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好幼师网_好幼师官网

让残疾幼儿与正常幼儿一起享受融合教育

2014-9-5 15:15| 发布者:幼师| 查看:8505| 评论:0

摘要:孩子呱呱坠地之后,接触的环境与所受的教育往往会对他们的未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有些孩子天资聪慧,而有些孩子生来就有缺陷,但是,他们都应该拥有相同的受教育机会和环境。近年来,国际社会非常关注残疾幼儿的早期 ...

孩子呱呱坠地之后,接触的环境与所受的教育往往会对他们的未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有些孩子天资聪慧,而有些孩子生来就有缺陷,但是,他们都应该拥有相同的受教育机会和环境。近年来,国际社会非常关注残疾幼儿的早期教育问题,让残疾幼儿与正常幼儿一起接受教育的理念,已被许多人所接受和推崇。我国政府也在努力促进残疾幼儿的早期关怀和教育,如北京市教委2004年颁发了《关于在幼儿园中开展残障幼儿随班就读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各区县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在办园条件较好、师资力量强的市立幼儿园或示范园开展残障幼儿随班就读的试点工作。让残疾幼儿随班就读立意良好、意义重大,但真正操作起来却会困难重重。



随班就读是一种权利,而非特殊待遇



残疾幼儿的早期教育在我国开展的较晚,能够享受到幼儿园正规教育的残疾幼儿很少,能够有机会在正常幼儿园与正常幼儿一起接受教育的更是屈指可数。



残疾幼儿的教育传统上是以开办特教幼儿园或特殊班为主要教育形式,随着对人权的重视及特殊教育理念的演变,让残疾幼儿与正常幼儿在同一个环境里学习、生活,一起接受教育已成为国际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联合国的《儿童权利公约》积极倡导残疾儿童与正常儿童的融合,指出融合是残疾儿童的一种权利,而不是对他们施与的特殊待遇。



一般而言,残疾幼儿的随班就读有三种不同的教育层次:



教育场所的融合。残疾幼儿与正常幼儿至少有某些活动在同一楼房、校园环境内进行。教育环境中要做到无障碍,尽可能增进普通幼儿与残疾幼儿互动的机会。



社会性的融合。除了环境融合外,要有计划地安排残疾幼儿与正常幼儿在同一班内共同活动,可以是全天的,也可以是半天的,以增进他们之间的相互理解,培养残疾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残疾幼儿每星期有几天在特殊班,其他时间在普通班。



教学上的融合。残疾幼儿与普通幼儿在同一个班中一起学习,一起游戏。特殊教师与普通教师协同合作,共同为残疾幼儿设计活动内容,共同负担所有学生的教育责任,并鼓励普通幼儿与残疾幼儿之间的沟通、理解和接纳。



目前,残疾幼儿与普通幼儿的融合教育(有时也称随班就读)在国内已呈萌发之势,但认识上却存在两种误解:一是把随班就读想得过于复杂,认为残疾幼儿太特殊,忽视了残疾幼儿首先是幼儿,必然与正常幼儿有许多相同和相似之处,正常幼儿能够学习或游戏的许多内容,残疾幼儿在帮助下也能学习或参与,只不过他们中有些人的学习通道与正常幼儿有所不同而已。持此观点的人认为,目前无论是设备、设施还是人力条件都不够成熟,残疾幼儿与正常幼儿彼此有别,其学习不一样,他们需要完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当前的教育体系和条件下,无法保障残疾幼儿的教育成功,因此残疾幼儿应该回到特教幼儿园由特殊教师对他们进行教育。二是把随班就读想得过于简单,认为只需把残疾幼儿和正常幼儿放在一个幼儿班,让他们学习相同内容,参加相同活动,适当降低要求就可以了。持此观点的人追求残疾幼儿与普通幼儿表面形式上的完全平等,主张将所有幼儿,无论天资如何聪慧,也无论其残疾程度多重,都应将他们安置在普通幼儿园内,让他们完全与普通幼儿一样学习相同的课程内容。实际上,两种看法都不正确。



残疾幼儿随班就读有如下意义



投资少、见效快。对残疾幼儿的早期关怀与对正常幼儿比起来还有较大差距,如果都通过建立特教幼儿园来解决残疾幼儿入园的问题,需要相当数量的教育经费,这在我国目前短期内是无法解决的。如果已有的幼儿园都能接受少量的残疾幼儿入园,可以迅速解决大量残疾幼儿的早期教育问题。



就近入园,深受家长欢迎。这种形式有利于残疾幼儿就近入园,减少了残疾幼儿住宿及交通的费用,节省了家庭经济开支。此外,这样做有利于残疾幼儿与父母居住,增加了父母与残疾幼儿相处的机会,有利于特殊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成长。



