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好幼师网_好幼师官网

收起左侧

[幼儿园游戏论文] 浅谈幼儿教师在幼儿生活中的游戏培养

[复制链接]
查看: 8905|回复: 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 14:11: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摘要:游戏是培养和发展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重要方式,所以我们要充分地利用游戏,促进幼儿创造能力的发展,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科技人才。幼儿在玩游戏时,由于使用材料不同、游戏的规则不同,在游戏中活动范围的大小不同等因素,会表现不同的特点和形式。在不同的游戏主题中表现出的问题也是不同的。因为游戏是幼儿自主性极强的活动,当游戏顺利进行时,教师的介入才可谓是雪中送炭,遵循了按需介入的原则。
  关键词:游戏  的教育   价值随着科学的突飞猛进的发展,我们的生活水平日新月异的提高,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浅谈游戏在幼儿生活中的作用。游戏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内容,幼儿在游戏中玩中学,学中玩。具体实施如下:
  一 游戏中发展幼儿的创造能力创造能力是人类最宝贵、最富有价值的财富。人类的进步和发展都源于创造力。根据人的心理、生理发育特点表明,幼儿期是培养和发展创造力的关键时期,因此,作为幼教工作者的我们,在授予幼儿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在游戏中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都能得到充分发挥,那如何在游戏中发展幼儿的创造能力呢?
  让幼儿在游戏中积极尝试,激发幼儿的创造兴趣以往游戏中材料的选择,场景的布置,完全由教师自己设计并安排,不让幼儿参与选择,因而浪费了挖掘幼儿潜在创造力的良机。作为教师应抓住每个有利于发展幼儿创造能力的时机,并想方设法激发幼儿的创造兴趣。例如:在我们的区角游戏中,我们为幼儿提供的扑克牌,就是让幼儿任意折叠,幼儿积极动脑筋想办法,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创造兴趣也欲来欲浓厚。
  让幼儿在游戏中充分想象,从而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创造离不开想象,想象离不开联想。幼儿因已知生活经验不足,因而思维就无固定化,这样也更加利于其想象力的培养。教师只有抓住每一次让幼儿充分想象的机会,才能使他们的创造力得到积极地发展。
  利用多种游戏形式,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游戏的形式多种多样,作为教师应在组织幼儿进行各种游戏,使他们感受到快乐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不失时机地为幼儿创造想象的时间和空间,从而促进他们创造力的发展。我们可以从角色,智力,建构,手工,徒手,体育游戏等。游戏是培养和发展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重要方式,所以我们要充分地利用游戏,促进幼儿创造能力的发展,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科技人才。
  二 游戏能更好地展示自己的舞台从教师该怎样指导幼儿游戏说起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是能让幼儿获得快乐的、满足需要和愿望的、自发的、不同寻常的一种行为。幼儿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游戏是促进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最好活动形式。在游戏活动中,儿童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品质发展能够得到更快地发展。而幼儿在游戏时又离不开教师的指导,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去指导幼儿才能充分发挥游戏的作用,才能更好地去展示游戏自己的舞台呢? 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进行有计划的观察,维果茨基指出,游戏创造了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总是超出他的实际年龄,高于他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游戏好比是放大镜的焦点,凝聚和孕肓着发展的所有趋向。因此对幼儿在游戏的过程进行有计划、有目的观察非常重要,它是教师指导幼儿游戏的关键所在。
