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好幼师网_好幼师官网

婴幼儿语言发展规律及训练方法

2014-12-14 20:43| 发布者:开心| 查看:13502| 评论:0

摘要:  我国着名语言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所长佟乐泉先生说:判断一个孩子他的智力发展是否正常,用什么作指标?我们就是两个指标:一个指标是动作;第二个指标就是语言。 语言是人类开展思维活动,进行交流 ...

  我国着名语言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所长佟乐泉先生说:"判断一个孩子他的智力发展是否正常,用什么作指标?我们就是两个指标:一个指标是动作;第二个指标就是语言。" 语言是人类开展思维活动,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是人类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人类学习各种知识、技能,积累各种精神财富,参与各种社会活动都主要靠语言。因此,语言能力是人类智能最重要的基础能力之一。没有相应的语言能力,是无法进入未来高度文明社会的。

  在地球上,人类出现大约有500万年历史,而语言是伴随着现代人而产生的,大约有5万年历史。:恩格斯说:"劳动创造了人。"又说:"语言是与劳动相伴随而产生的。"可见语言的产生和人类进化一样,经历了漫长的阶段,是很不容易的。而一个孩子从诞生,什么也不懂,话也不会说,可是从半岁左右开始理解大人给他说的话,到了三岁左右能基本表达自己的思想。在这样短短几年里,一个孩子就演绎了人类500万年的语言发展历程,这是大自然非常奇妙的杰作。因此,我们应当研究一个孩子为什么在这样短时间就能掌握他所需要的语言?不论是汉语,也不管是英语、俄语、日语,或者德语 、法语、西班牙语。

  一、影响语言发展的因素那么究竟什么东西影响着语言的发展呢?我们知道:一是遗传因素;二是环境影响;三是教育的结果。所谓遗传因素是指人类基因遗传。人具有的巨大能力是数百万年人类基因遗传的结果,它从卵子和精子结合的那一刹那就决定了,并不是指胎儿期。通常人们把未出生的胎儿发育期称为先天,出生后为后天,容易把先天和遗传等同起来。其实先天和遗传不是一回事,人的先天时期遗传因素就决定了,就是说,人生来就具备了人的所有机能。就语言来说,他具备了语言信息的接受、储存,语言的理解(思维),语言的表达(发音器官的机能和高级思维结合)功能,这是遗传的结果。遗传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基本上是一样的,只有百分之几语言功能不全,有可能是遗传基因发生问题,而对于多数人来说,只要具备了语言各种功能,就具备了语言发展的能力。美国心理研究会曾对遗传因素和家庭教育哪个对孩子智商影响大作过研究,研究结果证明:两者所起的作用几乎等同。这就是说,两种因素缺一不可,既不是遗传基因决定一切,也不是教育万能。遗传基因为智能发展提供了基础,教育使遗传因素的巨大功能成为可能。

  环境影响作为影响语言发展的另一种因素,是指孩子要生活在一个具有语言的环境里。如果他生长在汉语的环境里,他就会说汉语;如果他生活在英语的环境里,他就会说英语;如果大生活在既有汉语,又有英语,又有西班牙语,又有阿拉伯语的环境里,那么他有可能同时具有4种语言的能力。那么就会有人说:"哪里有4种语言的环境,我要把儿子送去,也让他学会4种语言。"据我所知,即使在最好的外国语学院也未必有这样的环境。所谓环境影响对他来说,一定是生活必须的,比如同妈妈的交流,他离开妈妈就威胁到生命安全,于是学会了妈妈的语言,就叫母语;印度"狼孩"在狼窝里自然学会狼的语言,嗷嗷叫就是她的母语。其次是对他能产生足够的刺激,使他具有说这种话的机会。比如说,一个汉语家庭生活在维吾尔族环境中,这个家庭的孩子在家里用汉语说话,出家门与众多维族小朋友交流必须用维语,这样他就会两种语言。很多华人孩子到了美国,只用不到一年时间就学会了美国英语,而且发音纯正,完全不象成人那样带汉语味的英语,常常发生孩子给大人纠正语音毛病的事。不过在家里还要保证汉语环境,不然的话孩子的母语还会退化掉,这样孩子就会用两种语言思维,用两种语言表达。所以说孩子的语言能力之大,这是很奇妙的事,这与大脑的语言功能区发育过程有关。在语言功能区发育时期,神经细胞活跃,容易接受新信息;一旦成熟、老化,接受新东西就不那么容易了。心理学上称之为"语言关键期"。

