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好幼师网_好幼师官网

收起左侧

[春季保健知识] 《幼儿心理卫生与辅导》

[复制链接]
查看: 9308|回复: 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0 15:32: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幼儿心理与辅导
  第一章  心理卫生概述
  第二章  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第三章  心理辅导的理论与方法
  第四章  幼儿期常见问题行为的矫正和预防
  第一章  心理卫生概述
  第一节   心理卫生的内涵
  一、心理、卫生与心理卫生
  心理卫生的内涵较为丰富。要给予心理卫 生明确而简明的定义,须从心理与卫生两方面入手。
  (一)心理
  心理,也可称为心理活动或心理现象,可人为地分成心理状态、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三大部分。
  (二)卫生
  卫,是保卫、卫护的意思;
  生,是生命、生机的意思。
  所以,卫生就是保卫生命,维护生机的意思。
  (三)心理卫生
  "心理卫生包括一切旨在改进及保持心理健康的措施。诸如精神疾病的康复及预防;减轻由充满冲突的世界带来的精神压力,以及使处于能按其身心潜能进行活动的健康水平。"
  --《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
  心理卫生有两重含义:
  一重含义是心理卫生是人的心理健康状态。这就涉及到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及影响人的心理健康的因素;
  另一重含义是增进人的心理健康,是心理卫生的重要功能,对此有时又称为"心理辅导",更确切地讲是以维护心理健康为目标和内容的一种工作。
  二、保持心理卫生的原则
  (一)自我意识良好
  (二)社会功能良好
  (三)人际关系良好
  (四)积极劳动实践
  (一)自我意识良好
  核心: 自知和自爱。
  1、自知
  对自己有客观、清楚的认识与评价。这需要通过自我观察、自我认定、自我判断和自我评价来完成。
  自知是自爱的基础。
  2、自爱
  接纳自己、喜爱自己、爱惜自己、爱惜与保护自己,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珍惜自己的品德和荣誉,希望取得别人的尊敬和友情;善于适应现实环境,力求事业的发展和自身的充分发展。
  即:自尊、自信、自制和自强。
  实现自知和自爱的注意点:
  1、通过和别人比较来培养自知力,但又不能把这种比较作为惟一的尺度。
  2、尽力扩大个体的生活领域,不断丰富与积累个人的生活经验。
  3、认真检讨自己的功过得失,对外界或客观事物的认识要有辩证观点,不能脱离实际,对自己也不要追求十全十美。
  4、调整"现实我"与"理想我"的差距,以有利于实现个体目标,满足其成就动机,保证自己的身心健康。
  (二)社会功能良好
  社会功能良好也就是社会适应自如。
  适应是个体为满足生存的需要而与环境发生的调节作用。
  人必须学会适应。
  学会适应的要求:
  1、与客观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在社会实践中,从实际出发,对现实环境做客观观察并取得正确的认识,以便做正常、有效的适应。
  2、掌握一些有效适应环境的方式、方法。
  (三)人际关系良好
  在人类社会中,人际关系是个体在社会中赖于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且建立和保持良好人际关系又是人的一种正常的需要,良好的人际关系还可以消除人的孤独感,获得成就感。
  心理卫生的原则是有朋友来往,乐于助人,也能接受别人情感和物质的帮助。
  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条件:
  1、真诚的鼓励和赞美。
  2、团结的愿望和善意的批评。
  3、尊重人,不强加于人。
  (四)积极劳动实践
  劳动不仅可以促进个人的发展,使人摆脱过分关注和消除不必要的忧虑,而且还能使人不断保持和现实的联系,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所以,没有适当劳动的人,是难以维持身心健康的。
  第二节   心理卫生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一、心理卫生思想的产生
  (一)心理卫生思想的渊源
  西方:
  希波克拉底(Hippokrates )-- "体液学说"
  柏拉图(Platon)认为:形成一个健康人格的决定因素,是理性、精神以及维持生命的食欲能力或"性爱"的相互协调一致。
  我国:
  春秋之初       管仲--养心的具体方法
  先秦时期      孔子--《论语》