  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性活动,是幼儿的需要,而不是成人强加的逼迫性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也不是成人愿望的执行者,他们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愿望来玩游戏的,教师应该从全方位的角度去看待幼儿的游戏自主权,让幼儿自己确定想玩什么、怎么样玩、和谁一起玩、在什么地方玩等等,幼儿是游戏的主人。
  具体指导幼儿游戏的几个策略:
  首先,对于不同年龄特征的幼儿要用不同的方法来指导游戏。如小班幼儿特别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喜欢模仿周围的人和事,因此幼儿在游戏时教师要时刻注意观察幼儿,当他们对新出现的玩具材料不感兴趣、不会玩、、不喜欢玩或只喜欢玩某一类游戏时,教师就在幼儿的附近,用与幼儿相同的或不同的材料玩游戏,这样就会引导幼儿模仿,对幼儿起了暗示性指导的作用。对于中、大班幼儿,教师则可以作为一个参与者、发问者、倾听者和解决问题的帮助者的身份去指导幼儿游戏。幼儿在游戏中需要教师参与或教师认为有介入指导的必要时,幼儿邀请教师作为游戏中的某一角色或教师自己扮演一个角色参与幼儿游戏,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与角色之间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游戏的作用。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为幼儿提供一段时间,让幼儿把游戏中的过程体验、存在的问题、有创意的想法及做法等讲出来,通过幼儿之间的讨论,与幼儿已有的经验发生碰撞,引导幼儿以他们自己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分享经验。
  其次,对于不同的游戏主题要用不同的方法来指导游戏。幼儿在玩游戏时,由于使用材料不同、游戏的规则不同,在游戏中活动范围的大小不同等因素,会表现不同的特点和形式。在不同的游戏主题中表现出的问题也是不同的。在角色游戏中可能是因不会与人交往而发生冲突,或材料不能满足需要而产生问题;在结构游戏中可能需要的是技能或是提供辅助材料方面的指导;在表演游戏中也许就是对文学作品的理解,道具使用方面的问题;在规则游戏中可能是对规则的理解和遵守方面的指导等等。所以对不同游戏主题的指导方法是不一样的,教师要根据每一种游戏特点及幼儿的需要指导游戏。                                                                                                                                                               
  再就是对于同一主题不同的情节发展阶段要用不同的方法来指导游戏。幼儿在游戏中同一主题的情节发展要经历产生、发展、高潮、结束等阶段。幼儿在每一个阶段的游戏情节,表现和需要是不一样的,对每一个阶段的指导也应该是不一样的。教师如果不根据情节发展的需要来指导游戏,就可能使幼儿的游戏始终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了。因此,在游戏的产生阶段,教师应根据幼儿在游戏中的兴趣及他们的需要适时提供环境和材料,并利用多种方法引起幼儿的关注,以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在游戏的过程中要时刻观察幼儿的情况,根据幼儿游戏情节的发展及时增减玩具材料。随着幼儿游戏情节的发展,教师要尽可能估计到幼儿已有的经验,及时发现幼儿游戏中新的玩法、想法,为幼儿提供多种质地、多种类型及功能的材料,这些材料包括成型的玩具、替代品以及辅助材料等,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幼儿的多种需要。在游戏进入高潮即将结束时,教师应引导幼儿对游戏中的多种体验、感受进行推理,以帮助幼儿形成并分享正确的经验。
  三 游戏课程充分发挥潜在课程和潜在学习的作用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幼儿,了解每个幼儿的个性,尊重他们的人格,对心智发展参差、气质类型各异、性格特征不一的所有幼儿都怀有同样的爱心与情感,不偏爱、不歧视。对所有的幼儿都抱有期望和信任。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这一命题来自于《纲要》提出--教育内容要"既符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教师应该充分挖掘环境中的教育因素,鼓励幼儿创造性地开展自己的游戏,从教育实践中思考总结有效的经验,将游戏、教学、课程进行整合,创建符合幼儿发展的游戏课程,充分发挥潜在课程和潜在学习的作用。
