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好幼师网_好幼师官网

让孩子在“有菌”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2014-9-5 15:18| 发布者:924351033| 查看:2656| 评论:0

摘要:谁都想让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恨不得为孩子打造金钟罩铁布衫,把那些不健康的东西统统挡在外面。仔细想想,空气中的细菌、地上的泥土、零食、游戏、无聊的漫画、幼稚的感情这一切不正是组成我们童年的元素吗?不如让 ...
谁都想让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恨不得为孩子打造金钟罩铁布衫,把那些不健康的东西统统挡在外面。仔细想想,空气中的细菌、地上的泥土、零食、游戏、无聊的漫画、幼稚的感情……这一切不正是组成我们童年的元素吗?不如让孩子去接触这些“不健康”的东西吧,主动让他们“不健康”,有了抵抗“不健康”的免疫力后,才能够健康成长。
 
幼儿篇
 
这一阶段的孩子正是建立自身免疫力的时候,而且很多病菌都是终身免疫的。专家证明,适当让孩子多接触“有菌”的东西,对孩子的健康利大于弊。
 
案例
 
无菌=没有抵抗力
 
琦琦出生以后,妈妈就努力为她创造一个无菌环境。蔬菜都用专门的洗涤剂泡,用特级初榨橄榄油炒,玩具和专用餐具每天消毒,在外面玩从来不让她坐在地上,也很少带她去超市、商场这些空气流通不好的封闭场所。
没想到琦琦上幼儿园不到一个星期就拉肚子,妈妈严重怀疑是幼儿园消毒不彻底。但是,幼儿园里小朋友们都是一起吃一起玩的,怎么就琦琦生病呢?妈妈很惆怅。
同班的豆豆妈妈问:“琦琦是不是养得太干净了呀。”她说豆豆小时候被奶奶带回乡下养了大半年,成天在泥里打滚,小手黑糊糊的,吃的东西在身上蹭蹭就吃。豆豆一直没生病,特皮实。
 
解决方案:
 
孩子总有一天要上幼儿园,适当让孩子在户外地上爬爬滚滚,接触接触泥土灰尘。
 
链接:
 
英国父母特地让孩子跟得了流感或者水痘的小朋友接触,“主动”被这些疾病“传染”,这样孩子能获得免疫力,家长也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治疗。
 
案例
 
零食≠毒品
 
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出现,加上很多孩子吃零食上瘾不吃饭,妈妈打定主意,家里从不放零食,压根儿就不让榛榛接触到这些东西。有了榛楱后,妈妈和爸爸再也没去过肯德基、麦当劳。
但是自从榛榛上了幼儿园,他就开始“叛逆”了。看到别的小朋友吃饼干薯片,或者买街边小店的糖果,他就吵着要。每次路过麦当劳就想进去,不然就大哭。更糟糕的是,小人儿竟然学会了用绝食来对抗。
 
解决方案:
 
适当让孩子吃点零食,甚至“垃圾食品”,否则限制太多,他反而会觉得那是什么山珍海味,总惦记着,吃起来没完没了。
 
链接:
 
日本著名育儿专家松本道雄认为,零食是孩子的游戏和乐趣,挑选相对健康的零食给孩子吃,如面包片、奶酪、热狗、玉米麦片等,每次都让孩子从这里面选一种吃,将注意力放在选择的过程中,就不会去关注真正的不健康食品了。
 
小学篇
 
这一阶段的孩子是建立早期人际关系,并且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的时候。重要的是要让他们保持与人交往和探索世界的兴趣,所以,对孩子接触什么不要过多干涉。
 
案例
 
漫画≠没有意义
 
张昊妈妈特别反感那些“没有任意意义”的漫画书、明星画片、贴纸什么的,认为只有弹钢琴、练书法、画国画,才是培养孩子审美情趣的正确方法。可是张昊偏偏不爱这些,每天练琴都要闹一场,家里每天上演鸡飞狗跳的大戏。
张昊的漫画书就是他的宝贝,后来发展到所有零用钱都拿来买漫画书。直到有一天,上课的时候看漫画书被老师发现,请家长。张昊妈很伤心,不明白为什么乖巧的儿子变得这么不听话。
 
解决方案:
 
家长认为没有意义的东西对孩子来说也许意义重大。漫画书的内容也许是小朋友共同交流的话题,能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你越限制,他就越觉得那是好东西了。不如跟孩子一起看,多“浪费”点时间跟孩子讨论漫画书,激发孩子从正面积极的角度去理解漫画。
 
链接:
 
美国小学老师问学生们,灰姑娘的故事里面有什么不符合常规的错误?孩子们想了很多,比如,12点灰姑娘变回原形时水晶鞋却没有变化。启发孩子从“没有意义”的事物中找出意义,是一种高明的发散性思维训练。
 
