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好幼师网_好幼师官网

幼儿园幼儿教育学绪论

2015-1-26 16:52| 发布者:在耳畔叮咛| 查看:6255| 评论:0

摘要:  幼儿教育学 绪论1、幼儿教育学:是研究3-6岁幼儿教育现象和它的规律以及幼儿园教育工作规律的一门科学。学前教育学是研究出生到入学前,也即0--6岁儿童教育现象和规律的科学。幼儿教育学属于学前教育学,是教育 ...

  幼儿教育学 绪论1、幼儿教育学:是研究3-6岁幼儿教育现象和它的规律以及幼儿园教育工作规律的一门科学。学前教育学是研究出生到入学前,也即0--6岁儿童教育现象和规律的科学。幼儿教育学属于学前教育学,是教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幼儿教育学主要内容有:幼儿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与幼儿发展的辩证关系;我国的教育目的与幼儿园的教育任务;幼儿园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容、原则、手段和方法以及幼儿园的组织和管理等。

  2、教育学在十七世纪形成了独立的学科,出现了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等有影响的教育学着作。

  3、幼儿教育研究中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等。

  ①观察法:是研究者在自然的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比较长期地通过直接感知来认识某一教育现象,通过观察,积累关于所研究的教育现象的具体资料,是教育研究中普遍应用的方法。

  ②实验法:是研究者提出可靠的、有科学根据的设想,并按照这一设想控制或改变某种教育现象的条件,从而去观察、记录有此而产生的变化和结果,从中研究它的规律。

  ③调查法:研究者有计划的通过亲身接触和广泛了解(包括口头或书面的,直接或间接的),比较充分的掌握有关教育实际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在大量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找出科学的结论,以指导以后的教育实践活动。调查法的步骤a准备b按计划进行调查活动,通过各种手段搜集材料c整理材料。

  第一章  幼儿教育与社会发展1、什么是幼儿教育?幼儿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地对新一代处于幼儿期的儿童施加影响的活动。它和教育一样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幼儿教育是指教师根据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对3-6岁的幼儿施加影响的活动,它主要是在幼儿社会教育机构--幼儿园中实施。

  2、自从有了人类社会,便出现了幼儿教育。

  3、希腊大哲学家柏拉图在他的着作《理想国》与《法律篇》中就提出了幼儿公育的设想。他主张从学前期起国家对男女儿童进行公育教育。

  4、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于1809年在苏格兰的新拉纳克为1-6岁的贫困儿童开办了"幼儿学校",是世界上第一所幼儿社会教育机构。

  5、德国儿童教育家福禄培尔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创始人之一,人们称他为"幼儿园之父"。1937年他在不兰肯堡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正式命名为幼稚园的幼儿社会教育机构,设计了一套名为"恩物"的玩具供幼儿游戏使用。

  6、蒙台梭利教育法中占突出地位的是感觉教育,以及手脑并用的动作训练。

  7、现代幼儿社会教育的发展趋势是什么?①幼儿社会教育机构迅速发展,类型多样化。②由只重视幼儿身体与智力的发展开始转向重视幼儿个性的和谐发展。③幼儿教育内容与手段日益现代化。④重视幼儿教育师资的培训。⑤加强对幼儿教育的科学研究工作。

  8、我国第一所幼儿社会教育机构--湖北幼稚园于1903年在武昌诞生。

  9、陶行知创办了中国第一所乡村幼儿园--南京燕子矶幼儿园,在教学方法上主张改革旧的传统教育,实行"教、学、做合一"。强调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和嘴,让幼儿在接触大自然和社会中,自己动脑动手,获取知识,发挥内在创造力。

  10、陈鹤琴--中国现代着名的教育家,儿童教育家。他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儿园。

  11、幼儿社会教育与社会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的关系?幼儿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一)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着幼儿教育的发展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②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幼儿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③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制约着幼儿教育机构的任务。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还影响着幼儿园教育的内容、手段和方法。(二)幼儿教育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服务。幼儿社会教育机构还发挥着保护未来的劳动力和解放妇女劳动力的作用。幼儿教育与政治经济的关系(一)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幼儿教育的性质。(二)幼儿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幼儿教育质量的发展、幼儿教育质量的提高,不仅直接关系到九年义务教育的起点,还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关系到早出人才、出好人才,它对巩固与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必然产生巨大的影响。幼儿教育与社会文化的关系: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人类在社会历史事件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教育和文化是相互依存的。离开了教育(包括幼儿教育),文化便无法保存和发展,没有人类和本民族、本国所创造的文化,幼儿教育便失去了传授的内容。

  第二章 教育与幼儿的发展1、幼儿身心发展的涵义:幼儿的身心发展是指幼儿期儿童在身体、心理和社会性方面有规律地、连续不断地成熟和完善的变化过程,也是幼儿身心发展的潜在可能性不断转化和实现的过程。幼儿的身心发展是指机体的生长发育和体质的增强。

  2、幼儿的心理发展:是指认识能力和个性心理的发展,包括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以及个性等方面的发展。

  3、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是指幼儿在进入社会生活中得到的发展,它表现在幼儿的行为、对待人际关系的态度以及参加集体活动变化特点。

  4、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一是生物因素,一是社会因素。生物因素是幼儿身心发展的前提,但对幼儿身心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社会因素。(一)生物因素是幼儿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①遗传素质为幼儿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②机体的成熟程度制约着幼儿的身心发展。③个体的先天特点和健康状况影响幼儿个别特点的形成。(二)社会因素是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决定因素。①环境对幼儿身心发展起决定作用。②教育在幼儿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教育是环境的组成部分,它是环境中的自觉因素。教育既可发挥幼儿遗传素质上的优势,使之得到充分的发展并弥补它的短处,又可按照一定的目的和需要,控制和利用环境对人的自发影响,以保证幼儿向着社会需要的方向发展。教育既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又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它在幼儿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但教育不是万能的,离开了遗传素质和环境,教育的主导作用就无法发挥。总之,幼儿身心发展是多方面的,包括身体的、心理的和社会性方面的发展,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其中遗传素质、环境和教育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较大。这些因素不是孤立地、个别地对幼儿身心发展起作用,它们之间密切联系、相互渗透,构成一个复杂的综合体,总体地对幼儿身心发展起作用。这个综合体的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与组合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幼儿主题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

  5、年龄特征: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人的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身心方面的特征。

  6、3--6岁幼儿的年龄特征?生理方面:生长发育迅速,机体的组织,特别是大脑处于迅速发展阶段,大脑皮层的发育已经基本完成;运动器官在发展、调节支配运动器官的能力在增强,动作越来越复杂多样、准确和协调,已具有初步的独立生活能力。心理方面:求知欲旺盛,对周围的事物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好奇、好问、好动、好模仿、好游戏,成为显着的年龄特征。幼儿初期心理过程带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和不随意性;还不能通过自己的言语来调节自己的行动,易受外界条件和兴趣、情趣的支配,缺乏目的性,控制自己的能力较差;富于情感,容易受感染,但情绪极不稳定,容易冲动外露而且易受外界影响而转移。

  第三章 我国的教育目的和幼儿园的任务名词解释1、教育目的是指把受教育着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它规定着受教育者身心发展应达到的质量和规格。

  2、教育目的也支配着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

  3、我国的教育目的是以马列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为指导,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确定的 。

  4、德、智、体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素质结构的概括和要求。

  5、幼儿园的教育是启蒙教育。

  6、体育是基础,智育是关键,德育是根本,美育是灵魂。

  7、早期教育是指早期向幼儿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而不足是知识教育。

  8、《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有生活卫生习惯,体育活动,思想品德,语言,常识,音乐,美术等八个方面并按小,中,大班分别提出明确要求。

  二、简答题:

  1、幼儿园教师为什么必须明确教育目的?

  答:教育目的目的是指把受教育着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它规定着受教育者身心发展应达到的质量和规格。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方向。教育工作都要根据教育目的来计划和安排。它对教育制度的建立、教育内容的确定、教育方法的选择以及全部教育过程的组织都起着指导作用。它即是教育工作的依据、也是检验教育效果和教育质量的依据。教育目的也支配着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所以说,教师不管他自觉与 否,他的一切教育活动都要受教育目的的支配。

  2、幼儿教育的任务是什么?它根据什么确定的?

  幼儿园要向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教育,使其身心健康活泼的成长,为入小学打好基础,为造就一代新人打好基础。它根据我国教育的总目标,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提出来的,它是幼儿教育工作者进行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3、《纲要》是什么文件?对幼儿园教育工作提出那些要求?