  由此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语言能力不仅是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而且必须接受语言教育。如果没有教育因素,那么在外国语学院生活就应该具备多种语言能力,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只有当他学习了那种语言,得到及时的语言教育和指导,他才会那种语言;如果没有适时的、科学的、系统的、正确教育,他也不可能具备优秀的语言能力,即使天才演说家的后代也不行,这里讲的"及时"和"适时"就是指3岁、5岁左右两个语言发展关键期,抓住这两个关键期,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就要付出高昂的代价。

  二、婴幼儿语言发展的过程和一般规律当孩子降生后发出第一声啼哭,就宣告了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的开始。不过这第一声啼哭并不是语言,而是一种生物性的声音。很简单,因为它不具备语言的思维特征。接下来,在婴儿房里,可能会因为一个孩子啼哭引起"大合唱",可能是条件反射。过不了多久,这哭声有了变化:声音有了高低,节奏有长有短,反映了不同的要求。这时只有细心的妈妈才听得懂:他这样哭是饿了;那样哭是屁股下面湿了,不舒服;或者有更多的方式,反映更多的要求。但是,只有他的妈妈或者是爸爸,也许是别的日夜伴随在他身边的人能够听懂。那么这种哭声就是语言的前奏,不过仍不能称为语言,只能是生物性声音向高级发展,并向语言方向迈进了一步。

  过了一个多月,孩子会发出哼哼唧唧的声音,既不是哭,也不是语言。这时候你仔细观察一下,孩子精神很好,眼睛瞪得很大,面部表情喜悦,没有饥饿或口渴要求吃奶的欲望,他独自在玩儿,从喉咙里自然发出这种声音。其实这就好象成人在很得意的时候要哼哼小曲儿,唱几句流行歌曲,哼几句戏一样,是内在感情的抒发。同时这也是语言训练的自然阶段,仍然不是真正的语音出现。

  大约两个月左右,孩子会发出a--,o--,e--或者I--,u--,YU--的声音,这才是作为语言的语音出现了。因为在我们的汉语拼音字母表里能找到这些声音,而且在其它语系里也有这些语音。这种语音虽然还不能表达什么意思,也没有什么目的,但是他的发音器官发出了具有社会语言元素的声音。世界上语言科学家们把4个月到半岁孩子发出的声音用录音机录下来,经过仪器的分析比较,发现了非常奇妙的现象:从这些记录里可以发现婴儿可以发出世界上所有语言的语音。世界上有多少种语言呢,据说大约有3000多种,当然不是说每个孩子都能发这数千种语言的语音,而是说一个孩子发出的语音可能是英语的语音,也可能是西班牙语音,或者是法语、德语语音。那么就是说,一个孩子具备了学习世界各国语言的基础(这是遗传因素决定的)。而孩子到底会说什么语言取决于他所处的语言环境和受到什么样语言的教育。

  在以后的时间里,由于受到母语潜移默化的影响,日久天长,非母语的语素由于得不到刺激逐渐退化,适合母语的语言神经细胞不断受到强化而发展;如果这时候让他同时接受两种或多种语言的信息,这几种语素都会保留下来。

  在孩子刚出生的几十天里,大脑语言功能区迅速发育,特别是语言信息吸收储存神经系统高度兴奋,据仪器测定,婴儿即使在浅睡眠状态也能感受到声音信息。接着在4~8个月的时间里,孩子明显的对语言有了兴趣,他特别喜欢对着他说话,咦咿呀呀说个不停,甚至手舞足蹈。你说"妈妈",他对着妈妈笑;你说:"灯在哪里?"他会用眼睛去寻找;你叫他的名字,他能转过头去,知道叫他。渐渐的对日常语言越来越熟悉,了解越来越多,对语言的音调高低,节奏快慢都具有了分辨能力,对于人的表情变化也有了识别能力,人们通常称为"透气了"。

