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好幼师网_好幼师官网

收起左侧

[幼儿园数学论文] 论文:浅谈数学课堂中常见问题与策略

[复制链接]
查看: 13755|回复: 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 13:46: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内容提要:
  课堂,永远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也永远充满期待与遗憾,争辩与讨论,随时迎接挑战,时而品尝胜利的甜蜜,时而因为各自的观点而不断寻找最佳理由……数学课堂,虽然没有激情四射的表演,没有翩翩的舞姿,但它有发现的惊喜,各种颜色与形状组合的神奇,数字排列的魔力让你永远无法停止探索的脚步……没有完美的课堂,只有真实的教学互动。课堂永远值得分析与归纳,总结与反思会不断提升经验,点点滴滴的经验逐渐积累,终会由土堆变成高山,由水滴汇成河流,最终与大海紧紧拥抱。
  关键字:
  数学   问题   策略课堂,永远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也永远充满期待与遗憾,争辩与讨论,随时迎接挑战,时而品尝胜利的甜蜜,时而因为各自的观点而不断寻找最佳理由……数学课堂,虽然没有激情四射的表演,没有翩翩的舞姿,但它有发现的惊喜,各种颜色与形状组合的神奇,数字排列的魔力让你永远无法停止探索的脚步……没有完美的课堂,只有真实的教学互动。数学课堂不断地锻炼每一个人的思维,不断让人寻找规律,整个寻找过程仿佛是一次探险,未来的深不可测,判断、比较、猜测、求证、总结……方法的多样,实在是妙不可言。而这个探险过程中也充满了无限矛盾、困惑甚至是更大的麻烦,或者是走了歪路,或者是走到半路“又杀出程咬金”,混淆视听,牵着你的鼻子走,越走越远;还或者再努力一下就能摘到世界屋脊上的明珠,离成功还有一步,可偏偏因为心中的迷茫对自己当初的设想产生怀疑,停止了前进的脚步,从而与成功擦肩而过,前功尽弃,功亏一篑!
  课堂永远值得分析与归纳,总结与反思会不断提升经验,点点滴滴的经验逐渐积累,终会由土堆变成高山,由水滴汇成河流,最终与大海紧紧拥抱。下面是我在日常教学中听课或上课过程中的一些并不成熟的想法,记录下来分析研究之用:
  一、      目标制订与教学脱节预设的教案中,综观整个教学过程,由导入—学习—巩固—总结—延伸或拓展这几部分重点组成。教学流程清晰,环节紧凑相扣,但再看制订的目标,就发现与里面的教学内容并不相符。
  例如《生活中的数字》预设的目标有三个:(1)初步感知3个数字的排序,并尝试用3个数字来排序。(2)巩固对数字的认识,进一步感知数字和日常生活的联系    (3)通过做一做、玩一玩,体验游戏的快乐。
  通过现场教学的观摩,其中目标(1)和目标(3)制订较合理,比较符合大班孩子上学期的学习特点能力特点;而目标(2)制订有点不合适,它既不属于知识目标,也不属于能力目标,更不属于情感目标。其中“巩固对数字的认识”对大班学生而言太简单,而“进一步感知数字和日常生活的联系”范围太大,太空洞,让人无法明确判断学生对此掌握的程度。像目标(2),没有单独罗列出来的价值。
  策略:
  根据此活动内容,可以把目标再次整合。上述目标(2)中删掉“巩固对数字的认识”,把“进一步感知数字和日常生活的联系”增添到目标(1)中。
  附:教学过程简介:谈话导入,引出门牌号码——出示三组不同排列的三位数,观察分析“8、3、5”的排列位置——尝试用“8、3、5”写一个新号码——提供不同三组数字幼儿操作排列——集体交流——游戏“中奖”,根据“5、6、8”三个数字写中奖号码——延伸活动:提供生活用品、包装袋……让幼儿寻找数字并自由交流。
                                                                                                                                                                  二、      教学中孩子缺乏自主交流的时间与空间课堂中发现,要么是老师提问学生一个一个回答;要么就是个别学生交流,其他学生倾听。学生和学生交流、讨论这种生生互动的方式比较少,比较缺乏。即使有的老师上课过程中有意识地安排学生进行这种小组式学习,但也是蜻蜓点水,注重形式多,关注本质少。没有具体的指导,没有经验的提升,没有学生的发展。如《铺路》中,老师提供图形供幼儿看看摆摆这一环节。当幼儿根据自己思考并排好图形后,教师就展开了个别交流,集体倾听的分享活动。其实,在幼儿初步排好图形后,可以自己按照自己排好图形的方法小声讲述,这样可以让幼儿自我先检查一番,发现自己的初衷是否合理再进行调整,边看边讲也能让幼儿一个反思的空间。其次,还可以增加幼儿和幼儿之间的交流。同桌的幼儿应该是学习的伙伴,你是这么想这么排的?他呢?幼儿完成某项任务后是否能和朋友分享自己的心得?那分享过程中谁先说?谁先听?又涉及到交往过程中的商量与倾听等引发的一系列行为。其实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幼儿能力发展的过程。
