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好幼师网_好幼师官网

中班数学区域材料如何投放

2014-9-4 13:40| 发布者:924351033| 查看:2491| 评论:0

摘要:分类经验是幼儿数概念形成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数活动是比较有效的。中班主题活动在农场里开始前,我们在区域活动中投放了一定的材料,以帮助幼儿积累分类经验。以下为您介绍中班数学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案例,供 ...

    分类经验是幼儿数概念形成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数活动是比较有效的。中班主题活动“在农场里”开始前,我们在区域活动中投放了一定的材料,以帮助幼儿积累分类经验。以下为您介绍“中班数学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案例,供您参考。

    第一次投放材料

    我们制作并投放了有关“给动物喂食”的材料,如“猫抓老鼠”“小兔吃萝卜”“小鸡捉虫”等,这些材料大多是立体的,幼儿可以根据动物身上的数字或小圆点数给它们喂相应数量的食物。考虑到中班幼儿的思维特点,我们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材料的立体化、情景化,以吸引幼儿操作。同时,我们根据中班幼儿数数能力的发展特点,要求幼儿在小班5以内点数的基础上小幅递进,以感知6以内数量的物体为主。
    
    幼儿操作情况

    色彩鲜艳、形态各异的材料立刻吸引了孩子们,有的饶有兴趣地给一只一只小猪喂奶,有的专心致志地把奶牛一头一头请到草地上,有的学着小鸭叫,让鸭子一只一只游到池塘里……我则在一旁观察、指导。宁宁选择了“小猫吃鱼”的材料。他将塑料鱼从小盘中拿出来一条一条地喂给3只小猫吃,不一会儿,12条小鱼被平均分给了3只小猫。尔后,他倒出小鱼,给它们排起队来。“现在,小猫又饿了。”我在一旁指着猫身上的数字轻轻地提醒,“不过,不同的小猫吃的鱼可不一样多,吃得太少要饿,吃得太饱对身体不好。”在我的提示下,宁宁又开始操作,他看了看猫身上的数字,又将盘中的塑料鱼一条一条地喂给小猫:“1、2、3,3条鱼。”“1、2、3、4,4条鱼。”……“3条鱼,4条鱼,5条鱼。”宁宁用手逐一点数。
    
    分析与思考

    1、现有的材料能否推动幼儿数数经验的发展:在按数取物的操作中,孩子们依然处于小班时期手口一致点数的水平。而中班幼儿应学习不受物体的颜色、大小、形状、排列位置的影响正确而迅速地数数。我们发现现有材料都是单个呈现的,比如一条一条的塑料小鱼,一个一个的彩色套圈……立体材料虽然能引发幼儿的操作欲望,但比较单一,在颜色、大小、形状及排列位置等方面缺少变化,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幼儿只采用逐一点数的操作方法。

    2、教师的介入是否适宜:刚开始操作时,有一部分幼儿并没有理解材料的设计意图,操作的目的性不强。比如宁宁并没有关注到小猫身上的数字,而是自由地给小猫分鱼。其实,操作过程是幼儿感知和体验材料的过程,教师过早介入会在一定程度上剥夺幼儿自主探索的机会。
    
    对策

    1、教师要学会等待,让幼儿充分操作,在自主探索中发现并了解不同材料的玩法。
    2、针对幼儿大多采用手口一致点数的现状,在后期的操作中,教师要提醒幼儿尝试默数操作。
    3、调整材料,启发幼儿探索新的数数方法。如将单个呈现的立体食物调整为平面的食物卡,使幼儿由关注材料转向关注操作过程。

    第二次调整及投放材料

    一方面,我们将有些单个呈现的立体材料加以组合,如将几只小鸭粘合在一起,将几个套圈固定在一起;另一方面,我们投放平面材料,如不同数量的鱼的卡片,卡片上鱼的颜色、大小、形状、排列位置也有变化。此外,我们还采用呈现部分5以内数量物体的方式来投放材料,如在贴有数字7的花园中呈现4只蜜蜂等。
  
    幼儿操作情况

    有的幼儿在操作“小鸭学游泳”的材料时,先让3只组合排列的鸭子游到池塘里,再让其他鸭子一只一只游到池塘里;有的幼儿选择了“勤劳的蜜蜂”的材料,先用手指将花园里已有的4只蜜蜂画个圈,接着边念“5、6、7”边将蜜蜂一只一只地送进花园。