  孩子长到7个月左右,有一天他突然会发出"ma--ma--"的声音,于是敏感的妈妈高兴得不得了:"哎呀,我的心肝宝贝儿会叫妈妈了!"马上抱起孩子就一个劲儿地亲。但是如果他开始发"da--da--"的音,谁也不理会他,如果懂得一些,她对孩子注意点,她发现了孩子的这一进步无论如何都是高兴的,因为这是孩子发音器官的进一步成熟。如果有一天孩子也会发"ba--ba--"的音,爸爸也高兴了,就紧紧拥抱他,于是孩子看到他最亲近的两个人都对自己发出的声音感兴趣,就受到鼓舞!有一天他寂寞了,想再看到那两个人,就"妈妈","爸爸"一个劲地喊,于是妈妈出现了,爸爸也出现了,孩子对着妈妈叫"妈妈!",对着爸爸叫"爸爸",这时作为语言的准备阶段就结束了,一个语言的里程碑出现了。可是,事实上并非如此,有很多妈妈对孩子发的双音节不敏感,以为是毫无意义,因此不理不采,无动于衷,麻木不仁,甚至孩子什么时候能有意识地叫爸爸妈妈都不知道,这就太对不起孩子,有负于妈妈的光荣使命了。要知道,孩子的语言是社会选择、亲职强化、固化的结果。其实孩子早就认得爸爸妈妈了,也能发这个音,可他就是不发 ,为什么?就是没有人去强化它、固化他,对孩子语言发育漠不关心。那么孩子由于得不到足够的刺激,也就失去了说话的内在动力和兴趣,直到大脑发育进一步成熟,彻底明白了爸爸妈妈是怎么回事才叫爸爸妈妈,不过已经晚了两个月。虽然也有说话正常但是终生都不叫爸爸的,这属于极个别现象。

  如果想让孩子早一点会说话,就要给孩子多说话,喂奶的时候告诉他:"妈妈,妈妈,我是妈妈",爸爸和孩子玩的时候告诉孩子:"爸爸,爸爸,我是爸爸!"直到孩子会有意识地叫"爸爸"叫"妈妈"。孩子早一天晚一天说话智力水平是不样的,一岁前两个月和后两个月,智力水平就相差30 个百分点,对于孩子以后语言的发展影响更大,千万不能忽视。

  宝宝会叫爸爸、妈妈,在心理学上称为语言的起点,标志着孩子已经具备了人的语言思维特征,同时社会化能力向前迈出了一大步,一个飞跃性的变化,这是很了不起的,能使周围人受到鼓舞的。对于这件事产生的效果不同,也会使孩子语言能力发展受到影响。假如效果积极而热烈,孩子说话的愿望会更强;如果消极而冷淡,他对于说话也不再有兴趣。当然不是说谁家孩子会说话了都要设宴请亲戚朋友大搓一顿(笑),而是说大人的态度的确对孩子语言发展产生作用。

  宝宝会说话以后,开始学叫他亲近的人,如阿姨、姐姐、爷爷、奶奶等。你让他叫:"姥姥",他可能叫:"呶呶",并不是姥姥倒霉,而是卷舌音比较难发。不久你就会发现:孩子叫人会有一种祈求的目光,是想表达一种愿望或要求,不单单是一种称呼。这就标志着语言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单词句开始了。所谓单词句就是用一个词来表达一句话的意思。在10 个月左右(8~12个月)期间,孩子的理解能力明显提高,辨别力明显发展,已经能听懂大多数简单句子,不过能掌握的新词,能发出的声音每个月大约1~3个。一方面大脑的语言功能区神经发育不是太成熟;另一方面作为发音器官的声带、舌头和面部肌肉综合协调能力还不完备,需要一个过程。这时候主要的是语言信息的输入:给他说话,看图片;指认鼻子,眼睛,耳朵,嘴巴等。方法得当的话,语言表达能力进度可能会快一些。比如让孩子发一些比较容易发的音节:马,鸭,八,大,拉……;教他模仿小动物的声音,小鸡"叽叽叽",小猫"喵喵喵",小狗"汪汪汪"…….还可以教孩子些肢体语言:拍手--"欢迎",飞吻--"再见"等等。

