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好幼师网_好幼师官网

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新策略

2014-9-4 13:01| 发布者:陈minmin| 查看:261| 评论:0

摘要:21世纪是个崭新、充满挑战的时代,各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潮犹如缕缕清风一般扑面而来,新的课程理念冲击着教师已有的班级管理观念。作为在这场变革中站在第一线的教师来说,我们在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探讨下,已逐步 ...

    21世纪是个崭新、充满挑战的时代,各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潮犹如缕缕清风一般扑面而来,新的课程理念冲击着教师已有的班级管理观念。作为在这场变革中站在第一线的教师来说,我们在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探讨下,已逐步理解和领会新课程理念蕴涵的教育思想和基本理念,并尝试着在班级管理活动中应用,谱写一部新的教育乐章。
    幼儿园教育应当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所提出的保育教育目标。而班级的管理就是落实保教目地的一个载体。要提高幼儿园的保教质量,需要较好的师资、设备和足够的资金。然而,这些资源能否充分利用,能否发挥应有的效益还依赖于管理,依赖于管理者对人、财、物诸因素的合理组织和调配。只有利用恰当,才能发挥应有效能,否则,保教质量的提高就无法得到保障。班级管理是搞好幼儿园管理工作的基础工程,是提高保教质量的基本保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幼儿园班级管理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老师高高在上,说一是一的管理模式已不适应现代幼儿园班级管理的需要,这一切都对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特殊性
    目前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维度定义班级管理,学者们大都赞同“由教师主导来管理、逐步引导学生参与管理,班级管理最终实现班级常规良好,维持教学和学习顺利进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观点。综合文献资料将幼儿园班级管理定义为:幼儿教师以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为依据,以学前教育原则与观念为指导,实现班级中的人、事、物的互动,进而实现各种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的动态过程。主要涉及到幼儿园班级的生活常规、教学、班级环境、班级气氛、人际关系的管理五个方面,其中各个方面的管理都是紧紧围绕幼儿养育的生活管理而展开,目的是对幼儿的引导和濡染。
    幼儿园班级管理有其特殊性,管理的工作既平凡、琐碎、服务性强,又具有十分严密的教育性和科学性。幼儿园班级是幼儿生活的情境,同时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决定了学前教育的目的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对幼儿进行生活管理与教育,促进幼儿的自律与合作,最终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等。可以说,幼儿园班级管理是幼儿生活的前提,它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重大意义。由于现代教育理念倡导要以幼儿为主体,尊重幼儿的个性,因此幼儿教师往往会考虑“管多了是不是会限制幼儿的个性”、“要不要管理班级”,并且在具体的班级管理过程中遭遇很多困难。同时,在幼儿园里不同的教师所管理的班级存在差异性,表现为不同类型的班级呈现不同的特点,发挥着不同的教育功能,起着促进或阻碍幼儿发展的作用。教师是幼儿园班级管理的主导,并对班级里的人、事、物进行全面的管理。幼儿教师是否能在自己班级文化的矛盾、冲突与不一致性等现象中进行教学与班级管理,这些问题的解决主要取决于真正进行班级管理的教师,影响与考验着教师的领导能力。
    二、幼儿园班级管理的起点——务实、创新
    幼儿园教育的对象是一群3-6岁的幼儿,他们天真活泼、聪明可爱。在传统的幼儿园班级管理中,有些教师认为幼儿还小,什么都不懂,一味地进行“填鸭式”教育和班级制度的强制执行;教师的关注点更在于幼儿的“补短”。毫无疑问,关注薄弱环节对幼儿是有所帮助的,但这种关注往往伴随着对其优势项目投入的减少。这样一来,幼儿的发展就有可能不是我们所强调的全面发展。而现在的班级管理,提倡的是民主管理,要尊重每一个幼儿,人人都是班级小主人;教师意识到,幼儿的全面发展只能是一种应然状态,而不是实然状态,我们可以把它作为一种理想,而不是现实,教师应该创造条件鼓励幼儿个性的发展。
