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好幼师网_好幼师官网

收起左侧

[幼儿园科学论文] 论文:孩子与科学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复制链接]
查看: 15964|回复: 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8 11:16: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幼儿时期是孩子接触感知科学,积累科学经验、形成科学素养的启蒙阶段。尤其是小班年龄段,这是帮助孩子形成热爱科学的情感和激发其探究欲的最佳时期。要想让孩子具有较强的探索能力,首先就得让孩子学会如何感知科学世界。幼儿的学习离不开各种感官,只有在感知觉发展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发展认知,形成概念。小班孩子运用感知觉来学习科学是最为行之有效的途径。我们通过科学活动进一步发展了孩子的感知觉,同时也让孩子通过感知觉更好地接触科学。
  一、          给孩子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视觉是孩子最先学会使用的感知觉,幼儿通常会在对自己看到的东西感兴趣的基础上,才会有进一步的想去摸、去动、去学的愿望。有的孩子对自己看到的事物表现得漠然,熟视无睹,而有的孩子却会对自己看到的事物产生兴趣从而引发思考。作为教育者应该引发孩子积极的观察,帮助幼儿形成善于关注周围事物的学习习惯,给孩子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在给孩子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之前,教师自己首先要具备这样的一双眼睛。下雨的时候,你是否会想到带孩子观察雨?季节变换的时候,你是否会想到带孩子观察大自然的变化,观察周围人们的穿着变化?种植角里的植物天天在长大,你是否能及时带孩子观察它们的变化?天气在不停变换,你是否能引导孩子关注不停变化的天气?不一样的节日,你是否想到带孩子看看不同的节日氛围?孩子们每天的饭菜都不一样,你是否会想到带孩子们来看看饭菜的不同?……老师对周围事物积极的观察必定会引发孩子对周围事物积极的关注。从而逐渐形成习惯。
  然而,知道要观察还不能等同于会观察。我们要给予孩子的不仅是一双能观察的眼睛,而应还是一双会观察的眼睛,引导幼儿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引发思考,这才是我们期望的有目的的有价值的观察。要做到能观察,仅仅需要教师的指引,而要做到会观察,就需要教师有针对性的提问了。如在雨过天晴的早晨,孩子们在晨间户外体育活动时特别想玩大型器械——滑滑梯。可是滑滑梯上有积水,没办法玩,于是我希望孩子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来发现和选择活动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提问便成了孩子“观察——发现——思考”的线索。“小朋友们去看看滑滑梯上有什么?”“滑滑梯上的水是哪儿来的?”“如果我们去滑滑梯上玩了会怎样?”“我们今天能不能玩滑滑梯了?”“操场上有很多可以玩的东西,再去看看哪些东西没有积水,可以玩呢?”孩子们迅速通过自己的观察、比较和思考选择了可以玩的器械,发展了孩子观察、比较、思考、判断的能力。可见,教师应该多向孩子提供自己观察发现的机会和空间,在指引孩子观察的同时还要善于多加几个问号,给孩子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二、用声音引发思考声音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同样一种玩具,能发出声响的玩具无可厚非能赢得孩子的青睐。声音还有引发幼儿思考,感知物体的存在,辨别物体的不同的功效!在安静的活动室,幼儿正专注于教师精彩的活动,突然外面“嘭啪”几声炮竹响,立刻将孩子们的注意力拉了过去,并在孩子们中间引起一阵热烈的讨论。“我听见打炮了!”“不对,是爆炸的声音!”“应该是放鞭炮的声音。”“是哪里在放鞭炮啊?”“为什么要放鞭炮啊?”……孩子们对这个声音的兴趣和关注程度远远超过了教师精彩的活动,这就是声音的魅力!听觉在幼儿学科学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引导幼儿学科学时,经常利用幼儿的听觉来发展孩子的辨别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幼儿在玩十二音琴的时候,引导幼儿倾听敲击各个木块所发出的不同声音,想一想为什么他们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通过幼儿的观察思考发现这是与木块长短有关的。在操作活动“响罐”中,我们在自制的圆筒中放入数量不等的沙石,孩子们自己摇,自己听,很快他们便知道重的东西数量多,声音响,而轻的东西数量少,声音就轻,而且,为了提高孩子们的听觉对物体的辨别能力,我们增加了听的难度,在圆筒中装入了不同数量的不同物体,如:沙石、米粒、钱币、豆子等,这不仅可以提高孩子们对数量的认识,也增长了孩子们对各种物体质的不同的认识,积累了一定的日常知识。                                                                                                                                                               