  潜在课程就是那些没有在课程计划或学校政策中显现,但却是学校教育实践和教育结果中必不可少且有效的组成部分。作为潜在课程的那些教育实践包括能力组、师生关系、课堂规则与程序、隐喻的教材内容、学生性别差异、班级奖励方式等。潜在学习主要指在教育活动中,学生在其特有的情境因素以及认知风格的影响下,以无意识、非预期的方式接受知识经验,从而引起心智及个性行为变化的过程。
  采用适于幼儿教育和管理的方式,根据幼儿学习的无意性、情意性等特点,教师要多采用随机教育、情感陶冶等方式。针戏幼儿发展上的差异性,多安排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为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地探索与学习,在游戏活动中,教师应多向幼儿提供支持、合作与帮助,少向他们发号施令、指手画脚。因为幼儿易对老师产生亲切感和依恋,而这又有助于幼儿接受教师的帮助和指导,教师在评价幼儿时就可以多用表情和肢体动作来配合语言评价,如在表扬幼儿时可用微笑、轻抚幼儿的头、脸、背,甚至可心拥抱一下幼儿,以表达老师对他的赞许和喜爱。
  提供平等、慈爱、温暖、愉快的心理氛围,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幼儿,了解每个幼儿的个性,尊重他们的人格,对心智发展参差、气质类型各异、性格特征不一的所有幼儿都怀有同样的爱心与情感,不偏爱、不歧视。对所有的幼儿都抱有期望和信任。要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个幼儿都能在他潜质提供的范围内得到可能的发展,而教师要做的就是为这种发展提供环境条件,并满怀爱心和耐心地期待发展的结果,用不着操之过急,拔苗助长。
  此外,如何调动家庭及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来拓展与深化幼儿园的游戏课程,来强化幼儿的潜在学习、巩固幼儿园的潜在课程等方面的工作也是值得幼儿园去努力的。幼儿园要抓住幼儿心理特点极其吻合的游戏课程,充分发挥它们所蕴涵的潜在学习和潜在教育的作用,以促进每个幼儿健康成长。
  四 发挥游戏的作用促进幼儿学习和发展教师按需介入并不等同于适度指导。因此,教师介入之后,还须进行间接指导,即以引导者,支持者及玩伴的角色融入幼儿之中,使幼儿在无外在压力的情形中受到指导、得到帮助,获得满足,由此推动幼儿游戏的自然发展。
  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马卡连柯说过:"游戏在儿童生活中具有极重要的意义,就像活动。工作和服务对成人具有重要意义一样。"幼儿也最喜欢游戏,因为游戏和谐幼儿天真的童趣和无忧无虑的天性。多姿多彩的游戏,能够给孩子的心灵插上一对幻想的翅膀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加深他们对未来的美好向往。同时,游戏的过程也是幼儿锻炼身体。学习、生活的过程-------因为游戏来源于生活,通过游戏,孩子们开始触摸社会的皮肤,学习基础的劳动、协作和人际交往。游戏是"玩",为了玩得开心,玩得美丽,孩子们会"挖空心思",动脑筋,想办法-------这就调动了他们的思考,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欲。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怎样通过组织一项健康有益的游戏活动,寓教于乐,使孩子们在欢天喜地的玩耍中增长知识,开发潜能,始终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一个多么美丽的梦!我们给孩子一块属于他们自己的天地吧!别怕他们"恶作剧"、"调皮捣蛋",应鼓励他们"异想天开",引导他们去探索、去创造,给他们梦想的翅膀,让理想飞起来。因为,这个世界最终是属于他们的。                                                                                                                                                               
  五 游戏对幼儿身心健康的作用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适合幼儿生理和心理特点。好动是幼儿的天性,长时间呆坐不动或保持同一动作姿势,会使幼儿感到疲劳和厌烦,而在游戏时,幼儿可以自由变换动作姿势,可以多次重复他们感兴趣的动作而不受限制,使骨骼肌肉得到充分地锻炼。