  答:原教育部1981年颁发的《幼儿园教育纲要》。《纲要》原教育部规定的国家文件。纲要要求:1、幼儿园应向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各方面教育应渗透、有机结合。2、幼儿园教育应面向全体幼儿,因材施教。3、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注重幼儿的个性发展。4、幼儿园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使幼儿在活动中得到发展。5、幼儿园教育应贯穿在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教师应合理地组织各方面的教育内容,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

  第四章  幼儿体育名词解释1、体育:广义的体育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体育活动,而狭义的体育指教育机构中进行的,保证受教育者的身体正常的生长和发育的一种有目的,有计,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2、健康是指人不但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具有良好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3、体质是指人体的生长发育水平和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幼儿体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身体正常生长发育,增进身心健康,增强体质。

  4、作息制度是指合乎科学的生活秩序。

  5、安全措施是保护幼儿生命的重要条件。

  6、幼儿园安全教育内容包括:防火、防触电、防溺水、防走失、防摔伤、烫伤、房屋倒塌、食物中毒、药物中毒、煤气中毒、吞食异物、交通安全事故等。

  7、每日至少要保证幼儿一小时的户外体育活动。

  8、体育的基本动作指走、跑、跳、平衡、投掷、钻爬、攀登等。

  9、幼儿园体操的形式有徒手操(包括模仿操)轻器械操(哑铃操、花操、旗操、球操、棍棒操)体育游戏以其本动作为主要内容。

  11、自然因素是指空气、阳光、水等。分为日常生活中的锻炼(坚持户外活动、散步、早锻炼、呼吸凉爽的空气、开窗睡眠、用低温洗手、脸、脚)和专门组织的体格锻炼(空气浴、冷水冲浴、游泳、日光浴)。

  第五章  幼儿智育第五章第一节  幼儿智育的意义和任务一、智育的概念智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受教育者传授知识技能,发展智力的教育。

  知识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总和。技能是人们运用知识和经验执行一定活动的方式。

  智力是指人认识事物的能力,它是由感知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五种要素构成的综合稳定的心理特点。

  知识和智力是不同的概念,但又是紧密联系、相互依赖、彼此促进的。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智力又是在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知识不等于智力,智力的发展于知识的掌握也不是绝对一致的。

  二、幼儿智育的意义1.对幼儿进行智育是现代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2.智育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3.智育是对幼儿的发展具有特殊的必要性。早期对幼儿进行智育固然是重要的,但是在向幼儿进行智育的同时必须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不可有所偏废。

  三、幼儿智育的任务幼儿智育任务是教给幼儿幼儿周围生活中粗浅的知识技能,注意发展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幼儿对学习的兴趣,求知欲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1.教给幼儿周围生活中粗浅的知识和技能。2.注重发展幼儿的智力、培养初步的智力活动的技能3.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4.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求知欲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五章第二节  幼儿智育的内容和方法一、向幼儿传授周围生活的初步的知识1.有关社会生活的常识,如认识自己和别人、生活用品、周围成人的劳动、附近的环境、有过国家政治生活的初步情况等。

  2.有关自然界的常识,如:天气和季节的变化、常见的植物、动物、有关安全卫生常识、生活中浅近的科学科学常识和物理现象。

  3.有关数的初步知识认识和比较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高低、宽窄、身前、轻重等在向幼儿传授知识时应注意一下两个问题:

  1.给幼儿的知识应是粗浅和多方面的。2.给幼儿的知识应具有科学性和教育性。

  二、发展幼儿智力的内容和方法1.幼儿智力的内容2.培养幼儿治理的方法(1)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幼儿进行感知觉教育(2)创设条件,让幼儿参加实践活动,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3)建立自由创造的环境,保持自由和开放的气氛,让幼儿自主活动。(4)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的心理因素,包括情感、意志、性格等。

  三、培养幼儿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1.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要求。

  2. 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方法。(1)创设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的环境,让幼儿广泛接触生活,开阔幼儿视野来丰富其知识经验。

  (2)正确对待幼儿的提问(3)组织幼儿从事丰富多彩的活动。

  四、发展幼儿的语言1.发展幼儿语言的内容:是培养幼儿能逐步听懂成人的语言,发音清楚、正确,会说普通话,词汇丰富。

  2.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方法。

  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幼儿掌握语言主要是通过模仿成人。

  第六章  幼儿德育(上)第六章第一节  幼儿德育的意义和任务一、德育的概念德育在中小学的教育中指的是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在幼儿园的教育中,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幼儿期的德育进行的仅仅是道德品质的教育即品德教育。

  道德品质指的是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规范在道德行为、一是和态度上经常表现出来的一些比较稳定的特征和倾向。

  通常所说的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人们在异地你还的社会条件下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品德与道德的主要联系是:品德的内容来自道德,个人品德是社会道德的组成部分,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具体体现,离开社会道德,就不会由个人品德。

  品德与道德主要区别是:

  1.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依赖于整个社会的存在,不以某个个体的存在为转移;品德是一种个体现象,它的存在要依赖于个体的生存和有无某种品德。

  2.道德是一定社会生活的产物,它要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并完全受社会发展规律的支配;品德是社会道德在个体头脑中的主观反映,他的形成和发展一方面要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另一方面也受个体生理、心理活动规律的制约。

  3.二者是不同学科的研究对象。道德是哲学、社会学、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品德则是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二、幼儿德育的意义1.德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需要。2.德育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3.德育是幼儿健康成长的需要。

  三、幼儿德育的任务幼儿德育的任务,根据《纲要》的规定,是向幼儿进行初步的五爱教育(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培养他们团结友爱、城市、勇敢、不怕困难,有礼貌、守纪律等优良品德、文明行为和活泼开朗的性格。

  第六章第二节  幼儿德育形成过程的结构、特点及形成的规律一、幼儿品德形成过程的四个要素人的每一种品德都由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构成。

  知:即道德认识,是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是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和评价。

  情:即道德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进行是非善恶判断时引起的内心体验,是对客观事物爱憎好恶的主观态度。

  意:即道德意志,是为实现到的行为而做出的克服困难的努力,是调节行为的一种精神力量。

  行:即道德行为,是指符合一定道德标准的行为举止表现或者说,是人们在道德认识、情感、意志的支配下,对他人和社会做出的行为反应。它包括一般行为和多次联系所形成的行为习惯。道德行为是衡量品德高低好坏的根本标志。

  知、情、意、行这四个基本要素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有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关系。

  二、幼儿知、情、意、行的特点1.道德认识的特点幼儿道德认识水平是较低的,往往离不开具体的个别的事物和人物,对是非的理解和认识也常常是表面的、肤浅的。

  幼儿道德评价活动带有很大的情绪性和受暗示性。

  2.道德情感的特点幼儿的道德情感具有不稳定性、易变性、3.道德意志的特点幼儿道德意志要受到兴趣、愿望和理解能力的限制,幼儿道德意志比较薄弱,往往在困难面前缺乏勇气和信心。

  4.道德行为的特点幼儿道德行为常有言行脱节、易反复的特点,另外,幼儿还不能独立地主动地向自己提出道德行为的动机和目的,特别是社会道德动机还较差。

  三、幼儿品德形成的规律1.心理内部矛盾是品德发展的动力。2.活动及交往是品德形成的基础。3.品德的形成是长期积累和发展的过程。

  第六章 第三节  幼儿德育的原则幼儿德育的原则是指教师向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时,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这些要求是根据品德教育的目的、任务和幼儿品德形成的规律提出来的,也是在总结了长期教育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一、热爱、尊重和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爱、尊重和严格要求幼儿辩证统一的,互为条件的,热爱、尊重是教育幼儿的前提,教师只有爱幼儿,尊重幼儿,才会对幼儿提出严格要求,努力把他培养成有用的人,同样,严格要求本身也是对幼儿热爱和尊重的体现。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二者必须紧密结合,不可孤立片面的强调其中一个方面。

  贯彻这条原则应注意以下几点:

  1.对幼儿热爱,要建立在对祖国第二代高度负责的基础上,要热爱每一个儿童,由有理智的爱,不可偏爱,也不可溺爱。2.对幼儿提出的要求应是合理、明确、具体的,要求提出后应严格执行,认真做到。

  二、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正面教育的原则即通过梳理榜样、说服引导,积极引导幼儿辨别是非,掌握正确的道德行为标准,使幼儿能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形成良好的品德。

  贯彻这条原则应注意以下几点:

  1.坚持说理教育,反对压服和简单粗暴,严禁提法和变相体罚。

  2.树立榜样,通过榜样向幼儿进行教育。

  3.以孤立表扬为主,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三、集体教育和个体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集体教育是指利用集体的荣誉、舆论、行为规则和集体中的榜样,对幼儿进行教育。

  个别教育是指针对每个幼儿的具体情况,分别对他们进行教育。

  通过集体的力量教育每一个幼儿,又通过对个别幼儿的教育,影响集体,这就是集体教育与个体教育的结合。

  贯彻这条原则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建立一个有秩序、团结友爱、活泼向上的集体。2.要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并重。

  四、从幼儿实际出发的原则从幼儿的实际出发进行教育,是指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时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个别特征和幼儿当前品德状况提出教育要求,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

  1.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征。

  2.要考虑幼儿的个别特征。

  3.必须考虑幼儿当前的思想品德的实际情况。

  五、实践性原则实践性原则指的是在品德教育中,必须以幼儿的实际活动为基点,教师应创设各种情景,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来对幼儿的道德品质进行培养训练。

  贯彻这条原则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必须在幼儿各项活动及日常生活中,向幼儿提出一定的要求,使幼儿能在各项活动中得到反复联系和反复训练,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2.教师在实际活动中对幼儿的知道和要求不能超越幼儿身心发展的可能性。3.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成为幼儿行为的榜样。

  六、教育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原则教育的一致性即指教育影响的各方面因素和力量的互相配合。

  教育的连续性指品德教育要按照一定目标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

  贯彻这条原则应注意以下几点:1.统一幼儿园内部的力量。幼儿园成人之间对幼儿教育要求、态度方法要一致。2.统一幼儿园和家庭、社会各方面力量。3.教育工作要做到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不能一曝十寒。4.德育要贯穿在幼儿一日生活各项活动之中。

  第六章第四节  幼儿德育的方法一、说服即通过讲解、谈话、讨论等方式向幼儿讲清一些简单的道理,帮助幼儿分清是非、辨别好坏,使幼儿具有正确的道德观念,并能用这些正确的道德观念来指导自己行动的一种方法。