   (一)让幼儿做环境的主人——规划开放自取、丰富有序的教学空间
    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材料的互动中实现的,教师应依据幼儿的兴趣,运用整体规划原则将活动室布置为多个活动区,如语言区、认知区、角色区、美工区、音乐区、科学区、建筑区等。每个活动区都提供数量充分、种类齐全的玩具及操作材料,其中材料物品的摆放是开放的,学习资源柜架结构可以移动并便于物品分类和幼儿自由观察、取用与学习。提供的学具、材料应有挑战性,符合幼儿兴趣及能力发展,并随课程内容定期更换。
    课堂的布置要能满足幼儿学习和发展的需要,配合主题内容的需要作定期更换,布置的过程要使幼儿充分参与。例如可以师生共同商量、计划与布置,也可以教师规划好位置,提供背景,让幼儿随活动的进展逐步把自己的学习成果或作品布置上去,让每一个幼儿都有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
   (二)使幼儿学会管理自己——制定师生共同遵守的规则
    有效的规则秩序有益于班级活动的管理和师生互动,一个班级混乱的原因,往往是因为幼儿不知道该做什么,教师的期望是什么。教师应和幼儿共同讨论:哪些行为是班级所接受和赞赏的,哪些行为是班级所不允许、应该被禁止的,违反班规的结果将会如何,教师要尽量让每一个幼儿都有参与讨论、表达意见的机会,然后根据讨论的结果,师生共同规划、订立全班遵守的班级常规。班规一经订立就要共同遵守,教师也不例外,若班规改变也需要征求大家的同意。
    由于幼儿大脑皮层抑制机能的发育尚未完善,在规定幼儿遵守班规时可由枯燥、单调的语言提示转化为隐性的环境提示。例如在楼梯上贴上小脚印,提醒幼儿顺一边上下楼梯;洗手处贴上洗手顺序图;班级内用图画标明各个活动区域;游戏场景上贴上行车路线、斑马线,提示幼儿遵守交通规则。对于小年龄幼儿,用标记告诉他们坐半圆的位置等,这种方法可避免幼儿因无事可干而吵闹,也可避免教师的过多指挥和干预,让幼儿明白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事,使各项活动互不干扰、有序地进行。
    在订立班规时应注意项目不要太多,因为太多的规则会让幼儿听而不闻、视而不见或无所适从,收不到实质性的效果。在执行过程中,教师要公平、守信,多鼓励、少处罚,培养幼儿养成自觉遵守团体规定的习惯。
    幼儿园班集体中的幼儿一道生活、学习和娱乐,他们虽然具有相同的年龄特征,但各自的个性、品质、生活经验和能力却多种多样。要保证集体中每个幼儿较自觉地接受生活教育管理,掌握一定的生活常规和知识技能,从而达到幼儿保育目标,我们可以采用这样的规则引导法,让幼儿在潜移默化的暗示中自然地习得各项规则。
   (三)让幼儿享有平等的权利——实行公开、公正的民主教育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班级面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班上应努力营造一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平等和谐的关系,这样才能使统一、严肃的日常教学活动变得既认真又活泼,使班上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例如平时应让幼儿轮流当值日生、小老师;节日表演、庆祝活动尽量让幼儿全部参与,人数有限的应让幼儿自我推荐经集体同意或公平竞争;评好幼儿、奖五角星让幼儿自评经集体同意或互评等。幼儿的眼睛是雪亮的,教师的一切教育行为应让他们心悦诚服。幼儿从小在一个非常公正、民主的氛围里生活,会积极主动地行使自己的权利,变得更有主见。 
   (四)使幼儿成为自信的人——搭建赏识教育的平台
    苏霍姆林斯基有一个十分精彩的比喻: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同时又是十分脆弱的。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创造意识犹如那小小的露珠,需要教师备加呵护,要是再经过教师的“放大”,那就会变成学习的动力、积极的上进心,这些幼儿就会在教师的欣赏和关爱中获得长足的进步,逐渐成为自信的人。我班有个小朋友叫肖嘉宝,平时小椅子上坐不住,学本领时也是一种无所谓的样子,在大家的眼中她是一个并不出众的幼儿。可是在英语活动时,我却发现这个幼儿对学英语的兴趣却很高涨。于是,我就抓住她的这个亮点不断去肯定、鼓励和引导。后来,她不但参加兴趣班更投入,而且有时还做起了“小老师”呢,她的自信心增强了。当然,我还逐渐把她的兴趣点转移到其它的方面上,让她各方面都有进步。
    又有一次语言活动,我组织幼儿说说自己的和同伴的优缺点,并让他们尝试用表格的形式记录下自己和同伴的优缺点。平时不太言语的佳阅小朋友也不禁说开了:“我欣赏陈宇伸,因为他认识很多的字,而且他会说很多的英语……”。宇伸小朋友至从听了同伴这样的评价后,变得学习英语更加积极主动,也特别爱帮助身边的小朋友说英语。这样平凡的一句话,普通的一堂语言活动,却深深影响着每个幼儿稚嫩的心灵。人人都渴望被尊重和理解,渴望赏识。我们教师可以利用“找亮点”法则发现和挖掘幼儿潜在的能力,因为隐藏在人性深处被认可和尊重的渴望,只要被找到,被点燃,积极性就会像火光一样照亮自己和周围的人,快乐和激情彼此感染……
