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好幼师网_好幼师官网

论文:中班幼儿看图讲述的特点和教师的指导策略

2015-1-15 22:04| 发布者:梦想| 查看:5850| 评论:0

摘要:  【内容摘要】看图讲述是通过幼儿观察图片,分析画面,把自己对图片内容的理解用完整连贯性的语句进行表达讲述,它是中班幼儿语言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中班幼儿看图讲述中,幼儿可以积累一定的词汇,欣赏优美的句 ...

  【内容摘要】看图讲述是通过幼儿观察图片,分析画面,把自己对图片内容的理解用完整连贯性的语句进行表达讲述,它是中班幼儿语言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中班幼儿看图讲述中,幼儿可以积累一定的词汇,欣赏优美的句子。教师尝试在活动中只提供挂图,但不给幼儿任何框架,在活动开始让幼儿自己观察图上的内容,鼓励他们可以从多方面想象可能发生的事情,给幼儿一段自由时间,教师一起参与,听听他们的讲述情况,然后再请个别在集体面前讲述,在尝试的开始阶段,幼儿不太习惯这样的方式,没有教师的一再提问,总是几句话就讲完了,但同时也发现在给了幼儿较大的思维空间后,幼儿有了许多不同别人的故事情节。而我们教师要善于提高看图讲述的能力必须采取相应的指导策略。

  【关键词】中班幼儿 看图讲述  特点  教师  指导策略到了幼儿期,儿童言语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通常在幼儿园语言的教学活动中,对幼儿在语言表达的范围方面局限较大,有一定的限制,说的机会较少,如何发挥幼儿的潜能,尽可能地让他们发挥想象,用完整的句子表达出来,我觉得看图讲述可以做到,因为幼儿讲述需要一定的语言积累,为了配合看图讲述活动,在平时我们教师搜集了许多故事的音像资料,在情节设想和词句表达方面给幼儿一定的支持,事实上也证明这些对幼儿在看图讲述方面有很大的益处。

  一、教师的支持对幼儿看图讲述的作用第一、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使幼儿有乐于表达和交谈的内容。中班幼儿比小班幼儿年龄大一岁了,他们愿意看图书,他们能大方地在集体面前较连贯地表达自己的需要、兴趣和想法,他们能用较连贯的语言有顺序地表达事件的主要经过。比如看图讲述就是能够使幼儿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的前期准备。教师应有计划地选材和构思,最大限度地发挥环境应有的教育功能,来激发幼儿的兴趣,更有效地培养幼儿看图讲述能力。我们为幼儿创设多形式的看图讲述的"硬"环境,让幼儿在图书角阅读自己喜爱的图书,鼓励幼儿多看、多讲,在语言区更新墙饰内容,多以故事为主,让孩子多阅读、多交流,来激发幼儿对看图讲述的兴趣。教师在语言活动中,教师先根据图画内容进行提问,帮助幼儿理解画面内容的基本,让他们大胆地讲述或让幼儿自己看图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让他们创造性发挥自己的想象,然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以此来保证幼儿语言发展的标准化。

  第二、创设良好的教育氛围,使幼儿有话敢说。中班幼儿对图画形象、色彩鲜明美丽的阅读内容更感兴趣,这也就为幼儿看图讲述提供充足的知识储备。为此,我在班上开设了阅读角,图书架中准备了一些适合中班幼儿阅读的,画面之间关联比较明显,故事性较强的图书,如《灰姑娘》、《狼来了》、《小红帽》等,积极鼓励幼儿在来园自由活动,点心后,离园前,自己翻翻图书,并能和教师或其他幼儿讲述图书的大致内容和讨论看书后的体会,同时,教师也应安排幼儿接触一些难易程度不同,类型不同的阅读材料,如图文并茂的小图卡、颜色鲜艳的各种头饰,给幼儿提供想象、创造、发挥变化的空间,提高幼儿操作和讲述的兴趣,使幼儿能学习到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获得不同的语言体验,从而体验看图讲述活动的乐趣。