  转变家长观念,达成家园共识要想改变这种轻游戏的状况,因此,我经常组织家长来园听《游戏对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专题讲座。同时随机邀请家长来园观看孩子们的游戏活动,让家长进一步了解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和心理、生理需求。通过观看孩子们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使家长懂得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孩子在游戏中无拘无束,舒适、愉悦、轻松无压力地学到各种知识,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帮助教师正确理解"幼儿的基本活动"有不少教师不懂得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认为开展游戏活动麻烦,琐事多,还要做大量的游戏材料……针对这种情况,首先,帮助教师正确理解"幼儿的基本活动"。所谓"幼儿的基本活动"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指一日生活中除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活动之外发生次数和所占时间最多的活动。另一方面是指活动主体(幼儿)的生活与成长具有重要影响的活动,在幼儿生活中,游戏正是具备这两方面的条件。
  重视游戏环境的创设幼儿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展成长的。因此,我们注重游戏环境的创设将各科教学活动渗透到游戏中去。一方面,我们重视物质环境的创设。如拓宽游戏空间,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场地开辟多种活动区,丰富游戏材料,组织教师收集废旧材料,利用课余时间,自制游戏玩具。另一方面,我们注意心理环境的创设,注意激发幼儿游戏的欲望,鼓励幼儿自由操作、探索,满足幼儿好奇心和操作探索的心理需要。
  注意游戏的指导和提高针对性开展游戏的目的是发挥游戏的教育功能,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首先,教师应关心指导幼儿游戏,指导幼儿游戏关键在于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与教师的指导结合起来,使游戏生动、活泼,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既不放任自流,也不包办代替。我们注意研究各种游戏的特点、差异、采取相应的对策,游戏前,我们注意分析幼儿发展现状、游戏的目标和形式,注意因材施教、随机开展游戏,提高针对性。如目前很多家长反映,现在的孩子自私、任性、自我为中心意识较强,不懂得尊敬长辈、孝敬父母,针对这一情况,我园在大、中班开展了角色游戏《孔融让梨》、《分苹果》、《爷爷奶奶你们吃》、《爸爸妈妈辛苦了》等游戏。通过游戏,生动地向幼儿进行了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心中想着他人等方面的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家长反应非常强烈,一致认为:"通过在幼儿园参加各项游戏活动,孩子回到家里变得听话、懂事、会尊敬老人、体谅父母,有好吃的先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吃,对人有礼貌,也能帮助做力所能及的事……"。我园在开展以上游戏的同时,还积极开展"智力游戏、结构游戏、音乐游戏、体育游戏等"。
  通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我们觉得:认真贯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不仅可以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需要,对幼儿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产生重大的作用。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适合幼儿生理和心理特点。好动是幼儿的天性,长时间呆坐不动或保持同一动作姿势,会使幼儿感到疲劳和厌烦,而在游戏时,幼儿可以自由变换动作姿势,可以多次重复他们感兴趣的动作而不受限制,使骨骼肌肉得到充分地锻炼。同时,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多种知识,让幼儿感受到从课堂上的"要我学"变游戏中的"我要学,我要玩",从而激励幼儿积极参与、勇于探索,促进幼儿智力,社会性,道德情感的发展。
  六 组织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生活老师的要求和扮演角色的孩子的愿望是一致的,所以"作业题"就变成了全体孩子的行动,离园后,星期天他们有去菜市场的,有去卫生所的,有去动物园的,大家都学得很主动、很认真,回园后纷纷向老师和小朋友汇报自己学习的结果。