  一般来说孩子掌握词汇的速度15个月达10个以上,15个月以后速度加快,17个月左右每月掌握的词汇达10个左右。这时候要注意他什么时间能连续发出两个单词,比如妈妈下班回到家里,宝宝会很高兴地迎接妈妈,然后会指着拖鞋说:"妈妈,鞋。"意思是:妈妈快换上拖鞋。这时候作为语言的又一个新阶段--双词句就开始了。不过双词句还是象征性句子,并不是完整的句子。什么是完整的句子呢?作为一个句子要有主语和谓语,即一个名词加上一个动词。如:"妈妈,抱(宝宝)。"或者"爸爸,开(门 )",尽管仍缺少宾语,但是作为一个句子的最主要的成分,主语和谓语都具备了。

  孩子到了19个月左右语言能力又有了一个飞跃式的变化:说话增多,教什么会什么,一般能说出50个左右词汇,每个月增加25个新词;能用简单的话表达自己的意思,如"宝宝要","妈妈上班",叫做"语言爆发期"。这时候的儿童语言有一个明显特点:简洁、明了,象电报的文体一样,称为"电报句"。有时候还叽里咕噜说一些"外语",那是想表达一个意思,但是又没有词汇表达的现象,称为"儿语"。这时候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觉得孩子的儿语好玩有趣就模仿他说,也可能他从周围学到了一半句粗话,常挂在嘴上,你越是不让他说他反倒越有兴趣。原因只有一个,就是为了引起大人的注意,你最好的办法就是忽略、淡化,而不是纠正、呵斥,不然,越描反而越黑。

  孩子在语言爆发期同时也是吸取语言信息最旺盛的时期,单靠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已经明显不足,必须从书本中汲取语言(词汇)。给孩子读书、讲故事,说儿歌、听儿歌方能满足孩子语言需求,不然就会发生"语言饥饿"。饥饿无论是在生理上或是心理上,对孩子发育都是不利的。但是人们往往只注意到肚子饥饿,而忽视精神饥饿。肚子饥饿需要物质营养,精神饥饿需要爱和语言。

  孩子两岁前会结束单词句,其词汇量也增加到200个左右。他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很大发展,最大特点是"学舌"和"接话",妈妈说什么,孩子跟着说什么,或者爸爸说儿歌孩子会接最后一两个字。说儿歌是由电报句向完整语言句过度的最好桥梁,因为儿歌句式整齐,三字、五字或七字;生动活泼,顺口压韵;能说又能唱,易歌又可舞,小孩子特别喜欢。

  随着孩子思维能力的产生和发展,孩子会提出各种各样的"为什么",这对于他以后的兴趣、创造性能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爸爸妈妈要尽可能满足,切不可敷衍,更不能厌烦;实在回答不了的问题就老实说:"这个问题提得好,爸爸需要向老师请教才能回答你。"或者说"等你长大了,会读书,书本会告诉你。"宝宝到了3岁,词汇量可以达到1000多个。可是如果你忽视了孩子的语言,仅仅让他接触日常生活中的几百个词汇或者更少,孩子的语言怎么能发展呢?这种语言环境的不良状态,应该是父母的责任。

  以上我们根据孩子语言发展的顺序和规律,从纵向提出孩子语言发展应该怎么做、需要注意些什么。下面我们从横的方面谈以下如何进行语言的训练。

  三、怎样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一个人的语言能力主要有两个:语言的理解和表达。学校的语言教育即使到了大学也是听、说、读、写4个字,其中听和读是语言的理解能力培养;说和写是语言的表达能力。所以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就是培养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在婴幼儿(0~3岁)阶段主要就是给孩子多说话,让他多听,多输入;当孩子具有了说话能力以后就要引导他多说话。

  据美国权威媒体《时代》周刊报道:有位教育专家叫吉姆.特利里斯,他主张为孩子朗读。吉姆.特利里斯劝告家长:"不管多么忙碌,也要抽空给孩子朗读。"他认为那是除了搂抱以外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吉姆.特利里斯和妻子为两个孩子朗读的书本数量和孩子吃饭的次数一样多。吉姆.特利里斯的阅读兴趣来源于他小时侯养成的良好习惯,他的父母经常给他读书,为他的成材打下良好的基础,他写的《朗读手册》曾在美国十分畅销。