  第三、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帮助幼儿学习语言。中班幼儿对看图讲述活动更有积极性,他们能够继编故事看图讲述,对于我们教师来讲在进行看图讲述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采取游戏、区域活动等综合教育手段,给幼儿充分发挥的空间,将幼儿阅读的积极性和兴趣调动起来,如让幼儿将撕纸活动和故事角色结合,每人做一套故事角色,做好后让幼儿边演示边讲,这样不仅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记忆与理解,而且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创造力和想像力。在泥工活动中,让幼儿在掌握揉、搓、团、粘合等泥工基本技巧的基础上根据想象提出各种泥塑造型,并根据所塑物体进行自由组合讲述,以此激发幼儿故事讲述的创作兴趣。

  说起看图讲述,我们的眼前就会浮现出图片,就会为孩子定下一个提问模式:"请小朋友仔细看看图片上画的是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他们在干什么?""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同时也为自己定下一个教学模式:逐幅有顺序的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及具体细节→请幼儿用简短语句讲述观察到的某一情境→请幼儿用连贯语言讲述多幅图片内容→了解图片的教育意义,其中我们会力图让孩子互相学习优美的词汇及语句,并把教案中的讲述方式传递给儿童。这样看图讲述就成了"看图画,讲故事"活动。

  因为我们过度的关注的是看"图""讲"述,所以我们追求的评价结果是:儿童把图片的内容编成故事了。故事里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四要素吗?故事有名字吗?其实,我们注重了教师的显型指导,忽略了儿童的主动观察;注重了按教案流程教学,忽略了儿童的自己关注点;注重按四要素顺序讲述,忽略了趣味性、幽默感;注重结果的评价,忽略过程的评价。

  二、对幼儿看图讲述指导策略的革新1、巧妙运用图片.

  在看图讲述活动中,图片是必不可少的,怎样更好地发挥图片的教学功效,充分调动起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呢?

  A、适当调整图片顺序,引导幼儿运用不同方法进行讲述。

  以《贪吃的小老鼠》为例,在讲述时,除了以正常的顺序讲述外,我还将图片按3、1、2、4的顺序排列,引导幼儿先看破了的西瓜船,再看图1、图2,图4,找到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也可将图片按不同的顺序编出主题、情节完全不同的故事等等。

  B、引导幼儿根据图片内容作充分、合理的想象。 如《大象救小兔》,"大象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对付老虎的就小兔的?"幼儿想出的办法,只要合乎情理就要予以肯定。这样,幼儿就能根据各自想出的方法编出不同的故事结局。

  C、提供半成品,支持幼儿的合理想象空间。 还以《大象救小兔》为例。我只为幼儿准备一张背景图和三只兔子、一只老虎的插图,并隐去了大象的形象。这就为幼儿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讲述空间,讲述的结果就不一定是"大象救小兔"了,也有可能是"河马救小兔"、"青蛙救小兔"等等,还有可能是"小兔子自救"。

  另外,我还利用幼儿的作品、即兴教具等请幼儿进行讲述,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都很高,效果当然也是十分理想。

  2、注重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而以往的看图讲述活动的目标,往往都有一个比较笼统的表述要求:连贯、完整、清楚地在集体面前表达。教师还要提出一个固定的、要求幼儿模仿的框架,在指导时一定要把幼儿的思路纳入既定的框架之中。这样,既束缚了教师的手脚,也使幼儿的思维很难展开。

  《纲要》中提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因此"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并不是只要跟着老师的话讲就行。而是要引导幼儿"乐意与人交流,讲话有礼貌,注意倾听对方讲话……"另外,《纲要》中还强调"幼儿的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等,对幼儿的语言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由此,我在制定看图讲述的目标时,更注重了以下两点:①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倾听是幼儿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只有懂得倾听,乐于倾听和善于倾听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语言的内容、形式,才能掌握与人交流的技巧。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幼儿发展的特点,制定讲述的进一步目标,如:不重复别人的讲述,或能补充和修改别人的讲述等等。②立足不同层次的幼儿制定目标。每个班,总有几个或优秀或较差的幼儿,以往我们制定目标时,总是去头尾保中间,致使在教学中,两头的幼儿很难得到发展,教学过程也很难顺利进行。而有了不同层次的目标,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不用再为两头的幼儿发愁,而能根据分层的内容设置合理的提问与指导,不再操之过急。我们也从中掌握了降一降、升一升的技巧,学会了等待幼儿的发展。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把层次的发展目标作为活动的重点贯穿始终,看图讲述活动也就摈弃了统一的模式,统一的指导。

  3、组织形式的改变.

