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好幼师网_好幼师官网

幼儿园区域情境创设从空间规划开始

2014-9-4 13:26| 发布者:陈minmin| 查看:1035| 评论:0

摘要:复式结构的每个教室空间都很大,这使得我们的区域设置有了固定和丰富的有利条件。习惯中,老师们还是把区域放在了楼梯下、角落里,把宽大敞亮的空间留给集体教学。偶尔听到一句评价你们没有设置区域吗?使我惊讶不已 ...

    复式结构的每个教室空间都很大,这使得我们的区域设置有了固定和丰富的有利条件。习惯中,老师们还是把区域放在了楼梯下、角落里,把宽大敞亮的空间留给集体教学。偶尔听到一句评价“你们没有设置区域吗?”使我惊讶不已,“有啊,每班至少4~5个区域呢。”
    疑惑顿时使我反思:为什么乍一看发觉不了区域的存在?更让我思考:幼儿是不是也有这个感觉呢?
    处于3~6岁的孩子是非常受情景暗示的,它将直接影响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与热情,区域存在的不明显现象,促使我们的区域教研从班级空间规划开始。
    教研问题:空间隔断的依据
   【分析】
    1、我们的教室南朝向,秋冬季节阳光透过玻璃墙使得南面一方温暖而明亮,在那里幼儿的活动时间是最少的。
    2、教室主要一块成方的空间较大,老师们把桌子放在那,幼儿基本上在这里进行集体活动,空间虽大,但桌子的无形限制,使幼儿的进出活动等并不是十分的自由而宽松。
    3、在小班化模式的教学中,集体教学的痕迹应该逐渐变淡,而尊重差异、自主、意愿、快乐的个体学习方式是我们应该追寻的。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环境的创设。
   【思考】
    1、整体考虑。教室除了区域活动空间,还有幼儿集体活动的地方以及生活活动的空间(喝水、入厕必经之地),所以要从幼儿的学习生活需要出发整体考虑后再划分局部区域。
    整体布局要实用、美观,让教室成为幼儿真正能够快乐活动的地方,没有约束压抑的感觉。在调整期间,黄老师的中班一直在变化:红绸布的废旧作为隔断物利用设想很好,挂上后发现红色一大片不美观,而且布有一定的厚度,遮住了光线,使得“火锅城”内光线很暗。于是又在绸布上开窗,将绸布打结聚拢,效果还是不佳。黄老师干脆把绸布全部取下,重新调整布局,目前形成了一端入口一端出口的迷宫式布局,当然接下来可能还会有大调整,这就说明,大的布局兼顾幼儿活动的需求和美观的考虑有时还是需要老师去好好斟酌一番的。
    2、局部规划。考虑区域与区域之间的互相联接。区域活动有的是需要安静的,如:阅读区、益智区,有的是较为热闹的,如表演区、超市等,在一个班级里,就需要考虑到这些区域位置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如:阅读区和益智区靠近一些,隔断明显一些,使幼儿进入区域的干扰减少到最小,幼儿就能安静地进行活动;将建构区和娃娃家、超市、医院等需要交往性质的区域放在相近的地方,还可以暗示幼儿横向互动游戏,发展游戏情节。区域划分要考虑动静的隔离,区域与区域之间的互动需要,以及光线等因素。
    教研倡导:空间隔断的原则
    1、突出个体自主学习的空间,把区域作为引导幼儿活动的主要阵地。
    小班化的办学模式完全可以尝试在区域里达成某些教学目标,把个体的学习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这个原则也提醒着参与教研的每位老师要有这样的理念,逐渐把这理念转化为自己的行为。
    2、从活动需要出发扩大每个区域的空间,大胆“侵占”集体活动主阵地。
    空间位置的形成其实正体现着教师的对区域理解的思维模式,一些老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而有了目前的区域设置。这个原则旨在让教师从固有的思维模式和环境定位模式中跨出来,彻底地改变一下现状,边调整边冲击自己的定势。
    3、让温暖和明亮成为我们的自然资源,充分而合理地利用。
    没有理由不采集光亮而聚集在相对较暗的空间,自然资源应该更多地利用,只要利用得好,会有意外的收获。
    4、方便幼儿更自主地参与活动,吸引幼儿更投入地游戏。
    环境创设得好与不好的一大衡量标准便是是否利于幼儿自主活动,投入活动,发展得更快乐。
    教研尝试:空间规划的类型
    同一种格局的教室依据以上的原则出现了以下几种规划类型:
