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好幼师网_好幼师官网

浅谈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

2014-8-15 00:14| 发布者:幼师之家| 查看:3285| 评论:0

摘要:浅谈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 柞水县幼儿园 孟会玲〖内容摘要〗习惯是行为的自动化,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幼儿期是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注重这一时期各种习惯的培养,是为他将来成功的走向 ...

浅谈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       

柞水县幼儿园     孟会玲

〖内容摘要〗习惯是行为的自动化,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幼儿期是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注重这一时期各种习惯的培养,是为他将来成功的走向社会垒下的第一块坚实的基石。本文从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必要性出发,讲述了良好习惯的主要表现以及对应的策略。     

 〖关键词〗良好  习惯  培养

“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用这句最朴素的话语,说明了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性。习惯是行为的自动化,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幼儿期是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注重这一时期各种习惯的培养,是为他将来成功的走向社会垒下的第一块坚实的基石,而良好的习惯不可能是一朝一夕就养成的,更不是教师强制性命令或者强制性措施就能行的。让每个幼儿在快乐中学习,在愉悦中养成良好的习惯,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共同培养,相互渗透。教师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进行一步一步地引导,在潜移默化中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必要性 

1 、社会、家庭对幼儿良好习惯形成的影响

马克思曾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幼儿生活在各自不同的环境,环境不同造就他们不同的思想品质、性格特征。幼儿不良行为的根源不在自身,而在于现实社会中不良环境。幼儿年龄小,明辨是非的能力差,如吃喝玩乐,抽烟喝酒,用钱赌博,互相攀比等等不良的社会风气,会让他们产生错误的认识,影响良好的习惯。幼儿时期是人生的最初阶段,可塑性极强,是最适当的养成良好习惯的时期,是培养幼儿种种健全心理的时期,抓住幼儿期这个黄金季节,帮助幼儿从小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将会使他们终生受益,这对提高人的素质乃至整个国民的素质具有重大的意义。

家庭是孩子的避风港湾,是幼儿学习、模仿角色行为的重要场所,在家里模仿父母的行为,家里人的传统习惯、生活作风、思想品德等对孩子个性、习惯和品德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孩子是否诚实、文明、健康等无不与家庭的熏陶和父母的潜移默化有关。对幼儿的教育问题,很多家长们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棒”,“好好学习,我就奖励你”,这些话语助长了孩子的不良习惯。幼儿生来是无知无识的,不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所有一举一动有受到遗传的影响,也受到环境的约束,环境中最重要的是父母,幼儿的思想品德的形成是接触父母、接触家庭开始的,家庭教育环境不好,家长的不严格教育对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造成了极大的障碍。

2、学校教育对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重要意义

幼儿期是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注重这一时期各种习惯的培养,是为他将来成功的走向社会垒下的第一块坚实的基石。习惯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自然的、不知不觉、不加思索的行为。习惯是一个人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和倾向。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在一定的情景下自然而然的“自动化”地表现出来。我国儒学泰斗孔子说过:“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意思就是小时候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天生的一样牢固。儿童学者告诉我们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换句话说,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如果学校教育不当,把握不好,这一时期常常会使幼儿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如果培养得法,尽早形成良好习惯,不但有利于以后的学习,还将使幼儿终身受益。幼儿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和教师在一起的,幼儿在园的一切行动都在教师的管理教育之中。幼儿教师是实施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主体,教师可以通过教育活动在幼儿身上引起期待的行为,教师也可以用一些方法消灭和遏止幼儿身上所存在的非期待行为。在幼儿园里,不同的老师所管理的班级幼儿行为习惯存在差异,有的班级小朋友排排坐吃水果,吃完水果地面保持干干净净,有的班级则满地都是水果皮;有的班级小朋友午睡前会把脱下的衣服叠放整齐,鞋子摆在规定的位子,起床后把自己的小被子叠整齐,而有的班级小朋友衣服到处放、鞋子随便脱、起床后不是找不到衣服就是找不到鞋,由此可见教师对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影响是很大的。

3、良好的习惯是所有教育活动的基础和目的

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因此,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是以后成长的基础,无此基础,一切便无从谈起。

二、幼儿良好习惯的主要表现

1、良好的时间习惯

幼儿因为年龄小,时间观念不是很强,他们总是觉得自己还小,要学习的时间还早,做事情没有合理化的时间表,东一榔头西一棒,一件事情没干完、干好就干下一件事,结果什么事情都没干好。根据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有针对性的使孩子干事情有时间观念,养成在什么时候干什么事情的好习惯。   

2、良好的生活习惯

由于幼儿年龄小,生活经验少,他们从事活动的能力,以及控制自己、协调自己行为的能力都很差,而且非常的好动,喜欢摆弄,注意力和兴趣都不能持久,让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尤为重要。