  二、范例、榜样范例、榜样是以别人的好思想、好品德、好行为去教育影响幼儿的一种方法。

  三、行为练习练习方法之所以成为品德教育的重要方法的原因:

  一是因为幼儿期着重于行为习惯的培养。

  二是因为幼儿在实际生活中经过反复实践练习才能逐渐掌握和遵守一定的行为规则,并且养成行为习惯。

  行为练习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各种实践活动中的练习。

  2.与同伴、成人交往的自然环境中的练习。

  3.通过特意创设情景进行的练习。

  运用练习方法应注意:

  1.练习要在教师由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进行。

  2.创设练习某些道德行为的条件,使幼儿得到反复练习的机会。

  3.要努力引起幼儿练习的兴趣。

  4.练习要反复进行。

  四、行为评价方法1.表扬、鼓励;  2.批评、惩罚;运用行为评价方法应注意:

  1.幼儿园应以表扬、鼓励为主;2.表扬、奖励、批评、惩罚必须做到公正合理、实事求是、恰如其分。3.运用批评、惩罚的方法一定要端正教育思想,要在爱护和尊重幼儿的前提下进行正面引导。4.运用表扬、批评应以集体舆论的支持为基础,要适时和适度,不能过分频繁地进行批评和表扬。

  五、陶冶教育陶冶教育是自觉地利用环境条件、生活气氛及教育者自身的言行举止等教育因素,对受教育者进行积极影响的方法。

  运用陶冶教育方法应注意:

  1.根据教育要求来设置教育环境。2.使环境中的诸因素为实现幼儿品德教育任务服务。

  第七章  幼儿德育(下)第七章第一节  幼儿爱祖国教育爱国注意是人们崇高思想和品德的源泉,是共产主义觉悟的起点,是人们开拓浅近的强大动力。所以,爱国主义教育对青少年来说是品德形成的核心。

  一、幼儿爱国教育的内容1.教育幼儿热爱自己的父母、老师、小伙伴、逐步扩大爱各行各业的劳动人民。2.培养幼儿从爱家庭、爱幼儿园、逐步扩大到爱家乡、爱祖国。3.要使幼儿知道我们的国家是中国;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的国家很大、人口很多。认识国徽、国旗,热爱尊敬国旗、国徽,认识中国地图,知道台湾是我国的领土,认识国歌。4.认识祖国的首都----北京,知道北京由天安门、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和人民大会堂。

  5.向幼儿介绍一些我国或本地区的革命历史和人物事迹。

  6.根据我国和当地民族传统习惯,有选择的认识一些节日,如国庆节、劳动节、儿童节等。

  7.进行初步的国际主义教育,教育幼儿爱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民和小朋友,憎恨共同的敌人。

  二、幼儿爱祖国教育的途径和方法1.组织幼儿直接观察和参观游览。

  2.通过幼儿园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教育。

  3.组织多样化的按祖国教育活动。

  第七章第二节  幼儿爱集体教育集体主义是一种道德品质,是共产主义道德教育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一、爱集体教育的内容1.培养幼儿喜欢并逐步习惯幼儿园的集体生活,进而热爱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与小朋友友好相处。

  2.培养幼儿关心别人、关心集体,愿意为集体做好事。

  3.培养幼儿遵守集体活动的规则,养成守纪律的行为习惯。

  二、爱集体教育的途径和方法1.新生入园教育(1)入园前,老师尽力通过家访或问卷等方式了解幼儿,熟悉幼儿,以减少幼儿入园时的陌生感,增进于老师的亲近感。

  (2)热爱幼儿、关心幼儿、与幼儿建立最初的情感联系。

  (3)美化幼儿园的环境,合理安排幼儿一日生活。

  (4)有计划地进行常规训练,重视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5)重视个别教育。

  2.对幼儿进行有爱教育,友爱教育的要求:

  (1)教育幼儿和小朋友友好相处,感受共同生活的愉快和欢乐。

  (2)培养幼儿做到友爱互助。

  友爱教育的方法:

  (1)运用生活中和文艺作品中的友爱实力教育幼儿。

  (2)结合实际活动红进行随机教育。

  (3)在游戏中进行练习。

  3.正确处理幼儿间的争吵和控告。

  教师对幼儿的争吵和控告应当理智地进行处理,在方法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1.给幼儿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提供充足设备和玩具材料,使每个幼儿都友地方,有材料来进行活动。

  2.要耐心地听取幼儿的控告,细致全面地调查争吵控告的原因,详细地弄清告状的实质。

  3.要设身处地的去处理幼儿间的矛盾,要热情公正地去处理纠纷。

  4.帮助幼儿分清是非,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提高评价是非能力,使幼儿逐步学会自己解决纠纷与同伴友爱相处。

  5.对动机不端正的告状着,要教育他们知道这样做的坏处。

  第七章第三节  幼儿礼貌教育和纪律教育一、幼儿礼貌教育和纪律教育的内容分大、中、小由不同内容。

  二、幼儿礼貌教育和纪律教育的途径和方法1.教师于父母的言行举止应当成为幼儿学习的楷模。

  2.教师要为幼儿安排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并扬执行作息制度和生活常规。

  3.运用文艺做中的范例来教育幼儿。

  4.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活动进行练习。

  第四节  幼儿良好性格的培养性格是指一个人在对人对事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良好性格培养的内容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诚实教育诚实指的是言行跟内心思想意志。内容是教育幼儿说真话,不说假话;做错事肯于承认和改正;不私拿别人的东西;借了东西要归还,抢了东西要交还别人。

  1.诚实品质形成条件(1)成人之间、成人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必须是真诚和相互信任的。

  (2)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来教育幼儿和处理幼儿的过失。

  (3)满足幼儿合理的愿望和要求。

  2.诚实教育的途径和方法(1)向幼儿提出诚实行为的规则,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培养。

  (2)运用周围成人的榜样和文艺作品中的范例教育幼儿。

  (3)通过讲解、谈话等说服方法提高幼儿有关诚实的道德观念。

  (4)表扬、奖励幼儿诚实的行为,使之得到强化而形成习惯。

  3.不诚实行为的纠正方法(1)孩子说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动机各不相同,可以分为有意说谎和无意说谎,对待孩子的无意说谎,成人要加强对孩子常识性的教育,增强是非观念,使他们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对待幼儿有意说谎,要认真分析说谎原因,针对情况,分别对待,属于成人教育方面的责任,成人改正;属于社会的不良影响,应予以排除;属于幼儿本人的坏习惯,应当及时讲清道理,经常鼓励和督促他们改正坏毛病。

  (2)私拿东西的行为的分析及纠正方法:

  对初次偶然发生的偷拿行为,要加强教育,使他们明确这种行为是错误的,以后不要再发生类似的行为;对重复发生的偷拿行为,要追查原因,并且与家长协作,积极研究措施,加以纠正。

  二、勇敢教育勇敢指的是人不怕危险和困难,有胆量的一种心理品质。

  1.幼儿勇敢教育的内容教育幼儿能干预在集体面前说话、表演,敢于参加力所能及的体育活动及其他活动,有自信心,在黑暗处及听到大的声音或遇到雷雨天气不惊慌不害怕;能克服各种困难坚持完成任务,勇于承认自己的过失错误。

  2.勇敢品质形成的条件和方法1.成人的榜样和正确的教育方式。

  2.教授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使幼儿建立充足的自信心。

  3.为幼儿创造勇敢品质实践与练习的机会。

  4.运用文艺作品中勇敢者的行为教育幼儿5.帮助幼儿克服胆怯。

  三、幼儿活泼开朗性格的培养1.活泼开朗性格的表现:活泼开朗性格指的是个体在为人处事的方式上表现的积极活跃,兴趣多样,敢于尝试和探索,经常保持愉快乐观的情绪,愿意和人交往,愿意接受集体规范的约束等方面。

  2.活泼开朗性格的形成条件与培养方式(1)要保护和促进幼儿的身体健康。

  (2)要关心热爱幼儿。

  (3)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

  (4)提供合理的设备条件。

  (5)安排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

  3.人性、固执等性格缺点的分析与克服(1)区分幼儿任性的情况,对幼儿提出合理要求。

  (2)利用各种教育手段使幼儿掌握一定的行为准则。

  (3)运用教育机智。

  第八章  幼儿美育一、名词解释:

  1、美--美是客观事物的现象和属性之一,美有两个特征:首先美是具体形象、可为人感知的;其次美能使人愉悦、使人动情,具有吸引力。美额基本形态包括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

  2、美育--美育即审美教育,就是利用美的事物,通过组织幼儿的审美活动来培养幼儿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一种教育活动。

  3、美感--幼儿对色彩鲜艳的物体,悦耳的音响等多次感知美好的事物和现象时,从周围成人那里听到美这个词,并在周围人的声调、语气、表情、动作中受到愉快情绪的感染时,在审美对象、成人情感和美这个词之间,建立起暂时神经联系后产生了美感。

  4、审美能力--幼儿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感知能力。

  二、简答题:

  1、幼儿美育的意义是什么?

  答:(1)幼儿美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文明的需要(2)美育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在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中,不仅是一个独立的成分,而且和其他各育相互渗透,相互作用,构成整体的和谐发展。美育和德育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美育和德育又是相互包含的,美育是以之誉为基础的,体育是健和美的有机结合(3)美育对幼儿具有特殊意义。

  2、美育对幼儿的特殊意义是什么?