  今天的幼儿是明天的主人,所以,培养幼儿具有社会生活多方面的初步知识和经验,并掌握一定的技能是十分重要的。怎样培养呢?克鲁普斯卡娅曾经指出:"儿童不仅在学业中进行学习,而且在游戏过程中也学习着组织,学习着研究生活。"几年来,我们坚持组织幼儿到生动、丰富的现实生活中去观察、体验,扩大视野,然后组织进入生活角色的游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七 幼儿园智力游戏与指导智力游戏条件简便,方式灵活,游戏时间、课堂上及日常生活中都可以采用,以向幼儿进行教育。教师要更多地利用这种游戏来复习巩固幼儿所学的知识技能,还可以利用它来对幼儿进行个别教育。智力游戏的指导为幼儿进行智力游戏创造条件幼儿进行智力游戏往往需要各种玩具、教具及其它材料。教师应根据教育要求和幼儿的实际需要,为幼儿选择、制作各种玩教具。玩教具在室内摆放的位置,要以便于幼儿自由取放为原则,同时要注意更换和增加新的玩教具。对于新的玩教具,教师要教会幼儿玩的方法,然后让幼儿自己玩。                                                                                                                                                               
  教会幼儿正确地游戏每个智力游戏都有一定的教育任务,要通过游戏的玩法与规则来实现。因此,幼儿必须通过学习才能掌握游戏的玩法。教师可以用生动、简明的语言及适当的示范,向小组或者个别幼儿介绍游戏的目的、要求、玩法以及规则。如果是有操作练习的游戏,还应事先教会幼儿必要的技能。幼儿之间也可以互教互学。在游戏进行中,教师要根据幼儿进展的情况,随时给予指导,督促幼儿遵守规则,要求他们按既定的玩法、步骤认真地完成游戏任务,逐步能独立地进行各种智力游戏。
  由于年龄的差异,在指导小、中、大班时,要有一定的侧重点:小班的智力游戏多是利用教玩具进行的,教师首先要考虑如何通过游戏玩教具的出现,来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在游戏中教师的讲解要生动、简单、形象,有些讲解可以和示范动作相结合,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同时要不断提醒他们遵守游戏的规则。中班幼儿的指导仍需要示范和讲解游戏的玩法和规则。游戏中,教师应注意检查他们对游戏的玩法的掌握情况以及执行游戏规则的情况,使幼儿明白,只有遵守游戏规则,游戏才有趣味。教师要鼓励幼儿关心游戏结果,并努力争取好的游戏结果。
  对大班幼儿智力游戏的指导,主要是靠语言进行的。教师要依靠语言讲解游戏、要求幼儿独立地进行智力游戏,并严格遵守游戏规则,争取最好的游戏结果。教师还可以要求幼儿对自己的游戏结果进行适当地评价。要注意对个别幼儿的照顾,鼓励每个幼儿积极参加各种智力游戏,教师应当按幼儿的不同需要,提出共同的要求,进行不同的练习。尤其是对能力差的幼儿,应更多地鼓励、吸引他们参加智力游戏,及时肯定他们的进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游戏能力。
  广泛地利用智力游戏向幼儿进行教育,智力游戏条件简便,方式灵活,游戏时间、课堂上及日常生活中都可以采用,以向幼儿进行教育。教师要更多地利用这种游戏来复习巩固幼儿所学的知识技能,还可以利用它来对幼儿进行个别教育。
  八 让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快乐成长我们不能过分限制幼儿的游戏场所,把知识区的活动和角色游戏绝对孤立开来,而是应该顺应幼儿游戏活动的兴趣,支持他们的想法和玩法,利用这些机会进一步了解幼儿的发展,因为只有当幼儿思维和想象的水平发展达到一定的程度,他们才会对物品进行假想,展开模仿与想象,这样就使材料的游戏意义大于材料本身的意义。游戏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特殊需要,特别是在角色游戏中孩子通过模仿与想象,创造性地反映自己所熟知的现实生活中的各类人物、事件,轻松愉快地学习、积累适应社会生活的早期经验。虽然没有成人的指导和参与,幼儿同样可以自发地有声有色地进行角色游戏,但是幼儿在充满游戏氛围、材料丰富多样的区域里,在环境与材料的联想下,进行的游戏活动就更生动、更富想象与创新,并且随着操作与交往能力的提高,幼儿各方面发展的需要均能在角色游戏中得到满足,因此角色游戏不仅带给幼儿欢乐的童年,更是引领幼儿愉快成长的特殊学习方式。
  让幼儿主动发展,大胆创新在角色游戏中教师不能图省事,用规则来统一、限制幼儿,而是应该关注游戏过程中幼儿的反映,视不同的情况分析幼儿的违规行为,及时理解幼儿的意图和需要,给予材料、心理等方面的支持,从而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让幼儿在模仿与扮演角色的过程中发挥主动性与创造性,反映自己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在与同伴一起享受快乐游戏的过程中积累生活经验,逐渐成长起来。