    1、将幼儿最喜欢玩的区域放到教室里重要的位置,扩大区域空间。
    在小班,幼儿每天的集体学习时间较少,自主游戏的时间相对较多。根据这个年龄特征,小班大部分将幼儿最喜欢玩的娃娃家区域放在了教室的中心地带,而且空间很大,有的教室里的娃娃家有一房一厅一厨房,中间用帘子等隔断。
    此类型规划的优点在于:娃娃家因为更象家了,幼儿玩得更加投入了,招待客人、整理床铺、烧水做饭等等,空间的增大使得材料投入和游戏的内容也丰富了,启发着幼儿更多的动手与交往;可以满足更多幼儿到娃娃家游戏的愿望,园本狭小的娃娃家里只能容纳“一家三口”,最多增加一个“客人”,就显得很挤了,而现在“两家子”其乐融融,有说有笑有事做。
    此类型规划也存在不足:占据着中心位置的娃娃家需要一个教师的专门指导管理,其余区域相对分散,不利于两个教师的管理。
    2、充分利用室外空间,设置重要区域,吸引更多的人参与活动。
    大(2)班利用室外较为宽敞的地方设置了一个超市区域,由于陈列空间大,超市里的物品也较为丰富,“顾客”也可以多一些,“顾客”的活动空间也大,不拥挤。
    此类型规划的优点在于:幼儿活动自如,游戏内容丰富,幼儿互动较多。随着幼儿游戏情节的发展,还可以在周遍活动区内开设“银行”等游戏区域,以不断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另外,大(2)班处于大班的中间地带,这个区域可以作为大班活动的公共资源,一些数概念的形成以及社会方面的教学活动可以充分利用这个超市,无形中又为教学活动提供了形象、直观的资源。
    同时存在的弊端在于:必须有一老师在教室外面参与整个活动,这个老师无法兼顾其余的区域活动情况。另外其他班级在共享这个超市时,会干扰大(2)班的室内活动。
    3、从指导需要出发,以教室中心地带为分割,三两个小区域相对集中。
    这个布局考虑到两位老师的指导需要,教室中心仍为集体教学场所,在其左右分别设置2~3个区域,活动时两位老师分别观察一边幼儿活动情况。
    这个类型区域的设置最大的优点在于:方便老师管理、观察,了解到的幼儿活动情况比较多;教室里活动区域划分比较清晰,容易整理。
    同时也存在它的不足:区域的外部情境的创设不明显,例如棋区,就是在桌子上放棋,幼儿去选择玩。没有考虑到动静活动区的分割和固定外围的设置,给幼儿的情境体验不是很强烈。
    教研个性:区域空间隔断的艺术
    就单个区域来说,空间隔断的思考也是不尽相同。
    隔断即景一:
    小(2)班的娃娃家很大,在客厅和房间之间用了一层纱帘。在客厅和厨房之间用了带门的成形积木拼搭,高矮至幼儿腰部。
    评析:客厅与房间之间的游戏情节和内容相对独立,将帘子挂在中间,旁边留一小出口可以出入客厅,一方面有“家”的感觉,一方面可以互相独立地在游戏;客厅和厨房之间是需要互动的,如:做好饭菜端到客厅招待客人等,所以用矮积木隔断,一方面使“家”的感觉更强,另一方面,不影响游戏语言和游戏行为。
    隔断即景二:
    中(2)班,上空垂下长条纱或透明包装纸,上面画着区域标志以及相应的装饰,“美食店”里的三个小区域用矮柜隔开。
    评析:透明纱丝及包装纸给人的感觉是朦胧、柔和、飘逸,装饰起来很有美感,区域里作为隔断,既有了相对隔开的感觉,又不厚重与死板,随意的打结或粘帖图案标志都很方便,且非常漂亮,色彩一般都是粉色,给这个空间带来了许多的温馨。
    隔断即景三:
    墙边上,一边一个大纸箱,中间竖一银行门头,就成了简易银行,成了小朋友存钱和取钱的重要场所。
    评析:两个大纸箱,在这里摇身一变成了“银行”,废旧用品和墙面的巧妙组合,造就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小区域,既简易又方便,材料随手可得,组装快捷,稍一装饰,不乏美观。
    区域隔断大有讲究,需要安静的区域适合用高而厚重的阻隔,使在内活动的幼儿感觉安静少干扰;互动性区域需呈本开放状态,隔断易矮而短,便于幼儿出入自如;废旧物品做隔断时需要稳固而修饰;隔断桌柜要考虑一物多用,尽量使用最少的外围隔成几个区域,使教室保持畅通、整齐。
    区域情境的创设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程,需要从材料投入、语言指导等多方面体现和实现,空间规划只是开始的第一步,走好这一步,是区域情境化的基础,同时也是情境再创设的基本保障。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