  1、讲述的形式。

  由于看图讲述是全班幼儿观察同一(多)幅图片,讲述同一对象,较单调,幼儿往往是坚持性不长。初看图片时喜形于色,时间一长,就心不在焉。为了激发和保持幼儿学习的兴趣,我将一节课分了几个时间段,动静穿插进行。如:第一时间段,教师提出问题,幼儿观察图片;第二时间段,幼儿自由讲述;第三时间段,个别幼儿的示范性讲述;第四时间段,幼儿自由的表演讲述;第五时间段,个别幼儿的概括性讲述。这样,幼儿的注意力集中了,课堂也活跃了,孩子们学得也更投入、更积极了,他们在相互的交流和讨论中,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很好地提高了讲述的水平。

  2、提问。 在看图讲述活动中,教师提问的艺术对幼儿观察、理解、想象和表述构思均有重要影响。因此,在设计提问时,我都注意:①多提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这类问题不为幼儿提供现成的答案,而是让幼儿自己学习和发现。如《大象救兔子》活动中,我这样提问幼儿"如果旁边没有大象,兔子该怎么办?"这样的问题能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②多提目的性强的问题,这样不至于幼儿无从答起,使活动陷入困境。③提问指向范围扩大。如《三只小猪》中,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三只小猪会怎样去设计自己的房子呢?"这样的问题有助于不同水平的幼儿理解和回答。另外,也是提问艺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提问要注意灵活机动。每个幼儿都是活动的个体,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虽然教师课前备课中也做了多方预设,但还是很难捕捉到每个幼儿的灵动。因而,当计划和实践出现差异,个体差异显着时,我们就要及时调整教学设计,包括提问的范围大小,难易等。

  3、评价。 评价对幼儿起到激励和导向作用,同时可促进幼儿间的互相学习。因而在活动过程中,我常用"肯定、鼓励"等语言支持、吸引幼儿。对孩子们的回答,我也不要求他们一定要用多么准确或优美的语言,而是鼓励每个幼儿大胆地说,哪怕是不成熟,甚至是错误的想法,我都不会去否定他们,而是更进一步的去鼓励他。这也是《纲要》所体现的教学精神"要用支持和鼓励,与幼儿共同体验语言的乐趣,享受语言学习的过程"。而在活动结束时,考虑到幼儿的注意呈消退状态,我经常向幼儿提一个小任务或设置一个小悬念,激励幼儿下次再参加讲述活动的兴趣。