    在操作中,我们发现宁宁、蕾蕾、小凡均选择了材料“饲养员请客”,但操作方式有明显差异。宁宁拿起一张卡片逐一点着小草的数量,边数着“1、2、3、4……”,边将小草喂给贴有相应数卡的动物,“小羊,请你吃6棵草”“小牛,请你吃8棵草”。蕾蕾则拿起卡片迅速地分给相应的动物,不一会儿就分完了所有卡片。我们问她怎么数的,她说:“这张是2、4、6,一共有6棵草,喂给小羊吃。”“这张两边都有4棵草,4加4等于8,喂给小牛吃。”“这张是5、6、7、8,也给小牛吃。”小凡每次拿起一张卡片,都先用手遮住数量少的一部分草,然后接着数:“3棵大草,4、5、6,一共6棵。”“2棵深绿的草,3、4、5、6、7,一共7棵。”……
  
    分析与思考

    1、调整后的材料有利于丰富幼儿的数数经验吗:调整材料后,孩子们逐一点数的情况明显减少,呈现出多种数数方式,大部分幼儿在操作中无需教师提示,就能尝试“先目测一部分再接着数”的方法。由此可见,采用组合排列或呈现部分物体的方式能暗示幼儿采用其他数数方法,同时也能迁移幼儿前期的分类经验,并尝试目测数群。但是,我们也发现大部分幼儿的目测能力还较低。

    2、幼儿的数数经验发展均衡吗: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幼儿的数数水平差异较大。如,宁宁习惯于手口一致地点数,在教师提醒后,她才尝试默数。而蕾蕾能不受物体大小、颜色、排列位置的影响正确而迅速地数数,并运用了多种数数方法:两个两个地数,迅速目测数群,运用加法快速操作。
  
    对策

    1、对于数数经验还不太丰富的幼儿,教师不能操之过急,应给予幼儿充分的操作时间,让他们在活动中不断丰富与积累经验。如提供合作游戏的材料,引导幼儿强弱组合,发挥同伴互动作用,在共同游戏中尝试新方法。

    2、材料投放要有层次性。对数数水平较高的幼儿,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封闭状排列、交叉排列的材料等,以提高目测难度。同时保留一些简单的操作材料,以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在此基础上,可利用集体活动让幼儿交流不同的数数方法,带动全班幼儿数数经验的丰富与提升。

    第三次调整及投放材料

    首先,撤除原先保留的单个物体,同时将有些材料合并,比如将“小猫吃鱼”和“猫抓老鼠”合并成“小猫的美餐”,以提高操作难度。此外,新投放的材料数量增至10以内。

    其次,给“先目测一部分再接着数”的材料增加难度,如在同一张卡片上呈现颜色、大小、形态等多维度变化,使幼儿在操作同一材料时能采用不同的数数方法,以此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此外,可提供计时器,引导幼儿挑战数数速度。

    第三,逐步投放一些难度不一的封闭状排列物体。如,我们由易到难地投放封闭状排列的平面材料、小型的可整体观察到的封闭状排列的立体材料、大型的无法整体观察到的封闭状排列的立体材料。而在这三种层次的材料中,每一种又分出若干小层次,如物体有大小或颜色等差异、可供幼儿确定起数点的材料,物体无差异、需要幼儿自定起数点的材料,等等。
  
    幼儿操作情况

    在操作中,孩子们的数数方法挺丰富,大多能快速而准确地目测6以内数量。而对于封闭状排列的物体,他们能尝试自主确定起数点,有的幼儿还会用笔、贴纸等做标记。
  
    分析与思考

    通过不断调整材料,孩子们在操作中逐步丰富数数经验,提高数数能力。对孩子们来说,综合运用确立起数点数数和目测数群数数这两种方法需要一个过程,教师要根据幼儿的需要适时、适当地调整材料,以促进幼儿数数能力的发展。
  
    结束语:总之,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个体差异及主题活动开展的需要,有计划地投放材料,有意识地观察,有针对性地调整,避免一刀切和一成不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区域活动中材料的作用,积极推进幼儿数经验的提升。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