促进正常幼儿与残疾幼儿的相互了解。残疾幼儿与他们同龄的正常幼儿一起学习、游戏,可以帮助残疾幼儿增进表达及沟通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残疾幼儿在自然环境中学习同伴适宜的行为举止,与同伴及老师间发展积极;正向的社会关系,可以促进个体的独立发展。此外,通过一起活动和游戏,也有助于正常幼儿了解残疾幼儿,进而学会尊重及了解个别差异,成为有爱心、同情心的社会公民。



随班就读的条件



残疾幼儿随班就读不是将残疾幼儿放入正常幼儿班就完事大吉了,在目前的条件下,也不是所有残疾幼儿都适合在普通幼儿园学习,而是需要一些必备的条件。



1.积极的态度



融合教育成功并非偶然,需要保持积极的态度,大家共同努力。



普通幼儿园不论是教师、父母还是专业的医护人员,都应支持融合教育的推广,并且创造友善、融洽的环境,让普通幼儿与残疾幼儿彼此接纳。



除了积极的态度之外,家长、幼儿还要做好心理及能力上的准备。家长方面,要让他们清楚地知道所在班级是什么样,教学方式怎么样,这种安置有什么益处,或有什么不合适之处,家长该承担哪些职责。幼儿方面,要明确残疾幼儿具备什么基本能力才适合进入普通幼儿班。尽管“没有不适合随班就读的孩子”,但因为现实条件的问题,并不是哪一类残疾儿童都适合进入普通幼儿班,通常来说,认为轻中度障碍幼儿适合进入普通幼儿班。普通幼儿班在此之前也要做好准备,如不能歧视、欺负残疾儿童,主动与残疾幼儿进行沟通等。



2.正常幼儿教师需要培训



正常教师需要在普通班中照顾若干残疾幼儿,因此应具备基本的特殊教育知识和技能。国外通常的做法是,职前幼儿教师要修习一定的特殊教育学分,在职幼儿教师需要至少一周的在职特殊教育课程培训。



3.特殊教育专业人员的支持



在安置残疾幼儿到普通班之前,必须谨慎地考虑是否有足够的特殊教育专家可咨询及求助。任何教师都不是万能的,在随班就读班级中,幼儿教师要面对残疾幼儿的各种各样的需求,普通幼儿教师不可能解决所有残疾幼儿的所有问题,因此,需要特教专家支持。



4.班级的残疾幼儿不能过多



通常班级中的残疾幼儿不能过多,最好不超过2名。如果过多,很难在活动中、在面向全体正常幼儿的同时兼顾残疾幼儿的需要。



5.合适的环境和设备



在安置残疾幼儿进入一个新环境之前,须确保环境能够提供安全且适当的设施。通常要对环境做一定的调整,尽可能使普通学校或园所交通环境无障碍、学习环境无障碍。如,将一个轮椅幼儿安置于有楼梯及狭小走道的大楼之中就不合适,为保障一个盲儿行走的安全和便利,应设置安全装置及排除危险的交通障碍。残疾幼儿还可能需要一些特殊的设备,例如助听器、盲杖、大字课本、轮椅等。总之,班内环境调整的原则是:保证安全,消除障碍,便于残疾幼儿学习。



6.适宜的课程



残疾幼儿在教学上的融合是随班就读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也是所有幼儿教师最关心的部分。通常随班就读的课程要做适当的调整和修改,尤其要注意以下两点:



活动本位:以日常生活活动为题材,以幼儿为中心,由教师设计有意义的活动让全体幼儿参与。活动内容既要体现个体的爱好、愿望,又要照顾大家的兴趣、要求。



促进互动:在活动中教师要开发一些能够促进残疾幼儿与一般幼儿互动行为的策略。有研究表明,一般幼儿不会主动与残疾幼儿接触或互动,残疾幼儿也不会主动参与一般幼儿的活动。只有经过教师鼓励之后,互动和参与才可能发生。



此外,由于我国幼儿园班级人数较多,因此,并不是所有残疾幼儿都适合进入普通幼儿园随班就读。根据国外的经验和目前我国幼儿教育的现状,轻、中度的残疾且无严重的行为问题的幼儿,适合进入普通幼儿园学习,否则很难保证随班就读的成功。换句话说,如果随班就读的对象不合适,个别残疾幼儿就可能影响全体幼儿的正常学习,而这对正常幼儿是不公平的。在保障残疾幼儿教育学习权利的同时,也不能侵害正常幼儿的学习机会。况且,残疾幼儿在普通班中经历过多的失败和挫折,可能会影响残疾幼儿的身心发展。



更多精彩内容在资源共享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