  三、      教学中老师缺乏“追问”的意识在《好玩的糖》中,教学片段为:让幼儿猜测老师手里有几粒糖?幼儿猜测后,老师只是重复幼儿猜测的数字。其实,这里就可以进行追问:你为什么会猜9粒?逼着孩子寻找理由。在追问中,可以隐性地让孩子明白,说话是要有根据的,猜测也应该在一定合理范围内。只有这样的猜测才是有价值的。要不,就是瞎猜、胡乱猜测。《夹夹子》中,在听口令游戏后有学生出错,老师通过仔细观察,发现该生错误的行为。就问大家:对不对?学生集体回答:不对。老师就自己说出该生错的地方。其实,如果老师在这里进行追问,就能突破本次教学中的难点。如:为什么不对?不对在哪儿?可以邀请已经掌握或分清左右的小朋友说说:你是怎么分清左右手的?你有什么好办法?这样有针对性的追问,可以帮助能力弱的幼儿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辨别。那么,对于本来已经能辨别的幼儿,可以从别人的口中学到更多不一样的方法,开拓自己原有的思路,积累更多的经验。
  四、有效评价形式单一评价,是对孩子们某一方面的肯定;同时也促进孩子的成长。恰如其分的评价,是孩子能在活动过程中坚持长时间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数学活动中的评价,更是一个重要的手段。有效的评价,能帮助孩子梳理零碎的经验,能激发孩子解决困难的勇气,能提升同伴的经验,能发现别人不能发现的秘密。教学活动离不开评价,合理的评价需要老师的细心观察,需要老师的智慧,需要老师的魅力语言。但也有些数学活动中,课堂上以老师的评价为主,形式单一,而孩子们往往因为以说教为主的评价缺乏吸引力,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老师的评价有效成分大打折扣。如此评价的环节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不足,难免让人有种遗憾的感觉。
  举例:在《各种各样的线》中,老师出示各种线后,请学生说说什么样的?当有的学生说有黄的绿的,也有学生说有长有短……老师的点评语言只是简单重复学生的原话,没有语言的提升,经验的总结。
  策略:评价要有针对性,或肯定优点,或提出不足,或总结经验。上述举例,根据学生说有黄有绿,老师可这样来点评:你说出了它们的颜色,还有其他的吗?这样,在肯定这个学生说的同时,又对他或者其他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除了颜色,还有其他特点。当有学生说出长短时,老师也可如法炮制,大大肯定他一番,再提出更高要求。“你看得真仔细,这些线还有长有短呢!我们再来比一比”能说出长短的学生比回答颜色的学生又前进了一步,顺势“我们再来比一比”不仅可以放大第二个学生的优点,还进一步拓展这个答案,隐性地暗示学生:可以用比较的方法来找到答案。表面上,看上去似乎在比较线的长短,其实在同一个过程中,也在从不同角度比较这些线条。还有什么可比的呢?粗细的不同、质地的不同等等。“比一比”中,再次给学生提供观察比较的机会和时间,这样可以在无形中引导幼儿从不同角度去比较去发现。比较,是发现相同和不同的源泉,有了不同角度的比较,当然也有了不同的答案。                                                                                                                                                               
  举例:数学活动中,往往通过操作来检验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程度。学生操作后的评价,经常是老师一个人说了算。由于学生还沉浸在前面的操作中,对于老师的个人评价只是以听为主,这时候活动也要接近尾声,学生注意力也开始不集中,所以此时的评价作用不大。
  策略:根据学生的能力选择不同的评价方式。能力强,可以以学生为主,有目的请他评价某一同伴的操作。有争议的操作先评价,有不同方法的操作先评价,这样,在评价中分享经验与方法,帮助学生积累经验。有错误的操作先评价,错在哪?为什么?(这是让他人思考)你是怎么想的?(这是了解出错学生内心的想法)怎样改?(可以共同解决)只有知己知彼,才能寻找错误的根源,才能彻底解决。如果学生能力弱,老师可以出示两份典型性的操作,让学生对此进行比较。“比一比,有什么不同?”“不同在哪里?为什么”……师生通过比较,运用引导性的语言进行有效评价。
  《新纲要》指出课堂中的老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当然一堂精彩的课离不开老师精心的预设,有了预设才有可能出现精彩的生成。精彩的生成需要老师和学生良好的互动,但有的课堂往往就是老师一个人挑大梁唱主角,他仿佛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导游,学生是游客,旅游路线他早就设计好,游客只要跟着他走就行,一路走马观花。游客对他安排的旅游路线是否合理他不知道,旅游过程中遇到实际问题,他视而不见;有游客对路线质疑,他打个哈哈巧妙转移……种种情况表明,他只对自己的计划负责,只按自己的计划实施。其实“主导”和“主体”应该是一对保持平衡的物体,倾斜哪一头,都会变成“头重脚轻”或者“头轻脚重”的不均衡状态。
                                                                                                                                                               