   (五)更有效地创造艺术的、合适的教学方法,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首先,教师应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创造艺术的、有效的方法以完成教学任务和面对教学挑战。教学艺术是教师个人综合艺术的反映,它表明教师在关心幼儿、教学热情、内容把握、应用能力、丰富知识和创新实践等方面均已十分成熟。她能把对幼儿的了解、学科知识的掌握和教学方面的知识融合在一起,并将其渗透在有凝聚力的、优秀的、令人激动的课堂教学中;也能通过提供多个切入点和多种途径,使幼儿的所有技能以及幼儿目前所能达到最高水平都在学习中得到充分体现。对提问十分精通,知道什么问题有利于幼儿探索和理解,以帮助幼儿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技能。
    其次,让幼儿在活动中“发现学习”。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对幼儿的主体性活动,教师不可替代,也不可直接控制,而应给予尊重和保护。教师要注重引导幼儿在活动中的“发现学习”,即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亲自实践、与人交往,去发现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从而获得关于物质世界和人际交往中的种种直接经验、体验及思维方式。例如在角色游戏区,幼儿凭借着各行各业及家中人物角色的扮演,学习各种人际沟通的态度和技巧。在幼儿期,这种方式更能激发幼儿的主动学习,培养幼儿主动参与的积极态度。
    第三,应根据幼儿学习方式的变化,进行多元化的角色转换。现代幼儿教育倡导一种民主、平等、信任的师生互动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幼儿学习方式及教育情境的变化,进行多元化的角色转换。例如当幼儿“接受学习”时,教师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当幼儿“发现学习”时,教师是环境的创设者、材料的提供者、活动的支持者;当幼儿在自主活动时,教师是活动的观察者、参与者(幼儿的玩伴);当幼儿寻求帮助时,教师是学习的咨商者、活动的指导者。同时教师也由过去的教材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研究者、设计者、幼儿学习的评量者。
    最后,还应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空间局限于幼儿园,幼儿的学习受到极大的限制,幼儿被剥夺了对外界的探索机会。现在,教师把教学空间扩大到大自然、社会中,扩展了幼儿发展的空间,丰富了幼儿的经验,实现了“教学内容生活化”课程学习目标。
    三、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突破——转变、关注
   (一)师生共同创建宽松、愉悦的家庭式氛围是班级管理的前提
    新课程理念倡导的是一种民主、和谐的环境,因此,我觉得幼儿园的班级管理首先应该注意这种氛围的创设。众所周知,小年龄的幼儿情感依恋强烈,这就更要求我们营造与家庭相似的宽松、安全、温馨的物质和心理环境,以便让他们在这种环境中自由、快乐的发展。我平时除了提供轻巧、方便、柔性的生活设施,便于幼儿休息和随意活动外,还着重创设心理环境,和他们近距离地接触,以自己的童心去跟幼儿沟通与交流,以此拉近和幼儿的距离。幼儿会很快从对家人的依恋转移到和老师的亲近上——抱抱你的身体、摸摸你的衣服、牵牵你的手、坐坐你的大腿,这些动作都是他们表达对你的接受。除了动作,他们还从语言上来表达对你的认同“老师,我给你买一件漂亮的衣服”、“老师,我带你去吃麦当劳”。虽然他们的承诺遥遥无期,但是,在我看来却无比激动,这是我们共同创建的宽松、愉悦的氛围的作用,是班级管理的前提。教师很容易把握幼儿的情感特点,容易从幼儿情感着手,对幼儿的行为加以影响和引导,以达到管理的目的。另外,幼儿的情感伴随于幼儿身心活动的全过程。所以,与幼儿情感沟通的方法可以辐射到幼儿的全部生活、教育、游戏活动中去,它既能加强对幼儿的管理,有能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
    除了心理环境外,物质环境当然也很重要。陈鹤琴先生指出:“通过幼儿的思想和双手布置的环境,可使他们对环境中的事物更加认识,也更加爱护。”因此,我在创设物质环境时让幼儿积极参与,每个区角摆放些什么?怎样摆?墙面如何布置?都与幼儿共同商量,共同制作,共同摆放。虽然,让幼儿参与环境的创设比教师本人独立完成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就其教育效果来说,这样更能提高幼儿的兴趣和创造性,使幼儿有改变环境的成功感和责任感,也有助于对幼儿进行爱惜劳动成果的教育。
    与幼儿情感沟通、创设温馨的心理和物质氛围的基础是教师对幼儿的理解和爱。了解幼儿需要教师有童心、有爱心。幼儿的情感反应都是以幼儿的现实感受为基础的。对教师而言,不要轻易判断幼儿的情感及相应的行为,而应把他们间的活动情景联系起来,这样对幼儿的引导才会有针对性。