案例
 
交友≠浪费时间
 
溜溜的父母从她上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干涉她交朋友。爸爸先是了解到她的同桌是一个调皮的男生,于是专门请老师吃饭,帮忙给溜溜安排一个成绩好又乖歹歹的女孩做同桌。每次溜溜跟同学一起出去玩,妈妈都要详细询问是哪些同学,还经常嘱咐她:“要跟比你强、成绩好的人交朋友,跟比你差的在一起,你就没法进步。”
可是溜溜的成绩反而退步了。原来,她跟成绩好的同学在一起总有自卑心理,有时候还被人笑话她很笨;而所谓差生她根本不敢来往,这导致她在学校几乎没有朋友,性格渐渐内向了。
 
解决方案:
 
事实证明,长大后有大出息的很多时候就是那些当年的差生,他们不拘泥于应试教育那些条条框框,思维敏捷,眼界开阔,想象力和创造力都非常强。家长不仅应该让孩子多跟那些成绩不好但是其他方面能力比较强的孩子在一起,还要努力让自己的孩子也学习他们的优点,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并且,通过与这些同学的交往,让孩子了解到,人的能力是多方面的,不只是读书考试,还包括动手能力、语言交流、活动策划等多方面。
 
链接:
 
法国父母喜欢为孩子们布置互相学习的party,就是让自己的孩子学会某种技能,然后和小朋友互相教,互相学,各取所长。
 
中学篇
 
玩物≠不务正业
 
十五六岁的孩子正是叛逆的时候,当儿子小林变得不爱说话的时候,妈妈开始思考如何帮助他度过这段叛逆期。
首先,妈妈经常把他赶出家门,不让他学习,让他去网吧玩游戏,还经常关心他和那几个朋友组成cs战队的战况,甚至在他考试前一天还催他出去买点卡。
很多孩子迷上打台球,溜旱冰,小林爸爸在孩子还没产生兴趣的时候就主动带他去打台球,还专门请会打的朋友来教他。下班后还带儿子去旱冰场,或者在周末故意让他和同学一起去KTV。
小林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没见过您这样的爸爸”。其实仔细观察会发现,任何事情,只要家长热情高涨地让他做,过不了几天,他就没兴趣了。很多次,小林都一脸疑惑地说:爸爸你怎么喜欢我不务正业呀,我还要保住我年级前三的位置呢,您可别耽误我的事儿啊。
 
解决方案:
 
这个时期的孩子,主要是想摆脱父母的约束,越是父母感兴趣的,他就越是觉得没意思。你越让他干什么,他偏偏不干什么,你越不让他读书,他也许就越觉得读书有意思很重要。
当然,也有一些孩子虽然叛逆,但是对读书始终不感兴趣。碰到这种情况,一味地强硬压制也没用,可以跟孩子谈条件,在适当玩物之后努力学习,在取得成绩之后奖励玩物。如果因为他不爱学习,就拿走他所有的休闲与玩物,那样只会适得其反。
 
链接:
 
在美国.有的父母在孩子读完初中时会征求他们的意见。是继续上学,还是要“玩一玩”,四处旅游增加阅历,或者学点什么手艺。他们认为,接触社会才是塑造健康人格的必经之路,只知道学习恰恰是不健康的。
 
案例
 
早恋≠坏孩子
 
乐乐上高中以后,妈妈经常问的一句话就是:“班上有帅哥吗?你看上哪个了?”本来爸爸挺反对她这么引导孩子的,但是妈妈说,其实小孩子大概1O岁的时候就会对异性产生朦胧的好感。说不定过去几年里,乐乐已经有过暗恋别人的经历了,只是怕我们说她而不敢告诉我们。既然有着暗恋的想法,又没有人能诉说,其实这种心情更加不健康。不如多鼓励她去跟异性交往,有什么心事儿多和家长交流。
慢慢地,乐乐果然愿意跟家长谈一些“感情上的事情”了。比如有男孩子写情书,她会拿来给妈妈看,两个女生在那里“欣赏”人家的文笔。妈妈眼尖,还挑错别字,或者哪句话是抄来的,两人经常看着看着就哈哈大笑。或者妈妈说:“这个男孩子文笔很好,字也漂亮,不如你就答应他吧。”乐乐撇嘴说:“才不要,他脸上好多痘痘。”
乐乐的爸爸妈妈还经常请她的同学来家里开party,之前还特意问她对哪个男生有好感,并特意多跟他聊几句。不过奇怪的是,乐乐现在大二了,也没有谈恋爱,她说重要的是感情,要像爸爸妈妈这样的感情才是完美的,所以她不着急。
 
解决方案:
 
如果从小让孩子觉得恋爱是“不健康”的,孩子又怎么可能长大之后一夜之间觉得自己的感情是“健康”的呢?承认孩子的感情,是给孩子一个机会跟自己交流。要记住,不管你同意与否,孩子的心是控制不了的。与其让孩子因你的态度而烦恼,不如敞开胸怀。
 
链接:
 
丹麦父母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就有意识培养他们对异性的感情,鼓励他们送礼物给自己心仪的异性。如果十几岁的孩子还没有谈恋爱,他们会鼓励甚至帮助他们去追求异性。毕竟,知道自己孩子喜欢的是异性而不是同性,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情。
 
编辑:cicy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