3、良好的礼貌习惯

在我们中国一直有着礼仪之邦的美称,“请、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这些礼貌用语深入人心,但是能坚持应用在平常生活中却是越来越少。这就需要从仪表训练、语言训练、行为训练做起,使幼儿懂得文明礼貌,做到习惯用文明语言。

4、良好的遵纪习惯

遵纪守法是每个人的义务,幼儿因为年龄小,没有遵纪守法观念,但是模仿力很强,有人做坏事他就学着做。有些不仅模仿教师的语言,而且会模仿教师的行为,在学校里,教师要以身作则,培养幼儿遵纪守法意识,养成良好的遵纪习惯。


三、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策略

1、通过教师的爱,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爱”是个很广泛的定义,教师对幼儿的爱和家长对孩子的爱是不完全一样的,家长的爱渗透了太多的骨肉之情,爱护有加,一不小心会滑入“溺爱”的旋涡。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用爱心浇灌祖国的幼苗,用“爱”去滋润每个幼儿的心田,其中包含足够的关心,但是最重要的是信任每个幼儿,童心是纯洁的,也是可贵的,它需要我们用心去理解,用心去描绘,千万不要冷嘲热讽地挖苦孩子,也不要置之不理的孤立孩子,更不要当众对孩子大声呵斥。要尊重孩子的人格,要有一颗童心、一颗爱心,而且还要有耐心、细心和恒心,不能刺伤孩子的自尊心,因为每个孩子都是天真无邪的,只要你去“融化”他、“感化”他,才能使所有的孩子在教师的关爱下健康成长。

2、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环境不仅包括物质环境,同时还包括心理环境,良好的心理环境能让幼儿得到充分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幼儿生活经验的积累。在进餐教育中,通过餐前引导,帮助幼儿巩固用餐习惯,认识即将食用的食物,使幼儿在进餐前做好心理准备,孩子在对以前不熟悉或不太爱吃的食物有了充分的了解后,心里不再恐惧,能尝试着接受各种食物。针对幼儿不爱吃胡萝卜的现象,在吃胡萝卜前,以故事、儿歌等形式帮助幼儿认识萝卜,孩子们都喜爱小动物,做小白兔尝尝胡萝卜,孩子都愿意尝试,在愉快的环境中改掉挑食的习惯。

3、通过表率的作用,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幼儿喜欢模仿成人,成人的良好行为习惯是具体形象而直观的示范。幼儿的模仿力极强,在幼儿园里他们模仿的主要对象是教师,教师在幼儿的眼中是最伟大、最有权威的偶像,言行举止具有很大的感染力。作为老师要真正成为孩子的表率,在良好行为的潜移默化下,幼儿自然形成好的习惯。另外,故事、诗歌、歌曲、影视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也有很强的榜样力和感染力,幼儿也很喜欢模仿。教师引导幼儿接触好的艺术作品,通过这些最直接、最具体、最形象的影响来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4、创设情景教育,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在培养幼儿学穿衣的活动中,利用走廊,创设了“衣宝宝的家”,提供小衣架和衣橱,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要自由挂取、摆放,并在相应的地方贴上幼儿折叠摆放衣服的照片,提示和引导幼儿挂衣服和折衣服,幼儿在家中经常看到,但自己又很少实践,为幼儿提供了与家庭相似的环境,让幼儿在挂挂、折折中提高拉拉链、扣纽扣、折叠衣服等生活自理能力。为了进一步激发幼儿自己吃,样样菜都爱吃,从环境入手,注重幼儿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情感的激发和体验。在区域活动中,创设“喂一喂,数一数”,“它们爱吃什么”,“动物宝宝我爱你”等,让幼儿在喂喂、玩玩中体验给小动物喂食的快乐,提高幼儿使用勺子的能力,同时也养成幼儿什么东西都爱吃的习惯。在墙面上创设“真漂亮”“手帕的折法”等环境,幼儿通过摆弄、操作的过程学会一种自我服务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幼儿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和自豪。

5、利用家园互动,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要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不能只停留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还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与家长达成共识,取得教育孩子协调的一致性,共同对孩子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在幼儿园进餐时,老师有时不能顾及到每个孩子,设计进餐表请家长配合,关注幼儿在家里的进餐情况,同时指导家长不要过分训斥孩子,或对孩子的无理要求百依百顺,而一定要采取正面引导的方式。老师和家长对幼儿的点点进步采取积极鼓励的方式,满足孩子的愿望,激发幼儿的动力。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的进餐情况进行交流和沟通,根据孩子的进餐状况,调整教育方法,培养良好的习惯。 

幼儿阶段是一个人习惯养成教育的关键期,习惯不好,则终生受其害。家庭是儿童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和教师要相互沟通,及时了解幼儿在家和在校的情况,有的放矢,家庭教育与儿童的成长同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