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好幼师网_好幼师官网

清明节常用资源汇总

2014-9-6 00:26| 发布者:幼师| 查看:2363| 评论:0

摘要: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基祭之补。后来民间亦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个固定的风俗。从2008年开始,中国将清明节认定为法定节假日,放假一天。至2009年,又改为三天。一直延续至 ...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基祭”之补。后来民间亦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个固定的风俗。从2008年开始,中国将清明节认定为法定节假日,放假一天。至2009年,又改为三天。一直延续至今。

    清明节的习俗:

    1、荡秋千: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之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2、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中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3、植树: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中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4、放风筝: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5、扫墓:清明祭扫仪式本应亲自到茔地去举行,但由于每家经济条件和其它条件不一样,所以祭扫的方式也就有所区别。“烧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所谓“包袱”,亦作“包裹”是指孝属从阳世寄往“阴间”的邮包。

    6、插柳:据说,插柳的风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 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清明插柳戴柳还有一种说法:原来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是百鬼出没讨索之时。人们为防止鬼的侵扰迫害,而插柳戴柳。

    7、射柳: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据明朝人的记载,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

    8、斗鸡:古代清明盛行斗鸡游戏,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中国最早的斗鸡记录,见于《左传》。到了唐代,斗鸡成风,不仅是民间斗鸡,连皇上也参加斗鸡。如唐玄宗最喜斗鸡。

    9、蚕花会:是蚕乡一种特有的民俗文化,过去清明节期间,梧桐、乌镇、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项民俗活动。其中以洲泉的马鸣庙和青石的双庙诸的蚕花会最为精彩隆重。马鸣庙位于洲泉镇西,在当地有“庙中之王”之称,每年蚕花会人山人海,活动频繁,有迎蚕神、摇快船、闹台阁、拜香凳、打拳、龙灯、翘高竿、唱戏文等十多项活动。这些活动有的在岸上进行,绝大多数在船上进行,极具水乡特色。

     幼儿园经常用到的清明节儿歌:

    1、清明节:柳叶绿,桃花红,去踏春,放风筝。做青团,吃螺蛳,思亲人,去扫墓。
    2、清明:清明节,雨纷纷,家家忙着去上坟,祭先烈,祭亲人,从小就要懂孝顺。
    3、清明节:柳叶绿,桃花红,过了寒食是清明。煮鸡蛋,卷单饼,荡完秋千放风筝。郊外春光美如画, 全家老少去踏青。 
    4、文明扫墓:清明节,去扫墓, 破除迷信要记住。不烧香,不烧钱,文明祭扫才安全。爬上坟头种棵松, 站在墓前鞠个躬。文明祭扫来提倡,祖先也会想得通。

    5、清明祭扫歌:清明节,祭祖先, 迷信做法太危险。花儿水果摆整齐, 安全文明好风气。
    6、文明祭扫歌:清明节,祭祖先, 烧香烧纸很危险。不搞迷信不放炮, 祖先点头哈哈笑。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