  老子--"养心健神"
  养心的具体方法:
  一是正静,即形体要正,心神要静。
  二是平正,即和平中正,节制五欲和喜怒二凶 。
  三是守一,即要专心致志,不受万事万物的干扰,则能心身安乐。
  (二)古代关于心理卫生的主要观点
  1、古代西方关于心理卫生的主要观点:
                                                                                                                                                                  (1)强调生理、遗传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2)重视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在心理卫生中  的整合作用。
  (3)重视家庭、学校教育在心理卫生中的作用。
  (4)认识到正常的交往、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心理保健意义。
  2、中国古代的心理卫生思想
  (1)整体恒动论是中国古代心理卫生思想的理论基础。整体恒动论作为祖国传统医学的哲学基础,主张人生存于天地之间,而天地则处于不断运动之中,因此人的自身也是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切心理现象,都是"心"动的结果。
  (2)提倡"养心之道"与"健身之术"是中国古代心理卫生思想的精髓。
  (3)关于情绪与病症产生、治疗的关系的思想极为丰富。
  二、心理卫生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一)世界心理卫生运动简况
  关于心理卫生运动的兴起问题存在两种观点。
  1960年,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心理健康联合会的协议,该年被定为"国际心理健康年"。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60年代,这个时期随着医疗实践关于疾病的医学模式逐步转为生物--心理--社会模式,世界各国的心理卫生运动的关注点不仅是身心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还重视到社会因素的作用。从此心理卫生运动又在实现社会化方面迈出一大步。
  70年代以后,世界各国的心理卫生工作又有了新的发展,许多国家都设有精神卫生中心、心理咨询机构等组织。
  (二)中国心理卫生运动状况
  1917年,北京大学哲学系首次开设了心理学课,并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1920年,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筹建了心理学系。
  1921年8月,中华心理学会成立。
  1922年,创办了中国第一种心理学杂志--《心理》。
  1936年4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在南京成立。
  第三节   心理卫生的意义
  一、心理卫生的健康意义
  心理卫生作为一门学科,研究维护与保持人的心理健康的规律,提供了解决人的心理健康方面的观点,提高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的原则、途径与措施、方法,无疑会对人的健康有积极促进作用。
  心理卫生作为一项工作、活动或事业,它给人以全新的健康观念,使人普遍增强保持心理卫生,预防心理疾病,及时解决心理问题的意识,无疑地对提高整个人类的健康水平有积极意义。
  (一)  心理卫生对于防治心理疾病的意义
  (二)  心理卫生对于防治躯体疾病的意义
  二、幼儿园心理卫生的教育与发展意义
  (一)心理素质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有效解决幼儿发展中所产生的各种心理与行为问题
  第二章  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   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健康概念
  1984年,世界卫生组织(WTO)成立时,在宪章中把健康定义为:"健康乃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臻于完满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
  从上述定义中可以看出,现代健康概念包含着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适应社会三方面内涵。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判断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的四个基本原则:
  1、以心理的外部表现即行为表现为客观标准
  2、心理健康作为人的一种状态,与不健康的心   理与行为表现是有区别 的
  3、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一种理想尺度
  4、判断沿着三个方面加以思考
  健康心理必备标准:
  1、认知能力发展正常,智力水平处于正常范围内。
  2、情绪正常、健康。
  3、意志健康。
  4、心理与行为的协调与一致。
  5、具有良好的自我意识及健全的个性。
  6、人际交往正常,人际关系和谐。
  7、较强的适应能力。
  第二节  影响心理健康的生物学因素
  一、遗传因素的影响
  二、体质因素的影响
  三、性别和年龄因素的影响
  四、器质性因素的影响
  第三节  影响心理健康的心理社会因素
  一、家庭环境与早期教育
  家庭环境在个体心理发生、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
  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亲子关系
  2、父母亲的教养思想、教养态度及教养方式
  3、父母亲的文化修养及个性
  4、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及气氛的影响
  二、冲突、挫折及防御机制
  (一)心理冲突
  心理冲突是相反的或相互排斥的冲动、欲望或趋向同时出现时产生的一种矛盾心理状态。
  心理动力学家们认为未解决的心理冲突是健康的大敌。
  (二)挫折与防御机制
  挫折是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受到阻碍或干扰,以致其动机不能得到满足产生的情绪状态。                                                                                                                                                               
  心理防御机制是精神分析学说的一个基本概念。当今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防御机制是人应付紧张性刺激,维护康宁心理的手段。
  个体采用的主要防御机制有:合理化、升华、幽默、否认、压抑、曲解、固执、投射、转移、隔离、补偿等。
  三、生活事件与心理应激
  应激(stress)又称"紧张状态",心理学家们认为应激"由应激源(紧张刺激物)引起的,伴有躯体机能和心理活动改变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
  适度的应激对人有益,过强过久的应激会影响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会威胁人的身心健康,甚至造成疾病。
  四、人格类型特征
  个体的人格类型特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是较为明显的。
  具有不同人格类型特征的人对各种致病因素的认知是不同的,对各种社会生活事件及心理冲突等的情绪反应也是不同的。
  临床资料表明,某些特殊人格常常成为某些神经症的发病基础。
  第三章    心理辅导的理论与方法
  第一节   精神分析法
  又称为心理分析法,创始人是西格蒙·弗洛伊德
  一、理论基础
  1、潜意识理论
  弗洛伊德第一次提出人存在潜意识的观点,并认为潜意识在很大程度上支配和影响着人的意识和行为,并且是人们心理问题发生的重要原因。
  2、人格结构理论
  3、性欲学说
  4、精神分析学说的修正
  二、辅导方法
  (一)基本原理
  精神分析法主要是把来访者所不知晓的症状产生的真正原因和意义,通过挖掘潜意识的心理过程将其招回到意识范围内,使来访者真正了解症状的真实意义,便可使症状消失。这种转变工作就是心理分析治疗。也就是说,通过挖掘来访者潜意识中的心理矛盾和冲突,找到导致心理问题的症结,并把它们带意识领域中来,使来访者对此有所领悟,在现实原则的指导下得以纠正和消除,从而建立良好、健康的心理结构,达到心理健康。
  (二)辅导目标
  基本目标:
  一是使潜意识意识化,使潜意识冲突表面化从而帮助来访者重新认识自己或重建人格;
  二是帮助来访者克服潜意识冲突。
  (三)辅导过程
  1、准备期
  2、预备治疗期
  3、治疗一期
  4、治疗二期
  5、治疗三期
  (四)  具体方法
  1、自由联想
  让来访者在一个安静、光线适当的房间里或躺或坐在沙发床上,辅导员或站或坐在其后,然后让来访者打消顾虑,随意进行联想,把自己想到的一切都说出来,不要怕难为情或怕人们感到荒谬、奇怪而有意加以修改,不论其如何微不足道、荒诞不经、有伤大雅,辅导员保证为来访者保密。
  2.释梦