  在《朗读手册》出版时,马克。汤马司夫妇生下一个女儿是个白痴。孩子从生下来,他们就每天不拉,天天为孩子朗读。几个月后,孩子接受手术,就在手术的几天,他们把故事录下来,让护士给孩子放录音。他们为孩子朗读的努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女儿长到5岁,已经能够自己阅读。她上小学时酷爱读书,其识字之多老师形容为"不可思议"。

  众所周知,美国总统布什的家族就有朗读的传统,老布什的夫人劳拉是全美读书研究会的重要成员,她到处发表演说,号召父母多为孩子读书。研究人员认为:高声朗读是父母对孩子爱语的表达。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会把朗读看成是一种安宁和安全的声音,并把这种声音同得到爱护和美好的形象联系在一起。如果你想实验以下,就给自己的孩子朗读,一篇故事或童话,你会发现孩子有一点很认真的样子。其实,这样做很简单,一来就有效果。关键是能否持之以恒,天天如此。那么我们就把朗读或者跟孩子阅读作为培养语言能力的第一项措施。

  第二是进行听觉和视觉的训练。科学家发现:人的大脑每十秒钟接收1000万个信息,其中通过视觉的信息500万个,其余是来自触觉和听觉的信息。视觉和听觉是人的两个很重要的学习器官,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强弱,要看视觉和听觉捕捉信息的灵敏程度怎么样。所以从孩子出生以后,就要给孩子听各种声音,看各种图片。给予视觉和听觉的信息刺激越丰富,神经系统越发达,孩子的智力水平就会越高。

  第三是养成给孩子说话的习惯。孩子说话早晚与抚养他的人有很大关系,一般来说,老人带孩子,孩子说话可能早。因为老太太爱唠叨,屋子里就剩下祖孙俩的时候老太太就说上话了:"啊,今儿天气可真好,把你的臊窝拿出去晒晒吧。""小乖乖,你猜猜今天爸爸会不会回来,他出差都三天了。等一会儿咱们上超市买点菜,中午做好吃的。""哎呀,刚换上的裤子又尿湿了……"孩子处在这样良好的语言环境中,就会收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在平常要养成和孩子说话的习惯,做什么就给孩子说什么。比如给孩子洗澡,就说:"好宝宝,脱了衣服洗个澡,先洗头,再洗脚,胳膊大腿都搓搓,干干净净身体好。""洗完澡穿衣服,穿上鞋戴上帽,真是妈妈的好宝宝。"当然说的语言要尽可能优美动听,能用普通话更好。方言土语不是不可以,因为都有一些弊病。不会怎么办?不会就学,不愁没有人教,电视机、收音机都是老师。

  第四是重视视觉语言,教孩子认字。一提到认字,似乎就犯了忌讳,好象学龄前孩子就不该认字。我认为,视觉语言应当和口语同步发展,正如学习第二语言和学习母语同步一样,不同的是,认字可以发展右脑。这个问题另外再详细讲。





1、下载 幼师帮手机APP,百万幼师同分享!幼儿教师教学的必备工具!
2、下载 亿妈汇手机APP,百万妈妈分享育儿经验!妈妈育儿的必备工具!
3、下载 孕妇宝手机APP,百万孕妇面对面交流!孕妇必备的孕产工具!
4、APP安装方法:手机打开亿师官网(www.yishiwang.net )网页最底端选择客户端安装!

5、关注"幼儿园教育"微信平台,在微信上-添加朋友-公众号-输入"幼儿园教育"-关注带有幼师帮图标平台
6、关注"婴幼儿教育网“微信平台,在微信上-添加朋友-公众号-输入"婴幼儿教育网"(微信号 qq23419676)
7、加我微信:qq835226297(每天分享幼教资源) 联系QQ:2870247344(注明幼师身份) 幼师Q群:107616762 (注明信息来源及幼儿园名称)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