  答:(1)美育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易为幼儿理解和接受(2)幼儿期是人的艺术才能开始显露的时期,艺术教育能受到明显的效果(3)幼儿期也是个性开始形成的时期,现实生活的美,艺术美对陶冶幼儿性情,培养广泛的兴趣,丰富精神生活,促进优良性格的形成都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3、幼儿美感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答:(1)幼儿的美感是与良好的情绪体验相联系的,(2)幼儿的美感总的来说是肤浅、幼稚并带有表面性,(3)幼儿对美的感受,常直接以动作、表情、语气和活动等方式表达出来,具有行动性;(4)幼儿对美的表达大胆而直率,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幼儿美育的任务是什么?

  答:(1)培养幼儿对美的兴趣和爱好,以及初步的感受美、欣赏美和表现美的能力(2)教给幼儿粗浅的艺术活动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幼儿对艺术的兴趣、发展初步的创造力。

  5、幼儿美育的内容是什么?

  答:(1)艺术教育(2)自然界的美(3)社会生活美。

  6、幼儿美育的途径有哪些?

  答:幼儿美育的任务,是在幼儿游戏、上课、劳动、节日、娱乐活动以及日常生活等各项活动中实现的。

  第九章幼儿游戏1、幼儿的游戏有哪些特点?

  答:自主性、趣味性、虚构性、社会性、具体实践性。

  2、游戏对幼儿的教育作用有哪些?

  答:(1)游戏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2)游戏能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3)游戏可以巩固和丰富幼儿的知识,促进其智力和语言的发展。(4)游戏能促进幼儿良好行为品质的形成(5)游戏能促进幼儿美感和美的创造力的发展。

  3、幼儿游戏活动的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

  答:分为感觉运动阶段、象征游戏阶段、规则游戏阶段。小班幼儿的游戏的水平还处于象征游戏的初期,他们常从事平行游戏;4-5岁是象征游戏的高峰年龄;大班幼儿的象征游戏水平较高,而且开始对复杂的规则游戏,特别是棋类游戏很感兴趣。

  4、幼儿的游戏分为哪些种类?

  答:(1)创造性游戏,他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2)有规则游戏,这类游戏一般都有游戏的目的、玩法、规则和结果四部分,其中游戏的规则是此类游戏的核心,他包括智力游戏、体育游戏、音乐游戏。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的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他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是幼儿期最典型的、最有特色的游戏,也是床造性游戏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游戏。

  5、角色游戏有什么特点?

  答:1、幼儿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印象是角色游戏的源泉;2、想象活动是角色游戏的支柱;6、角色游戏的教育作用是什么?

  答:1、通过幼儿对社会生活的反映玉模仿活动,有助于幼儿学习社会性行为,发展交往能力;2、有助于培养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与创造性;7、教师如何指导幼儿的角色游戏?

  答:1、丰富幼儿的知识和生活体验;2、为幼儿提供时间、场地与玩具3、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意愿提出游戏的主题;4、帮助幼儿学会扮演和分配游戏的角色;5、在游戏中善于观察幼儿的表现,适时的教育;6、教师以角色的身份参加游戏,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7、使幼儿愉快的结束游戏。

  8、各年龄班幼儿角色游戏的指导要求是什么?

  答:1、指导小班角色游戏的重点是增强幼儿角色意识,就是使幼儿明了自己在当什么角色,该做些什么活动。教师可通过提供角色标志、提供玩具、语言启发以及教师以角色身份参加游戏等方法引导幼儿由对模仿动作的兴趣转入对扮演角色的兴趣,并启发幼儿努力去模仿所充当的角色的活动。2、中班,教师要帮助幼儿加深对角色的理解,并要幼儿真实的创造性的表现该角色的行为活动,以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和对角色的良好品德的体验。3、大班,教师的指导侧重于观察了解幼儿游戏的种种意图设想,鼓励幼儿去实现,在需要时再给予帮助。

  结构游戏--幼儿利用各种结构材料或玩具进行构造活动的游戏。

  9、结构游戏的特点是什么?

  答:1、多种多样的结构材料是游戏的基础;2、幼儿对材料的操作与造型是游戏的支柱;10、结构游戏的教育作用是什么?

  答:1、结构游戏能有力的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和手的动作的发展,培养幼儿手脑并用;2、结构游戏能丰富幼儿的知识,使之获得艺术造型的简单技能;3、结构游戏能培养幼儿热爱生活、认真细致、克服困难、坚持完成任务,以及团结协作等优良的个性品质;11、结构游戏的指导方法有哪些?

  答:1、丰富并加深幼儿对物体和建筑物的印象;2、提供结构游戏的材料和活动场地;3、教给幼儿结构活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4、培养幼儿认真细致、团结协作的工作态度和爱护结构材料的良好行为习惯。

  12、表演游戏的特点是什么?

  答:1、表演游戏是幼儿根据文艺作品的内容进行表演的游戏;2、表演游戏是为幼儿自娱而进行的3、表演游戏是以文艺作品为依据的幼儿自创表演。

  13、表演游戏的教育作用是什么?

  答:1、表演游戏可以培养幼儿对文艺作品的兴趣;2、表演游戏可促进幼儿创造性的发展;3、表演游戏可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4、表演游戏可促进幼儿集体观念的形成。

  14、表演游戏的指导方法有哪些?

  答:1、选择内容健康、适合幼儿表演的文艺作品;2、教师应帮助幼儿熟悉文艺作品,充分理解作品内容;3、提供表演游戏的物质条件并吸引幼儿参加准备工作;4、放手鼓励幼儿自然的生动的表演。

  智力游戏--智力游戏属于有规则的游戏,它是依据一定的智育任务面设计编定的一种有规则的游戏。

  15、智力游戏有哪些特点?

  答:1、有明确的教育任务;2、游戏有一定的规则;3、游戏有一定的结果;16、智力游戏有哪些教育作用?

  答:1、有趣的智力游戏,能使幼儿产生愉快的情绪,提高学习的积极性;2、可以培养幼儿努力完成任务的坚持性以及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3、能养成幼儿乐于动手动脑的习惯;4、智力游戏要求幼儿善于与他人合作,有助于控制自己的行为,诚实的遵守游戏的规则,有利于品德的培养。

  17、智力游戏的指导方法有哪些?

  答:1、根据《纲要》及幼儿智力发展水平,为各年龄幼儿选编合适的智力游戏;2、教会幼儿正确的玩智力游戏;3、鼓励每个幼儿积极参加各种智力游戏;18、各年龄班智力游戏的指导方法有哪些?

  答:1.小班,智力游戏应侧重于发展幼儿的感知觉观察力与操作能力,在教游戏时,教师应讲解与示范相结合;2、中班,幼儿的智力游戏应侧重发展幼儿哦记忆力和比较、分析、综合、分类等思维能力,并可引导幼儿由各自单独玩游戏逐步过度到两人共同玩一个游戏,以示范和讲解游戏的玩法和规则。3、大班,智力游戏应侧重于发展幼儿的分类、推理、判断等思维力以及思维的智力品质,主要依靠语言讲解游戏,要求他们能独立的进行游戏,严格遵守游戏规则,争取最好的游戏结果,并能对游戏的结果进行评价。

  19、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组织有什么要求?

  答:1、充分利用时间组织游戏;2、组织幼儿从事多种形式的游戏;3、灵活机动的指导幼儿游戏。

  20、如何评价幼儿的游戏?

  答:1、幼儿按意愿选择玩具做游戏,在游戏中表现出主动作,积极性,摆脱被动随从的状态,心情舒畅、轻松、愉快,发挥了创造性;2、幼儿认真的游戏,能克服困难,能遵守游戏的规则,有不依赖他人独立游戏的能力;3、会正确使用玩具,爱护玩具,会收取玩具;4、在游戏中对同伴友爱、谦让、合作与帮助、不防碍他人;5、游戏内容健康,有益于身心发展。

  21、玩具的教育作用是什么?

  答:1、玩具是指专门供给幼儿游戏的物品和材料,是幼儿生活中的亲密伴侣;2、玩具是幼儿的教科书,它在幼儿成长过程中有重要作用;3、玩具能满足幼儿体力和智力的活动要求,提高幼儿活动的积极性;4、玩具还是幼儿游戏的物质基础;5、玩具犹如优美的艺术品,结构精巧,造型优美,能陶冶幼儿的性格和美的情操,是培养幼儿感受美、欣赏美的极好工具。

  22、玩具的种类有哪些?

  答:1、成型玩具,包括主题玩具、表演玩具、结构玩具、智力游戏玩具、体育游戏玩具、音乐游戏玩具、技术玩具、娱乐玩具;2、未成型玩具。

  23、选择幼儿玩具的标准是什么?

  答:1、玩具要有教育性2、玩具要符合幼儿的心理,为幼儿喜爱3、符合卫生与安全的要求4、玩具要坚固耐用,操作轻便。

  24、教师如何教会幼儿正确的使用玩具?

  答:1、教师要具备使用、制作各种玩具的技能;2、要经常保持玩具的新颖、整洁;3、让幼儿自由的选择玩具;4、指导幼儿正确的使用玩具。

  第十章   幼儿园的上课第十章 第一节  幼儿园上课的特点及影响幼儿学习的因素一、幼儿园上课的概念幼儿园上课是教师根据《纲要》,是教师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

  幼儿园上课包括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三、幼儿园上课的方法多以幼儿的实践活动为主。幼儿园上课使用直观教具较多,强调幼儿看、听、操作,还提供各种具体的情景让幼儿体验。幼儿的学习是在他们与周围客观事物和人的相互作用中,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进行的。各种材料的提供和幼儿自己的操作活动是幼儿园上课必不可少的内容。游戏是幼儿生活中的一个主要内容,也是他们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因此,在幼儿园上课时经常是让幼儿以游戏的方式来学习。

  四、上课不是幼儿的主要活动。上课的时间短,每次为1 5-30分钟,一天只有l~2节课,课下无作业,也不对幼儿进行考查。

  五、影响幼儿学习的因素有那些?