  关注弱势幼儿,让幼儿共同游戏,共同发展游戏的过程不是放任自流的过程,也不是坐等幼儿自我发展的过程,教师应随幼儿游戏中不同的进展情况,成为他们的"玩伴","支持者"、"引导者"等等适合于当时情景中的不同角色,所以遇到上述事例教师首先应该干预幼儿的游戏,给能力弱的幼儿提供援助,既可以是物质上的支持,让水平相差不多的幼儿重组游戏玩伴;也可以参与到游戏中去,担任游戏中的"配角",用语言等形式协调、平衡幼儿之间的差异,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带动能力弱的幼儿进行游戏,总之教师既要观察幼儿的游戏情况,也要观察幼儿之间的差异,特别要关注弱势幼儿,让他们也能享受游戏带来的欢乐,在游戏中成长起来。
  倾听幼儿心声,让幼儿展现个性,发展能力我们常会发现幼儿不是游离了知识性区域的活动目标,就是看到幼儿离开了指定的游戏地点,而有的教师不经过深入的观察,就想方设法引导幼儿回到原来预设的活动中去,却不知幼儿的游戏受到教师干预时,很少再会有幼儿继续坚持下去,粗心的老师也就很少能够体验到这些有着独特个性的幼儿,在中断活动以后内心产生的失落感。其实幼儿也有其独特的个性,他们有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每个幼儿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是有其独特个性的体现。
  总之,教师应站在幼儿的视角,深入幼儿的游戏之中,了解幼儿的需要,协调幼儿之间的矛盾,发挥幼儿在游戏中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促进幼儿个性与能力的发展,让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快乐发展。
  九 如何组织幼儿开展角色游戏由于幼儿的年龄小,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差,因此,教师为幼儿提供可供选择的游戏内容应是健康的,有益于幼儿身心的发展。因为内容不好的游戏会从消极方面影响幼儿。为了使孩子们的兴趣和需要得到满足,充分发挥孩子们在角色游戏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角色游戏时,可以采取以下指导策略:允许幼儿自由选择只有出自自己内在的需要和兴趣而选择的游戏才是真正快乐的游戏。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角色游戏前,可以观察孩子日常活动的情况,如孩子喜欢什么样的游戏主题、内容和玩具材料,孩子近来感兴趣的是什么,孩子通常和谁一起玩等。教师根据自己的细心观察和了解,鼓励孩子们自由地去选择自己需要和感兴趣的游戏,从而获得自由选择的快乐。在鼓励孩子自己选择时,教师应让每个孩子都享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并且明确表明自己的支持态度,使孩子们在轻松自如的氛围中学会选择,敢于选择,由此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                                                                                                                                                               
  另外,教师要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游戏条件,尽可能为孩子提供充足、丰富、可塑性强、多功能性的材料,保证足够的时间、创设宽敞的空间、营造宽松而富有吸引力的游戏氛围,只有这样,孩子们才可以自主考虑可以玩什么,在哪儿玩,和谁一起玩。这为孩子选择玩具材料,寻找游戏伙伴,选择场所,分配角色,商量玩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持分层次指导不同的年龄阶段,幼儿游戏发展的层次水平各不相同。如小班孩子的角色游戏以模仿为主,大班孩子的角色游戏则以创造为主。教师应针对不同的年龄段,选择不同的侧重点进行指导,以达到开展角色游戏的目的。
  适时给予随机指导我们中有些教师认为,游戏的目的就是让孩子玩,随孩子怎样玩都没关系,成人不要随便进行干预和指导,因为成人的指导会影响孩子游戏的正常开展。其实,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游戏作为幼儿的一种自由自主的活动,教师少干预是正确的,但少干预并非说就不要教师的适当指导,教师观察了解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对幼儿进行随机指导,不但不会影响孩子游戏的开展,而且更能激发孩子参与游戏的兴趣。比如教师以角色的形式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就可丰富幼儿角色游戏的内容和情节;教师参与到年龄小、能力弱、胆子小幼儿的角色游戏中,能帮助这些幼儿增强角色意识,他们在游戏中更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和游戏的乐趣。这里要说明的是,教师的介入和指导应把握好时机和分寸,以不干扰幼儿游戏为前提。