  弗洛伊德在为神经症患者进行自由联想时,发现有许多人常谈起自己所做的梦,发现梦是通向潜意识的一条迂回道路。因此,他认为梦的内容与被压抑的无意识内容有着某种联系,当睡眠时,自我的控制减弱,潜意识的欲望趁机表现出来,但因精神仍处于一定的自我防御状态,所以这些欲望通过化装变形后进入意识成为梦象。因此,通过对梦的分析最终可以找到来访者被压抑的欲望。
  3.移情
  在长期进行心理分析的过程中,来访者会把自己对父母、亲人等感情和情绪依恋关系转移到辅导员身上,把他作为自己的父母、亲人等,其实质是来访者幼年时代的情绪态度被引出了潜意识,将辅导员看成是在早年生活环境中和自己有着重要关系的人,并把曾经给予这些人的情感置换给了辅导员,它源自来访者与关键人物关系的体验。
  4.阻抗
  又称"抗拒作用",指来访者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回避某些敏感话题,有意无意地使辅导重心偏移。也可以看作是阻止那些使自我过分痛苦或引起焦虑的欲望、情绪或记忆进入意识的力量。
  5、阐释
  阐释就是指症状的无意识隐义和动机揭露出来使其进入意识的一种方法,是克服阻抗的主要方法。阐释的过程就是辅导员对来访者的一些本质问题加以解释、引导和劝阻,使来访者理解自己一直没有理解的心理事件,把看起来似乎没有意义的想法和行为与可以理解的往事联系起来,使来访者逐渐理解阻抗和移情的性质,从而使症状渐渐消失。
  第二节 行为转变法
  主要代表人物:巴甫夫、华生、斯金纳、沃尔帕、艾森克和班杜拉。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实验和华生等人的儿童强迫性恐怖症实验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二十世纪50年代开始形成行为转变法,1954年斯金纳首先提出"行为治疗"的概念。
  70年代以来,行为转变法开始被誉为心理治疗领域的第二势力,并超过心理分析占据主导地位。
  理论基础-华生"行为主义理论 "
  辅导方法
  (一)基本原理
  (二)辅导目标                                                                                                                                                               
  (三)辅导关系
  (四)辅导过程
  (五)具体方法
  1、放松法(基本步骤 )
  2、系统脱敏法(定义、步骤)
  3、厌恶法(定义)
  4、代币法(定义)
  5、生物反馈法(定义)
  (一)基本原理
  行为转变法的理论基础是行为学习理论,其基本假定为:异常行为习惯同正常行为一样,都是学习的结果;既然人的行为习惯可以通过学习获得,同样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改变或消除。行为转变法作为与心理分析法相对立的一种辅导方法,它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从实验中发展而来的;认为心理问题是不适应的条件反射造成的,是错误学习的证据,因此把辅导的着重放在直接消除或纠正适应不良或异常行为上,不去研究、分析行为的内在动机,只以特殊的行为为目标,并通过经典条件反射、模仿学习等行为转变技术予以改变。
  (二)辅导目标
  主要目标是消除不良行为,并代之以更有效能的行为。辅导员可以帮助来访者制订明确而具体的目标,来访者也可以自己界定目标。
  辅导过程
  了解来访者适应不良与异常行为产生的原因。
  确定来访者的适应不良与异常行为的主要症状表现,作为辅导的目标,即确定需要矫正的异常行为。在明了发生行为问题的原因和主要症状表现并确定出辅导目标之后,接下来就可以制定出有针对性的辅导方案。
  向来访者说明行为治疗的目的、意义和方法,使其有所了解,从而消除因无知而产生的不必要的疑虑和心理阻抗,确立信心并主动配合。
  辅导员运用专门的心理辅导技术或配合药物等其他治疗手段实施辅导方案。采取何种行为治疗技术应根据其适应症加以选择。行为疗法的适应症包括神经症、习得性不良习惯(如口吃、咬指甲、遗尿症等)、自我控制不良行为(如肥胖症、神经性厌食、烟酒成瘾等)、性功能障碍、性变态、慢性分裂症和部分心身疾病(如高血压、心律不齐等)
  根据行为辅导技术的性质及来访者行为改变的情况,分别给予阳性强化(如表扬、鼓励或物质奖励等)或给予"惩罚"(如批评、疼痛刺激或撤消奖励等到)。以期改变不良行为,塑造良好行为,或以新行为代替旧行为。
  根据来访者行为变化情况,调整辅导方法,同时让来访者本人能够掌握和使用,以巩固疗效并将疗效扩展到日常生活环境之中去。
  放松训练的基本步骤
  (1)选择一个安静整洁、光线柔和,没有噪音和干扰的房间,让来访者舒服地靠在椅子上,闭上眼睛;
  (2)体验"紧张"、"放松"的感觉,然后逐步进行主要肌肉群紧张和放松的练习,如双手--双臂--下肢--头部--躯干。每一部分肌肉群的训练过程为:集中注意--肌肉紧张--保持紧张--解除紧张--肌肉松驰。
  第三节 个人中心法
  代表人物:卡尔·罗杰斯
  一、理论基础-人本主义理论