  教师在上课时要能正确地组织和引导幼儿的学习活动,必须先了解幼儿学习的特点和规律。根据幼儿是怎样学的来确定教师应怎样教。幼儿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它是幼儿在和外界交往活动中的一个主动的、积极的内部活动过程,这内部活动过程的产生、发展、完善,依赖于一定的内、外部条件和因素。

  (一)影响幼儿学习的内部因素1.身体因素:身体的状况会影响幼儿学习的效果。幼儿体质虚弱、饥饿、疲劳、寒冷和疾病,特别是视觉、听觉有缺陷,都会影响幼儿注意力的集中。教师如发现幼儿上课时有明显的不安,应对他多加注意,弄清原因,而不能简单的给予批评指责。

  2、智力因素:幼儿环境、和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存在着个别差异,如教师常会发现学习某个内容时,有的幼儿学得快,有的要反复多次才能掌握;还有的反复多次还学不会,这与每个幼儿智力发展的水平有一定的关系。据研究每个人在学习、记忆和运用知识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最有效的方式。个人学习方式的差异在幼儿期已有表现,如有的幼儿喜欢独自操作、探索活动,有的善于模仿、善于记忆,有的更多地喜欢与成人一道活动或与其他幼儿共同活动。教师的任务是要发现、了解和利用每个幼儿独特的学习方式,以更好地发挥幼儿学习的潜力。

  3、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教师应当予以重视。非智力因素大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动机。幼儿学习动机和成人不同。成人可用较长远的目标,外部的需要来激发学习动机。幼儿只能以当前的、与自己内部的需要有关的目标来激起学习动机。幼儿有渴望了解周围客观世界和寻求新事物的好奇心。教师如能激发、利用和满足幼儿这种好奇心,使他们从学习过程中得到快乐和满足,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还能增强幼儿的学习动机。当幼儿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当幼儿能得到成人的表扬和赞赏时,便能积极主动探索,全神贯注,学得快和牢固,学习动机也能得到增强。(2)自信心。幼儿的自信心直接影响他们对学习的态度和在学习中的努力程度。缺乏自信心的幼儿,在学习中容易退缩,有时甚至不愿作任何努力和尝试,更不能坚持到底,还会过分依赖成人的帮助。幼儿自信心的建立一方面和他们以往成功和失败的体验有关,另一方面和成人对他们的期望和评价有关,所以成人不要当着幼儿面将他的弱点与这方面较好的幼儿比,而对他经常作否定的评价,使幼儿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不敢大胆尝试。教师应在鼓励的同时,提出适当的学习要求,多提供成功体验,以培养幼儿自信心。此外,教师为了养成幼儿自信心,应让他们在自由、主动的气氛中学习。(3)坚持性。在非智力因素中坚持性的培养十分重要。学习需要有一定的意志努力,幼儿时期的意志发展较差,这一点既与幼儿神经系统发展水平有关,也与后天的培养有关。教师应在学习活动中,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对幼儿的要求要逐步提高。才有利于幼儿的坚持性培养。

  过去的验水平,任何知识技能的学习,都是对原有的知识经验改组和重新建构的过程。

  (二)影响幼儿学习的外部因素1.环境因素2.学习信号刺激的强度以上各因素是相互联系的。教师要考虑如何提供最佳的外部学习条件促使幼儿学习内部活动过程的转化。

  第十章 第二节  幼儿园上课应遵循的教学原则教学原则是幼儿园上课必须遵循的原则,它是长期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反映了上课过程的客观规律。

  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任务、幼儿年龄特点及教学经验提出的。它应贯穿于上课的全过程,指导上课的各个方面。

  幼儿园上课应遵循的教学原则主要是以下几个:

  一、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在教育实践中科学性和思想性是统一的。科学性灶思想性的基础。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是建立在科学知识基础上的。向幼儿传授粗浅的知识,有助于形成幼儿对事物的正确态度,为今后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地界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奠定基础。正确的科学知识的获得足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为指导,没有思想性,科学性就难以保证。

  二、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幼儿主动积极性相结合的原则贯彻上述原则应注意:

  1、教师应有热情、耐心、细心的教学态度,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细心观察他们操作及学习过程,表扬和鼓励幼儿的点滴进步及创造性,帮助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才能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幼儿主动性积极性相结合。

  2、教师应有明确的目的,并选择为幼儿感兴趣的教材。

  3、教师应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如提问法、比较法、 发现法、实践法、观察法等让幼儿有机会多看、多听、多问、多想、多说、多做使幼儿能通过自己智力活动去获得知识、技能和学会观察、分析、比较、简单概括等智力活动的方法。特别要鼓励幼儿自己去发现探索,从而启发他们积极思维,大胆创造。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指出的:一个坏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所以说,教师要着眼于教会幼儿学习。

  三、直观性原则:直观性原则指的是在向幼儿传授知识技能时,应当通过实物或教具材料,让幼儿获得直接的感知。

  直观性原则在幼儿园教学中有特殊意义,因为幼儿生活经验贫乏,思维具体形象,他们足通过直接感知认识周围事物。

  贯彻直观性原则应注意:(一)根据课的任务、内容及幼儿实际恰当选择直观手段。不同学科、不同教材、不同年龄班、不同要求选择的直观手段应有所不同,以利于培养幼儿注意、分析、比较、仔类、归类及创造。如常识课常运用实物、标本、模型。语言课常运用同片、玩具等。要了解事物的内部结构及发展变化的过程则可运用小实验,放幻灯、录相等方法。小班幼儿选用的直观教具应色彩鲜艳,全响会动,特点突出的教具,大班幼儿应较多运用语言直观。

  (二)直观手段要与训练幼儿感官结盒教师运用直观手段时,应让幼儿有较多机会摆弄物体、看、听、摸、闻、尝、做,供给的材料力求人手一份或小组一份,以训练幼儿感官和动手动脑的能力!要让幼儿由表及里,多种角度地感知和摆弄,以促进幼儿对事物有较全面深刻的印象。

  (三)直观手段要与教师语言指导结合教师要用简明、生动,形象、准确的语言启发幼儿观察 "和操作,以强化直观教具的作用,获得正确的结论。同时要教会幼儿用语言表达观察到的现象,有意识地形成幼儿的概念,发展幼儿的抽象思维。

  (四)运用教具要恰当直观教具要有典型性,色彩要鲜艳些、大些,使幼儿能集中注意来看。教具特征要突出,使幼儿能形成正确的、清晰的表象。直观教具要紧扣教学要求,教具不宜过多,否则会分散幼儿注意力,妨碍智力的发展。

  四、发展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是指上课要能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上课前,教师要考虑幼儿的发展水平,使幼儿从现在的发展水平向最近发展区(指幼儿经过努力所能达到的发展水平)发展。教师提出的要求,要有一定的难度,让幼儿经过努力能独立完成任务,成为智力持续发展的催化剂。

  发展性原则反映了上课过程中教与学统一的规律,教师对幼儿提出的要求与原有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促进幼儿向更高的水平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幼儿身心真正的全面发展。

  贯彻发展性原则必须注意:

  (一)教师要深入调查研究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并对其做出正确的评价。

  (二)教材内容深浅难易要恰当,是幼儿经努力能掌握的。 教师在选择内容时,应依教材的难易程度考虑上课的形式和方法,并制订出指导与帮助幼儿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的具体措施。教材太易,会使幼儿不动脑,学习没兴趣;太难太深,幼儿不能理解。因此教材内容应既能为幼儿接受,又有一定难度,以促进其发展。

  (三)加强教材教法的研究,有目的、有计划的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五、活动性原则活动性原则是指在上课时应当让幼儿在主动的活动中来学习并获得发展。

  六、循序渐进性原则循序渐进性原则是指上课要按照各学习材料的逻辑顺序和幼儿认识核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使他们能依靠过去获得的只是活的新的知识。

  七、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的原则面向全体育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在上课时既要面向全体幼儿,提出统一要求,又要照顾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是每个幼儿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贯彻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的原则必须注意:(一)深入了解全体幼儿的一般情况和个别特点,这是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基础。(二)通过集体教学促进个别发展。教师采取的教学措施一方面要面向全体,另一方面要对各种不同类型的幼儿能分别提出要求。通过集体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对发展较好的幼儿要提高要求,创造条件给予更多}几会进行智力活动,帮助较差的幼儿提高,充分发挥其潜力。教师要特别体贴关怀发展较差的幼儿,要分析原因。态度要和蔼,工作要耐心,方法要多样。通过各种方式给予帮助,要善于发掘他们的积极因素,从促进发展上下功夫,不断提高他们的能力。(三)集体教学与分组及个别教学相结合。

  为了做到既面向全体又照顾个别,在教学上可采用集体教学与分组及个别教学相结合的形式,既有对全体幼儿的教学,也有对较好或较差的幼儿的教学,还有对个别特殊幼儿的教学,这样可以使教学工作更有针对性,效果更好。

  以上教学原则是从整体上发挥作用的。教师必须在理解各教学原则的实质和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的基础上,结合各科特点和幼儿具体情况,全面正确地综合运用。

  第十章第三节  幼儿园上课的基本方法幼儿园上课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活动法。活动法是让幼儿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自己去发现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活动法包括游戏、观察、操作练习。