   (二)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管理行为是班级管理有效方法
    在许多情况下,教师是管理的主体,幼儿是管理的客体或对象,这是一个基本事实。而幼儿作为被管理者,并不意味着就失去了其在管理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及主体性。在任何时候,幼儿必然是也应该是学习和游戏活动的主体。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身份。英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指导者、参与者等。
    1、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过去,教师是幼儿园活动设计者、组织者,而今教师们将幼儿园活动设计部分空间让给了幼儿,让幼儿们在各种活动中充分表达自己的需要、想法,教师则只是从中撷取幼儿兴趣所致、幼儿发展所需、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课题生成新的课程,为幼儿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等,再次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准备教具原是教师的工作,可现在为了发展幼儿的自主性、能动性,我发动幼儿采用自己的方式收集资料,然后在教学活动中和幼儿一起对资料进行整理,在整理资料过程中逐步接近知识本源。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探索式教学打破教师中心的倾向,让幼儿带着问题、悬念采用自己的方式操作、思考、探索,充分体现对幼儿的信任。这种信任建立在对幼儿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定位在现有能力之上力所能及能力之内,能激起幼儿学习探索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在学习探索活动中充满自信,调动已有的知识能力积累去寻找获得新的知识,此间家长资源也充分地调动起来了。
    2、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我们教师要以幼儿发展为本,要特别关注幼儿的主体意识和初步的社会意识的孕育,倡导为幼儿学会生活、学会探索、学会表达提供灵活多样的课程及其活动空间。现在幼儿的学习探索活动已从课堂拓展到了家庭、社区、社会,渗透至生活的方方面面,幼儿在生活游戏化的教学活动中自由自在地表达表现,在生活游戏活动中轻松自然地学习。幼儿从平面的相对单调的课堂,走向立体的丰富、广阔的多元环境,从与学习环境单项的或多向接触,部分感觉器官参与活动,到与学习环境放射型接触,所有器官参与活动。他们感受到的信息量大了,信息的内容广泛了,全方位、大容量的刺激,激起了他们对世界多纵的探索的需要。教师在期间主要是“引”,但是“引”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捕捉最佳的教育时机,把“研究引向一个明确的方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做人的价值,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一种激励。
    3、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幼儿学习的参与者。幼儿虽小,却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他们自己的愿望、要求兴趣和爱好。我们教师要学会洞察他们内心世界,要用商量、引导、激励的语气与幼儿交流,要多站在幼儿的角度去考虑,而不是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幼儿,不能因为幼儿小而随意斥责、批评,要尊重他们。然而“要尊重幼儿”这句话经常挂在我们教师的嘴边,但有时我们教师却没能很好地做到。有一次,我和小朋友们一起在做花,当我在讲解示范时,发现王宇轩好几次想站起来,并且不时地看我的脚,我走过去,摸摸她的小脑袋,想提醒她一下,可是她却说“老师……”“别说,好好听。”没等她说完,我打断了她的话,王宇轩不说话低下了头。小朋友们开始自己动手做花了,可是宇轩却还坐着不动,于是我走上去,弯下了腰问“你怎么还不做?我拿走了!”看我想真的要拿走,宇轩哭起来并摇摇头。看到幼儿哭了,我又问“刚才你在做什么?”他边哭边说“我看见老师的脚底下有一张纸”。我一看,真的,不知什么时候脚底粘到了一张纸,原来刚才幼儿想告诉我这件事,可是我却没有给她机会,没有问清楚,就批评她。想到这,我放下手工纸,对幼儿说“对不起!刚才老师不对,现在我们一起来做红花送给妈妈爸爸,好吗?”幼儿爽快地答应了。这件事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以后不管做什么事,我们在心里应先问问自己“这样做行不行”?
