象。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超前教学会造成幼儿学得快忘得也快。即使学的好的孩子,他们上了小学,老师教的字都认识,无事可干,缺乏新鲜感,就捣乱,不听老师讲课,孩子过早对学习产生厌倦,养成不认真倾听和不守纪律的坏习惯。

  幼儿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是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而延长的,并通过老师的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的集中在小、中、大班规定的课时内。幼儿手的细小肌肉群发育还不是很完善,也不适合长时间的握笔写字。而有些幼儿在入园前,家长在家已经教过孩子写字,有的是些错误的握笔姿势及错误的写字笔顺。如:写数字"8",由于笔顺较难,常常出现错误的笔顺,如不及时纠正,以后改起来就比较费劲。

  幼儿在小学化的教育环境中生活,得到的是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数学题算不对、汉字没写好,拼音没读标准,就会受到家长的呵斥、老师的批评与指责,在学习中不但得不到快乐还有一定的压力,时间一长如果孩子已经很努力了但因为方法不对依然没有进步,那么老师和家长就会认为孩子笨,当孩子意识到大家都说他笨的时候自信心就荡然无存了。

  发展心理学告诉我们,幼儿时期是个体感知觉、安全依恋性和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有教育专家跟踪天才少年的成长轨迹,那些天资超群,智力得到充分开发的孩子,成年后只有50%左右取得了相称的成就。那些没有获得较大成就的人,不是因为他们不够聪明,而是因为他们的社会性发展不够,不能合群、不会与人合作。这就说明我们的非智力因素得不到的全面发展,学习再多的文化知识也是徒劳的。

  4.孩子学习兴趣、积极性被削弱

  有研究表明:影响孩子学业成绩的第一因素不是知识的储备问题,而是孩子是否有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否有学习兴趣与好奇心,是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否具备知识迁移能力,是否树立了克服困难的勇气,是否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等等。幼儿一入学就要求他们要学习多少汉子、背多少唐诗、算20以内的加减法,健康课、美术课、音乐课之类的一点都不重视,那么老师也就随着家长的思路慢慢的对这些课程的重视程度淡化了。过度教育的内容超出了孩子的年龄和能力范围,如再采取强制的方式,必然会让孩子产生厌烦情绪,干扰了正常的保育教育工作。在这种教育环境中体验着消极的情绪,自然而然会认为学习是件痛苦的事情。

  5.孩子潜能发展受到阻碍

  众所周知,幼儿期是个体开始运用自身的条件主动认识自己周围世界的时期,世界对于幼儿来说,永远是新鲜的,绚丽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幼儿的天性就是好动好玩,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对一切事物都怀有一种新奇感。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学习与人交往的技能,了解他人对自己的期望,发展控制自身行为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通过不断观察、发问,创造性得到激发。

  "小学化"教育模式中幼儿很少做游戏、很少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孩子的潜能诸如语言表达能力、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美术及音乐欣赏能力、运动能力、自我评价能力都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发展。

  第五章 学前教育"小学化"问题的解决方案

  1.确立幼儿园教育的独立地位

  1.1学前教育是需要国家资助和保障公平的教育

  幼儿园"小学化"很大程度上是生源竞争、利益竞争,根源在于幼儿园的办园体制不完善。要坚持普及与公平一体化发展方针,落实各级政府办园责任、投入责任和师资保障责任,增加各级政府财政投入。实行以国家办园为主、财政投入为主、国办教师授课为主的三大政策,为消除学前教育"小学化"提供体制政策保障。

  1.2消除"小学化"衍生的政策环境

  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要正确引导,加强监管。通过报纸、杂志、网络等媒体宣传正确的教育理念,大胆揭露幼教"小学化"弊端,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对教师、教材、教具等各方面监管,及时制止错误舆论,使幼儿园之间生存竞争的条件不再是以看谁教得知识多,而是以谁的幼儿园办得好、办得正规、更适合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作为评审标准。

  1.3加大政府及行政部门对"小学化"的治理力度

  教育部门对纠正学前"小学化"倾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部门的态度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社会对幼儿园评价的取向。2009年以来,山东省教育厅、安徽省教育厅和一些市、县教育部门开始对学前教育"小学化"问题进行治理,这是一个好的兆头。教育行政部门要发布文件和规定,制定措施,在全国范围内加大治理力度,规范办学行为。

  2. 转变教育观念是前提

  首先,园长要转变管理理念,端正自身的教育思想、把握好办园方向,树立真正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用发展的眼光看教育,不能只注重办园的功利性,更不能因迎合家长的错误需求而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其次,转变教师的观念,引导教师深刻理解和贯彻《纲要》的精神,把游戏作为幼儿的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满足幼儿多方面的发展需要,让孩子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让每个孩子富有个性的发展。为此,建议组织全体教工参加专题理论培训,学习相关文件和要求;开展解决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专题研讨活动,组织教师共同分析造成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原因,及带来的危害。同时教师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积极发表不同的意见和建议,总结归纳出从幼儿园、教师、家长等不同方面在这项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

  另外,还可以组织本园教师与小学教师"对话" ,组织"幼小衔接工作"的专项研讨,从幼儿园和小学两个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危害,共同探讨在幼小衔接方面幼儿园应该做些什么?培养哪些能力是最重要的以及如何让幼儿顺利的适应小学生活等问题。通过多种形式的研讨和学习,促使教师在理解的基础上,真正地从内心深处完成教育观念的转变。