  (一)游戏法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在游戏中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使幼儿情绪愉快,智力活动积极,易取得好效果。    .游戏法的运用:1、根据具签的教学目的、任务、内容选择游戏。要根据上课内容和要求来选择游戏形式。一般在语言课、计算课、常识课中常选用智力游戏,音乐课选用音乐游戏,体育课选用体育游戏。    2、游戏可作为上课的一个环节,也可将游戏贯穿于整节课。3、教师应当随着幼儿学习的加深,对幼儿在智力的准确性和灵敏性等方面提成高要求,并在游戏的制定上体现这些要求。

  在上课时进行的游戏是要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的,教师应要求幼儿严格遵守游戏规则,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二)观察法观察法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幼儿根据客观事物与现象的一种方法。

  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是增进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标志。观察符合幼儿认识特点,幼儿园各项活动都离不开观察。观察可丰富幼儿感性经验,扩大眼界,发展幼儿感知能力,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求知欲。幼儿的认识是从观察认识周围事物开始的。因此观察法是幼儿园上课的有效方法,也是幼儿园上课常用的方法。

  观察法的运用:

  1、根据教学要求,做好观察前的准备。

  包括:确定观察目的,选择观察对象,拟定观察计划,创设观察的环境条件。

  2、观察开始时,要向幼儿提出观察目的,引起观察兴趣。

  3、观察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语言,手势的指导作用。启发幼儿从不同方面去感知观察对象,并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用语言描述观察的对象。要允许幼儿相互交谈,然后进行指导。

  4、观察结束时,要总结观察的印象。

  (三)操作练习法。是幼儿学习活动中一种主要方法。它不仅能调动幼儿有效地吸取和掌握知识技能,而且能培养幼儿克服困难,认真工作等良好品德和习惯。

  操作练习法的运用:1、要明确练习的目的、要求和方法。2、练习时要新式多样,逐步提高,科学安排。3、教师要及时检查,评讲幼儿练习的质量。

  二、直观法。十一中让幼儿直接感知认识对象的教学方法,包括演示、示范、范例。演示是教师向幼儿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实验。示范是教师通过自己的表演,为幼儿提供榜样。

  (三)口授法口授法包括讲述、讲解和谈话。

  讲述、讲解、谈话法的运用:1、讲述讲解都要求教师语言要生动、形象、清晰,准确、富有感情,而且要简明扼要。2、谈话法必须在幼儿已具备某一方面知识和印象时才能进行。3、教师在组织讨论时,要引导幼儿自由发表看法,要围绕中心进行讨论,结束是由教师小结。

  总之,上课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各种方法都需在一定条件下起作用,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教师要按各种方法的性质和特点,综合地、科学地加以选用,以达到最佳效果。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必须根据各科目的、内容及幼儿年龄特点,实际水平,适当选择,灵活运用。要充分发挥幼儿的能动作用和创造性。    由于上课的过程是一个有情感参与的认知过程,教师在运用各种方法时,对幼儿的关心爱护和以身作则是教师与幼儿配合默契的一种教育潜力,是运用各种方法取得成功的源泉。在课堂中教师应使幼儿的学习处于愉快之中,以便幼儿更有效地学习。

  第十章第四节  幼儿园上课的组织与领导一、幼儿园的课程设置幼儿园设置语言、计算、常识、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

  幼儿园上课的节数和每节课时间随幼儿的年龄而递增:小班第一学期每周6节课,下学期每周增加两节,每节10一15分钟;中班每周10-11节,每节20一25分钟,大班每周12节,每节25-30分,末期可适当延长5分钟以便与小学衔接。具体如下表:

  一 幼儿园每周课程安排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每周传授新知识技能的可不能多,以免幼儿负担过重。

  (二)一天内两节课要动静交替,新旧内容搭配(三)每周可的安排要适当考虑幼儿园人力和设备条件。

  二、幼儿园上课的基本环节及组织    ,上课是教与幼儿的双边活动,既有教的活动,又有学的活动。教的活动是为了促进学。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在幼儿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创设和提供适合于幼儿学习的内部过程转化的外部条件。教师在上课时应把握以下的环节。

  (一)备课1.学期备课。学期备课是指制定学期的教学计划和做全学期的上课准备工作。以保证"纲要》的贯彻,及教学的系统性、计划性和整体性。

  2.课时备课。课时备课也叫一节课的备课。认真备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课时备课有以下几个内容:

  (1)选择和钻研教材选择的教材应具有思想性、科学性、深浅适宜、生动形象,为幼儿所喜爱。教材选择后,教师要钻研教材,掌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便在课堂上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深入浅出地教给幼儿。有的教材还应能熟练的记住和示范。

  (2)根据幼儿的特点确定教学要求和方法。

  (3)制订课时计划教师在分析教材和本班幼儿情况的基础上,考虑好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的安排,学习的难点租重点,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和时问的分配之后,就可写课时计划,即写出教案。教案一般包括:①课题名称,②教学目的和要求;⑧教学准备工作、4、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和时间的分配。教案有详写与略写两种,详写要求能体现一节课的全貌,包括教师开头讲什么,怎样用教具,提什么问题,估计幼儿怎样回答。教师怎样启发,怎样小绪等都详细写上。新参加工作的教师,最好详写教案,有经验的教师可略写,只要写明教学过程的几个层次及提问即可。是详写还是略写,取决于教师的经验和对教材教法的熟练程度。

  教师在制定好计划后,就要为上课做好准备,这主要是教具材料的准备,如无现成的,就要制作或找代用品。另外还有幼儿知识方面的准备,有的需要参观、观察或请幼儿收集实物,废旧物等。最后做好上课前学习环境的准备,如放好教具,摆好桌椅,分发材料和学习用品等。有的课还要提醒幼儿做好服装准备。

  (二)上课的组织领导上课不单是传授知识技能,更是培养幼儿智力活动的技能及良好品德的重要阵地。教师必须从培养目标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水平,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本身要有充沛的精力,饱满的情绪,安详的态度去影响幼儿的情绪,并要根据课前准备,面向全体幼儿,按计划围绕教学目的,运用正确生动的语言,具体形象的教学方法,有步骤地进行。

  1.一节课的组织领导一节课可以大致分为三部分,即开始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教师对这三部分的组织领导方式应当有所区别。

  (1)开始部分的组织领导。教师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幼儿注意力,弓f起幼儿学习兴趣,捉f}{任务,使幼儿知道学什么?怎么学? 教师可按幼儿的年龄和他们实际水平,采用多种手段集中幼儿注意力。如采用游戏口吻、谜语、直观教具、生动语言、鼓励等。

  (2)课的基本部分的组织领导。课的基本部分是一节课的主要部分,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任务是有步骤地、灵活地、熟练地由一个步骤转向另一步骤,要善于把幼儿注意力总集中在学习内容上,教师的叙述性语言不应占太多时间。,提问是启发思维、调动积极性的好方法,也能活跃课堂气氛。教师提问后应留有余地,即使幼儿回答不对,也应以鼓励为主,再指出错误处。教师的指导不是提供现成的方法和答案,而要运用启发式问题,帮助幼儿自己寻找答案。

  上课过程中,教师要特别重视观察了解幼儿的反映,及时了解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情况,掌握幼儿的水平,尤其是幼儿思维的水平,随机地进行教育j幼儿上课做小动作或注意力不集中,教师要给以暗示或提醒,但要允许幼儿对某事物感兴趣而出现笑声、交谈或动作,这些是幼儿积极性的表现,要区别积极性与不守纪律的现象。教师要尽量使课堂既生动活泼又完成了教学任务。

  (3)课的结束部分的组织领导。课应在愉快活泼的气氛中结束。教师要小结学习收获及幼儿学习态度,提出新的要求,引起再学习的愿望。有时可与幼儿一起评定完成的任务,提出建议,研究今后学习时应努力的方向。组织上课是一项复杂的需要有高度技艺的活动,一方面要求教师要根据课堂上反应,随时调整课的各部分,同时还应从教师自身的特点出发来组织教学,尽量发挥自己所长。组织教学除了运用语言外还要运用各种非语言信息,.如教师的神态、动作、眼神、教室的空间时间等作用,最大限度地提高每节课的效率,使每节课成为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2.各年龄班与混合班上课的特点及领导(1)小班3岁幼儿还不习惯于集体上课,他们自我抑制能力较差,因此,幼儿刚入园的两周内不组织全班上课。可用小组游戏方式活动,使他们先学会同全组幼儿协调的活动,逐步过渡到全班。开始全班上课时,时阎要短,如集中5分钟讲个有趣的小故事,逐步过渡到上1 5分钟的课 小班幼儿知识经验少,语言发展差,有意注意未很好发展,不会听教师对全体纳儿的指示。教师上课时使用的基本方法是游戏法和直观的方法。在教技能时多采用边示范边讲解,幼儿边听、边看、边做的方法。

  小班幼儿注意力易分散,上课时特别要注意环境的安静,避免有新异刺激来分散幼儿的注意力。

  (2)中班  中班己能够进行集体上课。他们知识经验有所增加,语言发展达到了一定水平,学习积极性显着提高。体力和动作也有了相应发展,故上课次数增多,时间加长,内容增多,要求提高。教师在上课时,可较多的运用语言进行,着重培养幼儿独立的完成作业,遵守上课的纪律,认真听课,积极发言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中班幼儿不仅对上课的过程发生兴趣,而且已开始关心自己完成任务的好坏。教师要培养幼儿有认真完成任务的愿望,并进行必要的评价,评价要有分析,指出什么地方好及其原因,对不毹完成任务的幼儿要针对原因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帮助。