  核心:认为人都是"积极主动的、自我实现和自我指导的。"
  二、辅导方法
  (一)基本原理
  (二)辅导目标
  (三)辅导关系
  (四)辅导过程
  (五)具体方法
  1.真诚
  2.无条件的积极尊重
  3.移情的理解
  (一)基本原理
  个人中心法认为人的本性是好的,不应当对人性采取悲观消极的看法,而应采取积极态度。人是有理性的,在适合的环境下,会努力朝向潜能充分发展的方向前进。因此,应当注重提供良好的辅导气氛,给来访者以真诚、无条件的尊重和准确共情,这样就能够调动起来访者自身的潜力,开放迈向自我实现的境地,人可以独立自主、自我引导自己的生活,无须凭借心理分析和行为指导即可有效地解决自己的问题,辅导的中心应是最大限度地发掘来访者自身的潜能和积极能动作用,依靠自己的努力来解决心理问题。
  (二)辅导目标
  具体目标主要在于使来访者能够做到:A、经验开放,抛掉自己的假面具,面对真实的现实,不加歪曲地对待自己的自我世界;B、信任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C、能够形成自身内在的评价标准;D、自愿把自己看做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辅导愿望能贯穿于辅导过程之中。所以,个人中心法的最主要目的就是帮助来访者改变其不正确的自我概念,改变其对待自己的方式。
  辅导过程
  1.来访者前来求助,表明他有接受辅导的愿望,这是辅导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
  2.辅导员向来访者说明辅导的情况。主要工作是介绍个人中心法的特点,创造一种有助于来访者自发成长的气氛。
  3.鼓励来访者情感的自由表现。即以友好、诚恳的态度接受对方,促进对方自由表达自己。
  4.辅导员要能够接受、认识、澄清对方的否定情感。此阶段辅导员应在反应时深入来访者的内心深处,注意发现对方影射或暗含的情感,如矛盾、敌意或不适应的情感,以接受的态度加以处理或予以澄清,使来访者对此有更明确的认识。                                                                                                                                                               
  5.来访者成长的萌动。当否定的情感充分暴露出之后,模糊的、试探性的、肯定的情感,不断萌生出现,成长由此开始。
  6.对来访者肯定的情感要加以接受和认识。即对来访者表现的肯定情感予以无评价的接受,并促其加深自我了解和领悟。
  7.来访者开始接受真实的自我。由于良好的辅导气氛的作用。使来访者开始换一种心境看待自己,重新考察自己,抛开否定、歪曲的情感和经验,重新接受真实的自我。
  8.帮助来访者澄清可能的决定及应采取的行动。当辅导涉及到做出决定或采取行动时,辅导员要协助来访者澄清其可能做出的选择。
  9.疗效的产生。领悟导致了某种积极的尝试性的行为,表明疗效已经产生。
  10.进一步扩大疗效。当来访者已能有所领悟并做出积极尝试后,接下来就应促其将领悟达到更深、更广的范围。因为对自我的了解越正确、全面,就会以更大的勇气面对自己的经验、体验。
  11.来访者的全面成长。表现出处于整体的积极行为增长的过程之中,并有较大的信心进行自我指导。
  12.辅导结束。来访者感受到无须再寻辅导员的协助,辅导关系就此达到了解接受真实自我的境地。
  第四节  认知重建法
  主要代表人物:艾里斯、贝克和麦肯鲍姆等人。
  一、理论基础
  认知理论以改变来访者的适应不良性认知为根本目标,认为认知歪曲是引起情绪不良和非适应行为的根本原因,一旦认知歪曲得到改变或矫正,情感和行为障碍就会相应好转。
  艾里斯在50年代创立了理性情绪疗法(简称RET)他把RET法归纳为ABC理论。
  二、辅导方法
  (一)基本原理
  (二)辅导目标
  (三)辅导关系
  (四)辅导过程
  (五)具体方法
  1.三栏目技术
  2.与不合理信念辩论技术
  3.合理情绪想象技术
  辅导目标
  主要目标是帮助来访者找出他头脑中不现实的、不合理的错误、扭曲的观念,并帮助他建立较为现实的认识问题的思维方法,减少扭曲的认知所造成的情绪及行为的不良后果,不仅要帮助来访者消除已有的症状,同时也帮助他尽可能地减少产生情绪及行为问题的倾向性,改变其人生哲学,促使其人格产生深刻的变化。
  三栏目技术
  这是认知重建的一种常用技术,通过改变认知失真进而改变人的消极情绪。基本假设为:人的感觉反映的并不一定是真实的事件,而是受人的认知影响的。当你感到痛苦的时候,你会对事件做出消极的解释,你感到焦虑和忧郁的时候,对事件的解释甚至会是一种无稽之谈。
  人的感觉来源于自身情绪的变化,但往往并不一定符合客观现实,也就是说,有时感觉并不是事实,它充其量也不过只是思维方式的一面镜子。关键在于,你的思想产生了你的情绪,所以你的情绪不能证明你的思想是精确的,不愉快的感觉仅仅表明你在考虑某件具有消极因素的事情,且信以为真。所以,人的不良情绪往往源自于失真的认知,特别是内心的自责思想。
  改变它必须采取三个步骤:
  训练来访者自己认识到并记录下内心的自责思想。
  弄清这些思想失真的根源。
  练习对它们进行反击,并发展出一个更加现实的自我评价系统。
  具体做法:把一张空白纸一分为三,左边为"随想(自责)"栏,中间为"认知失真"栏,右边为"合理反应(自卫)"栏。
  例:你一次考试没考好,你感到既沮丧又难受,此时此刻你问问自己:"我这时会有些什么想法呢?我会自言自语些什么呢?为什么这件事让我紧张不安呢?"然后在左边栏里写下你的想法。
  1.随想(自责):
  (1)我什么事也做不好;
  (2)我总是考不好;
  (3)每个人都会看不起我;
  (4)这表明我是个笨蛋
  2.认知失真:
  (1)以偏概全;(2)以偏概全; (3)瞎猜疑以偏概全; (4)自咒;
  3.合理反应(自卫):
  (1)不对,我有许多事情干得出色
  (2)我并不是每次考试都砸锅,我也有成绩好的时候,那个想法是荒谬的。如果我下次还考不好的话,我将着手解决这个问题
  (3)有人会因我没考好而感到失望,但失望不是目的,说不定它会让我看到自己的不足,在重要考试时不会重犯一错误
  (4)只要我参加考试了,我就"不是一个笨蛋"
  第四章  幼儿期常见问题行为的矫正和预防
  第一节  幼儿问题行为概述
  一、问题行为及其特征
  定义:
  问题行为是指主要发生于儿童及少年期的行为障碍或行为异常。问题行为既不是躯体疾病或缺陷的继发情况,也不是某种特定精神疾患的症状表现。
  一般特征:
  1、持久性的困难
  2、不受普通方法控制的行 为                                                                                                                                                               
  3、不理会现实
  4、客观困难的存在
  二、问题行为的表现
  1、行为不足
  指人们所期望的行为很少发生或从不发生。
  2、行为过度
  指某一类行为发生太多。
  3、不适当行为
  指期望的行为在不适宜的情景中产生,但在适宜的条件下却不发生。
  三、问题行为的分类
  (一)心理性问题行为
  由于心理方面的原因造成的问题行为。
  (二)品德性问题行为
  由于接受教育方面的原因所造成的问题行为。
  第二节  幼儿问题行为的成因
  一、社会环境发生的深刻变化
  1、教育思想陈旧
  2、教育方法欠妥
  3、家园教育不一致
  4、核心家庭逐年上升
  5、儿童生活"电视化"
  二、父母教育存在不良的倾向
  1、过高期望
  2、过多保护
  3、过度教育
  三、幼儿园教育不当
  1、教育思想陈旧
  2、教育方法欠妥
  3、家园教育不一致
  第三节  幼儿期常见问题行为及其矫正
  一、儿童学习障碍
  二、儿童孤独症
  三、儿童多动症
  四、儿童恐怖症
  五、儿童遗尿症
  六、口吃
  七、儿童吃手指
  一、儿童学习障碍
  (一)儿童学习障碍的表现
  (二)儿童学习障碍的成因
  (三)儿童学习障碍的治疗
  学习障碍的主要表现
  1.阅读障碍。
  2.计算障碍。
  3.拼音障碍。
  4.书写障碍。
  学习障碍的矫正措施
  1、要及早缺诊。教师要根据学习障碍儿童常见的行为特征对儿童进行观察,并将怀疑对象转介给有关人员,进行进一步检查,最后确定该儿童是否有学习障碍。
  2、适当训练。可以对患儿进行感知与动作训练、感觉统合训练等。
  3、提倡自我指导与自我监督。教师要鼓励他们学会用语言来控制自己的行为,并长期坚持下去,直至完成一件事。
  4、行为矫正。教师可以采用代币法等各种行为矫正的方法来帮助这些儿童。
  二、儿童孤独症
  (一)儿童孤独症的表现
  (二)儿童孤独症的病因
  (三)儿童孤独症的治疗
  三、儿童多动症
  (一)儿童多动症的一般特点
  (二)儿童多动症的发病原因
  (三)儿童多动症的治疗
  第四节   幼儿问题行为的预防
  一、环境陶冶
  二、保教渗透
  三、专题训练
  一、环境陶冶
  定义:
  环境陶冶即指通过教育情境(包括物质的、文化的和社会关系的结构)有意无意地帮助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能使幼儿在一日生活中常保持积极的情感体验。
  注意点:
  (一)要不断创设与幼儿相互作用的物质环境
  1、教师要明确地了解并善于挖掘每一物质环境的心理教育价值。
  2、教师在创设物质环境过程中要注意满足和引导幼儿的需要和兴趣。
  3、在创设环境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启发幼儿与物质环境相互作用。
  (二)营造温馨和谐、民主平等、团结合作的心理氛围。
  1、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通过师幼的良性互动,给幼儿以心理上的支持和帮助。
  2、教师要与家长进行经常的双向沟通,为幼儿发展提供和谐统一的心理环境,实现"家园共育"的良好效应。
  二、保教渗透
  定义:
  保教渗透即寓心理教育于幼儿园日常保育和教育工作中,在保教工作中要注意加强对幼儿心理健康的维护及心理品质的培养。
