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好幼师网_好幼师官网

浅议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的误区

2015-1-21 16:40| 发布者:活着的死人| 查看:14313| 评论:0

摘要:  父母是创造未来的雕塑家--这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的。的确,儿童的基石是由父母双手奠定的,教育好自己的子女既是每一个父母的义务,同时也每个父母心中所期盼的。当前,如何把自 ...

  父母是创造未来的"雕塑家"--这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的。的确,儿童的"基石"是由父母双手奠定的,教育好自己的子女既是每一个父母的义务,同时也每个父母心中所期盼的。当前,如何把自己的宝贝培养成才、让宝贝赢在起跑线上已成为每个家长迫切关注的问题,但大多数家长往往缺乏科学的教子方法,特别是象我们这种身处偏远农村的家长们,他们仅凭个人的直觉和一些传统经验来施教,这使得家庭教育出现了许多问题,走进了许多误区,也给我们幼儿教师的教育工作带来太大的压力,现就我在幼儿教育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幼儿家庭教育问题提出来与大家共探。

  一、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绝不让孩子受一点点委屈。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现在很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一般家庭都是四个甚至更多家长围着一个孩子转,所以家长们对宝贝百依百顺,要什么给什么,千方百计地满足宝贝的需要,视孩子为心肝宝贝,不能让宝贝受一点"委屈"。有这样一件真实的事情:一天下午放学,一位妈妈从幼儿园里接她的宝贝,发现宝贝的脸上有轻微的伤痕,便问:"是哪个小朋友抓了你的小脸脸?"宝贝说:"是XX!"妈妈火了:"为什么不抓他?你傻呀,你抓不过他,咬也咬他一口呀!不用怕,有妈妈在,以后要是有谁敢再欺负你,你也整他!"之后还去找了老师……真是可悲啊!家长这么"爱"宝贝,能养成良好的品德吗?能适应社会的要求吗?父母的爱心固然可钦可佩,但是父母们应该好好想一想,这样"爱"宝贝,后果会如何呢?作为父母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这样做不仅伤害了宝贝的心灵,还干扰了宝贝的健康成长!其实家长对幼儿的爱应该是一种理智的爱,一种真正的爱,真希望家长们能对幼儿爱得适当,爱得合理,爱中有教,教中有爱,这样才能使幼儿得以健康成长。

  二、家长们认为幼儿园无论哪个阶段都应该多教孩子认字、做数学题

  在农村幼儿学生的家长中很多都很关心孩子在幼儿园里认识了多少字,学会几道数学题,却很少很少有家长关心过孩子在幼儿园里快乐吗?和小朋友们相处得好吗?常常可以听到家长这样的声音:"读啥子幼儿园哦,一学期一千多,字没认识几个,数学题也不会几道,算下来,真是贵呀,都不晓得要几百块钱一个的字了。""教孩子认字、做数学题"的古老的错误思想仍然是幼儿家长们的钟爱,觉得孩子能认很多字、能算很多数学题就是聪明。法国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说过:"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普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无可非议。关键是如何培养的问题。如果不尊重幼儿的年龄、生理、心理特点和教育发展规律,从小对其进行智育强化,淡化兴趣、情感、意志、自信心、协作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培养,孩子将来很可能成为"爬龙"、"温室的花",不能被社会重用,那么家长就成为阻碍孩子发展成才的罪人,对社会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三、夸大幼儿园教育责任,认为教育孩子是幼儿园的事。

  在农村家长中有这种思想的主要是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孩子上幼儿园,我们家长交了钱了,幼儿园就得为我们服务,教育孩子的任务理所当然交给幼儿园老师,孩子教育不好就是幼儿园老师的责任;二是幼儿园老师是内行,教育孩子的任务当然要交给幼儿园老师,而我们家长不懂教育,就不要瞎惨和。

  是不是孩子一送到幼儿园,家长就没有教育责任和教育义务了呢?是不是孩子不懂的问题都必须由老师来为他解决呢?答案是否定的。

  一方面,幼儿园教育的内容应该是为孩子的终身发展服务的,最终目标也应该是为孩子的一生奠定基础;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育孩子、服务社会,教师有义务教育好孩子。但教育孩子并不能完全依靠幼儿园和教师。为了孩子,幼儿园和教师有义务、也有权利获取家长的配合和支持,因为良好教育的最直接的收益人应该是孩子本身和家长。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园是在帮助家长教育孩子。