  (3)大班幼儿的求知欲明显增强,幼,JL对学习,积极自觉,自制力也有所增强。能较认真地听讲,遵守课堂纪律,并努力完成教师提出的任务。故对大班要求提高了。上课次数增多,时同接近小学的上课时间。在教学内容也较复杂和多样化,以满足幼儿求知欲。教学方法上要逐渐减少游戏的形式和:直观教具,增加语言讲解。在上课中要特别重视发展幼儿的智力,培养幼儿脑力劳动的习惯和实际操作的能力,还要重视培养幼儿遵守上课常规要求,为入小学作准备,这些在一定意义上比知识准备更重要。

  (4)混合班。混合班有的是因幼儿少,规模小,有的是为发展幼儿的社会性及能力而特别组织的不按年龄分班的幼儿园编班的一剽-形式。在混合班,教师既要面向全体,又要考虑不同年龄混合班上课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①分组上课在一个班,按年龄大小分成小组和大组两组,可采用先给小组上,因他们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不宜坐等很久,上课时间要短上完后可做安静游戏,然后教师再给大组上,要培养大组幼儿随意注意不被小组游戏所吸引。也可采用先给大组上,小组在旁边听、看或做游戏,这对他们也是一种学习,大组上完后,再让小组上,但不能让小组等待过长。如上美工课,先给大组示范,大组画时,再给小组示范,如班里有两位老师,可以两人同时分组上课。

  ②相同内容,不同要求教师选择统一教材,对不同年龄幼儿提出不同要求。如认识同一物体,讲同一故事,画同一内容的画,但要求不同,小组要求低,大组要求高。

  ③不同科目交替进行两组可上不同科目的课,如计算课和美术课配合上。小组绘画,教师交待课题、示范、提出要求,然后让小组自己画,教师再组织大组上计算课也可给大组单独上,小组由别的教师组织户外活动或游戏。    '

  混合编班有优点,也有困难。优点是有利于培养大年龄幼儿的独立性和友爱的品德,小年龄幼儿由于能经常模仿大年龄幼儿,毹得到良好的发展。困难的是教师在同一时间内要对不同年龄的幼儿,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方式方法。

  教织师组混合班的上课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按《纲要》规定的对不同年龄幼儿的教育要求,针对本班幼儿的年龄及发展水平认真地确定不同年龄组的教材。

  ②要周密考虑怎样同时在两个年龄组进行上课,安排好直接指导幼儿独立活动的时间.    .③重视培养幼儿的独立性j坚持性,以及不妨碍另一组幼儿的活动,学会耐心等待。

  (三)课的评定评价一节课必须有正确的教学质量观。即幼儿实际学的质量是教师教的质量的真正体现。既要看幼儿掌握知识的多少,还要看是如何掌握的,更要看如何发展幼儿思维,培养能力的。具体从以下几方面评定:

  1.教学目的是否实现教学目的是课的出发点。评价一节课要看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否符合本学科总的目的任务、这节课的具体内容及幼儿的实际情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否能始终引导启发幼儿实现教学的目的。

  2、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

  教材内容是否既正确又、系统性、思想性及趣味性。教材分量是否恰当,难易是否适合幼儿实际水平、能不能促进幼儿的观察力、操作能力和思维力的发展。    ,3、教学方法与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包含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对教师的教,要看教师是否简单灌输还是多方面启发幼儿动手动脑,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参与了什么样的活动;幼儿的积极性发挥得怎样。另一方面要看幼儿学习的结果,即幼儿掌握新知识技能的情况,幼儿是否只能简单模仿教师、还是能够在不同场合灵活运用学到的知识,这样才能客观和正确地评价教师上课的质量。

  4、对形成幼儿的良好习惯有无促进作用。

  幼儿是否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是评定上课质量的内容之一。如幼儿注意听讲,积极动手操作,积极发言、发问,按教师指示认真地有始有终地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善于克服困难,正确使用材料,就是好课的标志之一。  此外教师的语言简炼,生动形象,情绪饱满,教态亲切自然,教具运用恰当熟练,能注意教学卫生如活动室空气流通,光线充足,能注意幼儿坐、站姿势,活动量适合幼儿身体发育特点等,也是评定课的一个方面。

  教师要上好一堂课,不仅在课上要努力,还取决于教师在课外其他的一系列工作,这是上好课的基础。任何一堂好课都是教师辛勤的创造性劳动的结果。在幼儿园上课不是幼儿的主要活动,教师应更重视在游戏、劳动、日常生活中指导幼儿学习并进行个别辅导,克服只重视上课i勺偏向。 上课是一门科学,同时又是一门艺术,它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但又没有现成的公式可套。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园教帅必须在实践中自觉运用教学理论,细心研究上课中带规律性的问题,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具备教师的事业心、品德修养及对孩子的爱,才能使教师在课堂上创造出更优异的成绩。

  第十一章幼儿劳动劳动是人类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活动。没有劳动,人类就无法生存。因此,'劳动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第一节  幼儿劳动的特点及教育作用一、幼儿劳动的特点:幼儿劳动受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因此不同于成人的劳动,具有以下一些特点:(一)幼儿在劳动中感兴趣的是材料、工具和动作过程,而不是劳动成果。(二)幼儿的劳动具有游戏的性质(三)幼儿劳动的成果在于是自身获得了发展。

  二、幼儿劳动的教育作用(一)劳动对幼儿良好的品德有着突出的作用。(二)劳动能增进幼儿的只知识,发展幼儿的智力。(三)劳动能增强幼儿的体制,发展幼儿的动作。(四)劳动是幼儿美誉的途径。

  第二节  幼儿劳动的内容与要求幼儿劳动的内容、要求和组织形式。

  一、幼儿劳动的内容。根据组织幼儿参加劳动的目的和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幼儿劳动的内容,应包括以下三种:

  (一)日常生活劳动。幼儿日常生活劳动,包括自我服务劳动和为集体服务劳动两个方面。

  1.幼儿的自我服务劳动 。自我服务是指幼儿独立地照料自己生活的筒粤l|劳动。包括:独立进餐、穿脱衣服鞋袜、洗脸、洗手、刷牙,梳头发等活动,还有收拾玩具、整理用具和床铺以及洗手绢等。自我服务在幼儿劳动中占有重要地位。

  2.为集体服务的劳动。为集体服务是指幼儿在教师指导下,学习为他人做事,为大家(集体)做事。包括:上课、进餐,睡眠前后的准备和整理工作;活动室的经常性清洁工作;修补图书、洗晒玩具;帮助厨房剥豆、捡豆角;为操场拣石子、拾树叶等劳动,以及农村、郊区和有条件的幼儿园到园外进行的拾麦穗、摘毛豆等。

  为集体服务的劳动能培养幼儿对别人的关心和对集体的义务感、责任感;并可使幼儿体验到为集体做事的快乐和光荣感;它是爱集体教育的有效途径。

  (二)种植和饲养。 种植是指在幼儿园内开辟小园地、种植一些易于管理,易于得到成果的农作物,如:向日葵,蓖麻、玉米、豆角,丝瓜等。饲养则是指在园内饲养一些小动物。如。鸡、鸭、(三)以自制玩具为主要内容的手工劳动。自制玩具是指幼儿根据游戏的需要,利用各种材料,如纸浆、纸板、木料、麦秸、苞米叶子、秫秸、核桃皮和线轴、空盒、碎布块等废弃物品制作玩具。自制玩具是幼儿特别感兴趣的劳动内容,因为它和幼儿最喜爱的游戏直接联系着。在自制玩具过程中,幼儿不仅学习有关知识技能,并且必须事先想好做什么,使用什么材料和工具,用什么方法做,这对培养幼儿学会有计划地工作,特别是对培养操作能力,养成动手动脑习惯非常有利。同时制作简单的教具,制作布置活动室的装饰物,如粘彩带、做链条等,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简单的木工劳动等。

  二、各年龄班幼儿劳动的要求(一)小班小班幼儿体力较弱,动作不够灵活,劳动的要求应简单,分量要轻、时问要短。劳动的内容以自我服务为主。也可以让他们参加一些为集体服务的劳动,如游戏后在教师帮助下收拾玩具、图书等,还可以让他们种植一、两种种籽比较大、容易生长的植物,或帮助喂养小动物等。组织小班劳动的重点在于培养他们对劳动的兴趣和习惯。在劳动中引导幼儿对劳动产生兴趣,培养他们习惯于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能够适应集体生活中各环节的常规要求。

  (二)中班中班幼儿的动作比较灵活,能控制自己的行动,独立性较强,能按教师的要求,有目的地完成劳动任务。在自我服务方面,要提高他们的劳动质量,培养他们的独立性。例如,要求他们独立的穿衣服,而且要穿得迅速、整齐;独立洗脸、洗手、而且要洗得干净。在为集体服务方面,可以要求他们做值日生工作。集体劳动应定期组织,如每周整理一次活动室、擦洗玩具、定期种植一些花草、蔬菜等,通过值日生工作和集体劳动形式,发展幼儿的互助精神、形成劳动的光荣感、责任感和坚持性等良好的劳动态度。

  (三)大班大班幼儿的体力,能力和独立性都加强了。在生活方面不仅能熟练的自我服务,还能帮助同伴。为集体服务,做值日生是大班幼儿劳动的主要内容。做值日生工作时,应要求他们分工,组长负责检查工作质量;在种植方面,可以种一些需要仔细照料的植物,让他们在种植过程中认识四季变化与植物生长的关系;还可以让他们饲养一些家禽、昆虫等小动物,在饲养过程中观察其外形特征、习性和生长过程。并可鼓励幼儿参加一些手脑并用的制作劳动。组织大班幼儿劳动的重点,应放在培养幼儿劳动的自觉性、计划性和目的性上。