  三、用小手来触摸科学的脉搏。
  幼儿科学教育不是“教”科学,而是“做”科学。幼儿是科学探索活动的主体,在科学活动中是通过尝试、探索、发现来进行学习的。然而对处于小班年龄段的孩子,我们无法开展那些动手操作、探索性强的活动,因此我们的教育目标仅是让孩子感悟一些学科学的技能和方法,知道通过触摸可以获取来自物体的信息,通过亲自动手做做,可以寻求问题的答案。两袋米,哪袋重,哪袋轻,用手拎一拎就知道了;两杯水,哪杯冷,哪杯热,摸摸就知道了;两种积木,那种硬,那种软,捏一捏就知道了;两块布,哪块光滑,哪块粗糙,摸一摸就知道了。摸袋里藏了一样东西,不能看,用小手摸一摸,你能知道是什么吗?孩子会通过触摸游戏来感知物体的大小、形状、质地,从而判断物体到底是什么。冬天到了,怎样让孩子了解冰的形成,感知冰的特征,了解冰与水的关系?通过自己用水做冰块,让孩子知道了冰是水在低温下形成的;玩“冰不见了”的小魔术,是让孩子观察冰的透明,感知冰冰凉的感觉,通过小手的触摸,感知冰在手心里融化变成水的过程。一系列的活动让孩子们的触觉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让孩子能用小手触摸到科学的脉搏。
  四、嗅觉、味觉给孩子带来美妙的经历。
  甜蜜和芳香是人们向往的美妙感觉。一种美食在你品尝过之后会让你惦念一生,一种花的芳香在你闻过之后会让你钟爱一生。可见味觉和嗅觉是强化记忆的体验途径。在游戏“水果party”中,我们准备了各种水果,如:李、梨、葡萄、香蕉、芒果、西瓜、苹果、猕猴桃、火龙果、菠萝、黑布林等,将它们切成块,然后分置小盆中,先让孩子们闻,再让孩子们尝,并有相应的水果图片配合,这样的游戏通过让孩子们充分地使用鼻子、嘴巴,来感知区别水果的不同特征,强化他们对各种水果的认识,一定会让孩子们在增长知识的同时有美妙的经历。
  科学活动需要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来建构自己的立体的认知经验,促进幼儿建构对自然及其规律的认识和感受,体验和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只有让幼儿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幼儿探究的对象,才会使他们发现和感受到周围世界的神奇,体验和领悟到知识就在身边,这为幼儿认识周围世界提供了获得直接经验的前提和可能,并在科学教育中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1、下载 幼师帮手机APP,百万幼师同分享!幼儿教师教学的必备工具!
2、下载 亿妈汇手机APP,百万妈妈分享育儿经验!妈妈育儿的必备工具!
3、下载 孕妇宝手机APP,百万孕妇面对面交流!孕妇必备的孕产工具!
4、APP安装方法:手机打开亿师官网(www.yishiwang.net )网页最底端选择客户端安装!

5、关注"幼儿园教育"微信平台,在微信上-添加朋友-公众号-输入"幼儿园教育"-关注带有幼师帮图标平台
6、关注"婴幼儿教育网“微信平台,在微信上-添加朋友-公众号-输入"婴幼儿教育网"(微信号 qq23419676)
7、加我微信:qq835226297(每天分享幼教资源)  联系QQ:2870247344(注明幼师身份)  幼师Q群:107616762 (注明信息来源及幼儿园名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 转播 分享 支持 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4-11-29 01:32:24 好幼师官网 | 只看该作者
支持,楼下的跟上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4-12-18 23:05:31 好幼师官网 | 只看该作者
你是哪的幼师呢?有空一起交流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5-4-5 14:51:04 好幼师官网 | 只看该作者
顶,顶,顶,顶,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5-5-6 10:05:12 好幼师官网 | 只看该作者
好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5-6-4 12:39:33 | 只看该作者
好,很好,非常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5-7-4 15:16:02 | 只看该作者
快乐幼师,快乐分享,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5-7-31 18:49:24 好幼师官网 | 只看该作者
实用,借用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5-8-26 17:57:27 好幼师官网 | 只看该作者
楼主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5-11-1 15:28:46 | 只看该作者
路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