  另一方面,家庭教育在孩子一生中所起的作用,是任何机构和他人都无法替代的。就拿教师的时间和精力举例,每个教师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平均分配到每个孩子身上也仅仅只有几十分之一。相对而言,家长却有很充裕的时间和得天独厚的条件,根据孩子的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四、许多家长共有的观点:孩子还小,长大了就懂事了。

  经常听见有父母说:"孩子现在还小、不懂事,等他大了就懂事了"。 其实,家长朋友们请不要说孩子还小,长大了就懂事了。中国有句俗话:三岁看老。比如:不爱惜图书和玩具,乱扔东西,这些坏习惯看似微不足道,殊不知往往会影响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这必然影响孩子做事的条理性,以及善良个性的形成。导致孩子养成这些陋习的主要原因是:父母平时并不注重家的整洁,家里总是乱糟糟的;当孩子乱扔东西的时候,父母总是帮孩子收拾;当孩子"破坏"玩具和图书的时候,父母并没有严厉地制止;给孩子买的玩具太多了,淘汰的速度太快,孩子自然就不懂得珍惜;父母没有有意识地鼓励孩子自己收拾东西,或者提醒孩子要爱护东西等。久而久之,孩子容易变得懒惰、邋遢,没有整洁的审美观念;对许多事情都会不在乎,根本没有什么责任感;主动做事的能力也不强,做什么事情都是有始无终,孩子也就不懂得什么是"珍惜"。当然,很多家长都把孩子的这些坏习惯的产生归于"孩子太小"。其实不然。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有些事情一定要让孩子小时候做,有些苦一定要孩子小时候受,在做事情、吃苦头的过程中,自然养成好习惯,然后一辈子忘不掉。如果寄希望于孩子长大了以后自然会懂事,而在孩子小的时候不好好培养好习惯,就是家长不负责任的表现。

  五、物质奖励是给孩子的唯一动力。

  奖励可分为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两种。奖励宝贝本质上并不是坏事,但是,作为家家必须明智的去选择何时何地用何种奖励。如果宝贝做什么事都期望获得物质奖励,那么没有得到物质奖励的时候,宝贝就会变得完全灰心丧气,他们甚至会认为没有物质奖励的事情不值得去做。例如:让宝贝在洗澡的时候很听话,晚上给他多讲个故事是比较合适的奖励。而如果你答应改天给宝贝买个新玩具,那就会走入物质奖励的家庭教育误区。物质刺激的确能对幼儿的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使宝贝有高度的积极性,可是产生的效力却是短暂的。家长只考虑物质刺激给幼儿带来的短期效应,而未考虑给幼儿造成的危害。从长远来看,这种手段注定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当幼儿受到多次物质刺激后,就会变得越来越依赖于物质刺激,甚至做一点普通的事也是如此。另外,物资刺激实际上意味着对幼儿能力的怀疑,所以经常接受物质刺激的幼儿,在依赖于物质刺激的同时,还会产生一种自卑感。因此,家长应当慎用物质刺激,而多用精神鼓励的方法,给幼儿以精神上的激励,促使幼儿不断取得进步,到达成功的彼岸。

  真希望更多的家长能在时代发展到今天,换一种新的思路,接受新的教育思想,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走出幼儿家庭教育的误区。毕竟,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说到底应该是孩子人生的启蒙者,导航员。其主要责任是配合幼儿园、社会培养孩子健康体魄、健全人格和独立生活能力、思维创造能力,指导孩子"会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孩子将来走向社会经得起风吹雨打,堂堂正正做人,开拓向前,爱心永存。





1、下载 幼师帮手机APP,百万幼师同分享!幼儿教师教学的必备工具!
2、下载 亿妈汇手机APP,百万妈妈分享育儿经验!妈妈育儿的必备工具!
3、下载 孕妇宝手机APP,百万孕妇面对面交流!孕妇必备的孕产工具!
4、APP安装方法:手机打开亿师官网(www.yishiwang.net )网页最底端选择客户端安装!

5、关注"幼儿园教育"微信平台,在微信上-添加朋友-公众号-输入"幼儿园教育"-关注带有幼师帮图标平台
6、关注"婴幼儿教育网“微信平台,在微信上-添加朋友-公众号-输入"婴幼儿教育网"(微信号 qq23419676)
7、加我微信:qq835226297(每天分享幼教资源) 联系QQ:2870247344(注明幼师身份) 幼师Q群:107616762 (注明信息来源及幼儿园名称)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