  第三节  幼儿劳动的组织与指导一、幼儿劳动的组织形式与指导方法(一)自我服务劳动的指导自我服务劳动虽然是一项简单的劳动,但对幼儿、尤其是对小班幼儿来说,是有一定困难、需要学习掌握一定技能才行。教师既不能包办代替,也不能撒手不管。应不怕麻烦、耐心地教幼儿学会劳动技能,并同时注意培养幼儿不依赖另4人、。自己的事自己做的习惯。 指导小班幼儿自我服务的劳动,首先要从培养他们对劳动的兴趣入手,调动起幼儿的积极性。最初,教师可组织幼儿观察中、大班小朋友是怎样做的,激发起幼儿学习这项技能的愿望。接着,教师要向幼儿示范讲解这项劳动的要求和具体的方法步骤。如,教幼儿洗手的技能时,要边示范、边讲解向幼儿交待清楚洗手的程序:①用水把手冲湿;②擦香皂;③两手相互搓洗,搓出泡沫,手心手背都搓洗干净;④用水冲掉肥皂沫;⑤甩掉手上的水,然后用毛巾擦干。示范讲解后让幼儿模仿、练习。然后通过日常生活指导幼儿反复实践。对难度较大的自我服务劳动项目,还可通过上课进行练习以便掌握操作程序和要求。如刷牙的技能,就可在常识课中,通过"我教娃娃学刷牙"=的游戏形式,让幼儿进行练习。此外,教师一定要随时检查、提醒、给予鼓励或具体指导。

  (二)个别委托劳动的指导个别委托劳动是指教师根据幼儿的情况与教育的需要有意识地委派个别幼儿去完成某项劳动任务。如"小红,请把橡皮给老师拿来"或者"小刚,这个星期咱们班的图书就由你整理啦。"个别委托可以是临时的,也可以是一个阶段的;可以委派一个人去完成,也可委派两三个人同时去完成。个别委托基本属于为他人服务的范畴。  个别委托由于它比较灵活,易于组织,因而也是教师经常采用的一种形式,采用这种形式组织幼儿劳动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教师要端正指导思想,要立足于教育,而不能仅仅着眼于劳动的效益,把幼儿当劳动力使用。因此,个别委托应有计划地进行,作为个别教育的手段纳入周计划中。②要教育幼儿养成完成任务后向老师报告的习惯,以培养幼儿的责任感。③教师事先应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事后应进行检查和评定,做得好要表扬,有缺点要指出,使幼儿在教师提出的希望中找到改正的方向。

  (三)值日生劳动的指导值日生劳动是以轮流值日的形式,组织幼儿为集体服务。把进餐前、上课前、午睡前的一些准备工作和小园地、自然角的一些日常照料工作,安排幼儿轮流承担,使幼儿能经常参加劳动和学习为大家做事。

  值日生劳动对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对集体的关心和工作的责任感有显着的作用。

  幼儿园的值日生劳动,一般是从中班开始的。幼儿在小班通过个别委托的训练,初步获得了一些从事简单的劳动和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这就为开展值日生劳动打下了基础。

  值日生的工作应当是逐步开展起来的,可先由餐桌值日开始,教师教给具体的内容和程序,指派能力较强的幼儿先担任,给大家做出样子,再全面铺开。其他的值日生工作如课前准备的值日工作,睡眠室的值日等,可在大班开展。每项值日内容,可安排2-3名幼儿负责,视幼儿能力强弱,适当搭配。开始时,为了便于幼儿掌握劳动技能,可三天到一周轮一次,以后视情况可适当缩短周期。教师应当为幼儿值日生劳动作好安排,有计划地开展。

  (四)集体劳动的指导集体劳动是指在教师组织指导下,在同一时间内共同进行劳动。集体劳动可以全班进行,也可以小组进行或由几个小组分工合作。

  集体劳动的内容包括:种植或饲养的劳动、公益性质的劳动及清洁卫生劳动等。

  集体劳动的形式,由于参加的人数多,有的劳动工序也较复杂,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因此在指导集体劳动时,一定要有周密计划,并认真地组织领导,才能有条不素地进行。

  大、中班每两周应安排一次。

  组织领导幼儿的集体劳动可按以下步骤来进行:

  1.做好劳动前的准备工作。

  2.在劳动开始时,首先要向幼儿说明劳动的目的要求,提出必须遵守的规则,然后宣布分工,大班也可由幼儿自己协商分工。

  3.在劳动进行中,教师要细致观察和照顾幼儿,了解幼儿的情况及个别幼儿的表现,适时给予指导和具体帮助。

  4.在劳动结束前几分钟,教师应予以提醒或帮助,使各组能按时结束劳动,整理好工具和场地,然后教师检查劳动成果,作简单的评价或总结,并可再次明确劳动的意义,组织幼儿欣赏共同劳动的成果,鼓励有进步的幼儿,表扬劳动中的好人好事,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二、组织幼儿劳动应注意的问题?

  (一)组织幼儿劳动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 。

  (二)积极为幼儿传设条件。

  (三)科学的安排幼儿的劳动内容(四)必须注意劳动的安全和卫生。(五)(五)在劳动中要注意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使幼儿手脑并用。(六)引导幼儿重视劳动的成果(七)组织幼儿劳动要坚持经常性。

  第十二章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和节日娱乐活动名词解释1、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的含义幼儿园的日常生活活动是指幼儿一日活动中的生活环节和一些每天都要进行的日常活动而言的。它包括进餐、睡眠、盥洗、来园、散步、课间活动、自由活动等日常活动。

  2、常规就是幼儿必须遵守的日常生活规则.

  3、幼儿园的节日活动是指幼儿园国庆祝节日而组织幼儿开展的活动,它是幼儿生活中突出欢乐的事件。

  4、娱乐活动指通过幼儿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或带有游戏性质的手段、以丰富幼儿生活内容给幼儿带来欢乐为主要目的的活动。

  5、学前班是指幼儿学前的一年制的幼儿教育机构,招收5周岁以上的幼儿,目前,一般附设在小学,也有单独设立的6、教育好幼儿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的共同责任,它们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

  简答1、日常生活活动的教育作用(1) 日常生活活动能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最基本的生活经验,促进幼儿的社会化(2)日常生活活动能为培养具有自理能力和独立精神的新一代打下基础(3)日常生活活动对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发展,都有促进作用首先,日常生活活动能促进幼儿优良品德的形成。

  其次,日常生活活动的内容极其丰富,在日常生活活动中,幼儿接触许多事物,了解许多用具、用品的名称、性能和用途,对开扩幼儿眼界、增长知识、发展智力有利。

  再者,科学地安排好幼儿生活,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独立生活能力。这无疑能保护和促进幼儿身体的健康。

  最后,日常生活中,经常教育幼儿保持个人仪表和环境的整洁、美观,言谈举止的文明礼貌,这些都有利于发展幼儿对生活美的感受为、表现力和创造力。

  2、组织领导幼儿日常生活活动应注意的问题(1)悉心照料幼儿生活,必须与积极培养幼儿独立生活能力相结合(2)寓全面发展教育于日常生活之中,进行随机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3)从幼儿的实际出发,注意因材施教(4)建立合理的常规,保证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3、织幼儿园节日活动的基本要求(1)节日活动应有计划,有准备的进行(2)节日活动的内容与时间,必须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3)节日活动要面向全体幼儿,使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4)节日活动的开支,应惯彻勤俭节约的原则论述:幼儿园的节日活动的涵义和教育作用各个节日具有不同的思想内容不得和意义,但对幼儿来说,却有阗共同的突出的教育作用,,.众接节日的到来,到庆祝活动的进行,可以介幼儿持续地演戏浸在节日欢的气氛之中,幼儿的社会性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前一类的节日,可以使他们更突出的感受到党和国家,幼儿园和亲人们对他们的喜爱,关怀和期待生活的美好和幸福,通过对节日意义的了解,使幼儿在情感上和整个社会进一步联系起来,更具体的间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个不成员.培养了爱祖国的情感,激发起积极向上争做好孩子的愿望,而后一类民族的传统性节日,由干它鲜明的民族性,可使幼儿了解我国的民间习俗,增强了民放自尊心和自豪感,增进了对家和对本民族的热爱,也同样培养了对祖国和劳动人民的感情,.

  在节日来临之前,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观察到或亲自参加美化活动室,点缀会场.排练文艺节目等一系列节日的准备工作,不仅引起幼儿对节日的极大兴趣,这些共同的要求和向往,还把幼儿系在一丐增强了幼儿间的团结和对集体的情感受,同时也使幼儿获得美的感受和体验,民展了幼儿的艺术才能和创造美的能力.

  十三章  幼儿的入学准备1、做好幼儿园大班幼儿入学准备的专门工作(1)改变作息制度和环境布置(2)带领幼儿参观小学(3)进一步加强幼儿独立生活能力和劳动习惯的培养培养2、学前班的教育任务,学前班应根据五至六周岁《或七周岁》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创设良好环境,使幼儿在德,智,体,美各个方面得到和谐发展,为幼儿入小学做准备,国一代新人的建康成长打其础,3、学前班教育活动的内容和要求1)要注意幼儿安全和卫生保建,开展各种形式的本育活动,2)培养幼儿力所能及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3)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事务启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兴趣培养动手能力;4)加强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5)知道十以内数的概念和加减运算6)培养幼儿用音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