  总之,教师应做一名有心人,细心观察了解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和内心世界,充分发挥教师的导航作用,尊重幼儿的兴趣和愿望,用幼儿的眼光来看世界,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创造有利条件来满足幼儿游戏的实际需要。
  作为当代幼儿教师的我们,我们是幼儿的启蒙老师,俗话说的好"三岁看小,七岁看老。"3-6周岁的幼儿启蒙教育至关重要,我们肩上的担子如此重大,相信我们的能力,明天的太阳有我托起!
  【参考文献】:
  [1]丁海东编:《学前游戏论》,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何磊:《角色游戏的理论与实践》,《幼儿园游戏与玩具研究(文选)》,早期教育编辑部,1992年12月。
  [3]叶子、庞丽娟:《师生互动的本质与特征》,《教育研究》,北京教育研究杂志社,2001年第4期。
  [4]徐丽玲:《试论幼儿角色游戏及其指导》,《基础教育研究》,基础教育研究杂志[5] 刘焱着:幼儿园游戏教学论[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0.223-226。
  [6]方建华:小中大班幼儿角色游戏中新手教师与专家教师指导行为的比较研究[J];教育探究;2009年01期。
  [7]李敏: 对话心理咨询师培养宝宝同理心从0岁开始[J];时尚育儿;2008年08期。
                                                                                                                                                               



1、下载 幼师帮手机APP,百万幼师同分享!幼儿教师教学的必备工具!
2、下载 亿妈汇手机APP,百万妈妈分享育儿经验!妈妈育儿的必备工具!
3、下载 孕妇宝手机APP,百万孕妇面对面交流!孕妇必备的孕产工具!
4、APP安装方法:手机打开亿师官网(www.yishiwang.net )网页最底端选择客户端安装!

5、关注"幼儿园教育"微信平台,在微信上-添加朋友-公众号-输入"幼儿园教育"-关注带有幼师帮图标平台
6、关注"婴幼儿教育网“微信平台,在微信上-添加朋友-公众号-输入"婴幼儿教育网"(微信号 qq23419676)
7、加我微信:qq835226297(每天分享幼教资源)  联系QQ:2870247344(注明幼师身份)  幼师Q群:107616762 (注明信息来源及幼儿园名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 转播 分享 支持 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4-12-4 11:20:10 | 只看该作者
支持,楼下的跟上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4-12-26 16:42:06 好幼师官网 | 只看该作者
刚毕业的幼师,向你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5-4-12 22:55:31 好幼师官网 | 只看该作者
看起来好像不错的样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5-5-11 19:19:41 好幼师官网 | 只看该作者
支持楼主,用户楼主,楼主辛苦了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5-6-11 15:48:30 好幼师官网 | 只看该作者
支持你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5-7-11 22:03:10 好幼师官网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下,拿过来用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5-8-7 12:55:47 | 只看该作者
楼主顶,很好!真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5-9-1 07:31:13 好幼师官网 | 只看该作者
支持楼主,用户楼主,楼主辛苦了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6-3-20 10:13:53 好幼师官网 | 只看该作者
路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