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好幼师网_好幼师官网

绘画教学活动与幼儿创新智能的培养

2014-8-10 00:11| 发布者:幼儿教师| 查看:1608| 评论:0

摘要:绘画教学活动与幼儿创新智能的培养一、案例回放:《汉字变变变》是大班主题《我是中国人》中的一个美术活动。活动前,我对目标进行了简单的解读,把添画作为了重点,在引导孩子进行观察后,我抛出了问题:“这些甲骨 ...

绘画教学活动与幼儿创新智能的培养

一、案例回放:

《汉字变变变》是大班主题《我是中国人》中的一个美术活动。活动前,我对目标进行了简单的解读,把添画作为了重点,在引导孩子进行观察后,我抛出了问题:“这些甲骨文像什么?”幼儿:海豚、金鱼、雨伞、小船……“你来看看这几张图片”,然后又做了一幅范画,孩子们观察完图片后自由完成作品,最后我进行了评价。结果是孩子们的作品都很“像”,而且边沿齐整,符合大人眼中的好作品标准,我感觉这次活动还是比较成功的!

课后,在欣赏到其他班级幼儿的作品时,我才知道这是一节并不成功的课,因为孩子的作品大部分有类同现象,并没有得到突破。

在经过充分的准备后,我再次组织了这个活动,这次我调整了目标:重点是掌握“借字想象“的方法。引导幼儿通过向内添画和向外添画,大胆想象,完成了一幅有情景的作品。整个活动过程,孩子们掌握了其方法,得到了充分的想象,效果出奇地好!

二、分析与探索:

两次活动的效果反差给了我深深的震撼,在第一次活动中,都要求孩子们按照自己设计的主线走,先是告诉幼儿绘画的主题是什么?应该画些什么?然后老师示范画,接着幼儿根据教师的讲解、按照老师的范画进行绘画活动。幼儿从不会画到会,从画不像到画得像。绘画活动失去了应有的创造、幼儿的想象力受到了束缚。失去了想象的意义和提升价值,在这样的活动中孩子根本得不到提升和进步。

在调整思路后的第二次活动中,作为孩子的引导者,引导幼儿积极去想象、去操作;用手中的画笔去体现智慧、体现想象。得到了出奇的效果。

三、方法运用:

在活到之前进行了前期经验的丰富,让幼儿欣赏了大量的动物图片,开阔了视野,然后在汉字“借形想象”过程中,又通过向内添画,引导幼儿观察线条中间藏着什么小动物?眼睛在哪里?给动物穿上有花纹的衣服;向外添画,引导幼儿动物在哪里?正在做什么?……让幼儿开动脑筋,尽情想像,按自己的理解去画,逐渐发展幼儿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当然了,在创造过程中想像力表现得越充分,思维的积极性就越高,情感越丰富,效果就越好。想象力始终贯穿着整个绘画过程,也直接影响着绘画的效果。作品完成后,请幼儿互相欣赏、点评作品,说说“你画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画?你觉得自己的画好在哪里?”……让幼儿注意发现作品的独创性,提高孩子审美能力,肯定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激起了想象和创新的积极性。

四、总结:

那如何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呢?通过在活动中的观察和自己的活动经验,总结出以下三点。

(一)创设宽松的绘画氛围,诱发幼儿的想象。

    愉快、轻松的情绪,有利于发挥幼儿绘画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有意识和无意识的统一,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而且具有绘画氛围的活动空间设计则是培养幼儿想象力的第一步。因此我对活动室墙壁的美化都注意了构思的形象夸张,画面的栩栩如生,色彩的鲜明调和,且符合童趣。因为幼儿对美的感受,对新事物的兴趣往往是基于非常直接的视觉形象。如在美术角我提供了一块方便幼儿随意涂抹的白色瓷砖,让幼儿把园内外、节假日游玩时的所见所闻所感都充分展示在这块园地上,有了这样的氛围,幼儿不仅可以随时随地地观察美、欣赏美,还能随意及时地表现美、创造美,从而诱发了幼儿的想象和创新。

(二)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激发幼儿的想象。

    人脑中可以产生对未感知过的事物的想象,但不可能凭空产生,它必须从已感知事物的大量形象中抽取有关内容,经过粘合、夸张等特殊的思维方式才能形成。基于这一点,我在教学中注意让幼儿多看、多听、多练,尽可能地让幼儿去接触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让幼儿运用多种感官了解周围的一切,获得深刻细致的生活感受,并指导他们用笔画下来,加深印象。如在画“娃娃运动”前,首先老师得启发幼儿交流、讲述自己了解的运动,教师还可以适当介绍一些有特色的运动项目;其次鼓励幼儿用动作表演自己最喜欢的运动,引导幼儿观察身体各部位和动作的关系,为接下来的绘画做铺垫。结果幼儿绘画出了做各种运动的人的姿势,如拍球时的弯腰、踢足球时脚的位置……这些画既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又充满了童趣。丰富的生活经验不仅使幼儿增长了知识,在绘画活动中表现无比的热情,还促进了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能力的发展,激起了思维的主动性和灵活性。

(三)进行合理的作品评价,保护幼儿的想象。

    讲评是沟通教师和幼儿之间交流的桥梁,能起概括、分析、提高的作用,它既是美术活动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孩子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评价幼儿作品,应当从理解幼儿的角度出发,借幼儿的一颗童心去看作品,而不是用“像”与“不像”,“对”与“不对”作为评价幼儿作品的标准,更多地是让幼儿相互审视、交流、发表见解,说说“你画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画?你觉得自己的画好在哪里?”……通过观察和比较,去发现别人的长处及自己的不足,并能从中悟出道理,在以后的绘画中加以改进。教师也应听取孩子们自己对作品的表达设想,给予每位幼儿展览作品的机会和权力,注意发现作品的独创性,从而维护和肯定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在“娃娃运动会”绘画中,有个小朋友在“小朋友”的身后画了一些黑颜色,本来和谐的图画加上了黑色,不觉有点逊色。讲评时我让这位幼儿自己说,原来他认为在太阳下活动的人应该有影子,那黑色正是画的影子,多好的创造想象,我及时表扬了他。当孩子们有了点滴进步,我们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信心倍增,更激起了想象和创新的积极性。

我们应当在绘画活动过程中诱发幼儿的想象,通过画笔的表现体现想象的智慧! 让我们给予每个幼儿充分表现的机会和权力,让他们在绘画这块空地上,尽情地展开想象的翅膀,愿绘画活动成为每个幼儿开启智慧的金钥匙!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