  注意点:
  (一)把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统一起来
  1、保教工作要面向全体幼儿,又要承认和尊重幼儿之间的差异。
  2、保教工作要照顾幼儿的个别差异,更要积极地根据差异,因势利导。
  3、保教工作中渗透心理教育,最根本的是要把幼儿园保教工作的统一要求和幼儿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二)处理好整体发展与特长培养的关系
  幼年时代作为人一生发展的奠基阶段,又要注重幼儿心理发展独有的优势和特长的保护和开发、做到整体发展与特长培养的统一。
  三、专题训练
  专题训练指的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手段,精心设计和组织有针对性的专门的教育活动来帮助幼儿获得心理健康发展的心理教育活动。
  广义的定义; 狭义的定义
  开展心理教育专题训练的注意点:
  (一)个别辅导和团体教育的有机结合                                                                                                                                                               
  (二)充分发挥游戏的功能
  1、游戏对幼儿的心理品质具有教育功能和发展功能。
  2、游戏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具有保教功能和促进功能。
  (1)游戏有利于解决幼儿心理上的主要矛盾。
  (2)游戏是幼儿宣泄紧张和负性情绪的一条有效途径。
  3、游戏有利于教师了解幼儿心理,是矫正幼儿心理偏差的一   种有效手段。
  开卷考试
  简答题
  论述题
                                                                                                                                                               



1、下载 幼师帮手机APP,百万幼师同分享!幼儿教师教学的必备工具!
2、下载 亿妈汇手机APP,百万妈妈分享育儿经验!妈妈育儿的必备工具!
3、下载 孕妇宝手机APP,百万孕妇面对面交流!孕妇必备的孕产工具!
4、APP安装方法:手机打开亿师官网(www.yishiwang.net )网页最底端选择客户端安装!

5、关注"幼儿园教育"微信平台,在微信上-添加朋友-公众号-输入"幼儿园教育"-关注带有幼师帮图标平台
6、关注"婴幼儿教育网“微信平台,在微信上-添加朋友-公众号-输入"婴幼儿教育网"(微信号 qq23419676)
7、加我微信:qq835226297(每天分享幼教资源)  联系QQ:2870247344(注明幼师身份)  幼师Q群:107616762 (注明信息来源及幼儿园名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1 转播 分享 支持 反对

相关帖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4-11-30 23:54:36 好幼师官网 | 只看该作者
锄禾日当午,发帖真辛苦。谁知坛中餐,帖帖皆辛苦!感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4-12-21 14:56:03 | 只看该作者
不错,很实用,要支持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5-4-8 18:25:47 | 只看该作者
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5-5-8 08:16:12 好幼师官网 | 只看该作者
好,很好,非常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5-6-6 22:47:23 好幼师官网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5-7-7 13:01:19 | 只看该作者
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5-8-3 13:15:18 好幼师官网 | 只看该作者
好,很好,非常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5-8-28 18:27:59 | 只看该作者
好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6-1-16 07:20:19 好幼师官网 | 只看该作者
路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