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好幼师网_好幼师官网

儿童心理问题的类型与特征及当前我国儿童心理问题的状况

2014-9-5 16:31| 发布者:年年| 查看:5089| 评论:0

摘要:一、儿童心理问题的类型关于儿童心理问题的分类,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划分方法,归纳起来,似可分为八类。(1)发展性问题。这类问题多由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的功能障碍所引起,如排泄功能障碍(遗尿、不自 ...

一、儿童心理问题的类型


 

关于儿童心理问题的分类,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划分方法,归纳起来,似可分为八类。


 

(1)发展性问题。这类问题多由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的功能障碍所引起,如排泄功能障碍(遗尿、不自主排便、拒绝排便),睡眠障碍(梦魇、夜惊、经常性头痛、头晕),神经易紧张或生长发育迟缓、发育不良等。


 

(2)情绪方面的问题。如情绪抑郁、冷漠、缄默、易幻想或情绪波动剧烈、易激怒;过分焦虑引起的神经质式的敏感、多虑、多疑、害怕、烦躁不安;过分依赖父母、教师,或与别的孩子总是关系恶劣,甚至有敌对情绪;对学校、考试、师生关系等会产生恐怖情绪等。


 

(3)性格方面的问题。如显著偏执、怪僻、爱发脾气、急躁、粗暴、性情反复无常、反抗性强、攻击性强、鲁莽好斗;过分的胆怯、退缩、孤独等。


 

(4)学习与智力方面的问题。由于智力低下或智力发展滞后,学习成绩不良、反应迟缓;由于学习压力过大、教育要求过高而引起厌学、弃学、逃学的行为,视学习为最大痛苦;抄袭作业、破坏纪律等。


 

(5)活动过度的问题。如异常好动、上课不能安静地听讲、不断地做小动作、注意力分散、维持注意的时间很短、极易冲动、忍耐力差、自控能力低下、废话多、爱争吵打架等。


 

(6)神经性方面的问题。如总是出现一些毫无意义反复重复的强迫性行为,或歇斯底里行为;神经性失声,心理性不适;由于精神方面的问题,使得行为过于轻率、活跃,动作言语过多以及精神紧张、无故生气、动作奇特、性格突变等。


 

(7)社会及品德方面的问题。如打人骂人、破坏、说谎、偷窃;与父母、教师、同学关系恶劣,过度反抗与任性,离家出走,等等。


 

(8)习惯性方面的问题。如习惯性吮吸手指、咬指甲、晃头、眨眼、玩弄生殖器以及饮食、睡眠、排泄上的不良习惯,像厌食、睡眠失调等。


 

二、儿童心理问题的一般特征


 

儿童的心理问题虽然有各种各样的不同表现,但它们又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如果对此加以概括,可以将其归为三个方面。


 

(1)行为不足。这是指人们所期望的行为很少发生或从不发生。如幼儿很少讲话或不愿和同伴接触、交往,智力发展迟滞,不会自己穿衣服和吃饭等,都是行为不足的表现。


 

(2)行为过度。这是指某一类行为出现得太多。如儿童上课时思想不集中,做小动作,扰乱别人;一天要洗很多次手,经常咬指甲等,都是行为过度的表现。有些正常行为如果发生次数太多,也是有问题的表现。


 

(3)行为不适当。这是指某些心理表现或行为在不适宜的情境中产生,但在适宜的条件下却又不发生。如儿童将喜爱的玩具放在垃圾堆里,或在悲伤时大笑,在欢乐时反而大哭等。


 

三、当前我国儿童心理问题的状况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儿童的心理问题呈日渐突出和上升的趋势。近年来这方面的调查较多,虽然各项调查使用的评估工具不尽一致,所得数据和结果也不完全相同,缺乏严格的可比性,但总的情况和趋势还是比较一致的,值得我们思考。


 

南京市1985年对34所中学4698名中学生进行性格检测,发现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占157%,其中达严重程度者为09 %(戴昭,1985)


 

1987年,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会同世界卫生组织与夏威夷大学合作,对上海市4岁以上的幼儿以及小学到高中三年级的学生进行的心理卫生调查显示,27%的孩子有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厌学、冲动、焦虑、忧郁、出走、早恋、吸烟、攻击、任性、自卑等。


 

上海市普陀区1991年对近900名幼儿的行为问题的调查发现,有问题的幼儿占调查总数的18%左右,且行为问题的种类达18种之多,学习困难、品行问题、身心障碍、多动、情绪问题等儿乎都有涉及。该调查还发现,有行为问题的幼儿的数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多,并且,在有行为问题的幼儿中,存在两种以上行为问题的幼儿占35%以上,这类儿童的问题更突出,教育也更困难(郑静、曹家正等,1996)


 

北京市1989年对2432名小学生进行的“儿童行为问题问卷的调查发现,有行为问题的儿童的检出率为13.16(王玉风,1989)


 

杭州市“大中学生心理卫生问题和对策研究”课题组,1989年运用SCL90SDSSTAICPI以及自编的学生心理卫生调查表,对城乡不同类型学校2961名大中学生进行调查,发现有168%的学生存在心理卫生问题。该调查还发现,心理问题的比率随学龄增大而增加,初中生为138%,高中生为18.8%,大学生达254 %。心理卫生问题的发生率,女生高于男生,农村学生高于城市学生,非重点学校学生高于重点学校学生。经聚类分析,导致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和表现为:①考试焦虑,②紧张症状,③师生关系,④父母期望,⑤厌学倾向,⑧异性爱慕,⑦性知识,⑧父母关系,⑨早恋。


 

华中师范大学1993年对武汉市1600名初中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发现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接近20%,其中有较严重问题者约为3%~6 96。该调查还发现,在SCL--90常见于学生的诸症状因子上,发生率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抑郁>偏执>恐怖>人际敏感>焦虑>强迫、敌对、精神病性(陈立华等,1994)


 

天津市1995年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调查表明,小学生中有各种焦虑情绪的占289%,初中生为20.2%,高中生为253 %。其中“厌学”情绪,“一到学校就感到紧张”的,在小学三、五年级和初中一、二年级的比例随年级升高而增加(分别为12 %35%、53%、61 %);而“学习有热情”、“觉得每天生活充实有意义,,的则随年级升高而降低(分别为72%、51%、43%、32);“考试紧张,影响正常发挥”在这四个年级中分别为28%、60%、66%、65%;“有自卑感”的分别为65%、75%、81%、68%;“烦恼时没处说”的分别为38%、59%、60%、60%;“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在五年级、初一、初二分别为38%、51%、65%。


 

运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山东省对6个城市2941611岁儿童行为的调查发现,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38(郭传琴等,1995)。深圳地区对2040416岁儿童行为的调查发现,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33 %(尤三力等,1995)。武汉地区对975416岁儿童行为的调查发现,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15(邓鸿云等,1995)


 

运用“Rntter儿童行为量表”,对内蒙古牧区1511715岁蒙族儿童行为的调查发现,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96(李秀莲等,1995)


 

上海市家庭教育理论研究专业委员会1997年对小学、初中学生及家长共1228人,特殊学校学生及98名家长进行的调查发现,普通中小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97%,女生心理行为问题的检出率比男生高;特殊学校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296 95。该调查还发现,有60%的孩子的心理行为问题与父母心理健康不佳有密切关系,其中与母亲的关联度更高(高峰等,1998)


 

上述各项调查资料均说明,我国儿童心理问题的存在与发生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和严重性,这应当引起家长、教师及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否则,任其发展下去,将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异常行为。危及儿童身心的正常发展和我们社会的未来。


 


 

更多有关“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请关注中国幼儿教师网18期专题: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