1、下载 幼师帮手机APP,百万幼师同分享!幼儿教师教学的必备工具!
2、下载 亿妈汇手机APP,百万妈妈分享育儿经验!妈妈育儿的必备工具!
3、下载 孕妇宝手机APP,百万孕妇面对面交流!孕妇必备的孕产工具!
4、APP安装方法:手机打开亿师官网(www.yishiwang.net )网页最底端选择客户端安装!

5、关注"幼儿园教育"微信平台,在微信上-添加朋友-公众号-输入"幼儿园教育"-关注带有幼师帮图标平台
6、关注"婴幼儿教育网“微信平台,在微信上-添加朋友-公众号-输入"婴幼儿教育网"(微信号 qq23419676)
7、加我微信:qq835226297(每天分享幼教资源)  联系QQ:2870247344(注明幼师身份)  幼师Q群:107616762 (注明信息来源及幼儿园名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1 转播 分享 支持 反对

相关帖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4-12-17 01:19:13 好幼师官网 | 只看该作者
支持,赞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5-3-27 23:34:18 好幼师官网 | 只看该作者
借用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5-4-30 14:08:56 | 只看该作者
找到我想要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5-5-29 22:12:22 好幼师官网 | 只看该作者
楼主顶,很好!真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5-6-28 20:18:03 | 只看该作者
借用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5-7-26 11:25:34 | 只看该作者
不是我想要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5-8-21 22:06:07 | 只看该作者
棒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5-9-14 23:09:04 | 只看该作者
楼主,哇咔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6-12-13 07:00:01 | 只看该作者
路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