    现在,我们教师开展的是主题式活动,在每个环节都应把幼儿当成学习伙伴,以平等的身份主动参与活动,了解幼儿的需要,倾听他们的需要,进行探讨、互相交流。教师在每个环节都应创设引起他们感知、探索学习的环境,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自由地选择学习方式、学习内容。我们教师的集体教学活动,已从分科式向整合型过度,从原先单科、无可选择内容方式的集中教学,到多学科有机融合,其中,个性化的布置深得幼儿喜爱。
    另外,我们教师在主题的工作坊活动中要将选择与操作的权利完全交给了幼儿,让他们融入一个小小社会中。幼儿们不仅可以根据喜好选择活动内容,还可以按自己的能力选择活动方式,在一个多纵的自由选择的环境中,幼儿们自由性得到了充分发展,他们在自由选择中渐渐认识了周围世界,认识了自己,也真正唤醒了他们内心深处探索世界的兴趣。在此,教师参与的行为方式主要是:倾听、观察、交流。教师倾听幼儿的心声,是尊重幼儿的表现;教师观察幼儿,可以适当地调整内容、计划,照顾个别、发现“火花”;教师与幼儿交流,既有认知上的更有情感上的,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对于小年龄的幼儿来说,表情、动作更能使他们缩近与教师的距离,从而更好地把你当成他们的朋友。
    这个过程中幼儿们的变化显而易见,他们更开朗、自信、敢想敢做、富有想象、对学习及新奇的事物充满探索欲望,这不仅有利于幼儿今天的成长,也有利于幼儿未来的发展,更有利于我们开展班级管理。
   (三)关注幼儿的个性发展是班级管理的重点
    幼儿是一个社会的人,他生来就具有人的尊严和价值,每个幼儿又各具有自己的特点和需要,他们有自主性、独立性、有自己独立的人格,他们是发展着的,能动的个体。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从多角度地去评价每一位幼儿。 
    个性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教育模式下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个人品格,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独特之处。良好的个性意识和个性特征强烈地影响个人创造力的发展,是人才成功的关键素质之一。人与人由于成长环境和生活经历的不同,在体质、气质、性格和个人爱好等方面会有一定差异,这些差异造就了人们的不同个性,也使人们对事物的理解和处理问题的方法有所不同,而个人的独创性正是在这种各自不同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基础之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差异性与多样性乃是创造思维生成、发展所必须的环境和土壤。没有不同观念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就不可能产生新的思想,发展也就将趋于停滞。正如同一种元素不能合成新的化合物一样,同一种思想也难以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一个充满差异的多样化社会才更加具有活力。今天,我们的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创造性,需要有新的方法、新的发明和新的思想观念。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一直比较重视对共同的价值观念、共同的行为准则和集体意识的宣传和培养,却相对忽视了个体意志品质和独立自主精神在提高人的素质特别是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方面的意义与作用。我们固然需要统一意志和良好的秩序,但我们也不应忘记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即集体创造力始终是个体创造力的有机组合,是个人能动性的综合反映。长期整齐划一的同化性训练,会严重束缚人的个性发展,扼杀个人独创性,其结果也会削弱了集体的生机与省略。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应该加强对个性化的教育。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幼儿各种能力得到更好地发展。另外,幼儿的个性形成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这就需要每个教师有教书之热情和育人之爱心,有耐心,有奉献精神,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四)教师的自身素质是提高班级管理的关键
    一个好的班级,离不开教师的精心管理。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要想使一个班级有好的面貌,使幼儿能得到主动的发展,作为管理者的教师就必须掌握幼儿发展的脚步。那么应如何做?如何使自己适应这千变万化的时代潮流呢?首先,我们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终身学习系统的构建、完善。教育学家陶行知也曾说过:“教师必须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因此,新形势下教师既是幼儿的引路人,也是终身学习的主体之一。因为,没有教师的学习提高,教育工作不能正确地运作,教育质量也难以保证。想让幼儿有一瓶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教师要勤于向书本学习、勤于向幼儿学习、勤于向专家和家长们学习……其次,我们教师要善于观察,向经验学习。幼儿本身就是一本生动的书,每天呈现给我们一幅幅活泼的画。每个教师对这本书要认真地“看”,仔细地“读”,深入地研究分析。在实践中,教师应善于运用多种手段进行观察,及时记录,遇到问题时能积极思考、分析应对,以积累更多更好的经验。最后,我们教师要善于总结,从反思中提升。在认识、观念调整之后,管理行为过程中的反思非常重要,教师应该对自己的工作不断总结、不断反思:“我是不是按新纲要的理念做的?”“我做得怎么样?”“班级哪些方面需要提高?”……反思是教师提升自己的关键,在不断的思考与实践过程中,一点点积累自己,丰富自己,教师就会逐渐地充实和能干起来。