  通过对以上几个环节的改革和创新,幼儿对看图讲述活动的兴趣更浓了。更重要的是它适应新教学,从而更好地为发展幼儿语言能力。

  三、教师的提问对幼儿看图讲述的能力发展至关重要看图讲述活动多是以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交互性学习方式进行的。即是通过教师的层层点拔,引导和鼓励幼儿积极应答、探究和质疑,从而有效地促进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和发展。在这样的师幼互动中,提问是教师、幼儿和活动内容三者间互动的途径,是决定活动是否有效的关键因素,好的提问,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启发幼儿的思维,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反之则激不起幼儿探询的愿望,压制了幼儿质疑的冲动。因而,在看图讲述活动中,提高教师提问行为的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提高教师提问行为的有效性,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活动初始的提问要紧扣教材内容,简单明了,尽快吸引幼儿注意力,激发幼儿讲述的兴趣,使幼儿"想说"提问是教师引导幼儿主动探索的主要技术之一。在"看图讲述"活动中,教师呈现图片后,可采用直接的信息式提问,简洁明了,用最短的时间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对画面进行粗略的观察,获取画面提供的显性信息,为讲述活动的顺利进行做好准备。如讲述活动《捉迷藏》,讲的是小白兔、小猫、小鸭、小鸟、青蛙等小动物在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讲述的目标是让幼儿通过仔细的观察,找到小动物的藏身之处,并用正确的语言表述出来,关键是"上面、下面、里面、外面"等方位词的运用。这一材料的选取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因而画面容易被幼儿理解。图片出示后,我利用小白兔这一突出的主体形象,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小白兔闭着眼睛干什么呢?""还有别的小动物吗?""它们在哪里呢?"使幼儿在观察图片时,有比较明确的目标,能抓住主题线索,展开积极的思维。因为孩子们有这方面的生活体验,所以在讲述时,幼儿都能积极参与,对口语的训练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2、活动过程中,提问要根据幼儿的观察水平,层层深入,积极互动,引导幼儿找出图片的因果关系,鼓励幼儿大胆讲述,促进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使幼儿"会说"在活动中,教师要把握教育契机,根据幼儿的观察水平,用富有启发性的提问,引导幼儿根据画面提供的线索,层层深入,大胆表述,并要随时把握幼儿的思维动向,重视思维清晰度,引导幼儿讲得清楚、连贯、完整、有条理,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

  如《鼹鼠的皮鞋车》这个活动,图片展现的是一个废物利用的故事:一只破皮鞋,在小松鼠眼里一文不值,但是在勤劳、聪明、能干的小鼹鼠手里却成了一辆漂亮的皮鞋车,它送小兔子上学,为小松鼠送松果……教师要抓住"破皮鞋变成皮鞋车"这条线索,提出适合幼儿能力水平的问题,并对幼儿的回答要以积极的态度应答,鼓励幼儿提出问题,形成积极的互动。

  在第一幅画面中,一只又脏又破的皮鞋在没有太多背景衬托的草地上特别显眼,活动就从观察这只皮鞋开始。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小朋友,看到这只皮鞋,你在想什么呢?"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引发幼儿的疑问。幼儿的发应比较活跃,一个说,"看到这只皮鞋,我在想,这是谁的皮鞋,这么大?"另一个说 "这只皮鞋放在这里有什么用呢?"还有的说"这里只有一只,孤零零的,还有一只哪里去了呢?"……孩子们七嘴八舌,说了很多。其中有几个孩子的讲述有些偏离了活动主题。《纲要》新思想告诉我们,教师不仅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指导者,更是幼儿各项活动的支持者、参与者和帮助者,当幼儿的讲述脱离了图片线索时,需要教师的及时引导,这时,我先是对幼儿的回答予以积极的反馈和肯定,接着出示一辆崭新的皮鞋车,提问"请小朋友仔细看,这么漂亮的车是谁的呢?""是用什么做的?""它是谁做的?"这样就很快把小朋友的注意力再次吸引到图片中来,然后逐一出示图片,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小松鼠最早看见这只皮鞋,它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 "小鼹鼠呢,它是怎么做的?"引导幼儿重点观察小松鼠、小鼹鼠经过破皮鞋时的不同表情和动作,利用这些信息,掌握其中的因果关系,体会两只小动物对相同事物的不同态度,不同做法,从而得到不同的结果。教师鼓励幼儿积极思维,学习用较完整、规范的语言进行交流和表述,特别是对"小鼹鼠是怎么把这只破皮鞋做成了漂亮的皮鞋车?"这个问题,引导幼儿细致的观察,正确运用"提、冲、修、刷、推、按"等动词进行讲述,较好地促进幼儿语言组织能力和运用能力的发展。