  3.园所与家长做好配合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纠正和防止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需要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通过召开关于解决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专题家长会,帮助家长了解《纲要》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懂得幼儿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向家长介绍各阶段幼儿的培养目标和班级教育教学计划、幼小衔接工作的具体措施等;并向家长宣传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带给孩子一生发展的危害性,帮助家长知道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区别,进一步了解幼儿园的课程及教育内容,转变家长的育儿理念。同时,园所定期向家长开放班级的教育活动,使家长了解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的特点进行的;组织亲子游戏活动,教师及时将孩子在游戏中表现出的优势与不足反馈给家长,使家长在亲子互动游戏中感受到孩子各种能力的发展,分享孩子们的快乐。家长的关注力也从孩子"会算多少道题,能认识多少个字"的教育观念中逐渐转向"孩子要全面发展"这一更重要的方面来看待和评价自己的孩子。以使他们能够理解幼儿教育的真正内涵,并赢得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支持和配合。

  4. 教师做好宣传工作

  开展一场全国性的学前教育"小学化"大讨论,让社会和家长都清楚:上幼儿园的孩子,刚开始接触正规的学习,学知识是必要的,但最重要的不是学了多少,而是能否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及形成良好习惯。有了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才能使孩子渴求知识,主动学习,后劲十足。

  让全社会充分认识学前教育的宗旨、意义和目的。纠正"小孩上幼儿园主要就是学习知识"的错误认识,调整对幼儿园的评价标准,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只有提高全社会对学前教育的认识,正确调整家长和社会对幼儿园的评价标准,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才能得到有效纠正。

  第六章  小结

  学前教育是区别于小学教育的独立阶段教育,不是小学附属阶段教育,也不是小学的预备教育,那种"为了让孩子获得上小学的基本能力而进行的幼儿园教育"的理论和说法是错误的。致力于每一个幼儿的发展,为儿童的发展学习奠定基础。认识到幼儿教师是生活在"镜子"里的,时时刻刻都有孩子在注视并模仿着我们,我们是每个孩子的榜样。教师要抛开以往传统的师道尊严的糟粕,以一个合作者的身份,本着以幼儿为本的思想,热爱每一个幼儿,接纳每一个幼儿的个性特点,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设计趣味性浓、活动性强的、渗透于生活、游戏中的各种教育活动,让幼儿在玩中学,玩中去探索,从而促进其自身真正的发展。坚决杜绝学前教育小学化,坚决杜绝把孩子培养成机械化的小机器人,要鼓励孩子的个性思维,争取把每位孩子都培养成一个活泼开朗的,有自己个性、特色的小玩童。童以玩为乐,儿童像鲜花一样灿烂,像小鸟一样活泼,像蝴蝶一样可爱,他们应在宽松快乐的环境中成长。所以,学前教育应遵循教育规律和幼儿的个性差异,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培养良好生活习惯,渗透语言、科学、社会、艺术等方面的认知,从小使幼儿受到人文熏陶。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培养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我们应以对孩子一生负责的态度、对民族未来负责的高度来对待、防止、纠正和摒弃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从软件与硬件、从学前教育机构与外部环境,全民动员、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促使学前教育的健康、和谐发展。总之,学前教育"小学化"对我们的孩子百害而无一利,这一现象目前还呈蔓延之势,为了孩子的明天、祖国的未来,务必引起各级领导、幼儿教育工作者、幼儿家长的高度关注。为避免学前教育"小学化"打一场"持久战

  未来的世界是属于重视幼儿教育的国家,为了孩子,为了国家,为了自己,请还给幼儿一片自由的天地吧!

  参考文献

  [1]蔡国英编著《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宁夏人民出版社  1998年10月

  [2]张丹"关于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反思"   《幼儿教学研究》 2008年第9期

  [3]吴红娟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研究与对策"  《教育科研论坛》  2007年09期

  [4]袁爱玲  何秀英 《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策略》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1月第1版

  [5]兰州市城关区保育院.遵循教育规律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甘肃日报.2005-3-9.

  [6]张燕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1月第1版

  [7]姜勇  庞丽娟  梁玉华《儿童发展指导》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11月第1版

  [8]张行涛  郭东岐  《新世纪教师素养》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10月第2版

  [9] 杨风英,《幼小教育衔接之我见》,内蒙古教育学院学报  1998年9月

  [10]朱征平等《关于幼小衔接问题的研讨》,幼儿教育  1999年5月





1、下载 幼师帮手机APP,百万幼师同分享!幼儿教师教学的必备工具!
2、下载 亿妈汇手机APP,百万妈妈分享育儿经验!妈妈育儿的必备工具!
3、下载 孕妇宝手机APP,百万孕妇面对面交流!孕妇必备的孕产工具!
4、APP安装方法:手机打开亿师官网(www.yishiwang.net )网页最底端选择客户端安装!

5、关注"幼儿园教育"微信平台,在微信上-添加朋友-公众号-输入"幼儿园教育"-关注带有幼师帮图标平台
6、关注"婴幼儿教育网“微信平台,在微信上-添加朋友-公众号-输入"婴幼儿教育网"(微信号 qq23419676)
7、加我微信:qq835226297(每天分享幼教资源) 联系QQ:2870247344(注明幼师身份) 幼师Q群:107616762 (注明信息来源及幼儿园名称)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