    四、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促进班级管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家庭是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从中可以看到,幼儿园的班级管理是离不开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参与的。于是,我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尝试利用家长资源进行班级管理。
   (一)明确家园结合与班级管理的关系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幼儿家庭教育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越来越显示它的特有地位,许多家长已经认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开始用慎重的眼光看待家园合作这一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我们觉得幼儿园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是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的。在幼儿园的班级管理中,有些活动我或征求家长的意见,或让家长参与指导。例如,在2004年度的第二学期,我园开展了“艺术月”活动,其中有一个内容是“巧手绘中华”,为了更好体现我班的实力,我把家长召集起来,大家共同商讨对策,家长们纷纷反映用各种形式来展现,有的说“画”、有的说“折”、有的说“用布做”……最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班由于家长参与的面广、展现的作品表现形式多样而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我与幼儿家长为此而欢呼雀跃。由此看出幼儿园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是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根据以上情况,我确定了在班级管理中家园结合的目的:指导家长配合开展班级管理的工作,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行为,提高家庭教育能力;向家长宣传幼儿教育的目标、要求,以便家园合作形成合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二)家园合作形式的多样性有利于班级管理的开展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了解到:许多家长都认为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是幼儿园的事、是教师的事;另外,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幼儿在家都是娇生惯养,因此有些工作开展的不是很好。为了保证班级管理的顺利进行,取得最佳的效果,我在学期初召开了家长会,在家长会上向家长介绍了我将要开展的一些工作、幼儿开学来的一些情况、家长将要配合的一些事情、提出家园合作的重要性等,让家长了解到,只有家长切实地参与,才能促使幼儿身心和谐地发展,才能使班级管理得更好。
    为了使家长进一步明确配合的内容,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还设计了家长园地、推选了家长委员、确定了家长开放日、开展了亲子活动等。
    我在“家长园地”中根据班级情况和所要开展的活动情况,在栏内提出家园配合的目的、要求、以及幼儿的表现,许多家长对此很关注,使得这个栏目充分发挥了其作用。家园间要建立经常性的双向沟通,在家园双方随时互通信息、交流看法上,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情况,从而在教育上达到共识,提高班级管理质量。
    幼儿园班级管理是一项艰巨而漫长的工作,需要凭借各方面的力量,遵循各项原则。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始终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不时地探索幼儿园班级管理的新思路,那么我们就会谱写出更加优美的新乐章。
    参考文献
    1、李忠辉、冯琳,《赏识管理——高校管理法则》,2005,海天出版社
    2、阎水金,《幼儿园管理大全》,1994,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3、秦 燕,《关于幼儿教师班级管理观念的调查与分析》2007.5,《学前教育》
    4、董娟,《由“木桶效应”说反思幼儿园班级管理》2005.3
    5、唐淑、虞永平,《幼儿园班级管理》1997、11,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