  3、行动即将结束,提问要具有开放性和挑战性,引导幼儿读懂图片内涵,体验角色形象在"这一个"情境之中的感受,促使幼儿想象力的发展,鼓励幼儿"还想说""看图讲述"作为语言文学教育材料的一个重要部分,有着其丰富的内涵,有一部分内容是比较单纯地训练幼儿的口语能力,另外很大一部分则是在发展幼儿语言能力之外,培养幼儿良好个性和道德情感的有效手段。教师在组织活动时,要用具有开放性和挑战性的提问,拓展幼儿的思维空间,引起幼儿积极思考和探索,读懂图片的画外之音,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如看图讲述《救小鸟》,它所展示的是一个小朋友机智救小鸟的故事,图意清晰,主题明确,既表现了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又表扬了小朋友聪明机智的行为,具有双重的教育作用。这个活动的语言呈现连锁式,提的问题需层层紧扣。在第一幅图中,通过问题"图中有谁?""他们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帮助幼儿了解了故事的人物和地点,然后继续提问"小鸟和冬冬是好朋友吗?你怎么知道的?"特别提醒幼儿关注"小鸟"和"小朋友"之间那种自然和谐的关系,"你喜欢小鸟吗?"用这个问题引发幼儿感情上的共鸣。当后来出现一个打鸟的陌生人时,小朋友很自然地萌生了"救小鸟"的想法。"冬冬是怎么救小鸟的?""如果是你,你会有什么样的方法来救小鸟?"利用角色置换法,使幼儿进入这样一个语言环境,发挥自己的想象,讲出自己所能想得到的办法来帮助小鸟,教师再根据幼儿的回答,引导幼儿生成新的问题,并用正确的语言表达出来,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同时也培养幼儿了爱护小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这种具有开放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更多的体现在"看图续编"的讲述活动中,如续编故事《小老鼠旅游》,讲的是一只小老鼠,看见小朋友在河里开小船,也找来半个西瓜皮,当作小船,坐进去到河面上玩,半途中,感觉肚子饿了,就啃西瓜皮,对小鱼的劝告充耳不闻。这时教师提问"小鱼为什么要劝小老鼠呢?""结果会怎么样呢?"引导幼儿根据图片提示的线索,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出各种不同的结局,再用恰当的语言表述出来,训练了幼儿的口语能力,也促进了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纲要》提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语言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包括表达能力、整合能力和运用能力。要想使孩子语言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教师必须在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培养和反复练习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讲述是幼儿最主要的训练形式。讲述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除看图讲述、排图讲述等主要以图片为依托的讲述活动外,还有情境讲述以及日常生活中教师有意识安排的一些谈话类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教师要利用积极、有效的提问,努力促使幼儿想说,会说。在注意问题的开放性的和挑战性的同时,还要注意问题的适宜性,在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同时,提高幼儿自身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引导幼儿形成好问、自信、自主探究的良好品质,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

  因此要想让幼儿语言能力得到发展,就要为幼儿提供创设敢说、爱说、会说的语言环境和学习条件,使幼儿成为语言的主动建构者。而看图讲述也是中班幼儿语言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

  以上是我对中班幼儿看图讲述的特点和教师指导策略的一点浅显的见解,我想有效地开展看图讲述活动,一定能够提高中班幼儿的阅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而且为幼儿发展书面语言提供了必要的保证,我还将更努力的探索和总结经验,使我们的孩子得到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2001年7月)2、《幼儿语言的培养问题》(1980年03期)3、《教育之窗》(1980年11期)4、曹梅着《对幼儿语言教学新探》2001年03期5、《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之平台》(2007年16期)6、张琴、吴小青着《在多种活动中发展幼儿语言》(2005年12月)7、《学前教育》(2005年4月)





1、下载 幼师帮手机APP,百万幼师同分享!幼儿教师教学的必备工具!
2、下载 亿妈汇手机APP,百万妈妈分享育儿经验!妈妈育儿的必备工具!
3、下载 孕妇宝手机APP,百万孕妇面对面交流!孕妇必备的孕产工具!
4、APP安装方法:手机打开亿师官网(www.yishiwang.net )网页最底端选择客户端安装!

5、关注"幼儿园教育"微信平台,在微信上-添加朋友-公众号-输入"幼儿园教育"-关注带有幼师帮图标平台
6、关注"婴幼儿教育网“微信平台,在微信上-添加朋友-公众号-输入"婴幼儿教育网"(微信号 qq23419676)
7、加我微信:qq835226297(每天分享幼教资源) 联系QQ:2870247344(注明幼师身份) 幼师Q群:107616762 (注明信息来源及幼儿园名称)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